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虧損的汽車業務,帶來了小米史上最強業績,歡迎閲讀。
撰文 / 吳 靜
編輯 / 黃大路
設計 / 趙昊然
相比新能源汽車的開拓者 " 蔚小理 ",小米汽車的幸運在于,它誕生于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急劇膨脹的時代。
所以,這也就注定了小米汽車不用像 " 蔚小理 " 那樣,經歷那些備受争議、苦苦掙扎探索前路的煎熬時光。在雷軍的光環之下,在小米汽車既有業務形成的智能生态和充沛現金流的基礎之上,再加上新能源產業鏈的日益成熟和終端市場需求的爆發,小米,又站上了新高峰。
賬上又多了冰冷的 400 億
小米集團發布 2024 年第三季度财報的第一時間,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在其個人微博上發文稱:" 小米交出了史上最強業績。"
但在财報發布的同時,小米 " 賣一輛車虧 3 萬 " 的話題也衝上熱搜。是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在小米汽車今年 8 月首份财報發出時," 小米賣一輛車虧 6 萬多 " 之前也同樣上過熱搜。僅僅一個季度過去,從虧 6 萬到虧 3 萬,按照這個速度。小米汽車想要實現盈利并不遙遠。
數據顯示,小米第三季度總收入突破 925 億元,較上年同期的 708.9 億元增長 30.5%;經調整淨利潤為 63 億元,同比增長 4.4%。
得益于小米 SU7 的市場表現,小米集團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在 2024 年第三季度總收入高達 97 億元,比上個季度的 64 億元高出不少。其中,智能電動汽車銷售收入 95 億元,其他相關業務收入 2 億元。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經調整淨虧損 15 億元,相較于二季度 18 億元虧損進一步收窄。
第三季度,小米 SU7 系列交付新車達 3.97 萬輛。經推算,小米汽車單車虧損約 3.77 萬元,虧損較二季度的 6 萬元也同步有所收窄。
基于規模效應,小米 SU7 的毛利率環比提升 1.7 個點至 17.1%,上一季度是 15.4%。
造車也給小米汽車帶來更加充沛的現金流。
2020 年年底,在小米決定造車的那個時候,小米集團的賬上躺着 1080 億元,四年後,小米的賬上又多了 400 多億元。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小米集團現金儲備達 1516 億元。
小米集團合夥人兼總裁盧偉冰表示,随着小米汽車規模的增長和成本的優化,以及随着工廠的滿產、小米 SU7 Ultra 的開售,毛利會有更多改善,明年汽車業務可能是小米所有業務裏增速最快的。
第二增長曲線
四年前,小米汽車官宣造車後,圍繞在它身上的一個最多的争論是小米造車是不是已經晚了。
2023 年 11 月,央視财經甚至出了一期節目,專門探讨 " 小米汽車入局,到底晚不晚 " 這一話題。
當時,财經評論員萬喆給出了一個結論。他説,觀察小米造車,一個不能忽視的大背景,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日趨成熟和產業的整體積累,無論是產品、技術,還是供應鏈和配套能力,都具備了很強的競争力,因此,小米汽車既能看到更多元的需求,又可以站在整個產業轉型更新的肩膀上,集成出更強大的制造能力,此時入局,并不算晚。
一語成箴。
外界對小米汽車的質疑也有其原由。當時,國内新能源汽車 " 生死簿 " 上已經躺着數十家車企。彼時,造車到底有多難已無需再多言,前有铩羽而歸的王健林和董明珠,後有折戟沉沙的賈躍亭和許家印。可雷軍活生生在一片紅海市場殺出了重圍。
2021 年 3 月 30 日,小米集團董事會批準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立項。2024 年 3 月 28 日,小米 SU7 正式發布,一夜之間成為現象級的爆品。
2024 年 11 月 13 日,小米汽車第十萬台小米 SU7 正式下線。11 月 18 日,雷軍在微博上表示," 小米 SU7 交付已超過 10 萬台,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小米汽車将衝刺新目标:全年交付 13 萬台!"
上個月,小米發布了 " 全國都能開 " 的城市導航。雷軍説:" 沒有高精地圖,只要車端導航能到,城市 NOA(NavigateonAutopilot,即高階智能駕駛輔助)就能到,有路就能開,無區網域範圍限制。" 他透露,下個月将正式發布端到端的大模型全場景智能駕駛,讓車輛的行駛軌迹更拟人,更加平滑、自然、利索,可以做到從車位到車位,全程無斷點。
小米汽車似乎沒有經歷過去 " 蔚小理 " 苦苦探索從 0 到 1 的階段,直接是從 1 到 10。無論雷軍在鏡頭前如何訴説他造車的艱難,相較前者,小米汽車的成功可以説是不費吹灰之力。
但另一方面是,當市場經歷了前期培育後,當下的汽車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接受度更高已成為事實。雷軍賭對了趨勢。今年 7 月,新能源滲透率首次實現月度突破 50%。此後,中國汽車市場的新能源滲透率一直維持在 50% 以上。這是一個分水嶺,這意味着,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每賣出兩輛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汽車。
也許身處順風中的小米才能深刻體會到,自己究竟可以走多快。
強大的護城河
11 月 13 日,雷軍在個人社交賬号發了一張躺在車間地板上睡覺的照片,并配文説," 網友們催我到工廠擰螺絲。其實,我經常去,今天一大早就到了。來得太早,在車間又眯了一會。沒想到,一覺醒來,10 萬台已經搞定!待會兒我們會舉辦 10 萬台下線儀式。"
此後,這張照片在全網迅速發酵。後來,雷軍在直播中回應了 " 睡車間 " 傳聞,他表示,其實是擺拍,是為了逗大家開心。
一個 10 萬輛這個裏程碑事件,雷軍僅用一張擺拍照片就得到了其他車企難以企及的傳播效果。所以,才有劉強東那句,不要跟雷軍比營銷,他絕對不是一般的人。營銷無疑是小米汽車成功的核心之一。
此前,有人判斷小米造車會成功是基于小米長期深耕智能生活生态系統,而這也是其他整車企業無法比拟的優勢,更是小米汽車的核心競争力。
在互聯網時代,幾乎每一家企業都在説生态,到底什麼才算得上是真的生态?
在《小米生态鏈戰地筆記》一書中,小米曾經給出過答案。他是這麼説的,自然生态具備三個特征:第一是獨立的生命體多;第二是生命體之間互相依賴,第三是自我繁衍。簡單來講就是共生、互生、再生的邏輯。
書中還描述過這樣一段話," 在小米的生态鏈上,初期新生命體分享小米的紅利,這就是我們講的孵化階段;中期是互相依賴、互相增值,也就是我們講的互為放大器階段;最後是不斷創造新的價值,通過繁衍和進化,形成新的生命體。"
小米汽車的誕生到發展至今,幾乎是延續着這個邏輯走到了現在。
業績説明會上,有人問,小米手機業務和汽車業務的結合會帶來哪些想象?
盧偉冰表示,今年手機業務确實有非常不錯的增長,特别是在中國市場。" 我們的競争力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也是越來越強,我們的增長是有機、健康增長,而小米汽車對我們的品牌建設作出了非常積極的貢獻。"
汽車業務正在成為小米一個重要的流量入口。盧偉冰説," 我們的汽車有非常好的流量,而購買手機的用户也有可能轉而去買我們的汽車,而對小米耳機滿意的用户可能會考慮嘗試我們的汽車。我想這種交叉銷售真的是可以發揮巨大價值,并且未來會越做越強。"
如今,汽車業務已經成功成為小米的第二增長曲線。至少從目前來看,四年前賭上一生榮譽的雷軍,再一次成功了。
點擊閲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