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亏损的汽车业务,带来了小米史上最强业绩,欢迎阅读。
撰文 / 吴 静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赵昊然
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开拓者 " 蔚小理 ",小米汽车的幸运在于,它诞生于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急剧膨胀的时代。
所以,这也就注定了小米汽车不用像 " 蔚小理 " 那样,经历那些备受争议、苦苦挣扎探索前路的煎熬时光。在雷军的光环之下,在小米汽车既有业务形成的智能生态和充沛现金流的基础之上,再加上新能源产业链的日益成熟和终端市场需求的爆发,小米,又站上了新高峰。
账上又多了冰冷的 400 亿
小米集团发布 2024 年第三季度财报的第一时间,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其个人微博上发文称:" 小米交出了史上最强业绩。"
但在财报发布的同时,小米 " 卖一辆车亏 3 万 " 的话题也冲上热搜。是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在小米汽车今年 8 月首份财报发出时," 小米卖一辆车亏 6 万多 " 之前也同样上过热搜。仅仅一个季度过去,从亏 6 万到亏 3 万,按照这个速度。小米汽车想要实现盈利并不遥远。
数据显示,小米第三季度总收入突破 925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708.9 亿元增长 30.5%;经调整净利润为 63 亿元,同比增长 4.4%。
得益于小米 SU7 的市场表现,小米集团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在 2024 年第三季度总收入高达 97 亿元,比上个季度的 64 亿元高出不少。其中,智能电动汽车销售收入 95 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 2 亿元。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 15 亿元,相较于二季度 18 亿元亏损进一步收窄。
第三季度,小米 SU7 系列交付新车达 3.97 万辆。经推算,小米汽车单车亏损约 3.77 万元,亏损较二季度的 6 万元也同步有所收窄。
基于规模效应,小米 SU7 的毛利率环比提升 1.7 个点至 17.1%,上一季度是 15.4%。
造车也给小米汽车带来更加充沛的现金流。
2020 年年底,在小米决定造车的那个时候,小米集团的账上躺着 1080 亿元,四年后,小米的账上又多了 400 多亿元。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小米集团现金储备达 1516 亿元。
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表示,随着小米汽车规模的增长和成本的优化,以及随着工厂的满产、小米 SU7 Ultra 的开售,毛利会有更多改善,明年汽车业务可能是小米所有业务里增速最快的。
第二增长曲线
四年前,小米汽车官宣造车后,围绕在它身上的一个最多的争论是小米造车是不是已经晚了。
2023 年 11 月,央视财经甚至出了一期节目,专门探讨 " 小米汽车入局,到底晚不晚 " 这一话题。
当时,财经评论员万喆给出了一个结论。他说,观察小米造车,一个不能忽视的大背景,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日趋成熟和产业的整体积累,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供应链和配套能力,都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小米汽车既能看到更多元的需求,又可以站在整个产业转型更新的肩膀上,集成出更强大的制造能力,此时入局,并不算晚。
一语成箴。
外界对小米汽车的质疑也有其原由。当时,国内新能源汽车 " 生死簿 " 上已经躺着数十家车企。彼时,造车到底有多难已无需再多言,前有铩羽而归的王健林和董明珠,后有折戟沉沙的贾跃亭和许家印。可雷军活生生在一片红海市场杀出了重围。
2021 年 3 月 30 日,小米集团董事会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2024 年 3 月 28 日,小米 SU7 正式发布,一夜之间成为现象级的爆品。
2024 年 11 月 13 日,小米汽车第十万台小米 SU7 正式下线。11 月 18 日,雷军在微博上表示," 小米 SU7 交付已超过 10 万台,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小米汽车将冲刺新目标:全年交付 13 万台!"
上个月,小米发布了 " 全国都能开 " 的城市导航。雷军说:" 没有高精地图,只要车端导航能到,城市 NOA(NavigateonAutopilot,即高阶智能驾驶辅助)就能到,有路就能开,无区網域范围限制。" 他透露,下个月将正式发布端到端的大模型全场景智能驾驶,让车辆的行驶轨迹更拟人,更加平滑、自然、利索,可以做到从车位到车位,全程无断点。
小米汽车似乎没有经历过去 " 蔚小理 " 苦苦探索从 0 到 1 的阶段,直接是从 1 到 10。无论雷军在镜头前如何诉说他造车的艰难,相较前者,小米汽车的成功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
但另一方面是,当市场经历了前期培育后,当下的汽车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更高已成为事实。雷军赌对了趋势。今年 7 月,新能源渗透率首次实现月度突破 50%。此后,中国汽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一直维持在 50% 以上。这是一个分水岭,这意味着,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
也许身处顺风中的小米才能深刻体会到,自己究竟可以走多快。
强大的护城河
11 月 13 日,雷军在个人社交账号发了一张躺在车间地板上睡觉的照片,并配文说," 网友们催我到工厂拧螺丝。其实,我经常去,今天一大早就到了。来得太早,在车间又眯了一会。没想到,一觉醒来,10 万台已经搞定!待会儿我们会举办 10 万台下线仪式。"
此后,这张照片在全网迅速发酵。后来,雷军在直播中回应了 " 睡车间 " 传闻,他表示,其实是摆拍,是为了逗大家开心。
一个 10 万辆这个里程碑事件,雷军仅用一张摆拍照片就得到了其他车企难以企及的传播效果。所以,才有刘强东那句,不要跟雷军比营销,他绝对不是一般的人。营销无疑是小米汽车成功的核心之一。
此前,有人判断小米造车会成功是基于小米长期深耕智能生活生态系统,而这也是其他整车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更是小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每一家企业都在说生态,到底什么才算得上是真的生态?
在《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一书中,小米曾经给出过答案。他是这么说的,自然生态具备三个特征:第一是独立的生命体多;第二是生命体之间互相依赖,第三是自我繁衍。简单来讲就是共生、互生、再生的逻辑。
书中还描述过这样一段话," 在小米的生态链上,初期新生命体分享小米的红利,这就是我们讲的孵化阶段;中期是互相依赖、互相增值,也就是我们讲的互为放大器阶段;最后是不断创造新的价值,通过繁衍和进化,形成新的生命体。"
小米汽车的诞生到发展至今,几乎是延续着这个逻辑走到了现在。
业绩说明会上,有人问,小米手机业务和汽车业务的结合会带来哪些想象?
卢伟冰表示,今年手机业务确实有非常不错的增长,特别是在中国市场。" 我们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强,我们的增长是有机、健康增长,而小米汽车对我们的品牌建设作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
汽车业务正在成为小米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卢伟冰说," 我们的汽车有非常好的流量,而购买手机的用户也有可能转而去买我们的汽车,而对小米耳机满意的用户可能会考虑尝试我们的汽车。我想这种交叉销售真的是可以发挥巨大价值,并且未来会越做越强。"
如今,汽车业务已经成功成为小米的第二增长曲线。至少从目前来看,四年前赌上一生荣誉的雷军,再一次成功了。
点击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