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何瑤:我們圍光而坐,我們向光而行,歡迎閲讀。
選手風采
# 首屆 " 點燈人杯 " 兒童閲讀教師素養大賽
何瑤
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學校天北校區語文教師
首屆 " 點燈人杯 " 兒童閲讀教師素養大賽
二等獎得主
在站穩語文課堂、帶領學生閲讀的道路上
一直努力實踐
>▲ 大賽全景回顧
▲
2023 兒童母語教育論壇暨首屆 " 點燈人杯 " 兒童閲讀教師素養大賽總決賽高清回看視頻
2023 年 11 月 23 日,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學校教育集團一行八人來到南京,參加首屆 " 點燈人杯 " 兒童閲讀教師素養大賽總決賽。
論壇議程滿滿當當,舞台中央,點燈人來來往往,只有一盞紅台燈,始終不變照亮講台一隅。我坐在台下,目光始終被這光亮吸引,恍惚間,似乎回到了兩年半前,記憶中也有一盞紅色台燈,燈光下坐着緩緩講述故事的梅子涵老師。
跨越時空,兩盞紅台燈完美重合在一起,共同點亮了我心底屬于兒童文學的角落。
遇見一位紅台燈下的人
2021 年 5 月,我來到人北小學天北校區開啓跟崗實習。説來也幸運,來到學校後第一個六一兒童節,我們就迎來了梅子涵老師。
梅子涵教授與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學教育集團劉豔書記
在天北校園相遇,我至今清晰地記得梅老師與我的對話。
" 姑娘,你學的什麼專業?"
" 梅老師,我本科學習的是漢語言文學,研究生學習的是課程與教學論。"
" 喔……文學系。你們大學課程設定中,有兒童文學嗎?"
聽到這個問題,我在大腦中快速檢索,中國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面對梅老師熾熱的目光,我終于心虛地説:" 沒有。"
" 要多讀讀兒童文學…… " 梅老師留下了這樣一句話。
我想,梅老師一定不記得這次對話了,然而那個即将踏上三尺講台的我,卻因此細細思索了很久。兒童文學?彼時我對這一領網域的了解接近空白。何為兒童文學?與我學習的文學有何不同?了解兒童文學是成為一名語文老師的必要條件嗎?
帶着這些困惑,我走進了學校的雲朵童書館,聆聽了梅老師的繪本課堂。這便是記憶中那盞紅台燈——在這盞紅台燈下,梅老師講起了《田鼠阿佛》,講起了《紅氣球》;在這盞紅台燈下,我第一次發現,原來那些我曾經在書店 " 不屑一顧 " 的圖畫書,藴含着如此巨大的、治愈人心的力量;也是在這盞紅台燈下,在梅老師語氣平常的講述中,我隐隐約約感知到了兒童文學捕獲人心的魅力所在:把深深的話淺淺地説給孩子聽,讓他們甘願聽、樂意聽,并且聽清楚、聽明白。
後來,我發現被圖畫書浸潤着的孩子們是最天然的哲學家。讀《風中的樹葉》時,循環往復的生命哲學被一年級的孩子輕易破解。讀《我爸爸》後,一個孩子有些難為情地説出不想長大的秘密,長大是很好,但爸爸媽媽也會變老。最深的道理,用最稚嫩的聲音淺淺地説,這是兒童文學帶給孩子們的禮物,也是梅老師留給我的 " 秘籍 "。
邂逅一所被燈點亮的學校
我以為在入職階段遇到梅老師已經足夠幸運了,沒想到,更幸運的是我來到了一所被燈點亮的學校。
起初,我只是頻繁聽到 " 全閲讀 " 這個詞,後來我才知道,人北小學從 2008 年就開始推動兒童閲讀,更在 2012 年提出了 " 全閲讀 " 理念,經過 15 年探索," 全閲讀 " 已經成為了學校的品牌和文化。
而我所在的天北校區于 2020 年秋季正式開校,作為人北小學的新建校區,天北傳承着集團校在 " 全閲讀 " 上的探索,致力于建設既有文化底藴又有未來特色的書香校園。書香,這确實也是我對人北天北的初印象,雲朵童書館、天空閲覽室,還有無處不在的泛在閲讀空間,我心中暗喜,這裏似乎真的應了博爾赫斯的那句 " 如果世上有天堂,那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 "。
▲ 成都市人北小學天北校區雲朵童書館
▲ 成都市人北小學天北校區天空閲覽室
除了充盈書香的校園環境,全閲讀課程下的各類學校活動也在不停地滋養着我,班級圖書角、年級飛書旅行、學校 " 摘星少年 " 閲讀月," 全閲讀 " 不僅讓閲讀照亮了孩子們的成長之路,也照亮了我這個 " 小白老師 " 的成長之路。
在劉豔校長的領導下,李蘭校長、沈蘭老師、周陽漾老師……一大批人北老師不約而同地捧起了兒童文學的燈,在這樣一所灑滿光芒的學校裏,我必然會被照亮。
于是,短短兩年半的職業生涯,在學校的支持下,我兩次去到南京參與親近母語兒童閲讀論壇,參與了暑期成都教師研習營和線上兒童閲讀師資能力認證。追光的我,以仰望的姿态不斷學習着。
仰望光的人必然也會向光靠近
慢慢的,我發現自己變得不同了,我不再是當時那個談到兒童文學一頭霧水的自己,也不再是那個懂得許多道理但卻不知如何開口向 " 人類幼崽 " 解釋的自己。我開始模仿着梅老師、模仿着許許多多人北老師,講故事、聊文學,我開始有能力把深深的道理,淺淺地説給孩子們聽。
今年八月,暑期成都教師研習營在人北天北舉行,我班上的孩子拿起《日有所誦》走上孔曉豔老師的課堂,我也作為學校工作人員全程參與了培訓,那時的我,只覺得光亮來到了身旁。
研習間隙,我與徐冬梅老師在走廊偶遇,徐老師親切地説 :" 你們學校的年輕老師,眼裏有光,這很好。" 我内心 " 洶湧澎湃 ",嘴上卻僵住了,如今我很想重新回答一次 :" 或許我們眼中的光,來自閃閃發光的文學、來自熠熠生輝的你們。"
仰望光的人必然也想向光靠近。我不斷打破舒适圈,從圖畫書閲讀、到整本書閲讀、到主題閲讀,每一種課型我都想試試。于是,在看到兒童閲讀教師素養大賽的推文時,我選擇了以前從未嘗試過的主題閲讀。後來我才知道,選擇這一組别的人數是最少的,我在心中偷偷想,從 286 到 60 再到 12,這一路的 " 過關斬将 ",或許是在賜予我 " 勇敢者 " 的獎勵吧。
十一月,在總決賽現場做了課例分享的我,一下台就迎來了滿臉笑意的徐世赟老師。" 是叫何瑤是吧?你的課很板正,你有一個特别好的地方,一定要堅持下去,那就是你在課上特别願意傾聽學生。" 當時的我已經藏不住 " 竊喜 " 了,因為這堂參賽的課例,實在從徐老師的《主題閲讀的教與學》中汲取了太多營養。
遇見這些熠熠生輝的人,真好。想到這兒,我再一次翻出了南京論壇現場的照片。台上,紅台燈依舊明媚、依舊温暖,台下,偌大的階梯教室坐滿了奮筆疾書的人。
我們圍光而坐,我們向光而行。
是啊,仰望光的人必然會向光靠近,熱愛文學的人一定會成為文學的一部分,而心系孩子的大人,終究會蹲下身來,與孩子一起看世界。
關于世界的真理有很多,懂得它們的大人也不少,以前的大人總對孩子説 " 長大你就懂了 ",現在兒童文學正在打破這種 " 專制 ",它把真、善、美靈動地帶到孩子面前。前路還長,如若有幸,我願始終與文學相伴,與母語同行,這世界的真、人性的善與文學的美,我也想拾起一片,帶到孩子面前。【END】
點亮小星标 ★ 精彩不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