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新疆“海鮮”背後,還有一盤更大的棋,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華商韬略
幹了這碗三文魚,大家都是新疆人。
大豐收
最近,# 新疆歡迎大家來吃海鮮 #,刷爆了熱搜。
多少人因為日本排放核污染水,擔心失去了 " 海鮮自由 "。誰承想,在新疆的大漠戈壁、鹽鹼湖泊,竟然養出了幾千噸生猛海鮮,着實令人震驚。
借用董宇輝的口吻," 新疆海鮮 " 的豐收盛況應該是:
你背單詞時,賽裏木湖的高白鲑,正躍出水面;
你算數學時,塔克拉瑪幹的螃蟹,正肉質鮮美;
你晚自習時,阿拉爾天鵝湖中的南美白對蝦,正雀躍歡騰。
當你為自己的味蕾努力奮鬥時,
那個你從未見過的新疆,
那些你從未品味過的海鮮,
正一步步向你走來。
對此,網友們紛紛感慨 " 沒有核污染 "、" 國家有智慧 "、" 新疆要騰飛 ",乃至 " 感謝左宗棠 " 的梗都層出不窮。
更有網友調侃:新疆產的海鮮,是不是應該叫 " 新鮮 "?
而新近上市的 " 新鮮 ",種類遠不止這些。
像麥蓋提縣的澳洲龍蝦、察布查爾縣的羅氏沼蝦、巴楚縣的斑節對蝦、尼勒克縣的三文魚……
神奇的 " 新鮮 " 紛至沓來,不但攻占了盒馬鮮生、華潤萬家、永旺超市,甚至反向出口到俄羅斯、馬來西亞、芬蘭等傳統漁業強國。
" 新鮮 " 的品質怎樣?嘗過的都表示,相當不俗!
像麥蓋提的澳洲龍蝦,色澤鮮豔、肥碩飽滿。
賽裏木湖的高白鲑,肉質鮮美、肌間無刺、入口即化;用它做的魚子醬,出口歐盟,堪稱海中珍馐、鮮中上品。
尼勒克的三文魚,更被冰川雪水長年滋養,口感鮮、嫩、潤、滑,不但讓離海最遠的新疆人實現了 " 三文魚自由 ",還直接出口到俄羅斯、馬來西亞、日本!
是的,你沒有看錯!日本一邊在排放核污染水,一邊從新疆進口三文魚!
有網友因此大聲疾呼:" 新鮮 " 能不能别出口,畢竟國内都不夠吃!
當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地方,成為吃海鮮的首選之地時,人們不禁要問,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大棋局
" 新鮮 " 上市的背後,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客觀現實:
中國有 15 億畝鹽鹼地和 6.9 億畝低窪鹽鹼水網域,是全球第三大鹽鹼地分布國家。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 守住 18 億畝耕地的紅線 "。這是中國糧食安全的根本保障。
但經濟發展對土地的要求,生态環境的挑戰,讓守住 18 億畝耕地并不容易,如何既發展又守住耕地紅線因此成為重大課題。
壓力的同時,新的解法也在不斷產生。其中一個重點是,如何将一些現在不是耕地的土地利用起來,比如鹽鹼地就是一個重點。
據統計,中國可供利用的鹽鹼地高達 5 億畝,新疆、山東沿海、松嫩平原、内蒙河套、中原腹地,鹽鹼地到處都有,而它們現在絕大部分是抛荒的。
如何在可利用的 5 億畝鹽鹼地上做文章,讓它們變成 " 新耕地 ",成為從國家政策到民間發展都在持續關注與破解的大議題。
2017 年," 中央一号檔案 " 打響了 " 第一槍 ":推進低窪鹽鹼地養殖。
同年,農業部發布《2017 年漁業扶貧及援疆援藏行動方案》,順勢推出 " 鹽鹼地漁農綜合利用模式 ";2019 年,又在《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幹意見》中,明确提出 " 積極發展鹽鹼水養殖 "。
有了國家政策引領與撐腰,鹽鹼地面積占全國 1/3 的新疆,掀起 " 人工造海 " 的高潮。
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兵團第三師的紅旗農場,建成了新疆第一個鹽鹼地海鮮養殖基地。
這裏是帕米爾高原東部,白花花的鹽鹼灘一望無際,pH 值普遍在 8 以上,地表水跟海水很接近。科研人員在鹽鹼水裏,只要添加特定的微量元素和益生菌,就能調配出适合不同海鮮生長的 " 人工海水 "。
在人工海水裏,青蟹、羅非魚、斑節蝦、海鲈魚、石斑魚……得以自由生長。它們不但肉質細膩、口感鮮美,而且沒有抗生素、健康無污染。
尉犁縣的羅布湖,把 " 海 " 造得更是自然天成。
羅布泊本來是寸草不生之地,但近年來,随着塔裏木河流網域的生态治理,這裏慢慢形成了 12000 多畝的 " 羅布湖 "。
在含有微量鹽鹼的羅布湖裏,本來沒法養魚養蝦。但人們把 " 六月黃 " 螃蟹投進湖裏,只靠 " 人放天養 ",短短 5 個月後,半野生的 " 六月黃 " 就變得蟹肥肉美,鮮香誘人。
有這樣的珠玉在前,新疆的 " 造海運動 " 很快遍地開花。
但不要以為," 新鮮 " 就此能迎來大豐收。這中間,還差着很多不為人知的 " 黑科技 "。
黑科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14 團,坐擁 1200 畝的天鵝湖濕地。農業部一推廣,就開搞鹽鹼水養殖。
結果,生猛海鮮很快在鹽鹼水死得七七八八,虧慘了。
這裏面原因復雜,但一言以蔽之:水土不服。
怎麼才能讓海鮮們在鹽鹼水裏随遇而安呢?這時候,一支繞不開的科研團隊登場了,那就是寧波大學海洋學院。
2018 年,寧大水產博士王歡回河南老家,看着大片的鹽鹼灘,萌生了養殖海鮮的想法。
第一次試驗,王歡團隊把 200 多只青蟹苗投進鹽鹼水裏,幾乎死了個幹淨。
這樣的失敗,跟别人幾乎毫無差異。但王歡卻很欣喜,因為他看到的,不是死的那一片,而是活下來的那幾只。這些 " 希望的種子 " 説明,總有蟹苗能适應環境,只要想辦法培育,大量養殖就有戲。
于是,他們想出了一種鹽度逐級下降法,讓蟹苗一點點适應鹽鹼水的低鹽環境。這個過程,很考驗耐心和精确性,稍有不慎,蟹苗就會成批死亡。
與此同時,他們又在數以萬計的蟹苗中,不斷篩選存活率高的 " 種子選手 "。雙管齊下,終于大幅提高了蟹苗的成活率。
僅靠這手苗種淡化的 " 絕活 ",2019 年,寧大拿下了發明專利。
可把蟹苗放進鹽鹼水塘,大家發現青蟹蜕殼難、長不大,又是一個難題。
寧大科研團隊反復研究後發現,原來海水中富含的鉀、鈣、鎂離子,是青蟹脱殼必需的微量元素,而河南鹽鹼水裏就缺這一塊。
知道問題就好辦,缺啥補啥,水質很快被調整到最佳狀态。
結果,河南鹽鹼水裏養出的青蟹,不論成活率還是鮮美度,跟沿海地區的不相上下。
鹽鹼青蟹只是 " 第一炮 "。這之後,寧大再接再厲,又成功培育出南美白對蝦、美國紅魚、大黃魚等近十種鹽鹼海鮮品種。
這意味着,寧大完全跑通了一套 " 鹽鹼養殖方法論 ":我先測你的水,看看多什麼、少什麼,再把最适合養殖、成活率最高的種苗交給你。
消息一傳開,新疆、寧夏、山東、陝西等地的農漁部門,踏破了寧大的門檻。
還是以兵團 14 團的天鵝湖為例,虧損後把寧大請過去,測水質、測元素,一下子确定了天鵝湖最适合養殖青蟹、南美白對蝦;又籤協定、引技術,徹底掌握了鹽鹼養殖 " 黑科技 "。
天鵝湖的青蟹、南美白對蝦,這才迎來了史無前例的大豐收。
2022 年,寧波大學的案例榮獲 " 第三屆全球減貧最佳案例獎 "。這個世界級的榮譽,彰顯了中國 " 以漁治鹼 "、改善生态的巨大成就。
而 " 新鮮 " 惠及的,也不僅僅是一個新疆。
今天,新疆、河南、山東、寧夏、内蒙古等 15 個省(區、市),全都開啓了大規模的鹽鹼養殖和種植。
在甘肅景泰縣," 夏季水汪汪、冬天白茫茫 " 的鹽鹼地變成了一排排的魚塘。今年新捕撈的羅氏沼蝦一上市,就被本地客商一掃而光。
在寧夏石嘴山,鹽鹼地不僅變成了千畝魚塘,還在寧夏大學科研人員的突破瓶頸下,種上了紫花苜蓿、枸杞芽菜、湖南稷子等耐鹽作物。昔日的鹽鹼荒草灘,變成了令人欣喜的模樣。
而由袁隆平院士組織的科研團隊,早就研發出突破性的耐鹽鹼 " 海水稻 "。截至 2022 年年底,中國 " 海水稻 " 種植面積已突破 100 萬畝,如今正朝着 1 億畝的目标持續邁進!
中國 5 億畝可利用的鹽鹼地,正一點點變成新的 " 大國糧倉 "。
往小了説," 新鮮 " 讓 " 核污染時代 " 的中國人能吃上一口安心的海鮮,極具小确幸的大價值。
往大了説,這進一步保障了糧食安全、治理了生态環境、助力了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