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市值一夜暴漲超8100億元,M4芯片拯救蘋果,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钛媒體 App 拍攝
從年初就一路下行的蘋果股價,終于出現了轉機。
美東時間 4 月 11 日美股收盤,蘋果股價出現罕見的飙升,收盤價為 175.04 美元每股,漲幅達到 4.33%,市值單日增加 1120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8108 億元)。
盡管與此前 199.38 美元 / 股的股價高點仍有差距,但部分華爾街分析師開始表示對蘋果未來股價的看好。比如,摩根大通将蘋果每股目标價定位了 210 美元,這意味着較當前股價上漲近 25%。
至于蘋果股價大漲的原因,與同日傳出的蘋果設備将搭載新一代 M4 芯片相關。消息人士稱,蘋果正在醖釀重大更新,讓 Mac 電腦配置新一代芯片 M4,AI 功能加持将成為 M4 的亮點。
4 月 12 日,美股盤後蘋果股價繼續上漲,每股報價 175.60 美元,漲幅 0.32%。截至發稿,蘋果市值約為 2.70 萬億美元。
M4 芯片,改造整個 Mac 系列
Mac 系列電腦,是 iPhone 之外蘋果重要的營收來源之一。
根據蘋果的财報數據顯示,2023 财年第四季度(自然季度為 2023 年第三季度)Mac 收入為 76.14 億美元,相比上年同期的 115.08 億美元大跌近 34%。對于 Mac 收入的下滑,庫克曾向外媒表示,Mac 在 12 月這個季度的表現将會明顯好轉," 因為我們有 M3、有新 Mac 產品。"
之後,蘋果在 10 月 31 日推出了全新的 M3 系列芯片與新 Mac 產品,試圖通過新產品來拉抬 Mac 的出貨動能。不過,消費者對于只有小幅更新的 Mac 設備并沒有表現出足夠的熱情。2024 财年第一季度,占總營收 10% 的 Mac 電腦收入為 77.8 億美元,環比微增 2%。
為了提振低迷的電腦銷售,蘋果開始通過突出人工智能的新内部處理器系列,也就是 M4 芯片,徹底改造其整個 Mac 產品線。
根據蘋果分析師馬克 · 古爾曼的説法,下一代 M4 芯片将至少有三種主要版本,蘋果希望用它來更新每一款 Mac 機型。其中,蘋果計劃從今年年底開始一直到明年初,發布低端 14 英寸 MacBook Pro、高端 14 英寸和 16 英寸 MacBook Pro 以及 Mac mini ——全部配備 M4 芯片。
明年,蘋果将在年初春季對 13 英寸和 15 英寸 MacBook Air 進行更新,均搭載 M4 芯片。
M4 芯片系列包括名為 Donan 的入門級版本、名為 Brava 的更強大型号以及代号為 Hidra 的高端處理器。蘋果計劃重點介紹這些組件的人工智能處理能力,以及它們将如何與下一版本的 macOS 集成,該版本将于 6 月在蘋果年度開發者大會上宣布。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功能大部分都設計為在設備本身上運行,而不是在遠程伺服器上運行。這也就意味着,蘋果 AI PC 的路線也将會是端側 AI 部署,而更快的芯片将有助于增強端側 AI 的運算能力。
投資者,開始反思蘋果的 " 低估值 "
2024 年以來,由于 iPhone 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的放緩,以及蘋果在 AI 領網域的進展不佳,蘋果股價的累計跌幅一度達到了 13%,總市值蒸發了超過兩萬億元。
目前,蘋果的市盈率約為 24 倍,同樣作為大型科技公司代表的微軟市盈率則為 38 倍,亞馬遜為 64 倍,英偉達的市盈率甚至達到了 76 倍。
不過,随着此次股價大漲,投資者也開始反思蘋果 " 低估值 " 的合理性。
" 我們認為,華爾街再一次低估了蘋果在產品和服務領網域的長期毛利率潛力。我們預計未來幾年蘋果產品部分的毛利率将上升約 180 個基點,服務部分的毛利率将上升約 150 個基點。"
美銀分析師 Wamsi Mohan 在周最新報告中表示,投資者再次低估了蘋果的毛利率。當前市場對蘋果的低估,之前也曾出現過類似情況。2018 年時華爾街預測 2023 年蘋果的毛利率為 39%,而實際上蘋果最終超過了這一預期,去年報告的毛利率高達 44%。
證券公司韋德布什則表示:" 很明顯,蘋果公司正在應對過去 5 年中我們所見過的更為困難的需求環境,因為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在這個關鍵市場上制造了一場完美風暴。"
不過,韋德布什認為蘋果股票今年仍有可能大幅上漲,維持其 " 跑赢大盤 " 評級和 250 美元的目标價,這是華爾街對該股的最高預期。
該機構看漲蘋果的理由是,目前大約有 2.7 億部 iPhone 可以換成更新的版本,特别是在蘋果今年将推出 iPhone 16 的情況下,iPhone 的整體銷量可能會很強勁。同時,蘋果在 6 月全球開發者大會将宣布人工智能的最新進展,這會是蘋果最重要的創新突破。
根據納斯達克交易所的數據,華爾街多數分析師維持對蘋果的 " 強力買入 " 評級。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 | 饒翔宇 編輯 | 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