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大疆汽車部門,下一個華為車BU?,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電車通
估值約百億元的大疆車載,即将迎來兩位重量級合作夥伴——比亞迪與一汽。
據 36 氪報道,大疆車載已收到比亞迪與一汽的明确投資意向,将聯合研發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202 年 7 月 21 日,比亞迪已拿到國内第一張自動駕駛路測牌照,問界、小鵬、奔馳等國内外車企,也陸續拿到了自動計時路測牌照。
屬于自動駕駛的時代即将到來,車企需要合作夥伴的加入以提升實力!
低成本、強效果,大疆成了香饽饽
多年探索後,車企、自動駕駛企業已推出了多種方案,其中安全性最高的方案,除了高算力芯片,還需要大量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以及一定數量的激光雷達。
2024 年國際電子消費展上,大疆展示了城區領航輔助駕駛系統。演示車基于單顆高通 Ride(SA8650P)平台自動駕駛系統級芯片、12 顆攝像頭、12 顆超聲波雷達、1 顆毫米波雷達,就實現了城區 NOA 級别的高階輔助駕駛,主打低成本、高收益。
2023 年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寶駿汽車宣布,寶駿雲朵 460 将搭載與大疆聯合打造出的 " 靈犀智駕 2.0" 系統,該車通過 800 萬雙目攝像頭、4 顆環視攝像頭、1 顆後單目攝像頭,實現了 0~130km/h 全速網域智能行車輔助跨層記憶泊車、循迹倒車等功能。
按照大疆車載公開的信息,最低僅需 7~9 顆攝像頭搭配 32TOPS 算力自動駕駛芯片,即可實現區網域記憶行車,而 L2+ 級城區領航駕駛,只需要将自動駕駛芯片更新到 80TOPS。為了能夠适應自動駕駛時代需求,NVIDIA 開發的芯片 Thor 算力高達 2000TOPS,是大疆所需的 25 倍,成本差距可想而知。
此外,一些車企雖然可以用低算力芯片實現高階輔助駕駛,但需要高精度地圖的加持,大疆自動駕駛方案則完全擺脱了對自動駕駛的依賴。
10 萬元 ~15 萬元的寶駿雲朵 460 靈犀版,在大疆車載技術的加持下,都能實現高階輔助駕駛。比亞迪、一汽產品銷量更高,可以通過平攤研發、生產成本,進一步實現該技術下放。甚至説,未來海鷗、海豚等 A0 級車,都有可能實現高階輔助駕駛,甚至通過記憶模式在固定路段實現自動駕駛。
36 氪報道稱,比亞迪曾接觸過華為汽車業務,但後者認為合作空間不大,婉拒比亞迪。小通推測,可能是華為認為成本無法壓縮到比亞迪可以接受的範圍,畢竟現階段秦 PLUS、驅逐艦 05 的部分版本已支持 L2 級輔助駕駛,未來難免需要更新到城區領航輔助駕駛,但這個價位的車,顯然難以普及多顆雷達。
華為已是國内激光雷達頭部企業,自然希望推廣更加安全的融合視覺模式,不追求極致成本壓縮。然而縱觀汽車行業,無激光雷達、高精度地圖的低成本融合視覺,甚至取消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的純視覺方案,正逐漸成為主流。
安全真的沒有成本重要?
純視覺自動駕駛方案一般會提到一個名詞「雙目視覺」,指兩顆人眼排列的攝像頭,從兩個角度拍攝前方場景,用于建立環境模型。
某車企給出的解釋是,人依靠兩只眼睛,就能識别環境信息,汽車依靠兩顆攝像頭,也能實現自動駕駛。出于安全考慮,車企一般還會在汽車周圍分布多顆攝像頭,以判斷周圍環境。大疆的低成本方案,需要 7~9 顆攝像頭,也是為了保證安全。
車用攝像頭通常像素不高,只有雙目視覺攝像頭為 800 萬像素,其他攝像頭像素更低,部分甚至可能不到 100 萬像素,單顆成本 100 元左右。德邦證券給出的信息顯示,傳統毫米波雷達單顆成本一般在 250 元 ~400 元,激光雷達單顆成本則高達 6000 元 ~7000 元。
一顆激光雷達的價格,足夠一輛車配齊一套攝像頭加自動駕駛芯片。毫米波雷達的成本固然低一些,但銷量累計之下,再微小的成本,也不是小數字。以比亞迪秦 PLUS 為例,2023 年賣出 45.58 萬輛,假設每輛車多出一顆 300 元的毫米波雷達,2023 年累計成本就增加了 1.37 億元。
高精度地圖同理,盡管可以提供厘米級精度的環境數據,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測繪,而且部分地區可能需要反復測繪,如此一來增加的成本太高了。正因如此,近幾年車企都在宣傳無圖智駕,擺脱對高精度地圖的依賴。
車企節約成本我們可以理解,然而放棄激光雷達、高精度地圖,意味着對于自動駕駛算法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判斷環境不僅依靠雙眼,還有聽覺、觸覺等,人腦也與車機系統不同,計算機神經網絡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模拟人腦。
當然,除了成本問題,激光雷達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極度依賴高精度地圖。車輛需要通過激光雷達收集信息,并結合高精度地圖進行定位,以提高準确性。但中國面積高達 960 萬平方公裏,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做到全國高精度地圖繪制,大多數場景下高精度地圖無法成為融合視覺的一部分。
激光雷達若想擺脱對高精度地圖的依賴,除非芯片算力或計算機神經網絡達到極高水平。
種種原因導致,激光雷達的成本逐漸降低,聲音卻沒有提高。
車企仍在探索,未來尚未定軌
自動駕駛何時能夠開放,暫時無法确定,但 L3 級自動駕駛已經路測,預計 2030 年之前即可實現商用。至于哪種方案未來能夠成為主流,暫時無法給出定論,仍需車企不斷探索。
小通認為,高端豪車價格高昂,可以配備高算力芯片 + 激光雷達, 以确保安全性。中低端車型則可以通過攝像頭搭配毫米波雷達走混合視覺路線,确保安全性的同時,盡可能降低成本。
純視覺方案成本較低,安全性存疑,尤其是在亮度太低或光源復雜、大霧天氣等場景,攝像頭沒有雷達可靠性高。
華為、禾賽科技等企業,正致力于降低激光雷達的成本,他們的預期目标是 200 美元以内,甚至 100 美元以内。神經網絡的不斷發展,未來激光雷達也有可能擺脱對高精度地圖的依賴。
大疆的低成本方案适合當下普通消費者,十幾萬元的雲朵靈犀版都能實現自動駕駛,若能與比亞迪、一起聯手,城區領航輔助駕駛普及不是夢。借助這股東風,大疆汽車業務未必沒有成為下一個華為車 BU 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