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輔導2個月就“分手”,國元證券獲賠償400萬,發生了什麼?,歡迎閲讀。
拟 IPO 企業與輔導機構籤約 2 個月後就解除輔導關系,且支付了大額違約金,這是怎麼一回事呢?2023 年 3 月 4 日,上交所受理了青島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力威)主機板上市申請。3 月 28 日,上交所出具了審核問詢函。6 月 20 日,海力威對問詢函進行了回復。記者注意到,上交所最先關注的就是關于前次輔導。
據了解,海力威原輔導機構是國元證券,在與國元證券籤訂上市輔導協定後 2 個月就更換為東亞前海證券。因此上交所要求海力威回答公司為何在聘請國元證券僅 2 個月就更換輔導機構,并且為何對國元證券支付了大額違約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VCG41N1272534307
記者注意到,海力威回復中曾表示,更換輔導機構的主要原因是 IPO 業務為東亞前海證券重點突破業務之一,而且東亞前海證券總經理親自牽頭推進項目。那麼,國元證券與東亞前海證券投行業務的發展情況到底如何呢?
2個月就換輔導機構還賠償 400萬
2018 年 6 月,海力威與國元證券開始合作并籤署了《關于青島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及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之全面合作協定》(以下簡稱《合作協定》)。
《合作協定》約定,海力威聘請國元證券作為保薦機構的保薦費為人民币 400 萬元,如海力威無故終止協定,國元證券已收的費用不予退還,且海力威需向國元證券支付與保薦費用等額的違約金。
2020 年 5 月,海力威與國元證券籤署了《股票發行與上市輔導協定》,根據該協定的約定,國元證券向海力威收取輔導費 40 萬元,自輔導備案材料在中國證監會青島監管局備案登記之日起 5 個工作日内支付輔導費用 20 萬元,輔導驗收通過後 5 個工作日内支付剩餘輔導費用 20 萬元;次月,國元證券向中國證監會青島監管局報送了海力威輔導備案材料。
然而僅 2 個月後,即 2020 年 7 月,海力威在與東亞前海證券多次接觸、商讨後,決定将上市申報板塊由國元證券建議的創業板變更為科創板,并另行聘請東亞前海證券作為上市輔導機構;同月,海力威與東亞前海證券籤訂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協定》,與國元證券籤署了《終止上市輔導協定》,約定終止海力威與國元證券于 2018 年 6 月籤署的《合作協定》以及 2020 年 5 月籤署的《股票發行與上市輔導協定》。海力威在與國元證券終止合作的同時,向國元證券支付了違約金 400 萬元及輔導費用 20 萬元。
綜上,海力威表示,國元證券 2018 年開始即為公司提供前期輔導工作,前期盡調及梳理工作有所進展後,于提交輔導備案前籤署輔導協定,系目前市場的通行做法。公司與國元證券終止合作并向其支付違約金是基于 2018 年雙方籤訂的協定,公司作出更換輔導機構的決定後按照前期籤署的協定對國元證券進行賠償。
東亞前海證券總經理牽頭 " 搶 " 項目
那麼,為何在籤訂輔導協定僅 2 個月就會更換輔導機構呢?海力威在回復上交所時表示:" 公司在選擇輔導機構的過程中,綜合考慮保薦機構的重視程度、項目推進效率及公司申報板塊等因素。"
海力威還進一步解釋稱," 保薦機構重視程度、項目推進效率 " 主要是指:IPO 業務為東亞前海證券重點突破業務之一,東亞前海證券高度重視。為高效推進本項目,東亞前海證券總經理牽頭協調項目的推進事項。此外,東亞前海證券為項目配備了充足的項目人員,較大程度保證了項目推進的效率。
記者發現,2020 年 5 月,海力威雖然與國元證券籤署了《股票發行與上市輔導協定》,但是實際上,2020 年 1-7 月,東亞前海總經理田洪也在與海力威接洽,商讨上市方案及合作可能性。而後來,就發生了前述所説,2020 年 7 月海力威終止與國元證券的輔導協定并與東亞前海證券籤訂協定。海力威表示,公司與東亞前海證券的接洽過程均由雙方相關人員直接參與,不存在經由國元證券推薦的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海力威上市板塊發生了多次變化,從最先創業板到科創板,再到如今的主機板。海力威表示,國元證券向海力威建議的上市申報板塊為創業板,東亞前海證券建議的是科創板。海力威稱,考慮到當時科創板的審核效率及估值情況,對公司而言,科創板較創業板更具吸引力,因此申報板塊對公司更換保薦機構有一定的影響。
不過,在更換輔導機構後,在後續的輔導過程中,随着科創板相關規則不斷出台,科創板對企業的科創屬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海力威對照科創板相關規則審慎評估并與相關中介機構溝通後,最終決定将上市申報板塊由科創板調整為主機板。
兩家券商投行業務對比
前輔導機構是國元證券,後輔導機構和保薦機構是東亞前海證券,那麼 2 家券商在投行業務領網域發展情況如何呢?
國元證券 2022 年年報顯示,2022 年公司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 7.77 億元,同比下降約 18%。其中母公司全年共完成 17 個股權項目,包括 8 個 IPO 項目,全部股權項目實現主承銷金額 131.83 億元,承銷金額較 2021 年末下降 36.1%。股票主承銷家數行業排名第 17 位,股票主承銷金額行業排名第 25 位,股票主承銷收入行業排名第 16 位,處于行業上遊水平。
東亞前海證券 2022 年年報顯示,2022 年公司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 1.31 億元,同比下降約 6%。股權融資方面,2022 年度公司完成廣東羚光定向增發、融能上市公司控股權收購等項目,完成公司首單北交所 IPO 項目發行,兩單重大資產重組,股權業務總承銷規模排名第 82 位,承銷金額 1.4 億元。東亞前海證券表示,公司長期跟進的數單 IPO 項目正在按計劃順利推進,有望在未來為公司貢獻可觀收入。
Wind 數據顯示,按照發行日,2023 年以來國元證券完成股權承銷規模 10.64 億元,東亞前海證券尚未有股權承銷項目。
另外,2022 年 12 月,證券業協會披露首次投行業務質量評價結果,評價期間為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評價對象是期間有完成項目的 77 家保薦機構。其中 12 家公司被評為 A 類,50 家公司被評為 B 類,15 家公司被評為 C 類。國元證券被評為 A 類,東亞前海證券不在 77 家評價對象内。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