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華為帶不動新能源“舊王”,歡迎閲讀。
作者|Eastland
頭圖|視覺中國
2024 年 1 月 15 日,北汽藍谷(SH:600733)發布《業績預虧公告》—— 2023 年度淨虧損 52 億 ~57 億,扣非淨虧損 57 億 ~65 億。自 2017 年起,北汽藍谷已連續七年虧損(扣非)。
《公告》給出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
一是在開拓市場、提升運營效率、技術研發等方面持續投入。
二是規模效應 " 暫未顯現 "、導致產品成本 " 階段性偏高 "。
上市即巅峰
2018 年 9 月 27 日,停牌兩年的 SST 前鋒更名為 " 北汽藍谷 " 并在上交所恢復交易(9 月 7 日 ~26 日短暫用名 "S 藍谷 "),代碼仍為 600733.SH。這意味着北汽新能源借殼上市正式完成,成為 A 股第一家純電動車制造企業。
北汽藍谷銷售收入有兩個來源,一是銷售自產車輛(品牌為極狐 ARCFOX),二是經銷北汽產品(品牌為 BEIJING)。
2018 年,北汽藍谷銷量達 15.8 萬輛,連續六年拿下中國純電動車銷量第一桂冠。其中,自產 11 萬輛(占總銷量的 69.7%),產能利用率超過 80%(產能為 13.5 萬輛)。
2019 年,新能源補貼急劇退坡,北汽藍谷自產銷量暴跌 60% 至 4.4 萬輛,產能利用率不到 25%;經銷量突破 10 萬輛,同比提高 122%,總算把總銷量維持在 15 萬輛以上。
這一年比亞迪純電動車銷量增至 14.7 萬輛排,另有 7.2 萬輛插電混動車。北汽藍谷第七次蟬聯純電動車銷量第一。
2020 年,新能源車補貼進一步退坡,加之疫情影響,北汽藍谷銷售再降 82.8% 至 2.6 萬輛;自產車產量下降 70.2%,經銷車銷售下降 88.1%。
2021 年,銷量維持在 2.6 萬輛,但自產量下降 51.8%,全年僅 6369 輛,占總銷量的 24.4%;
2022 年總銷量回升至 5 萬輛,其中自產車產量 2.22 萬輛,產能利用率僅為 10%;
2023 年自產車產量飙升,從 Q1 的 1700 輛到 Q4 的 1.5 萬輛,全年產量 2.66 萬輛,銷量逾 3 萬輛。
2023 年,北汽藍谷總產、銷量分别為 2.67 萬輛、9.22 萬輛。
回過頭來看,上市之年是北汽藍谷的巅峰時刻且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2022 年是最谷底,銷量不到 2018 年的三分之一,產能利用率僅為 2018 年的八分之一。
直到 2019 年,北汽藍谷純電動車銷量一直高于比亞迪。到了 2023 年,卻僅為比亞迪的 5%(注:2023 年比亞迪純電動、插混銷量分别為 157.5 萬輛、143.8 萬輛)。
好消息是 2023 年北汽藍谷銷量反彈至 9.2 萬輛、同比增幅達 83.7%。其中,經銷車(BEIJING)銷量達 6.2 萬輛,同比增長 66%;自產車(極狐)銷售 3 萬輛,同比增長 138%。
在自產車中,極狐阿爾法 S 全新 HI 版是與華為 " 共同開發的首款搭載華為 HI 全棧智能源車解決方案的豪華純電轎車 ",2023 年銷售近 1.3 萬輛。
繼問界、智界之後,還将有兩個 " 界 ",由華為分别和北汽藍谷、江淮汽車合作推出。北汽藍谷為該車型配備的產能為 5 萬輛 / 年,預計 2024 年下半年建立。
回顧以往幾年與華為合作推出的產品,每月僅 1 千輛出頭。2024 年面世的 " 第三個界 ",年内銷量不可能超過 5 萬輛。所以即使傍上華為,北汽車藍谷還是難以回到昔日稱雄新能源車賽道的榮光。
業績随補貼退坡
2019 年,北汽藍谷營收 235.9 億——新能源車業務收入 122.2 億(其中整車銷售收入 115.5 億),占總營收的 51.8%;其餘 114 億收入(占營收的 48.2%)的來源沒有披露(説明不重要、不重要)。
2019 年,整車銷量為 15.06 萬輛,均價約 7.7 萬元;整車銷售成本 100.4 億,單車成本約 6.7 萬;單車毛利潤 1 萬元,毛利潤率 13.1%。
2020 年,整車銷量暴跌至 2.6 萬輛,均價約 10.1 萬元;整車銷售成本 41.9 億,單車成本 16.2 萬;單車毛虧損 6.2 萬元,虧損率超過 60%。
2021 年,整車銷量微漲,均價大幅提高到 19.1 萬元;整車銷售成本 66.2 億,單車成本 25.3 萬,虧損率降至 32.7%。
2022 年,整車銷量突破 5 萬輛,均價降至 11.6 萬元;整車銷售成本 69.7 億,單車成本 13.9 萬,虧損率進一步降至 19.2%。
2018 年,2019 年北汽藍谷補貼收入分别為 44.5 億、41.83 億,補貼的名目繁多,如產業扶、研發補貼、穩崗補貼……最主要的是購置補貼。
随着新能源車購置補貼退坡,北汽藍谷補貼收入斷崖式下降,2020 年、2021 年、2022 年分别為 5.9 億、2.7 億、3.6 億。
漸感力不從心
2018 年、2019 年,北汽藍谷整車銷量連續超過 15 萬輛,銷售毛利潤率超過 13%。同期,比亞迪汽車銷售毛利潤率分别為 19.8%、21.9%。差距不算大。
但北汽藍谷銷售費用始終高于研發費用:
2018 年,銷售費用 15.1 億,占營收的 8.3%;研發費用 3.6 億,占營收的 2%;
2019 年,研發費用增至 4.4 億,仍為營收的 2%;銷售費用增至 16.5 億,占營收的 7%;
2021 年、2022 年,北汽藍谷銷售費用都在 12 億以上,占營收的比例均超 13%;銷售費更是占到營收的 20%。
2023 年前三季,北汽藍谷毛利潤率為負 4.9%;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管理費用分别為 15.1 億、7.6 億、5.6 億,合計占營收的 30.5%。
由于 " 研發投入資本化 " 和 " 無形資產攤銷 ",财報年的研發費用嚴重失真,無法反映真實的研發力度。
2018 年,北汽藍谷投發投入 11.3 億,其中 95.2% 被資本化,只有 5400 萬被費用化。另一方面,本财年 3.55 億研發費用中,3.06 億是對以往研發成果的 " 無形資產攤銷 ",占比達 86%。
2019 年,研發投入提高到 15.4 億,其中 97.5% 被資本化,只有 3931 萬被費用化。而本财年 4.4 億研發費用中 4.2 億是無形資產攤銷,占比達 95%。
造成數據失真的根源是研發投入大比例資本化。
北汽藍谷不可謂不重視研發—— 2018 年、2019 年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例高于 6%;2020 年更是高達 30%;2021 年、2022 年研發投入分别為 18.4 億、16.5 億、分别占本财年營收的 21.1%、17.4%。
但由于營收大幅下降,高比例研發投入的絕對金額還是遠低于友商。
七年累計虧損 250 億
2017 年,北汽藍谷淨虧損 1602 萬,扣非淨虧損 730 萬,虧損率 0.055%;
2018 年上市之年,淨利潤 7329 萬,扣非淨虧損 7.3 億,虧損率 4%;
2019 年,淨虧損 9201 萬,扣非淨虧損 8.7 億,虧損率 3.7%。
2017 年 ~2019 年,北汽藍谷淨累計虧損 1.5 億,虧損率 0.27%,可以説非常 " 温和 "。
2020 年,北汽藍谷扣非淨虧損增至 66.5 億,虧損率 126%;
随後的三年(2021、2022、2023),北汽藍谷扣非淨虧損均超過 50 億。
2017 年 ~2022 年,北汽藍谷共虧損 196.4 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加上 2023 年虧掉的 60 億(預計),七年累計虧損逾 250 億,幾乎相當于市值(最新市場 270 億)。
一方面是營收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是激烈的競争要求更多市場、研發投入,北汽藍谷顯得力不從心。
與比亞迪 " 分道揚镳 "
補貼是所有新能源車參與者共同的機會,從上汽到北汽,從長城到長安,還有知豆、眾泰……同樣是補貼的受益者,同樣經歷補貼 " 從 10 到 1"、再 " 從 1 到 0",比亞迪走勢卻與北汽藍谷截然不同:
2019 年,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約 23 萬輛(其中純電動車銷量為 14.7 萬輛,低于北汽藍谷);
2023 年,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達 302.4 萬輛,純電動、插電混動銷量分别為 157,4 萬輛、143.8 萬輛,分别為 2018 年銷量的 15.3 倍、11.7 倍。
1)比亞迪費用結構
比亞迪研發費用始終高于銷售費用:
2018 年,比亞迪研發費投入 85.4 億,35.5 億被資本化,50 億計入當期費用,占營收的 3.8%;銷售費用 47.3 億,占營收的 3.6%。
2019 年、2020 年,情況大同小異,總費用率約 11%;
2020 年、2021 年,比亞迪費用增速小于營收增速,總費用率先後降至 10.8%、9.2%。
2)研發投入資本化
2018 年,比亞迪研發投入 85.4 億(約為北汽藍谷的 7.6 倍),其中 35.5 億被資本化,資本化率 41.6%;
2019 年研發投入 84.2 億,其中 27.9 億被資本化,資本化率降至 33.2%;
2020 年研發投入 85.6 億,其中 10.9 億被資本化,資本化率只有 12.8%。
2021 年,比亞迪研發投入向上突破至 106.3 億,其中 26.4 億被資本化,資本華率 24.8%;
2022 年,比亞迪研發投入超過 202 億,其中 15.7 資被資本化,資本化率 7.8%;
《比亞迪 2022 年報》披露的 187 億研發費用中,薪酬(占比 56%)、物料(占比 28%)、折舊 / 攤銷分别為 104 億、52 億、8.3 億(占比 3.2%)。
總得來看,2017~2022 六年間北汽藍谷、比亞迪研發投入分别為 77.4 億、626.3 億;北汽藍谷總資本化率高達 91%,比亞迪為 22.4%。
2023 年前三季,比亞迪研發費用達 249.4 億,為北汽藍谷的 32.8 倍。支付巨額研發費用後,比亞迪淨利潤為 223.3 億。北汽藍谷前三季虧損 32.5 億,預計全年虧損 52~57 億。
2019 年之前,北汽藍谷純電動車銷量把比亞迪按在地上摩擦,如今卻已跌出第一陣營,令人惋惜。好在天時、地利、人和仍在,北汽藍谷理論上存在翻盤的可能性。
*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你對當前的投資市場有哪些疑惑?
目前作者 Eastland 的粉絲群正在招募中,他可謂是财報解讀方面的專家,本篇是他第 958 篇上市公司的分析文章,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加入彤師粉絲群,與他直接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