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她讓周冬雨孤注一擲怎麼就詐騙了,歡迎閲讀。
這周五,又一部詐騙題材的電影上映,收獲的熱度卻完全不同。
上映三天,已經跌至日票房 5 名開外,貓眼預測票房不足 5000 萬,不如《孤注一擲》的 1/80。
三金影後周冬雨,也被部分人嘲票房毒藥。
電影上映後,還有人説它詐騙、為騙子開脱。
哎。
它當然不是另一部《孤注一擲》,但絕對是講述詐騙的另一種方式。
不爽,不燃,甚至有點詭異的浪漫。
可能還有人沒看的——
《鹦鹉殺》。
與《孤注一擲》甚至《消失的她》這樣強戲劇性的暑期檔不一樣,《鹦鹉殺》太" 靜 "。
導演是定居西班牙的幕後女性,麻赢心。
題材聚焦如今還有案件發生的詐騙手段:" 殺豬盤 "(起源于東南亞的騙局,正是通過網絡交友,騙取錢财的一種新型詐騙方式)。
周冬雨飾演的周冉,是一次詐騙案件的受害者,北漂,工作 10 年,同聲傳譯。
網戀對象阿昌(章宇 飾)向其借了 55 萬後不知所蹤。
被騙後,周冉來到阿昌自稱的家鄉臨光,想要追回錢财,沒想到和騙子意外相遇。
一個被騙财騙心的女人,以同樣方式復仇的故事。
盡管電影踩中的關鍵詞盡管自帶流量密碼:反渣反詐。
電影宣傳玩法也蠻好玩。
林:每天愛你説不停,讓你餘額都歸零
許:騙你感情不猶豫,哄你掉進殺豬局
主打一個 " 純獄系 "
可對渣男、詐騙的展現,除了閃回的回憶外,并不如《孤注一擲》的解密視角那樣細致。
甚至,復仇故事的反轉程度,也完全在你我想象之中。
《鹦鹉殺》太靜,不爽。
沒拆解騙局,反而花費筆墨去拆解 " 愛 " 是如何行騙的,魂穿周冉,撥開濃霧,試圖探尋騙局背後的 " 确定 ":關于真相,關于愛。
這也成了這部片,那種浪漫詭異的來源,畢竟,騙子和女生的武器,都是感情。
暗湧潮動都被包裹在導演刻意降速的視聽語言裏,也使得電影觀感不佳,甚至沉悶,肉叔中間還一度要睡着。
但要説它詐騙,那可就真的冤枉了。某種程度上説,它是對《孤注一擲》的補充。
(肯定有人要在評論區問了,我先回答哈,沒收錢,電影我也算不上多喜歡,但不妨礙它被認真讨論)
01
周冉為什麼會被騙?
北漂 10 年,工作強度大,沒什麼社交,網上認識了 " 男朋友 "。
一個遠在新加坡的船員。
雖然兩人沒有見過面,但每天都在微信上聊天。
從早飯到陪下班,從高興要悲傷,對方聲線温柔,提供了如今時興的 " 情緒價值 "。
哪怕五音不全,也會專門去學,唱羅大佑的歌給她聽。
哪怕是在借錢,對方的言辭間也極盡體貼之意。
" 畢竟 50 萬不是小數目,我特别不想你為難 "。
甚至對方編造的人設,也是乍聽荒唐,其實有理有據的扎實。
他説自己是個海員,卻不會遊泳,希望周冉能學會遊泳,以後就指望她救。
啥?海員是個旱鴨子?
肉叔的第一反應是,怎麼着也是個研究生,這種看起來有悖常識的説辭怎麼就信了。
可 " 海員 " 這個職業,對是否會遊水沒有硬性規定,哪怕是聽起來很有關聯的 " 水手 " 崗。
雖然很多海員會遊泳,但不會,也不耽誤你跑船。
相處了,才知道他有多體貼,多善良。
核查過,才知道他的職業可信。
肉叔覺得,就是在這種要跳一下才能夠着的 " 真相 " 影響下,周冉一步步信了。
55 萬轉去之後(是的,她還加了 5 萬),她被拉黑了。
哪怕在明知對方是騙子,甚至和他當面對質時,這個騙子依然是危險的。
低沉緩慢,充滿磁性,只是第一道攻勢。
造型也很有講究,中分燙頭、老派的夾克衫以及眼鏡框,明明是亡命浪子卻要扮成一個斯文的雅痞。
眼眶半濕不濕,像是隐忍了巨大的秘密與痛苦。
説話的時候,永遠很有教養地正視對方,眼神聚焦絕不遊離,并且在話術中示弱。
兩人私下相處時,他的動作總是暧昧的。
在人聲嘈雜的集市,對方説話時,他總是貼心地偏頭湊近;回答時,也是接吻的體位輕輕在其耳邊重復。
好的騙術,全是細節,而不是僅僅靠一句 " 我愛你 "。
而當你越動情,你也就像《鹦鹉殺》裏的那只八爪章魚,再難逃脱。
就如章宇的電影台詞所説:任何人只要付出了感情與信任就可能被騙,而人的一生中怎麼可能不會付出這些呢。
越浪漫,越可怕。
這場不懷好意的人工降雨,打濕了北漂女孩的心。這場雨,又化為一團迷霧,幹擾這身處其中的男女。
抬頭看只有無情的上弦月,它籠罩四方,懷揣着神性的悲憫,卻無能為力。
(p.s. 可能會有少量劇透,介意者建議跳看哈)
02
《鹦鹉殺》其實有另一種打開方式。
周冉被騙,集合所有受害女孩,抓住蛛絲馬迹,千裏追兇。
節奏更緊湊,反轉更密集,情緒更濃烈。
女孩們攜手反殺渣男,又爽又正确,且有話題度,票房絕對不會差。
可導演麻赢心卻放棄了。
《鹦鹉殺》故事的懸疑,太弱太弱。
它的謎團,不在故事,而在情感。對詐騙,它補充了另一種視角。
電影的故事簡單,但女主角周冉的情感變化,我覺得大部分時候都是合理,順暢的。
被騙 9 個月之後,臨近新年夜,小周出現在中國南方海邊的小城,這是男朋友曾經提過的自己的家鄉。
常年飄霧,島上的菩薩很靈,但有些脾氣,信徒必須走退潮後的登島路才行。她邂逅了一個開旅行社的熱心小老板許照(張宥浩 飾)。
許照對這個心事重重的女孩子一見鍾情。
許照的喜歡,看似真摯,卻處處復刻過去行騙的套路。
林致光,當然狡詐,卻在那一晚海邊被周冉遊泳救起後,恢復了一些愛人的真氣。
其實,肉叔一直覺得," 殺豬盤 " 是一個非常粗鄙、惡意的比喻。
在電影中,有一個細節,許照打電話給龐寧説情話,然後走進一個基地房間,門上貼着三個字 " 豬飼料 ",是專門給詐騙對象買花送禮物的執行部門。
" 殺豬盤 " 三個字,刀刃指向的是受害人。
電影卻把刀口收起,将這種騙局,定義為更為準确的 " 鹦鹉殺 "。
據説原劇本裏真的有一只活的鹦鹉作為線索,後來為了不幹擾觀眾的理解而被删去。
只作為台詞,在電影裏出現。
林遇險後吃完藥,做了一個夢,夢裏是周冉的問題:如果捏這只鹦鹉的一只腳,它會説 " 我愛你 ",如果再去捏另外一只,它會説 " 騙你的 ",但是如果同時捏着呢……
此時,畫面只出現了一個碩大的月球,是林致光撩妹常提到的 " 上弦月 " ——
他給對方描繪的,愛情最最美好的結局,正如謊話與情話的合并。
鹦鹉沒有給答案,因為答案遠遠地埋在了片尾車廂裏的十五分鍾裏。
電影一首參與叙事的歌,是羅大佑的《戀曲 1980》。
有一句歌詞,被周冉當作了武器。
用來説服林致光,當然,某種程度也在説服自己。
你曾經對我説
你永遠愛着我
愛情這東西我明白
但永遠是什麼
周冉的回答是,永遠,不是時間部門,而是數量部門。
我現在、此時此刻、完全愛你 = 永遠愛你。
也是靠這種 " 永遠 ",周冉讓林致光放棄防線,袒露(可能的)真名,甚至放棄逃跑機會。
在電影的最後,在火車要到站的 15 分鍾裏,他們決定将念力調到 max 檔位,互相對視,也是最後的較量——
林致光會不會再次逃出生天,周冉會不會再次心軟。
電影黑屏。
就像國外一部被數次改編的犯罪片《天才裏普利》,散發荷爾蒙魅力的神秘男子,騙到最後,敵人只剩自己。
這才是《鹦鹉殺》最大的懸疑——
林锒铛入獄?
二人成為愛情騙界的 " 史密斯夫婦 ",去北方買房隐居?
周冉心軟,編謊話晃點警方,讓林逃出生天?
林致富也不是他的真名,這是他另一輪騙局的開始?
……
螢幕再度亮起,和字幕配合,我們當然看到了最鼓舞人心的結局。
但這場迷霧的出口在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03
3 年前,陳曉楠的《和陌生人説話》采訪了如周冉這樣遭遇詐騙的受害人。
她的故事和周冉很像。
北漂多年,15 萬積蓄被騙,痛不欲生。
我得知道他這個人是誰,誰騙的我
我還想知道他為什麼要騙我
我還想問問他
做這件事他内心不會有愧疚感嗎
被當成 " 豬 " 的惡意,與自我懷疑式的羞愧,像嗓子眼進去一只蒼蠅,咽也咽不下去,吐也吐不出來。
她必須及時給這些負面情緒找到纾解的出口。
于是反轉出現,她繼續用感情和金錢的攻勢,讓騙子上鈎。
利用心理攻勢,讓騙子習慣自己的存在以後,再引導他展現最真實的那一面——
我知道你給我看的那些照片都是假的,我需要看見一個真實的你,而不是人設下的面具。我的意義是你。
從打壓對方到建立自信,她把騙子從前用在自己身上的招式,原封不動地奉還給了對方。
等到騙子真真切切地愛上她以後,兩人約出來吃了頓飯,騙子甚至給她打了 15 萬的欠條。
直到便衣衝入餐廳,騙子被抓。
面對這樣大快人心的結局,趙靜卻説," 這算不上勝利 "。
因為她早就輸了。
我感覺我之前是 17 歲,現在是 70 歲。
經過這場騙局,最大的損失不是錢,也不是感情。
被不懷好意的愛狠狠傷害,又利用愛情,狠狠回擊了 " 兇手 "。
她永遠失去了一種能力:去愛,去信任,去沉淪。
被迫喪失了親密關系裏,對忠誠和信任的潔癖。這一輩子,在愛裏,她怕是都沒法完全盡興。
僅僅從受害者的叙述,我們可能無法感受到,這會是怎樣一種狀态。
可通過電影,難以描述的情緒,被演員 " 翻譯 " 了出來。
回答一下開頭,部分觀眾對周冬雨的可惜。
于票房成績,商業價值,周當然會受影響。
可作為演員,作為一部出力者不止一人的作品,票房的失利不該抹掉它的價值。
暑期檔的兩大爆款《消失的她》、《孤注一擲》,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主角演得用力卻很幹燥、刻意,缺乏質感,哪怕是在抖音拜了快上億次佛的王傳君,也因為戲份、人物豐富程度而限制了表演。
《鹦鹉殺》裏,章宇、周冬雨,甚至張宥浩的表演,都挺扎實,經得起推敲。
周冉,從北京趕到海邊小城,其實也變了一個人。
面對復仇的對象,在章宇肩頭,眼神仿佛化刀,戰鬥力爆表。
撩人她也很會,比如少説話少笑,多看人,心裏似乎藏着很多事,眼神也紅紅的,脆弱得看起來馬上就要崩塌。
再比如她主動邀請林致光去看電影,她就會故意貼近,并且有意識地扭動、半旋轉身體,傳遞邀約的信号。
在電影裏,她是猶豫的,脆弱的;但也是憤怒的,機智的。
但随時搖擺。
最終,她也成了一只鹦鹉。
文章的最後,肉叔想再聊聊電影之外的一些讨論。
最近,因為《燃冬》《不虛此行》《鹦鹉殺》連番上映,票房不理想(胡歌還在微博呼籲票房),引出了關于文藝片和商業片的争議。
有些聲音,會覺得這些片是文藝片,晦澀、沉悶,票房不佳,不值得買電影票看。
甚至一直有 " 商業片賺錢,文藝片賺名 " 的説法……
肉叔當然相信,電影是可以從風格、叙述等方面細分,比如類型片和作者電影等。但在華語電影目前的現狀下,粗暴地劃分文藝片和商業片,未免是對電影本身的不公平。
沒有一部電影,不需要考慮創作、制作、發行這些環節;沒有一部電影創作者,會希望自己的電影沒有人看。
春節檔《無名》進入宣傳期後發的第一支預告,就玩味地給自己打了一個結結實實的标籤," 超級商業片 "。
程耳的解釋:" 超級商業片是《無名》劇組的聲明。我們所有工作人員在這樣一個空間和時間付出了足夠的努力,追求商業性和藝術性的平衡。當然你也可以説,它是一種玩笑,或者反諷。"
在肉叔看來,所謂商業和藝術,不過是一部電影誕生,需要經歷的階段。
在拍攝、創作,被觀眾讨論時,它一定是屬于藝術的。
可在排片、上線流媒體、發售藍光碟(票房,某種程度也會影響之後兩個步驟)時,它當然需要商業手段。
你可以抱怨《鹦鹉殺》沉悶,晦澀,緩慢,也可以喜歡《孤注一擲》的揭秘。
我化用一下李楊導演的話,電影只有好電影和不好的電影之分,不該有商業、文藝之别。
但首先,它應該被看到。
還沒看爽?來瞅瞅這幾篇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