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零售數字化需要一場結構性的變革,歡迎閲讀。
零售企業數字化需要一場結構性的變革。
自 2012 年移動互聯網帶動了電商零售騰飛開始,如何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對傳統零售行業進行重塑,實現線上、線下流量雙融合,便成為零售企業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繞不開的命題。
從天貓品牌旗艦店到微信小程式電商,從抖音、快手、視頻号直播賣貨,到美團本地生活特惠引流到店消費,從成為消費品代工廠到亞馬遜、Shopify 商家。不難發現,傳統零售行業在主動通過各大流量平台擁抱數字化的變革。
但這只是 " 見樹不見林 "、" 治标不治本 " 的解決方案,并未真正幫助零售企業實現數字化更新進而持續提升利潤的使命。
如今,市場日趨飽和、消費更新與降級并存、線上線下融合、流量見頂、消費訴求個性化……面臨多元化的行業趨勢,零售企業選擇通過數字化轉型來激發增長,但問題同樣在此——數字化轉型不夠徹底,數字化價值未被徹底釋放。一場真正深入的變革勢在必行。
彌合流量邊界
曾經,互聯網電商的崛起對線下零售造成了致命的衝擊,一時間 " 線下零售已死 " 的言論炒的沸沸揚揚,家樂福、沃爾瑪、大潤發一眾商超紛紛加速開發自己的 APP,試圖留住用户;華聯百貨、王府井百貨内的消費品牌也悄悄開起了天貓旗艦店,以此來應對線下客流減少帶來的利潤衝擊。
商場之上無常勝将軍,狂歡過後互聯網流量見頂。如今,獲客成本逐漸上漲,從最初的幾十元漲到幾百元,令商家望而卻步,進則 " 貴 ",退則 " 無門 "。
零售形态發生了新的變化,線上不再是唯一的流量增長渠道。
首先,線上與線下走向融合。零售企業從以前的單純的線上賣貨模式,更新為線下體驗 + 線上下單模式。
一位電商領網域資深分析師表示,線下門店和線上流量的互通結合是零售企業布局的必然趨勢,未來更多消費者會選擇在線下門店逛(體驗),線下掃碼買單後,再由平台即時配送。這個流量很難單一統計是線下還是線上的成交,只有整體的銷售概念,從客户履約流程上細分。
其次,線下仍然是零售的重頭戲。線上消費的便捷一度搶了線下消費的風頭,但最終無法取代消費者體驗試穿、體驗服務、體驗產品感受的快樂。華為雲和安永聯合發布的《未來零售數字化白皮書》,将近一半的新消費群體偏好網購,而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會選擇同時在線上線下了解消費品牌和產品。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27588 億元,同比增長 8.2%。其中,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 4.81 萬億元,同比增長 11.8%,百貨店、專業店、超市銷售額同比分别增長 14.5%、13.3% 和 5.8%,從數據看,實體零售的增長在逐步超越網上零售。
以上兩者之外,全渠道數字化對于零售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全渠道是通路、是線條,不同渠道有時平行有時交叉,打通交叉點、實現業務整合要靠數字化。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官網發布《實體零售全渠道及數字化發展報告(2021)》指出,全渠道也是前台、是表象,内在的數字化銜接比表面的渠道形式更復雜,體現在業務邏輯、技術接口、數據融合等方面,需要通過數字化完成這些任務。渠道建立起來,要靠強大的技術後台,以及業務中台和數據中台實現融會貫通。客户畫像、精準營銷、前置倉、到家服務等等,都是從強大的中台和後台源源輸出。
值得一提的是,數字零售相關的每一個流程、環節和元素,都發揮着重要作用,都是參與者。以此為開端,零售行業的發展才能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
零售數字化需要一場結構性的變革
此前,零售商争相布局的全渠道拓展,盡管拉動了一些營收增長,但整體利潤水平仍不理想。越來越多的零售商意識到,數字化不是單純的線上渠道布局。
麥肯錫發布的《2022 中國零售數字化白皮書》顯示,目前大多數零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階段還只處于數字化 2.0" 線上化 " 探索階段,即布局線上渠道,實現全渠道運營。只有少部分企業小步快跑,邁入數字化 3.0 " 數智化 " 階段,即基于大數據分析營銷決策,實現運用自動化和智能化,大規模降本增效。
而 " 數智化 " 考驗的正是企業核心運營能力的全鏈路數字化能力,重新審視數字化的目的與路徑,重新審視業态布局、深入場景、打磨體驗、精細化供應鏈管理……進行一場結構性的變革。
所謂全鏈路數字化即連接消費者、員工、設備,實現端到端的數字化;實現所有業務端數據回流,形成業務數據化,沉澱海量數據;通過沉澱的數據,進行數據的加工治理,智能賦能前端業務應用。
例如,趨勢預測,從靠感覺生產商品到靠數據生產商品。此前,商品的設計主要依托設計師對于市場的感覺,這裏存在很多個人主觀色彩因素,如今全鏈路數字化之後,企業依托數字化工具收集目标用户的喜好,對于商品的評價,進行深度數據分析,為設計師提供參考方向,一方面提高了銷售額,另一方面也減少了生產浪費。
其次,線下門店全鏈路數字化運營,從商品選品、進貨到貨架擺放,再到顧客結賬和員工管理全量上雲。總公司不僅可以通過遠程随時監測到各店的營收現狀,實現了管理可視化,消除了單店信息 " 孤島 ",還能更便捷地開展調配商品、營銷活動、集中采購等具體事物性的工作。
還有供應鏈精細化運營,将實現降本增效,更好構建企業韌性。傳統線下門店百果園的數字化供應鏈提效就可圈可點。通過把倉庫、物流、店面的數據打通,加上算法創新,實現了農場 7 天 -15 天產量可預測的标準化種植管理,全程可視冷鏈管控損耗低于 10%,同時,基于產銷營的綜合分析實現明星產品零積壓,不僅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好的產品,也為企業降低了運輸成本。
不僅百果園,還有很多先行者都在深化全鏈路的數字化,比如誕生在東莞的老牌連鎖便利店隐形冠軍 " 美宜佳 ",進行無感數字化改造後整體店鋪數量不減反增,從疫情前的 2 萬家左右,增長到 3 萬;以 " 小商品、大生意 " 著稱的名創優品也根據後台收集到的商品交易評價和商品銷售數據進行消費者洞察分析,進而明确產品未來的迭代方向,推出符合消費者畫像的產品,實現了每 7 天上新 100 個 SKU 的產品指标。除此之外,百聯集團、五糧液、TCL、金龍魚、UR ……越來越多行業龍頭正在行動起來。
重新回歸零售本質
對于商超購百、大快消、醫藥健康、家電、餐飲、服飾等等零售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的最終價值,不僅要實現流程改造、效率提升、降本增效,更重要的是幫助企業突破現有邊界,帶來新的營收增長、用户量增長,為品牌注入新的價值觀,重塑人、貨、場三要素。
而這一切背後,其實是零售的本質:以收集到的信息和數據來分析、洞察客户需求,實現消費者與貨品之間更精準地匹配,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其中,數據資源到數據資產的轉化——數據如何應用、如何創造價值是最關鍵的主線。
8 月 20 日," 雲上創新 韌性增長 " 華為雲數智新消費創新峰會 2023 舉辦,會上華為雲和多位業内人士對零售行業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協同共振的話題展開了分享與讨論。
德勤管理咨詢消費品與零售行業領導合夥人鄧聶在會上談到當前中國零售業很重要一點趨勢就是要 " 回歸 ",他表示," 特别是時下經濟環境有挑戰的情況下,能夠一直生存下去的企業,必然是抓住了零售的本質。而零售本質有三個,第一個商品為王,第二提升供應鏈效率,第三零售分析和數字化運營。"
" 有沒有數字化的營銷,有沒有數字化的柔性供應鏈,有沒有數據驅動的新產品開發、定價、促銷、組貨,有沒有數據驅動的門店運營,甚至無人化的創新,有沒有數字化的内部管理……這些都是走到‘ 3.0 數智化’階段必須要考量的因素。" 華為雲戰略與產業發展部總裁黃瑾説。
事實上,華為之所以能與零售業對話、對零售感觸頗深,也在于其自身除了是一家成功的制造企業,還是全球領先的零售企業,目前在全球有 8000 家體驗店,數十萬家綜合門店,這是端到端,全鏈條、全渠道的管理和合作夥伴協同的結果。
以全鏈條數據為例,華為終端數據打通之路其實是非常坎坷的,歷經十年左右的歷程。
" 一開始華為只能拿到發給直接分銷商的數據,不了解流通庫存、無法制定最優的產線排產,甚至激勵都不敢做。後來開始掌握了部分 SO 數據和部分 ST 的數據,可以通過理論推導庫存狀況、嘗試做一些激勵,但還是觸達不到零售商和消費者,不敢做比較有效的 SO 激勵。直到後來真正把終端數據抓到自己手裏,了解每一款產品從上市期到爬坡期到穩定期到退市期,以及期間每一款產品的每一個合作夥伴的數據都可以清晰把控。這時就可以反哺到華為的產品線,進行排產預測規劃。同時也可以指導業務端去做一些營銷活動。有了這些,就可以充分地挖掘合作夥伴的能力價值。" 一位接近華為的人士表示,全鏈條數據打通的感受像一個習武多年的少年,終于打通了任督二脈,瞬間功能大增。
華為通過對數據的獲取與應用,進行全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統一操盤,有了數據支撐,各種營銷手段可以靈活應用,同時可以支撐從總部到國家到省的業務決策,使華為終端管理精細度更上一層樓。
今天的零售企業,正需要修煉内功,讓未來發展的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裏。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零售企業開始尋找新的合作夥伴,要真正共創、為企業構建内驅力,需要既懂業務又有數字化轉型經驗,還能提供先進技術,從而實現數字化引擎的打造,而不是單純渠道擴張。
智能時代的新路徑
" 創新投入下去以後怎麼產生真正的好產品?" 百聯集團商業互聯網部部長華磊説,用更好的技術、兼具更低的成本,需要一個真正懂行又有技術的夥伴一起來構建。
華為雲選擇将華為經驗沉澱而來的解決方案和自身的技術能力分享給行業,以躬身入局的親歷者的經驗與行業產生同頻共振,也希望與眾多零售同行共同探索一條真正具有内生增長力的新路徑。
毫無疑問,數字化轉型經驗和 AI 是華為雲的兩大關鍵能力。除此之外,對零售行業而言,華為雲還有什麼與眾不同的能力能帶來更多創新?黃瑾介紹説:" 華為雲為零售客户提供了五大創新:用户增長、體驗更新、產品創新、全球布局和生态共建。"
事實上,五大創新背後解決的問題對很多企業而言是一體的。
以名創優品為例,目前其已進入全球 107 個國家和地區,全球門店數近 5800 家。其中,國内門店超 3600 家,海外門店數超 2100 家。這意味着,它要洞察全球 107 個國家用户的需求、門店經營情況,并做出及時準确調整策略。
從成為亞馬遜商家到成為 Temu 獨立站,再到名創優品首家全球旗艦店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開業,中國零售企業的海外擴張之路從未停止,而海外市場文化差異、語言差異,如何捕捉當地用户的喜好,建立好品牌認可并非易事。
如此龐大的問題,只能依靠數字化解決。名創優品副總裁兼首席科技官朱國勝介紹:" 通過與華為雲的合作,名創優品将其先進的數智化思路應用到全球,結合本地化運營,實現了‘數據驅動’的精細化穩定增長。"
這套完善的全鏈路數字化運營體系,依托數字化技術的使用以及全渠道策略的搭建,實時監測用户評價、購買點擊習慣,以數據反饋驅動產品開發,實現消費者理念與品牌理念的契合,從而增加消費者對于品牌的好感度。
華為二十多年的全球實踐經驗更是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比如,華為雲也助力某全球知名的中國體育用品将出海業務順利布局到東南亞 6 國,業務與體驗穩定可靠,4 個月内完成合規差距分析與整改,同時資源對接和聯合活動助力業務快速增長。
與此同時,AI 也正在重塑零售,包括供應鏈預測、物流配送、AI 輔助廣告、產品設計等在内的零售行業典型場景都在新技術的驅動下加速更新。全面擁抱數智化,降本增效的同時構建企業韌性,以抵御未來不确定風險,正成為所有企業的新選擇。
近期,華為雲推出的盤古大模型 3.0 是一個完全面向行業的大模型系列,包括 5+N+X 三層架構,目前已在金融、制造、醫藥研發、煤礦、鐵路等諸多行業發揮着巨大價值。
在盤古大模型底層五個基礎模型中,超過 80% 的能力都跟零售有結合。盤古大模型在智慧零售領網域的具體應用落地包括輔助設計 & 營銷、零售數字人、智能客服、銷售預測、數據分析助手、智能訪銷、路徑規劃等 7 大場景,全面驅動零售關鍵場景數智更新,激發數智新消費的無限可能。
如在銷量預測方面,盤古大模型可利用采集到的高質量數據生成精準的銷量走勢預測,指導生產線和供應鏈配送,最終達到供需平衡;在智能客服場景下,盤古大模型可利用知識庫第一時間生成答案,科學應對多樣群體的溝通需求及復雜業務的處理,優化消費者咨詢體驗。
可以看到,華為雲希望以盤古大模型及昇騰 AI 雲服務為代表的 AI 能力,與華為自身近 30 年的數字化轉型經驗相結合,為零售企業提供包括用户增長、體驗更新、產品創新、全球布局、生态共建在内的五大創新,使能零售行業數字化轉型,共赢未來。
數字化轉型并非朝夕,一家真正成熟的公司或者説一套真正成熟的方法論和模式,一定是經過行業興衰和經濟周期的考驗,才能真正得到驗證。智能時代,零售企業需要真正懂得行業 Know-How 的 AI+ 數字化經驗的夥伴。也正因此,華為雲将與更多零售企業,在零售數智化進程中攜手共創生态、共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