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試駕皓影e:PHEV 現在買新能源車,還買合資?,歡迎閲讀。
" 現在買新能源車,還買合資?"
相信不止我一個人聽過這句話。
無可否認,最近幾年自主品牌的電車、混動車都做得很好,而且不僅在產品層面,在服務體系以及商業模式上也都玩出了花。
所以現在買新能源車,大部分消費者都會優先選擇自主品牌,這從銷量就能看出。
那問題又來了,現在的合資新能源車,難道就沒有任何讓人選擇的理由?為了解答這個疑問,我去試了全新廣汽本田皓影 e:PHEV。
現在買合資插混 SUV,你能買到什麼?
1)尺寸 / 設計:新車長寬高分别為:4716*1866*1681mm,軸距 2701mm,定位緊湊型 SUV。外觀、内飾整體沿用燃油版車型設計,細節小改,例如車标換成藍底、中網、側裙、前後杠均有黑色飾件,新增 19 英寸熏黑輪毂,熏黑後視鏡等等。
2)動力系統:搭載本田第四代 i-MMD,包括新的 2.0 混動專用自吸發動機、雙電機兩檔 E-CVT 變速箱、更高效以及輕量化程度更高的 IPU、PCU。
3)充電 / 續航:充電口放置在左前翼子板,17.7kWh 電池,NEDC 純電續航 91km,WLTC 綜合工況油耗 1.75L/100km,WLTC 虧電工況油耗 5.5L/100km。
4)底盤:前麥弗遜 + 後多連杆,自适應阻尼減震器,專為 SUV 打造的 Latitude sport 3 輪胎,尺寸 235/55 R19。
5)安全配置:主動:除了 VSA、EBD 這些基礎的系統之外,還配備 HDC 陡坡緩降、DAM 駕駛員注意力監測、LKAS 車道保持、BSI 盲點監測、ALCA 變道輔助、ACL 主動轉向照明系統等等;被動:主 / 副駕駛位安全氣囊、側氣囊、膝部氣囊,前後貫穿式安全氣簾,白車身 50% 以上高強度鋼、AB 柱門檻位置 1500MPa 熱成型鋼材,電池位置獨立加強。
6)舒适性配置:駕駛席 8 向電動調節 +4 向電動腰托(帶記憶),副駕駛 4 向電動調節,前後排座椅加熱,前排座椅通風,後排靠背傾角調節,無鑰匙進入,電尾門,雙區自動空調(帶空氣淨化)。
7)科技配置:10.2 英寸儀表屏、10.1 英寸中控屏(Honda CONNECT 3.0),支持手機鑰匙 +App 遠程控制,手機無線充電、BOSE 音響、ANC 主動降噪。
開本田,坐比亞迪
試駕行程分上下午,上午開 e:HEV、下午開 e:PHEV
先説結論,兩台車開起來沒有明顯差異,只是 e:PHEV 在大部分路況更靜谧,因為電池大了,車輛處于純電驅動的場景更多。動力比上一代車型更充沛,無論是起步,還是巡航狀态二次加速,推背感都會更明顯一些。底盤扎實,高速行駛質感不錯,ADS 可變阻尼懸架對路況的适應性很強,急加速 / 刹車時車身俯仰抑制到位,跑高速很安穩,而應對爛路時,懸架的響應很快,對路面坑窪能起到很好的 " 削峰填谷 " 效果。
要是和宋 PLUS DM-i、星越 L HiP 這些國產品牌的競品相比,皓影 e:PHEV 會感覺年輕不少,它的底盤保留了更多運動屬性,傳遞給你的路感更清晰,所以開起來人車溝通感會更加強烈。有意思的是,之前試駕領克 05 PHEV 也有類似的感覺,看來合資大廠在底盤标定上還是很有功力的。
當然,自主品牌也有自己的優勢,例如我剛剛提及的 2 台車,它們的行駛質感也不錯,而且還有豪華的内飾,舒适性配置更多,NVH 也更好。所以作為乘客,我會選擇坐自主品牌的車,但要是開車的那位,我還是喜歡開合資品牌。
再展開聊聊,動力方面,e:HEV、e:PHEV 的驅動電機功率 / 扭矩均為 135kW/335Nm,基本上和一台主流的 2.0T 發動機差不多,但 i-MMD 在有電的時候就是一台電動車,所以一腳油門下去你也等不到變速箱換擋,推背感馬上就來了。而且因為第四代 i-MMD 的電機比上一代在功率、扭矩方面都有提升,所以動力響應也明顯更好。
動力模式同樣有 ECO、Normal、Sport 可調,當電池電量充足時,無論哪個模式都能以純電行駛,但電池要是不夠電,那電腦就會根據你的車速、油門負載自動在純電、混動、發動機直驅之間切換。對了,Sport 模式還加入了一個排氣模拟聲浪(Honda EV Sound),不過我覺得 Normal 模式下的真排氣聲也挺好的呀,有聲音,又不擾民,剛剛好。
另外,這個車還有 Snow(雪地模式),e:HEV 車型配四驅,前後軸扭矩能根據行駛場景自動分配為 50:50 或者 60:40,而 e:PHEV 是前驅車,所以這個 Snow 模式主要通過 ESP、TCS 等系統控制同軸兩側車輪的滑移率,從而抑制側滑現象。
e:PHEV 車型還多了個 EV 按鍵,裏面細分 " 純電 "、" 自動 "、" 充電 " 三個模式。其實我覺得這個東西應該整合到駕駛模式裏面,現在你駕駛模式用 ECO,車也基本以純電行駛,這裏再多個 " 純電 " 選項顯得有點多餘了…
日常代步,駕駛模式選 Normal,EV 按鍵選 " 自動 " 開得最舒服,行車電腦會幫你打點一切,讓整台車在動力、油耗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這時候油門很輕巧,再配合阻尼适中的轉向手感,在麗江的市區裏遊走相當從容、得體。就像打開了一瓶從小喝到大的可口可樂,你熟悉它的甜度、它的含氣量,這時候的皓影 e:PHEV,它的動力輸出、每腳油門所帶來的推背感完全在你的預料之中,作為一台家用 SUV,它絕對稱職。
但家用車就注定不能有任何激情了嗎?當然不是,你把駕駛模式切換到 sport,儀表上方的指示燈會變成紅色,而且油門也明顯 " 緊繃 " 不少,尤其前段,它的推背感來得更為猛烈,一個人開的時候浪一下挺開心的,而且我還發現 Sport+B 檔(動能回收調最大)開起來很有意思,這時候動能回收會幫你減速,在市區裏左穿右插的時候,左腳就不用來回在油門和刹車之間切換了。
另外第四代 i-MMD 的 E-CVT 變速箱内置兩個檔位(由兩個離合器控制),城市慢加速 / 爬坡場景發動機也能參與直驅,高速巡航時發動機的轉速更低,從而提升了燃油經濟性。實際開起來你感覺不到檔位的切換,動力也沒有出現中斷的情況。
新車轉向找不出毛病,依舊是本田的那種風格,車頭響應快、阻尼 / 啓動力矩适中、願意回正。而且方向盤下方有個小按鍵是打開方向盤加熱,很方便。
底盤部分,前麥弗遜 + 後多連杆,e:PHEV 标配 ADS 自适應阻尼減震器,可以根據路況和車身姿态調整阻尼大小。減震器在應對低速衝擊時,阻尼會處于比較硬的狀态,這時候底盤一體感更強,點頭 / 抬頭的動作也相對輕微,而且駛過抛跳路面之後車身也能快速穩定下來,沒有多餘的上下浮動,高速過彎場景,減震器能起到很好的側向支撐。而應對高速衝擊的時候,減震器的阻尼變小,能更大程度吸收路面對車身的衝擊。
在到達拍攝點之前會經過一段碎石路,我嘗試用比較快的車速開過去,能明顯感受到懸架在不斷吸收路面的衝擊,但坐在座椅上又沒有松散的感覺,這離不開懸架、底盤襯套、座椅這幾個部分的相互配合之外,還因為新皓影白車身用了更多高強度鋼材,抗扭剛度更高。
内飾配置
内飾是很熟悉的配方了,所以我列點分享一些細節:
1)按鍵式換擋機構,旁邊還有泊車輔助按鈕、切換駕駛模式的撥杆、EV 按鍵、陡坡緩降按鍵等等。配備 Qi 無線充電模塊,手機鑰匙換成卡片式的。
2)10.1 英寸懸浮式中控屏内置 Honda CONNECT 3.0 智導互聯系統,支持百度 CarLife、在線導航、OTA 更新,裏面新增一些 PHEV 的功能菜單,包括充電電量 / 電流限制、空調預調節設定等等。
3)真皮座椅,填充物厚實,腰部兩側互翼也較高,激烈駕駛時能給到不錯的包裹感,駕駛席 8 向電動調節 +4 向電動腰托(帶記憶),副駕駛 4 向電動調節,前後排座椅加熱,前排座椅通風,後排靠背傾角調節。
後排地台全平,而且因為 IPU 體積更小,所以 46.5L 的油箱(上一代 PHEV 是 26.5L)能塞進後排坐墊底下,尾廂空間完全沒有侵占,好評。後排座椅能放倒,放倒後和尾廂地台幾乎全平。
4)可開啓式全景天窗,采光面積足夠大,車内開揚感十足,而且可開啓式設計也方便通風,尤其适合那些喜歡在車裏抽煙的人。
(BOSE 音響)
(無線充電,還有獨立開關)
(中控屏新增與 PHEV 相關的項目)
(默認狀态的尾箱)
買合資新能源車,為什麼不可以?
新能源時代,消費者對車的期待發生了變化,以往追逐三大件的他們開始越來越關注座艙配置、輔助駕駛。而自主品牌還沒形成品牌溢價,再加上大部分車型只需要遵循國内的生產制造标準(因為只在國内銷售)。所以同樣的價格,它們能給到消費者的配置自然更多。
但合資品牌的優勢,則是有着一套能滿足多國市場技術要求的生產體系、品控标準,因此它們在耐久性、在可靠性方面都會更有優勢。
就拿本田混動舉個例子,從 90 年代的 IMA 一直迭代到今天的第四代 i-MMD,它已經經歷了超過 25 年的技術沉澱,在全球範圍内也有着 400 多萬的用户,這些用户分布在世界各地,有着不一樣的駕駛習慣、用車環境,而本田混動就能滿足到這麼廣泛的用户群體。這足以印證這套技術,确實經得起推敲。
要是綜合價格、空間、配置、設計等多個維度考量,皓影 e:PHEV 确實做不到面面俱到,但同級少有的底盤風格、可靠的 i-MMD 就能成為選擇它的理由。
所以回到開頭提出的問題:
" 現在買新能源車,還買合資?"
為什麼不可以呢?
—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