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電力股業績預告冰火兩重天:煤電向上,水電向下,歡迎閲讀。
(圖源:視覺中國)
7 月 11 日盤後,上海電力(600021.SH)發布業績預告,預計今年上半年業績扭虧為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 7.23 億元 -8.60 億元,而去年同期公司虧損 0.47 億元。
前一日晚間,樂山電力剛剛披露的業績預告則顯示,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為 1220 萬元左右,同比預減約 86%。
同為電力股,業績卻冰火兩重天。但上海電力的業績大幅預增和樂山電力的大幅預減均非孤案,他們分别代表着煤電和水電企業上半年迥異的經營情況。
钛媒體 APP 注意到,煤電和水電企業的業績成因要區分來看,煤電股業績向上折射的是近期煤電博弈的結果,而 " 靠天吃飯 " 的水電股業績向下則更多歸因于上半年的來水偏枯。但水電持續低迷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煤電的發電量,并間接帶動了煤炭的市場需求。
煤價下行帶來煤電企業業績普增
钛媒體 APP 根據 wind 數據統計,截至 7 月 12 日,A 股共有 9 家電力企業已披露業績預告,其中,以燃煤發電為主的公司業績均大幅預增。
舉例而言,天富能源(600509.SH)預計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為 2.35 億元左右,同比扭虧為盈,上年同期其虧損 4.45 億元;粵電力 A(000539.SZ)預計歸母淨利潤 8 億元 -9.50 億元,去年同期為 -13.72 億元;廣州發展(600021.SH)則預計歸母淨利潤 10.5-11.5 億元,同比增長 46%-60%。
對于業績的大幅預增,多公司在公告中提到主因之一為 " 煤價下跌,成本下降 "。申能股份就表示," 業績預增主要由于煤價下跌,發電量增長,新能源機組裝機容量增加及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上漲等因素綜合影響所致。" 粵電力 A 也稱," 火電業務受益于燃料價格下降,盈利能力有所恢復。"
事實上,煤企與電企常年都在博弈,二者的業績此消彼長。正如钛媒體 APP 此前文章《煤價博弈又一季:攻守易位,煤商焦慮,電企扭虧心急|钛媒體 · 封面》所言," 随着煤價下行,電企扭虧視窗開啓。"
回溯來看,2019 年 9 月開始,電煤異常緊張,煤價瘋漲,動力煤價甚至一度衝上每噸 2600 元,飙升的價格帶來 2021 年、2022 年煤企業績的飙漲,但煤電企業卻陷入冰窟。直至 2023 年,煤價下行,煤電企業業績才開始修復,上述的煤電企業業績預增即是佐證。
(秦皇島港 Q5500 平倉價變動趨勢)
數據顯示,秦皇島港 Q5500 動力煤今年年初價格為 1200 元 / 噸,到 7 月 10 日已經跌至 860 元 / 噸,年内跌幅超 28%。
至于煤電企業業績增長能否持續,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煤價後市趨勢。但钛媒體 APP 發現,市場觀點不太樂觀。
" 預計下半年動力煤價格将震蕩趨弱運行,逐步靠近長協價格區間。" 上海鋼聯煤焦事業部動力煤分析師薛丁翠告訴钛媒體 APP,一方面,動力煤供應維持高位。今年以來原煤產量保持高增長,1-5 月原煤產量 19.1 億噸,同比增長 4.8%。加之海外需求回落,進口動力煤價格下滑,相較內銷煤更具性價比,因此進口量繼續新高,今年前 5 個月累計進口動力煤 1.36 億噸,同比增長 91.2%。另一方面,終端用煤需求釋放緩慢。在電煤中長期合同繼續實施下,長協履約率同比有明顯提升,電力企業庫存達至同期高位。目前雖已進入迎峰度夏期間,但在長協煤及進口煤補充下,對市場煤采購節奏放緩。
易煤研究院總監張飛龍也持同樣的觀點,其認為," 一方面,目前整個供求基本面還沒看到明顯變化;另一方面,基于今年的氣候情況預測,今冬大概率會是暖冬,預計用煤量不會像前幾年那麼大。"
當然,煤電企業業績增長也源自于用電量的增長。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今年 1-5 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 35325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5.2%。粵電力 A 在業績預告中就提到:"2023 年以來,我國經濟回升向好,公司發電量和上網電量穩步提高,發電收入明顯增長。"
同時,其中還有部分煤電企業通過長協合同提前鎖定上浮電價。如申能股份就在 6 月 8 日的調研紀要中表示,公司 2023 年年度電力長協合同、1-6 月月度電力合同已經籤訂完畢,較好鎖定了上浮電價。
粵電力 A 也在接受調研時透露,截至 2023 年 4 月末,公司中長期電量占比約七成,其餘部分為代購電電量與現貨。
來水偏枯致水電企業業績大幅預減
就在煤電企業業績大幅回升的同時,水電企業業績情況卻與之完全背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 年 1-5 月我國發電量累計同比增長 5.3%,相比 2021 年同期增長 7.7%。其中,1-5 月水電發電量累計同比下降 19%,相比 2021 年同期下降 4.4%。目前披露預告的兩家水電上市公司業績,已經很能説明問題。
7 月 10 日晚間,黔源電力(002039.SZ)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今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僅 2841.08 萬元 -3788.1 萬元,同比下降 88%-91%。同日,樂山電力(600644.SH)公告上半年歸母淨利潤預降 86%。
對于業績大幅預減,黔源電力和樂山電力都歸因于 " 來水偏枯 "。黔源電力表示,公司 2023 年上半年來水較上年同期偏枯 69.8%,較多年平均來水偏枯 61.7%,導致上半年發電量為 220262.01 萬千瓦時,同比下降 59%,使發電收入及發電利潤減少。
樂山電力亦稱,受來水偏枯及并網電站機組檢修影響,自發電量同比減少 5080 萬千瓦時,購網内小水電電量同比減少 17896 萬千瓦時,減少電力毛利約 4800 萬元;同時,2022 年 2 月起取消工商業目錄電價,減少電力毛利約 1000 萬元。上述因素使得電力毛利同比減少約 5800 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甘肅能源業績預增主要是其在建風電光伏項目陸續投產發電,以及原有已發電項目結算電價有所上漲所致。
事實上,黔源電力和樂山電力所在的貴州、四川以及雲南均為水電大省,以四川為例,作為中國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截至去年 12 月底,其水電裝機占比近 80%、裝機 9749 萬千瓦,水電發電量和天然氣產量均居全國第一。
但近兩年來,雲貴川均面臨降雨較少、來水偏枯導致的供電緊張問題。去年夏天,四川就因高温限電而頻上熱搜,而樂山電力也因豐水期極端高温天氣導致來水減少,使得自發電量同比下降 4723 萬千瓦時,去年歸母淨利潤下滑 39.99%。
進入 2023 年,雲貴川地區降雨較少的問題依然嚴峻。據四川省氣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平均降雨量較去年同期偏少 34%,較常年同期偏少 19%,各主要江河來水也以偏少為主。
據雲南省水旱災害防御工作新聞發布會消息,今年以來,雲南省遭遇了 1961 年以來平均強度最強、幹旱日數最多、波及範圍最廣的嚴重氣象幹旱。幹旱最嚴重時,全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超過六成,96% 的區網域出現氣象幹旱,75% 的區網域為重特旱,氣象幹旱天數長達 106 天,省級抗旱應急響應持續 85 天。
而今年 4 月份,貴州省應急管理廳就發文表示,第一季度全省自然災害以幹旱為主。一季度,全省平均降水量為 89.2 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 20.9%,為近 10 年最少值。
至于豐水期降水能否增多,目前看來有向好的趨勢。四川省氣象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劉新超分析," 預計今年汛期,四川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略偏少,較去年同期偏多;整個汛期降水量呈‘西多東少’态勢,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區主要流網域來水較常年同期偏多一到兩成。" 而雲南自 6 月以來接連發生多輪強降雨,全省大部分地區幹旱也已經解除。
但對 " 靠天吃飯 " 的水電,仍不宜過度樂觀。光大證券研報指出,近年來水電利用小時數有大小年交替的規律,參照該規律,全國水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累計同比增加值在 2022 年 11 月觸底後應持續反彈,但截至 2023 年 5 月,全國水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累計同比下降 295 個小時,并不符合水電利用小時數大小年交替的規律。光大證券認為,2023 年或仍為水電小年。(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蘇啓桃)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