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微軟谷歌财報日:AI不是靈丹妙藥,歡迎閲讀。
ChatGPT 和 Bard 孰優孰劣?作為在 AI 領網域針鋒相對的兩家巨頭,微軟和谷歌的 AI 產品、用户數量、業績表現等等指标都被市場廣泛關注并做大量對比。當地時間 7 月 25 日,微軟與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相繼公布最新财報。總體來看,雖然當下處于生成式 AI 的高潮期,但 AI 目前并沒有給谷歌、微軟帶來預期的回報。
谷歌略勝
當天,微軟發布了 2023 财年 Q4 季報及全年财報,谷歌則是 2023 财年 Q2 季報。财報顯示,Alphabet 第二季度總營收為 746.04 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 696.85 億美元相比增長 7%。其中,谷歌雲高歌猛進,二季度雲收入 80.3 億美元,同比增長約 28%,市場預期 24.8%。廣告業務止住了連續兩個季度的下跌,營收 581.4 億美元,同比增長 3.3%,市場預期 2.1%。受亮眼财報影響,美股盤後,谷歌股價漲超 6%。
相較于隔壁一片歡欣鼓舞的谷歌,加注 AI 半年多的微軟顯得有點不温不火。财報顯示,微軟第四财季營收 562 億美元,同比增長 8%,高于 554.9 億美元的市場預期,淨利潤增長 20% 至 201 億美元。從整個财年來看,微軟今年的表現稍微有些遜色。全年營收為 2119 億美元,同比增長 7%,而過去五個财年該指标均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
微軟的個人計算業務營收 139.1 億美元,同比下降約 4%。其中,Windows 作業系統營收同比下降 12%;Windows 商業產品和雲服務營收同比增長 2%;搜索和新聞廣告服務營收同比增長 8%。可以看出,Bing 搜索集成 AI 之後帶來了比較明顯的增長,但 Windows 系統和 Office 層面 AI 對收入的拉動能力還并沒有顯現。同樣受财報影響,微軟盤後跌超 3%。
過去半年中 "OpenAI 使用了 Azure 的智能雲服務 " 一直被認為是 Azure 最好的廣告,然而在 AI 大模型這半年的加持下,微軟智能雲的業績增速并不理想。财報顯示,微軟智能雲業務的收入增長為 32 億美元,漲幅 15%。而 2023 财年 Q2、Q3 的增幅分别為 18% 和 16%,2022 财年 Q4 的增幅為 20%。
對于增速緩慢的問題,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 · 納德拉在财報電話會中表示:" 受到疫情影響,過去幾個季度中,很多雲項目處于停滞狀态,目前這些項目都在趕工。"
在看懂 App 聯合創始人由曦看來,微軟雲業務收入不及谷歌的原因可能有多個方面。首先,谷歌在雲計算領網域有更早的布局,并且一直以來都将雲計算作為重要業務進行推動。谷歌雲在過去幾年中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吸引了大量的企業客户和開發者。相比之下,微軟在雲計算領網域的發展相對較晚,雖然也有 Azure 雲平台,但在市場份額和用户數量上還有一定的差距。
" 其次,谷歌擁有強大的廣告業務,這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廣告業務在過去幾年中保持穩定增長,為谷歌提供了巨大的财務支持。而微軟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軟體和服務,尤其是企業市場方面的業務,相對而言對 AI 的依賴程度較低。" 由曦表示。
想賺錢先花錢
眾所周知,谷歌和微軟的 " 下一件大事 " 都是搞 AI ——一項免不了燒錢的業務。目前,微軟公司一年幾乎可以產生近 600 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而 Alphabet 則超過了 710 億美元。
Alphabet 最近一個季度的資本支出為 69 億美元,遠低于華爾街預期的 80 億美元,Alphabet 首席财務官露絲 · 波拉特在公司财報電話會議上告訴分析師,在 2023 年剩餘時間和 2024 年裏 " 資本支出将繼續增加 ",以支持公司在人工智能中看到的機會。
微軟的步伐則更積極。微軟第二季度的資本支出同比增長 30%,達到創紀錄的 89 億美元。首席财務官艾米 · 胡德表示,微軟在新财年的每個季度會依次增加這一金額。微軟新财年的營業利潤率将保持在 42% 左右的水平,屆時人工智能服務的貢獻将逐漸體現。
在發布财報的同時,納德拉重點讨論了該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資。他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各組織不僅要問如何做,還要問如何做更快 "," 我們仍然專注于引領人工智能平台的轉變 "。
另一邊,雖然關鍵業績指标喜人,但谷歌此次并沒有過多地談論 AI 以及 AI 給業務帶來的影響。
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從最終結果來看,微軟在企業戰略上有些操之過急,發力過猛。進入到今年二季度,全球各國政府部門監管機構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針對 ChatGPT 的反擊一浪高過一浪,在看到 GPT 大類 C 端應用遇阻後,微軟很識趣的調整了企業戰略,将重心重新調整回 B 端;同時利用對 GPT 商用客群的加價收費,把一部分非核心客群和雲業務需求剝離出去。
陳佳進一步表示,受到自身戰略調整的影響,風頭看似正勁的微軟營收反而不及谷歌悶聲發大财,但這個趨勢能否持續還是疑問手,因為微軟的主動調整戰略的經濟效應尚未充分釋放。
AI 的岔路口
有分析稱,微軟智能雲業務如此大的體量,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固然與疫情和經濟衰退等有直接關系,但從側面來看,在 OpenAI 的廣告效應下,Azure 增速未受到明顯影響,或也説明了 ChatGPT 在落地和盈利方面遇到的一些困難。
由曦也表示,AI 技術在商業應用方面的普及和落地還存在一些挑戰。盡管微軟是最早開發 GPT 的公司之一,但 AI 技術在商業應用中的價值和收益還需要進一步驗證和實現。
這一問題,從 ChatGPT 的 C 端熱度衰減就可看出一些端倪。互聯網數據公司 SimilarWeb 的數據顯示,雖然 ChatGPT 月活用户數量增速飛快,但 2023 年上半年中,該網站浏覽增長量呈逐月下降趨勢。1 月為 131.6%,2 月為 62.5%,3 月為 55.8%,4 月為 12.6%,5月為 2.8%,到了 6 月浏覽量更首次出現負增長,跌幅達到 9.7%。浏覽停留時間縮短 8.5%,用户流失率上升至 20%。
另一研調機構 Sensor Tower 的數據顯示,2023 年 6 月美國 iPhone 用户的 ChatGPT 與 Bing App 下載量,較 5 月下跌了 38%。
不過,雖然 ChatGPT 的流量下降明顯,但投資者對 AI 大語言模型及 AI 助手等落地產品似乎仍抱有信心。3 月中旬,微軟首次宣布 Microsoft 365 Copilot 時,微軟股價上漲了 4%。待到 7 月 18 日 Copilot 發布定價詳情後,微軟股價又上漲了約 4%。近期,蘋果傳出研發類 ChatGPT 的對話 AI 產品消息後,也帶動其股價上漲了 1%。
此外,财報畢竟有滞後性,不少新產品沒有在本季财報反映出積極影響也是原因之一。由曦認為,當前 AI 風口可能已經有所降温,但從長期來看,AI 仍然具有巨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只是需要更多時間和實踐來推動其商業化進程。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趙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