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世界上最小的貓,沒能逃過近親繁殖的厄運,歡迎閲讀。
歡迎來到自然小喇叭欄目的第 51 期,在過去的半個月裏,我們搜羅了以下值得一看的自然新聞和研究:
1)廢棄的聖誕樹,成了魚兒的新家
2)最小的貓科動物,正在近親繁殖
3)雌雄同體的小鳥,左邊雌右邊雄
4)一毫米的小動物,能吸出水中微塑料
5)滅絕的加州灰熊,本是素食者
6)被船撞後,座頭鲸脊椎變形
聖誕樹成為魚的栖息地
廢棄的聖誕樹怎麼處理?讓它們成為魚兒的家吧!
最近,在聖誕節慶祝活動結束後,斯德哥爾摩的人們把幾十棵聖誕樹收集起來,摘掉裝飾品和彩燈,綁上沉重的大石頭,把聖誕樹扔進了海裏。
聖誕樹被扔進了哈馬碧湖城的水網域裏,成為魚的栖息地 | 參考資料 [ 1 ]
19 世紀以來,很多海邊濕地被改成農田,魚類的栖息地因此消失。這些沒人要的聖誕樹,剛好可以變成魚兒們新的藏身之所。聖誕樹復雜的枝杈,可以讓魚鑽進去躲避捕食者,樹木產生的陰影還能成為它們的偽裝。除此之外,聖誕樹還是完美的產卵場所,卵可以在隐蔽的環境下孵化,剛出生的小魚也有了庇護所。
出海扔聖誕樹啦 | 參考資料 [ 1 ]
喜歡聖誕樹的可不止是魚——水生無脊椎動物也愛在樹木上安家,這反過來又吸引了愛吃昆蟲的魚類。研究發現,水下如果有枝杈復雜的樹木,生物的多樣性會大大增加。
即将孵化的魚卵 | Silke Baron / Wikimedia Commons
這項活動是當地的釣魚協會從 2016 年發起的,9 年來,已經有 1000 多棵聖誕樹被扔到了不同的水網域。好消息是,魚兒确實喜歡它們——水下視頻監控顯示,樹上可以觀察到凝膠狀的魚卵和幼魚群,原本被扔掉的聖誕樹在水下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黑足貓正在近親繁殖
世界上最小但超兇猛的貓科動物,沒能逃過近親繁殖的命運。
黑足貓的身長只有 30-50 厘米,體重只有 1-3 公斤,比普通的成年家貓更小。但它們是捕獵能手,主要捕食沙鼠和小型鳥類,有時能抓住比自己還大的野兔,一晚上就能殺死 10 多只小動物。
我們只是看起來可愛,其實本貓超兇 | Jonathan Kriz / Wikimedia Commons
因為建設道路和農場,野外的黑足貓栖息地變得破碎,貓群彼此離得很遠,它們能找到的配偶大多是自己的近親。在陝西師範大學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裏,科學家對 10 只黑足貓的基因組進行測序,發現它們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近親繁殖。
叼着老鼠的黑足貓 | Frank Vincentz / Wikimedia Commons
更令人憂心的是,黑足貓的近親繁殖,很可能導致與澱粉樣變性(Amyloidosis)有關的有害基因突變更容易遺傳給下一代。澱粉樣變性是一種罕見病,70% 被圈養的黑足貓都因這種疾病而死。澱粉樣變性會導致蛋白質在腎髒中累積,造成炎症甚至腎衰竭。黑足貓還會因此耳道發炎——它們以敏鋭的聽力來捕捉獵物的動靜,内耳占據頭骨結構的 25%,一旦耳朵聾了,它們就沒法捕獵了。
淺淺舔個毛吧 | Pierre de Chabannes / Wikimedia Commons
随着黑足貓數量越來越少,近親繁殖的後果會更加嚴重。然而,相比于獅子、老虎之類廣受關注的大型貓科動物,黑足貓這樣的小型貓科動物卻依然缺乏足夠的研究和保護。
雌雄同體小鳥
最近,科學家發現了一只雌雄同體的小鳥——它身體兩側是不一樣的顏色!
這是一只雌雄同體的綠旋蜜雀 | John Murillo
這是一只綠旋蜜雀(Chlorophanes spiza)。一般來説,雌性綠旋蜜雀通身都是草綠色的羽毛,而雄性是亮藍色的。但這只獨特的小鳥左邊是綠色,右邊卻是藍色,屬于 " 雙側雌雄同體 "。
一只正常的雄性綠旋蜜雀,渾身都是藍色羽毛 | AFP
2021 年,一位觀鳥愛好者首次發現了這只小鳥;到了 2023 年,又有研究者在同一個農場中見到它。它的行為舉止和其他綠旋蜜雀沒什麼區别,也沒有同類因為它的奇怪外表而攻擊它。但它似乎和其他鳥相處得并不融洽,常常獨自站在喂食器邊,等到同類都離開了才開始吃東西。
一只正常的雌性綠旋蜜雀,全身綠色 | AFP
在剛發表的論文中,研究者認為,這只小鳥之所以會雌雄同體,可能是因為雌性卵子分裂過程中發生了錯誤,一個卵細胞中出現了 2 個細胞核,又分别被精子受精。之前,他們解剖了其他物種的雌雄同體鳥類,發現它們的性器官一側是卵巢,另一側是睾丸,理論上依然可以繁殖。但他們還不确定這只小鳥有沒有繁殖能力,也從來沒看到它和其他小鳥交配。
吸出微塑料的海洋動物
海洋中這種不起眼的小動物,卻有着厲害的過濾系統,甚至能從水中吸出微塑料。
顯微鏡下的異體住囊蟲 | University of Oregon
這個物種名叫異體住囊蟲(Oikopleura dioica),屬于小型濾食性動物,只有 1 毫米那麼大。吃東西時,它們會分泌出一個粘液室包住自己,然後用尾巴給粘液室充氣,就像給遊泳圈打氣一樣。粘液室中有過濾機制,當它們在裏面擺動尾巴時,就會驅動液體流過過濾器,從而捕獲水中的食物顆粒——别説食物了,這個迷你過濾器連水中的微塑料都能吸出來。
這個自帶過濾系統的粘液室是一次性的,吃飽飯後,它們就會從粘液室中滑出來。異體住囊蟲只在進食的時候制造粘液室,一天會造出好幾個。
左邊是它們過濾食物時尾巴的擺動模式,右邊則是平常遊泳時的樣子 | 參考資料 [ 4 ]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認為,異體住囊蟲的過濾系統和蠕動泵原理相同,但更加有效。在工業應用中,蠕動泵中的液體靠外部力量向前運動,就像腸道收縮把食物往前擠壓。而這些小動物粘液室的蠕動卻不需靠外力——它們的尾巴在粘液室内部,緊密貼合着室壁,擺動時密封的室内產生壓力,讓液體往前,并封住了它們回流的通道。科學家猜想,如果我們可以用類似的方法設計下一代過濾器,不僅可以更加高效,還能減少泵的磨損。
加州灰熊吃素
加州灰熊是棕熊已經滅絕的一個亞種,在人類的想象中,它們是兇猛又嗜血的食肉動物。但一項新研究發現,加州灰熊原本是素食主義者,是人類的到來讓它們改變了飲食習慣,而這又間接加速了它們的滅絕。
研究表明,在 1542 年歐洲人踏足加州之前,灰熊主要吃素,肉類在它們的飲食中只占 9%。歐洲人到來後,帶來了牲畜,加州灰熊把人類飼養的牲畜加入了菜譜,飲食裏的肉類比重由此猛增到了 26%。
1916 年,一個獵人和他獵殺的熊留下的合影 | Forest Service, USDA
人類最後一次見到加州灰熊是在 1924 年,之後它們迅速走向了滅絕。在它們消失之前,報紙把它們刻畫成了兇殘又巨大的食肉猛獸,是重達一噸的龐然大物。獵人用有毒的誘餌捕熊,抓到的熊會被作為戰利品宣傳,甚至作為肉食出售。獵熊帶來的金錢和名利又鼓勵更多人參與獵殺,最終導致了它們的滅絕。
被圈養的加州灰熊 " 君主 " 的标本 | Payton / Wikimedia Commons
先不説加州灰熊是不是真有這麼兇殘,但它們真的有一噸重嗎?研究發現,它們的平均體重只有 200 公斤左右,和現在的北美灰熊差不多。報紙為了噱頭,誇大了捉到的熊的體型,最後才以訛傳訛。
這還釀成了另一個悲劇——曾有人捉到一只加州灰熊,取名為 " 君主 "(Monarch),把它圈養在動物園;因為相信它是貪婪的肉食動物,不斷給它投喂生肉,導致它死時患有關節炎,而且非常肥胖,足有 500 公斤左右,是正常體重的 2 倍。
" 君主 " 的孩子之一,出生後不久就死了 | Wikimedia Commons
座頭鲸脊椎變形
被船撞到後,一頭座頭鲸的脊椎變形了。
脊椎變形的座頭鲸 | Alexander Schmidt / Apex Ocean Divers
最近,在墨西哥的南下加利福尼亞州附近,有人用無人機拍攝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座頭鲸——它的脊椎尾部幾乎折斷,很可能是船只撞擊造成的。帶着這麼嚴重的傷,它時刻都得忍受疼痛的折磨,連遊泳都會變得非常困難,更别提遷徙、覓食和躲避捕食者了,死亡幾乎是它躲不過的命運。
之前人們也見過好幾條背部骨折的鲸,可能也是被船只撞到導致的。其中有一頭名叫 " 月亮 "(Moon)的座頭鲸,帶着背上的傷,從加拿大遊了将近 5000 公裏到夏威夷;去年 3 月,一頭 17 米長的長須鲸背部骨折後,在西班牙附近苟延殘喘,最後的命運可能是慢慢餓死。
2023 年 3 月,西班牙附近背部骨折的長須鲸 | Oceanographic Valencia
和船只相撞而死是鲸的常見死因,每年都有上千頭鲸因此死亡。為了保護鲸類動物,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規定,船只的行駛速度不能超過上限;但這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降低了行船速度也只能讓鲸的死亡減少 25%-30%。
參考文獻
[ 1 ] https://phys.org/news/2024-01-discarded-christmas-trees-gift-stockholm.html
[ 2 ]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310763120
[ 3 ] https://journal.afonet.org/vol94/iss4/art12/
[ 4 ]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if.2023.0404
[ 5 ]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pb.2023.0921
[ 6 ] https://www.livescience.com/animals/whales/whale-with-broken-back-spotted-near-mexico-after-suspected-ship-collision-will-likely-die
作者:貓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