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關税新政“拖垮”特斯拉?,歡迎閲讀。
導語
Introduction
一只無形巨手正籠罩着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
剛剛過去的一季度,特斯拉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成績單。
具體來看,位于全球交付量僅為 33.66 萬輛,同比出現了 13% 的下滑,環比更是出現了超 30% 的大跌。而這般表現,也是近三年以來的最差階段性業績。事已至此,或許很多讀者都會好奇究竟發生了什麼?
關于答案,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做出分析:" 一方面還是由于外部競争難度的加劇,令特斯拉有些腹背受敵。相比之下,最主要的矛盾,則是其掌舵者馬斯克一心投身政治,分散大量精力疏忽管理的同時,還給整個公司引火上身,尤其是歐洲與美國本土,大家對于他本人乃至整個特斯拉的厭惡情緒已經達到頂峰,甚至爆發了不少抗議活動。最終,全部反噬到了銷量上。"
換言之,老板瘋狂作妖,企業被迫背鍋。
而上周,與仍在波動與震蕩的特斯拉相比,作為其最大的競争對手,比亞迪同樣公布了過去 90 多天的終端情況。
單論純電板塊,位于全球便賣出了新車 41.64 萬輛,同比增長 38.74%。如果加上插混板塊的貢獻,總銷量更是邁過百萬輛大關。
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繼去年四季度之後,比亞迪再次從特斯拉手中成功奪下了 " 全球季度純電銷冠 " 的頭銜。
另外,據市場調查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預測,比亞迪在 2025 年将以 15.7% 的市場份額,成為 " 全球純電銷冠 "。
誰在冉冉升起,誰正深陷泥潭,可謂一目了然。
順勢,将度量衡繼續放大,縱觀 2024 年财報,在至關重要的營收上,比亞迪同樣實現了對于特斯拉的大反超。
與此同時,19.44% 的毛利率,也超過了後者的 17.86%。2024 年,比亞迪汽車業務毛利率更是高達 22.31%,特斯拉則為 18.4%。
研發投入一項上,比亞迪 2024 年也多砸入超 200 億元人民币。
雖然淨利潤在折算後,特斯拉仍手握大約 100 億元人民币的領先,但如果将時間軸拉長,明顯能夠發現從 2022 年開始,二者在該維度差距,正以極快的速度不斷縮小。
按照一季度展現出的狀态,2025 年特斯拉能否實現銷量的同比正增長,都要打上一個大大的 " 問号 ",比亞迪的銷量目标,則野心勃勃的劍指 550 萬輛。
而正在進行中的這 365 天,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 " 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車企 ",可能會蓋棺定論。不出意外,比亞迪将沒有太大懸念的拿下該項榮譽。
更直白來講,不僅賣車多,并且還賺錢。
至于背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由于其牢牢占據着所謂的 " 天時、地利、人和 "。一方面,緊緊背靠需求龐大的中國車市,打牢地基的情況下,積極開拓有利于自己的海外市場;一方面,擁有令人羨慕的供應鏈豐富度、垂直整合能力與成本控制能力;另一方面,手握足夠龐大的團隊,在研發端、產品端、營銷端等方面,提供着源源不斷的動力。
反正,經歷了長達十幾年的起起伏伏,甚至一度瀕臨墜落深淵,但最終觸底反彈、瞅準風口、抓住機遇、付諸行動的比亞迪,還是迎來了苦盡甘來。
這其中,肯定有一定運氣成分的加持,但整體上還得靠自己的努力與蜕變。
作為見證者,拿着類似的标準套用特斯拉,正如文章開篇提及的那樣,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拼命狂奔,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正在被種種阻礙拖累着前進的步伐。
譬如,馬斯克一心從政所導致的 " 人不和 ",包括美國本土對于新能源車态度趨冷引發的 " 地不利 ",幾乎都已板上釘釘。
而本周,随着特朗普的 " 關税大刀 " 突然落下,無差别的砍向所有企業。一場血雨腥風,再次位于全球徐徐拉開了帷幕。
瞬間,所有股市應聲下跌。
帶着略顯消極的情緒繼續聚焦特斯拉,雖然與其它汽車制造商相比,表面來看受到的影響與波及較小,但美國本土生產成本的激增,仍明晃晃擺在那裏。
望向更深處,在不少人眼中,後續引發的連鎖反應,才是特斯拉不得不警惕更大的風險點。譬如,中國會進行怎樣的 " 反制措施 "。
畢竟,結合一季度成績單,上海超級工廠在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全球版圖的戰略地位,俨然攀升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毫不誇張的説,特斯拉 2025 年究竟能取得一個怎樣結局,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在華輸出的是否給力。
一旦礙于頂層博弈,出現什麼沒有預料到的偏差,所造成的代價,同樣會是其難以承受的。
或許,也正因如此,華爾街對于特斯拉充滿不确定性的前景,紛紛選擇看衰。甚至有聲音認為,股價與市值還會繼續嚴重縮水。
而此刻,特斯拉丢掉的可不僅僅是 " 全球純電銷冠 " 頭銜那麼簡單。就某種程度來説,還有曾經最引以為傲的 " 事業運 " 以及披荊斬棘的 " 利刃 "。
當然,有傳言稱,5 月馬斯克将會選擇 " 辭官 " 回家重新掌舵公司。如果消息保真,可能是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最近迎來為數不多的利好。
但更大的挑戰在于,這位掌舵者以一己之力,就能把特斯拉從 " 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 " 的泥潭中拖出來嗎?
反正就我個人,并不太看好。因為,一只無形的巨手,慢慢籠罩在了它的頭上,甚至不排除會成為巨頭之間抗衡的 " 犧牲品 "。
而身處這場百年之大變局中,無論情願與否,在馬斯克 all in 支持特朗普開始,特斯拉就已經被裹挾着,綁上了這趟橫衝直撞的高速列車。
未來,何去何從,充滿着種種變數。現實,遠比想象的還要棘手。" 關税大刀 " 的落下,僅僅只是開胃菜。
畢竟,人一旦瘋起來,哪有什麼底線。
就像昨晚,特朗普最新發送的那條推文,威脅若中國不在今天撤回 34% 的反制關税,将從 9 日起追加 50% 懲罰性關税,并終止談判。
每一天,我們都在見證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