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收入利潤雙降,奔馳如何反攻,歡迎閲讀。
撰文 / 張霖郁
設計 / 師 超
2023 年 10 月的某一天,北京諾金酒店聚集了奔馳亞太區法務與合規團隊部抽成員。
會場在酒店二樓,兩個小會議室合并成一個大會場。現場擺放了三款車型,其中兩輛是中國新勢力競品,蔚來 EC7 和理想 L9 Max,另一輛是奔馳自己即将上市的 E-Class。
來自亞太區不同國家的法務人員聚在一起,讨論本部門如何應對轉型,尤其是數字化帶來工作模式以及方方面面的衝擊。他們讨論對德國總部制定的轉型戰略是否充分理解以及相應的建議和幫助,此外,還涉及轉型期對合規的新挑戰,比如新的售車方式、各國推出的數據安全法規等。
2023 年是疫情末期,特斯拉在中國打響了這一周期内不知何時能結束的價格戰,新勢力正壟斷着行業的話語權以及傳播流量,傳統勢力似乎抬不起頭來。
這種局面對于總部在德國的奔馳也許尚未感受深切,但在現場,親眼看到理想 L9 Max 和蔚來 EC7 兩款車型的奔馳内部人員,尤其是奔馳中國的内部人員感受深刻。
會場主舞台上的奔馳 E-Class 兩個月後上市,在同一空間對比完理想 L9 Max 和蔚來 EC7 後,這些從亞太區不同國家來的奔馳内部員工對自己公司車型的競争力有了真實的認識。
" 我們的車這麼貴,配置沒有人家高啊…… " 幾個奔馳内部員工私下交流。
事實上,奔馳 E-Class 上市第二年後降價超過 10 萬元以上,銷量出現同比下滑。
這場人數不超過 150 人、為期兩天在北京五星豪華酒店舉辦的會議,多少讓人感受到全球車企轉型風潮的急促氣息以及對每個人的影響,但奔馳内部上下有多急迫,尚未可知,因為那時裁員、降本還不是公司的當務之急。
正是這一年,奔馳最高層決定着手研發全新架構 MB.EA,他們承諾兩年内完成。
德國當地時間 2025 年 2 月 20 日,首款搭載 MB.EA 的 CLA 亮相在奔馳 2024 年的财報會上,同時當天下午,他們為參會的分析師以及媒體提供了試駕環節。
奔馳首席執行官康林松(Ola K ä llenius)説:" 我就不在這裏承諾太多,你們自己去體驗去感受。"
收入、利潤整體下滑
2024 年度奔馳财報會早上 8 點在德國城市辛德芬根舉行,這不僅是财報會,還包括了資本市場日,整個時長 4 小時 15 分鍾,遠比常規的财報會長。
值得一提的是,奔馳是三家老牌德國車企中最先發财報的,大眾集團和寶馬的财報會将分别于 3 月 11 日和 3 月 14 日舉行。
整體來看,奔馳全球财務均處于下滑狀态。
全球總收入為 1456 億歐元,同比下降 4%;息税前利潤(EBIT)136 億歐元,同比下降 31%;自由現金流 92 億歐元,同比下降 19%。
乘用車方面,全球總銷量為 198.3 萬輛,同比下滑 3%;總收入為 1078 億歐元,同比下降 4%;息税前利潤為 87 億歐元,同比下滑高達 39%。
其他兩塊業務,商用車和出行業務,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從車型上來講,樂觀的一面是奔馳的主力系列車型銷量為 116.7 萬輛,同比增長 6%;插電車型奔馳全球共銷售 18.3 萬輛,同比增長 13.7%;弱項是純電車型,2024 年共銷售 18.5 萬輛,同比下滑 23%。
整體新能源版塊同比下滑 9%。
對于 2025 年的預估,無論是銷量,還是總收入以及息税前利潤,奔馳均做出了略微下滑的預判。
對于中國市場,奔馳首席财務官 Harald Wilhelm 在财報會上提到," 我們在單車售價 80 萬元以上的細分市場排名第一,市占率為 50%;在高性能車 AMG 所在市場也是第一。雖然中國市場 2024 年銷量下滑,但銷售回報率是兩位數。"
CLA 是開始
奔馳 CLA 概念車最早亮相于 2023 年的慕尼黑車展,此次它外觀暫時封裝出現在财報會主舞台,已完成量產。
CLA 是緊湊型轎車,本身并不是奔馳家族的銷量擔當,但這款全新純電 CLA 對于奔馳來説意義非凡,他們将用重金于 2025 年度在全球範圍發布此款車型。
這款車的意義在于它是奔馳首款搭載純電 MMA 平台,首次在這一平台上運行 MB.OS 作業系統,首次搭載 MB.EA 架構;電池、座艙和智駕能力代表了奔馳的最新水準。這一系列的組合将開啓奔馳下一個時代的車型陣營。
從康林松到首席技術官 Markus Schafer 再到 Wilhelm,他們從不同專業不同角度贊美了這款車。
Schafer 從語音互動的流暢性、大模型的應用以及 L2++ 的智駕能力,展示了這款車的先進性。如果你剛好在發布會現場,會產生馬上想要試駕的衝動。
CLA 将于 3 月在歐洲率先發布,夏天在歐洲上市。中國和美國将同步上市,時間暫定于今年秋天,再之後是其他國家。
" 客觀地説,智駕方面,可能在歐洲和其他國家還可以,但在中國市場比的話,優勢不算特别明顯 ",一位在财報會現場試駕過的奔馳内部人員告訴汽車商業評論。
這是 2025 年度奔馳發布的唯一一款純電智能車型,同時還有三款燃油車型發布,一款是入門級車型,另外兩款是 80 萬元以上的豪華高端車型。
" 如果沒有财務實力,就談不上創新實力。" 這是康林松開場的第一句話。
燃油、插混、純電并舉
奔馳有兩個戰略值得關注,也是不同于其他車企的地方。
第一是,燃油車、插混和純電并舉,同步發力,他們的目标是三種不同驅動形式的車型同步盈利,而不是用燃油車的利潤去貼補純電。
從 2024 年銷量數據來看,奔馳的插混同比出現 13.7% 的增長,而純電同比下降 23%。從利潤貢獻度來説,純電不賺錢,銷量下滑并不是壞事。
另一個戰略是,康林松的理念是,如果只發力純電車型,比如把最先進的智駕能力、座艙等放進純電車型,而插混或燃油車沒有同步這些功能是一件奇怪的事。
所以,奔馳的做法是适用于純電車型的架構 MB.EA 以及作業系統 MB.OS 都将統一用于燃油車以及插混車型上,從這個意義上説,純電的研發投入将被燃油車以及混動車型分攤。
奔馳似乎并不着急像國内車企一樣推出多款純電車型。
" 我們的工廠有能力制造不同驅動形式的車型,但對于傳統車企來説,決策層需要掌握好這個比例,這對每個決策者來説都是很大的挑戰。" 康林松説。
關于純電架構以及作業系統能否同時适用于燃油車和插電混動車型,汽車商業評論咨詢了行業專業人士,專家説:" 技術上有可行性,但想做到同構有非常大的挑戰,因為底層的基礎技術不一樣,另外對組織及業務的整合及歸屬難度也很大,需要牛人。"
顯然德國車企或者説歐洲車企都在采用這樣的思路,他們希望油電做到同架構、同作業系統,至于平台,一般混動車型與純電共用一個平台。國内車企有的也是這個思路。
據汽車商業評論猜測,大眾集團在中國開發的最新電子電氣架構 CEA 有可能将反哺燃油車,這對于老牌車企來説,是一件好事。架構相同,意味着座艙和智駕有可能實現同頻,有利于傳統車企守住燃油車或插混市場。
降本舉措
此次财報會上,首席财務官 Wilhelm 詳解了奔馳未來三年(2025 年 -2027 年)的降本舉措。
2 月初,德媒已披露奔馳内部開啓的一項名為 "Next Level Performance" 的降本計劃。到 2027 年,目标節約 50 億歐元。對于北京奔馳來説,内部有約 20% 的降本目标。
未來三年,奔馳總產能将從 250 萬輛減產到 200 萬 -220 萬輛,具體德國本土将減少 10 萬輛,減少的方式不是關廠,而是通過減產和靈活用工。
匈牙利将新增 20 萬輛產能,同時出售阿根廷的奔馳商用車工廠;墨西哥到 2026 年停產 GLB 生產線,奔馳總體的原則是把新增產能放在偏遠低成本區網域,另外,中國市場方面,留出 20 萬輛的彈性產能。
生產成本方面,Wilhelm 稱過去兩年已下降 10%,未來三年将繼續降本,目标是在原 10% 的基礎上再加 10%,到 2030 年,降本目标還将加倍。
實現途徑,第一是轉移生產基地,轉到匈牙利。到 2027 年,匈牙利的產能将從原來的 15% 提升至 30%,理由是那裏的成本比德國低 17%;第二是減少人員數量,提高内部競争力和效率,減少缺勤率。
在生產環節,引入人工智能,特别是在生產線末端的質量控制中引入數字孿生技術。優化物流和運輸路線,通過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減少能源消耗來實現降本。
防止地緣政治所產生的風險方面,具體而言就是關税等風險,奔馳的應對策略是本地化。
之前他們本地化比例是 60%,未來三年将提升至 70%,增加本地化主要在兩個國家,一個是中國,另一個是美國。
Wilhelm 説,美國是奔馳 SUV 的主要制造基地,那裏三分之二的產能用于出口,他們是美國主要的出口商之一,未來還将把奔馳的核心走量車型也放在美國阿拉巴馬州工廠生產。
歐洲工廠的產能将滿足本地 80% 的需求,部分車型依靠進口。
中國市場的產能也差不多能滿足本地需求的 80%,其他車型也通過進口解決,Wilhelm 稱中國市場沒有出口規劃。
材料成本方面,奔馳的目标是到 2027 年降 8%。首席财務官説不是整車廠去壓榨供應商,而是通過共同合作來降本。" 我們的工程團隊将和供應商一起,在設計、尺寸方面持續改進,技術精進的同時,降低成本。"
另外一個重要的降本是電池,其目标是下降 30%,通過規模化生產、設計以及材料上來實現。
研發投入上,2025 年,奔馳總的研發投入預估為 10 億歐元,但從 2026 年開始,研發投入或開始往下走。2027 年,目标是總研發投入占比和 2024 年相比,總額下降 10%。
這是通過軟體和硬體在整個内燃機車型、插混和純電車型的產品組合中共用實現,這種規模效率能夠降低平均投資。
2025 年,或許是傳統車企反攻元年。
回想 2023 年 10 月那一場在諾金酒店的全球會議,很多決策是在那一年或更早就已落定,汽車行業的周期性注定結果要等上至少兩年才能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