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今年,特斯拉還有戲嗎?,歡迎閲讀。
導語
Introduction
歐洲崩了,美國遇冷,全看中國。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何增榮
過去的 2024,對于特斯拉而言無疑是 " 失意 " 的一年。
作為論據,直指全球銷量出現同比下跌,且還是十年内首次。具體來看,過去的 365 天,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累計共交付新車約 178.9 萬輛。
雖然四季度想盡各種辦法奮起直追,上述兩項數據分别達到 45.9 萬輛與 49.5 萬輛,均創下年内新高,但仍沒有填平之前埋下的大坑。
面對如此結果,只能説:" 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飛速增長,特斯拉又一次陷入到了難纏的泥潭之中。"
更為致命的是,結合其 2024 年财報,淨利潤與毛利率的雙重下滑,同樣預示着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賺錢效率的驟降。
反正,無論從哪個維度來看,都沒有太多的好消息。
至于已然徐徐拉開帷幕的 2025 年,按照特斯拉祭出的最新銷量目标,期望能夠實現環比 20%-30% 的繼續上揚。
簡單換算,最少需要賣出近 215 萬輛新車。
不可否認,相比曾經那般的咄咄逼人,顯得有些保守。背後的原因很好理解,一方面還是由于全球車市競争的愈發激烈,讓今天文章的主角感受到了濃濃的壓力;另一方面則礙于自身尚處在調整與轉型階段,手中握有的底牌全部打出仍需要時間。
而開年這 50 多天,就拿身處中國為例,從迅速推出煥新版 Model Y,到針對煥新版 Model 3 推出 " 五年免息 ",推新與促銷的雙線并行,無疑證明了其訂單層面的壓力,明晃晃的擺在那裏。
特斯拉清楚的明白:" 如果抓不住這塊戰略地位不容有失的板塊,那麼整個全年的最終戰況也将岌岌可危。"
好在,值得欣慰的是,結合 1 月、2 月的終端成績單,它的付出還算有所收獲。縱使受到了春節假期的影響,中國消費者仍願意掏出真金白金為煥新版 Model Y 與煥新版 Model 3 買單。
不過,在我眼中,今天文章的主角卻遇到了真真切切的 " 大麻煩 "。映射到銷售端,便是除在華以外的全面失守。
譬如,1 月特斯拉位于美國本土,新車的注冊量僅為 4.8 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 10.8%。而在傳統電動車重鎮的加州,特斯拉的注冊量較去年同期則下降了 12%。
諷刺的是,其它主要競品都在增長。
順勢,反觀歐盟地區,特斯拉也面臨着日趨嚴苛的挑戰。結合相關統計,1 月德國電動車銷量同比上漲 50%,但今天文章的主角卻面臨着 59% 的 " 崩塌 ",對應市場份額則從 14% 下降至 4%。
身處法國,特斯拉 1 月新車注冊量僅 1,141 輛,同比暴跌 63%。與此同時,創下了自 2022 年 8 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對于電動車接受程度比較高的北歐市場,特斯拉在銷量端依舊嚴重受挫。
其中,1 月身處挪威,特斯拉新車注冊量為 689 輛,同比下降 38%;瑞典的注冊量則為 405 輛,同比下降 44%;至于英國、葡萄牙、丹麥、荷蘭、西班牙等國家,同樣出現了 18%-75% 不等的下滑。
總之,一幅 " 全盤皆輸 " 的景象。
造成如此低迷的表象原因,肯定得歸咎于歐洲消費者購買力的不足。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之下,正受到能源和通脹的雙重衝擊。更直白來講,經濟環境不好,大家都選擇緊縮銀根,不願意再花錢了。
相比之下,望向更深處,不可忽視還有與特斯拉的 " 掌舵者 " 有關。是的,你沒有看錯,説的就是馬斯克。
眾所周知,不久前被特朗普親自任命為 " 馬部長 " 的他,此刻正揮舞着 " 鏟除害蟲 " 的大刀,位于美國聯邦政府内部瘋狂砍殺。
據最新消息顯示,馬斯克甚至要求所有雇員,必須解釋他們過去七天的工作内容,否則将面臨被辭退的局面。換言之,寫 " 周報 " 的風,也挂到了大洋彼岸。
但 " 馬部長 " 竭盡全力的涉政,并沒有給特斯拉帶來什麼正面效應。
尤其是位于歐洲,對于人家 " 家事 " 頻繁的指手畫腳,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位于當地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大多數公民認為 " 馬斯克對他們的國家一無所知,應該遠離他們的政治。"
更有民意調查發現,約有 60% 的潛客表示,馬斯克的個人聲譽和迷幻操作,是他們拒絕購買特斯拉的主要原因。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
而從馬斯克展現出的狀态來看,像極了一心只為謀仕途。至于特斯拉何時能夠打破頹勢、走出泥潭、迎來第二增長曲線,并不是其考慮的最高優先級。
也恰恰基于如此背景,如果説身處中國車市憑借深厚的根基與肥沃的土壤還能折騰一番,位于歐洲與美國本土車市,今年的特斯拉感覺都有點懸了。
畢竟,誰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朝着一面太過傾斜,另一面肯定将出現懈怠。
" 馬部長 " 當得起勁," 馬老板 " 必然疏忽。
另外,最近也聽到一段有趣的觀點," 馬斯克之所以押寶特朗普并涉政,還是為了高效的掃除阻擋其執掌包括特斯拉在内所有公司前方的頑固障礙。選擇接下任命狀,本身就是一場豪賭,赢了享受越來越多的紅利,輸了一起墜入萬丈深淵。"
所以短期來看,特斯拉重回高增長基本 " 沒戲 ";長期來看,最終的成與敗,全看 " 馬部長 " 能否逆風翻盤,以及 " 回旋镖 " 會不會扎向自己。
殊不知,就在上周,就進軍印度市場并建廠一事,其與特朗普之間少見的出現了分歧。而我讀出的言外之意為,"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馬斯克的做官生涯充滿未知與不确定性,特斯拉的漫漫前路又何嘗不是呢?不知為何,2025 銷量同比實現 20%-30% 的增長都有點懸。
歐洲崩了,美國遇冷,僅剩中國,一切年底見分曉……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