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特斯拉殺手”密集上市,國產廠商誰是最大赢家?,歡迎閲讀。
文 | 智行駕道
短短一周,5 款對标特斯拉 Model Y 的車型陸續上市,對後者形成圍攻之勢。
9 月 19 日,蔚來旗下子品牌樂道 L60 上市;
9 月 20 日,極氪 7X 上市;
9 月 24 日,華為與奇瑞合作的智界 R7 上市;
9 月 26 日,阿維塔 07、新款智己 LS6 上市。
一直以來," 金九銀十 " 都是汽車銷售的高峰期,而春節前兩個月則是國内汽車最高的時期。因此,選擇在 9 月底發布顯然是各家對市場的默契理解。
如今,這些車型均已開始交付,智行駕道 ( ID:carviews ) 統計發現,上述 5 款車型僅首發期的合計訂單數,就已達 Model Y 月均銷量的近兩倍,特斯拉真正的考驗已經到來。
五大車型,各有千秋
智行駕道 ( ID:carviews ) 統計了 Model Y 與 5 款競品車型的售價和配置,發現它們的競争策略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首先是價格方面,可以看到,除了智界 R7,另外 4 款車型都采用了相同的定價方式:中、低配車型售價低于 Model Y 起售價,頂配車型低于 Model Y 中配售價。
正如 Model Y 的銷量大頭是入門版車型一樣,不難看出這 4 款車型同樣把中低配車型作為銷售主力。因此,如果與 Model Y 同價,在銷售策略上就少了一大賣點。
今年 3 月,小米 SU7 上市時,雷軍就曾表示,特斯拉 Model 3 是小米 SU7 的價格錨點,最終決定将小米 SU7 的價格定為比 Model 3 低三萬元。
雖然上述 4 款車型沒有公布具體的定價策略,但其最終售價與雷軍所言基本相符。例如,極氪 7X、新智己 LS6、阿維塔 07 起售價都在 22 萬元左右,比 24.99 萬元起售的 Model Y 剛好便宜了 3 萬元左右。
而在配置方面,5 款車型毫不例外,均主打多功能、多配置。
具體來看,極氪 7X 把 "800V+100 度電池 + 激光雷達 + 雙 Orin X 智駕芯片 + 高通 8295 座艙芯片 " 做到了 24.99 萬元,堪稱沒有短板的 " 水桶車 "。
樂道 L60 主打大空間和換電,能夠兼容蔚來一千多座換電站,而 SUV 能耗天生比轎車更高,因此,換電在 SUV 車型上優勢更大。此外,如果用户采用蔚來同款電池租賃方案(BaaS 方案),樂道 L60 的一次性購買成本可以降低到 15 萬元左右,而後續 " 電池 5 年租期 + 到期買斷電池 " 的方案相當于為期五年的低息貸款。
新智己 LS6 主打底盤和操控,其搭載的靈蜥底盤采用了同價位罕見的後輪轉向,并且不侵占備份廂空間,轉彎半徑僅為 5.09 米,相當于一輛 MINI COOPER。
阿維塔 07 的硬體配置同樣不低,其采用了和智界 R7 相同的華為 ADS 3.0 智駕方案,相比 Model Y 以及另外四款車型,阿維塔 07 最大的優勢在于多了增程這一條 " 腿 ",沒有續航焦慮。
目前,25 萬元價位的新能源 SUV 中,除 Model Y 外,純電 SUV 至今沒有一款車型能夠實現月銷量破萬。但與此同時,理想 L6、問界 M7 月均銷量已長期穩定在一萬輛以上,而它們都是增程車型。
因此,在前人已經為阿維塔 07 驗證了增程車型成功的情況下,接下來就看阿維塔自己的產品功力,是否能夠打動消費者了。
在上述 5 款 "Model Y 殺手 " 中,最特殊要屬智界 R7 了。作為華為與奇瑞合作的車型,智界 R7 是唯一一款起售價高于 Model Y 的車型——比後者高了近一萬元。
這是因為智界 R7 的市場策略,與其他四款車型有着明顯區别,其主要是通過更多、更豐富的配置等站穩售價。例如,智界 R7 車身比 Model Y 長了近 200mm,車内空間尤其是後排和備份廂,要比後者大得多;再比如,智界 R7 搭載了華為 ADS 3.0,而後者的高階智駕目前在國内還難堪大任。
總的來説,5 款對标車型都各有千秋,產品表現、功能配置既有相似之處,也有獨門秘籍。如今,它們均已開啓交付,取得的成績也各不相同。
大定數超過 Model Y,合圍之勢初顯
智行駕道 ( ID:carviews ) 統計了 5 款車型目前已公布的銷量或大定訂單(不可退)數據。
累計大定數方面,樂道 L60 表現最佳。據 " 車 fans" 數據,其上市 4 天,大定訂單已超過 30000 台。
另外四款車型訂單數相近,但花費的時間有所不同。例如,極氪 7X 和新智己 LS6 公布的大定數均在 6000 台左右,但前者是上市 24 小時,後者是上市 12 小時取得的。
同樣,智界 R7 和阿維塔 07 的大定數都在 11000 台左右,前者用了四天,後者只用了 20 小時。
如果用 " 累計大定數 / 花費的時間 ",可以簡單理解為各車型獲取訂單的效率(僅考慮上市之初)。以此測算,訂單獲取效率最高的車型是阿維塔 07,約為 583 台 / 小時;效率最低的是智界 R7,約為 114 台 / 小時。
當然,新車型的首發訂單受限于門店數量、展車是否進店、最終售價等諸多因素,所謂 " 訂單獲取效率 " 只能做簡要參照。
從首發訂單來看,這 5 款車型目前的市場成績基本都可圈可點,它們合計大定數在 6.5 萬台左右。而今年 1-8 月,Model Y 中國月均銷量約為 3.6 萬輛。也就是説,5 款車型僅上市之初的訂單數,就幾乎達到了 Model Y 月均銷量的近兩倍。
由此可見,某一款車型是否能正面擊敗 Model Y 可能還有一定懸念,但 5 款車型對 Model Y 形成合圍之勢已相當明顯。
除了以上新車型,這輪 " 純電 SUV" 大戰帶來的巨大流量,甚至外溢到了一些此前同樣對标 Model Y 的老車型上。
據汽車行業研究人士、" 車 fans" 創始人孫少軍公布的數據,9 月 15-21 日,小鵬汽車一周内訂單數超過 1.2 萬輛,其中小鵬 G6 超過 4 千輛。要知道,今年前 8 個月小鵬 G6 平均月銷量僅有 3 千多輛,如今一周銷量就超過了此前的月銷量。
孫少軍在其微博上表示,其主要原因是消費更新和 "SUV 大戰 " 帶來的巨大關注度,讓老車型也翻紅了。
但與此同時,多款同類車型密集上市,也使得它們之間難免互相競争。
前不久,蔚來(樂道母公司)CEO 李斌在微信群稱," 本來説好六大門派一起圍攻毛豆 Y(Model Y),結果樂道被友商捅了五刀 "。
另一方面,這些新車型的功能、配置也存在諸多相似之處,例如,智能駕駛、零重力座椅、高通 8295 芯片等。
對此,岚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CEO 盧放不久前就表示,"(新車型)只堆配置是不行的,現在產品競争同質化太強 "。做好服務和體驗,可能才是這些車型更長久也更重要的事項。
特斯拉如何應戰?
對特斯拉來説,Model Y 是不能失去的最後高地。
今年 1-8 月,Model 3 中國累計銷量 9.85 萬輛,相比去年同期的 11.15 萬輛,下滑了 11.6%。而造成 Model 3 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大量競品陸續上市。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極氪 007、智己 L6、智界 S7、小米 SU7 等多款售價 20 萬 -30 萬元的純電轎車先後上市,前三款車月銷量最高時超過 5000 輛,而小米 SU7 則連續多月銷量破萬,7 月甚至超過 Model 3,成為 20 萬元以上純電車銷量冠軍。
如今,小米 SU7 在手訂單依然在 10 萬台左右,堪稱 Model 3 第一競品。
今年 1-8 月,Model Y 累計銷量 28.94 萬輛,相當于 Model 3 的近三倍。因此,對特斯拉來説,在 Model 3 腹背受敵的情況下,穩住 Model Y 是特斯拉唯一的選擇。
一個事實是,如果單純從配置、功能層面來説,Model Y 顯然已不是國產品牌的對手,其核心優勢在于全球知名的品牌力、直營帶來的優質服務,以及中國市場特有的五年免息。
今年 7 月,特斯拉中國推出五年免息購車政策,适用于 Model 3/Y 标準續航版和長續航全輪驅動版車型。根據政策,消費者可以選擇 1 至 5 年的 0 息或低息優惠購車方案。标準續航版的日供為 85 元,長續航全輪驅動版的日供從 107 元起。
這項免息政策原本 7 月 31 日到期,但特斯拉先後在 7 月底和 8 月底宣布延期,不久前又延期到 10 月 31 日,這也是其第三次延期。連續三次延期也能從側面看出,特斯拉面臨的競争壓力有多大。
目前來看,在車輛沒有大改款的情況下,特斯拉免息政策或許還将延續很長一段時間。
另一邊,特斯拉也在嘗試讓這兩款全球車型更貼近中國用户的需求。
據 " 晚點 LatePost" 此前報道,特斯拉計劃明年交付兩款改款 Model Y。其中,内部代号為 "Juniper" 的 5 座版煥新 Model Y 預計一季度交付;另一款是 7 座版 Model Y,預計四季度交付。後者主要是應對來自中國市場的競争,為家庭用户提供更多選擇。
但且不説 7 座版的 Model Y 如何保證車内空間,等到明年,特斯拉要面對的就不只是現在的對手了。
小米第二款車型基本确定為純電 SUV,同樣是瞄準 Model Y 而來,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發布,目前已開始大規模路測。雷軍和小米深谙互聯網營銷,勢必力求将小米 SU7 的成功復制到這款 SUV 上。
小米 SU7 已經打敗過 Model 3,Model Y 不能再失守了。
另一邊,理想汽車此前推遲了其純電車型的發布時間,明年它們也将登場。而目前理想是中國新能源豪華品牌銷量第一,盡管理想汽車還未驗證其純電車型的成功性,但在龐大用户保有量的加持下,誰也不敢小瞧這個對手。
在越來越擁擠的中國汽車市場," 掉隊 " 已經不足以形容車企們的焦慮," 跑得不夠快 " 也可能被競争對手甩在身後。
戰場沒有常勝将軍,車市也沒有一炮長虹,對特斯拉,以及所有想要擊敗特斯拉的車企來説,這一點是遠比超過某一款車型更為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