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别着急給理想蔚來的銷量叫好,歡迎閲讀。
出品 | 虎嗅汽車組
作者 | 王笑漁
編輯 | 周到
頭圖 | 視頻截圖
8 月 1 日,零時,蔚來内部發起了一場名為 " 一起見證 NIO 裏程碑 " 的會議。蔚來創始人李斌和聯合創始人秦力洪發表了演講,其他參會的人都是加班到 12 點才下班的蔚來員工。在會上,李斌宣布了 " 月交付量 2 萬台目标 " 達成的好消息,并且感謝了所有小夥伴所付出的努力。
在 8 月造車新勢力排名中,蔚來以 20,462 台的成績為例第二名,僅次于 " 銷冠 " 理想汽車的 34,134 台。除了蔚來和理想 " 叫好又叫座 " 之外,零跑、極氪、小鵬、哪吒同樣達到了月交付量 1 萬台的水平線以上。其中,小鵬是時隔 6 個月重回 " 月入萬輛 " 俱樂部。
但 " 凡爾賽本賽 "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并沒有在微博上大辦特辦,而是嚴肅的點到了交付量背後值得關注的三件事—— " 第一,上周互聯網出身的三家新勢力重返新勢力的前三名,這個趨勢是可以持續的。第二,和去年七月一樣,單月短暫的超過了特斯拉中國區的交付量。第三、本季度產能是唯一的瓶頸,且本季度無解。"
簡單翻譯一下:" 蔚小理 " 都支棱起來了、特斯拉中國又不行了、產能被卡脖子了。所以,在這條微博的最後,李想還配上了一個 " 哭泣 " 的表情包。
當造車新勢力從 " 小作坊 " 向 " 大型主機廠 " 成長的過程中,往往不是產品力和品牌力限制了其銷量表現,而是被供應鏈和產能 " 卡了脖子 "。尤其是頭部的 " 蔚小理 " 陣營,曾經跌宕起伏的月銷量成績,讓眾多的供應商對新勢力的市場前景持有懷疑态度。
" 理想是要多少人家給多少,但理想自己預估少了,沒料到賣這麼好。而蔚來是要多少供應商減半給,因為不信。" 一位汽車行業内人士向虎嗅分析道。生產和交付的問題确實相當緊迫,就連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上個月都親自跑到工廠裏擰螺絲去了。
訂單在手、交付沒車,這擱誰都笑不起來。
叫好又叫座,難度主要在這
在造車新勢力陣營中,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處于頭部的理想和蔚來,在產能達到極限的狀态下,不斷地在打破自己的歷史交付量記錄;而處于尾部的合創、阿維塔、極狐和飛凡,仍在 3000 台以下徘徊。
對于頭部新勢力來説,限制終端銷量的因素,已不再是產品力和品牌力本身,而是背後的產能問題。李想就吐槽道:" 平淡的第三周:生產多少,交付多少。8000 輛 / 周產能的瓶頸持續,‘微博之王’的宣傳已經沒有任何收益了。"
通常來説,當新產品上線後,由于存在不明确的生產、物料等問題,一般不能快速地達到設計產能。所以,需要從 0 開始,慢慢增加產能以檢驗生產系統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直至最終達到設計產能。而這個看似漫長的過程,就被稱之為——產能爬坡。
此前,蔚來在 NT1 平台向 NT2 平台切換時,就在 ET7 和 ET5 車型的交付初期暴露過質量、產能問題。李斌也曾在年初的全員信中點名質量團隊:" 質量團隊要加快質量的閉環速度,減少質量成本損失,保護用户利益和產品聲譽。" 好在是後續的一系列調整,挽回了損失。
不光是新勢力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就連傳統車企也會經歷產能爬坡的考驗。
就像大眾 ID.3,在 7 月初進行了一輪 " 跳水式降價 ",在 8 月 1 日時,就迫不及待地曬出了破 10000 輛訂單量的 " 喜報 "。但 7 月具體交付了多少輛,大眾沒好意思説。歸根結底,還是供應、生產和交付,沒跟得上訂單的爆發。
大眾 ID.3 在國内打骨折後,把德國人都整破防了
實際上,供應鏈對于新勢力缺乏信心,是行業一大難題。
在過去這兩年,眾多的新勢力車企都處于懸崖邊緣,像威馬、愛馳這類的接近于生產停滞的車企比比皆是。所以,供應鏈企業更願意把籌碼壓在确定性更強的品牌和產品身上,否則一旦主機廠資金鏈出現問題導致賬期内不能支付,就會出現大量壞賬。
從 " 蔚小理 " 的規劃產能看,他們并不是不想產那麼多,而是壓根就產不出了那麼多。
根據 marklines 數據,理想現有兩個生產基地,江蘇常州基地預計產量為 40 萬輛,北京基地產暫時規劃產能 10 萬輛,預計 2023 年年底投產純電車型;而蔚來現有兩個生產基地,合肥第一工廠設計產能為 24 萬輛,合肥第二工廠現階段產能為 10 萬輛;小鵬現有兩個生產基地,廣東肇慶基地設計產能為 20 萬輛,廣東廣州基地設計產能為 10 萬輛。
小鵬 G6 爆單之後,有準車主們就在微博上喊出 " 小鵬交車 " 的口号。
對此小鵬汽車營銷副總裁易寒就回應稱,小鵬汽車從 7 月份開啓 G6 新車規模化生產,廣州工廠和武漢零部件生產車間均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态。在保證供應鏈的穩定方面,G6 在發布的第二天就已經和關鍵的供應商,像激光雷達、芯片、電池等做保供的計劃。
" 一句話就是,逼死供應鏈,打爆生產線。"易寒説道。
但顯然,產能爬坡需要時間,李想在微博上喊的那句—— " 本季度產能是唯一的瓶頸,且本季度無解 ",何小鵬的心裏是再清楚不過的。
" 全村希望 " 的小鵬 G6,目前就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态。Pro 版本交付周期在 6 周到 7 周,Max 版本最長 12 周,也就是 3 個月左右的時間。因為,Max 版本有激光雷達和自動駕駛芯片搭載,受到上遊供應鏈的掣肘比較大。因此用户即使現在下單,要等到十一假期後才能提車。
一位小鵬 G6 Max 版準車主向虎嗅表示," 有跟我差不多時間定 Pro 版的車主已經開始配車了,但我的 Max 版能在八月底前拿到就不錯了。" 但這位車主依然選擇佛系等車,他説:"Max 版等于就是添兩萬塊雇個終身司機,只要相信自動駕駛,問題就不大的,所以必須選 Max。"
看來,叫好又叫座,更難的還是在產能爬坡環節。
新勢力逆襲,國產供應商功不可沒
身為一家造車新勢力,其資金和人才的儲備量,很難跟比亞迪這樣的車企多年布局垂直整合的企業比拼。同時,大家也很難和一汽、上汽這類的傳統大型主機廠拼供應鏈資源實力。既沒有鈔能力,又不能自食其力的,那就只能搞搞關系。
就拿空氣懸架來説,該技術一直處于 " 賣方市場 ",被幾家國際供應巨頭壟斷,中國供應商壓根沒有 " 技術主權 "。
幾乎所有的中國頭部車企,都需要向國外的供應商購買方案,以德國大陸、威巴克為代表的老牌空氣懸架供應商具備覆蓋 ECU、空氣彈簧、減振器等部件的較全面的供應能力,主機廠只需要付錢,就能買回全套方案應用。即便是采購價格頗高,產能依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
然而," 把命運交給自己人 ",已然成為新勢力的共同選擇。從 2022 年起,國產供應商保隆科技開始向蔚來 ET7 車型供應空氣彈簧產品;同在去年發布的理想 L9,空氣彈簧供應商則找到了孔輝科技與保隆科技。現在看來,大家切換國產供應商的舉動更多的是出于無奈。
在此前,中國也沒有廠家大規模量產車型配備空懸,本土空氣彈簧供應商的其他項目量級非常小,工業化經驗薄弱。很多國際供應商甚至對中國新勢力們提出質疑——
" 三、四十萬的中國車,怎麼可能一個月賣 1 萬台?"
2019 年,理想團隊遠赴德國與供應商洽談時,一家供應商表示," 買方案可以,但你們只能買全套現成的軟硬體、系統方案,用車身适配我們的空簧 ",拒絕根據整車開發的需求做任何改動。而另一家供應商,雖然明确了合作意向,但又提出了尴尬的要求:" 我們的人手、試驗設備資源不足。你們可以 2023 年再量產交付嗎?"
在回國的途中,團隊負責人才咬牙下定了決心—— " 靠人不如靠自己,我們聘請專家來支持我們自己幹。" 于是,理想就找到了國產供應商的孔輝和保隆。而為了保證產能,理想還把研發、采購、質量團隊直接 " 扎 " 進了孔輝、保隆的產線上。要知道,一輛理想 L9 就需要四套空氣彈簧,缺一不可,壞一個也都是大新聞。
好在,結果喜人。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的數據,今年 1-6 月,孔輝和保隆分别為中國空簧市場第一和第三,總份額超過 60%。這兩家國產供應商,已經把德國供應商擠下了神壇。同時,随着車企和供應商的共同成長,空氣懸架的成本下探也是肉眼可見的,據本土供應商透露,目前價格已經是國外供應商的 70%。空懸大規模普及,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與空氣懸架一樣,激光雷達也處在爆發增長階段中。
在蔚來 NT2 平台的車型上,全系标配了一顆來自圖達通的獵鷹激光雷達,最遠探測距離可達 500 米。它相當于智能駕駛的 " 千裏眼 ",缺一顆、壞一顆都無法完成新車的生產,更别提交付給終端用户了。
為了激光雷達的保證產能供應,蔚來的選擇是使用 " 鈔能力 "。2018 年,蔚來資本投資了圖達通,并且在随後的多輪融資中繼續加持。在回想起當時蔚來給公司定點後, 圖達通創始人兼 CEO 鮑君威稱自己 " 十分忐忑 ",所以幾乎 " 傾全公司之力 " 來推進項目。
當前的挑戰是,蔚來賣了多少車, 圖達通就必須得交出多少顆激光雷達。
而圖達通在寧波和蘇州有兩座工廠,其中蘇州工廠為其自建,目前產能已超過 30 萬台每年——這一數字與蔚來兩個生產基地的規劃產能,幾乎是保持一致的。
與新勢力一起快速成長的,還有國產激光雷達供應商禾賽科技。
自成立以來,禾賽已經累計完成交付 13.5 萬台激光雷達。在今年 2 月,禾賽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中國激光雷達第一股。雖然禾賽已獲包括比亞迪等 11 家主流 OEM 的量產定點,但真正拉動禾賽激光雷達大規模出貨的車企,是理想汽車。
與其説是供應商關系,不如説是同甘共苦的戰友關系。
去年 6 月,理想 L9 發布之後,禾賽科技 CTO 向少卿就陷入了沉思。因為當時工廠需要封控,而 AT128 激光雷達又處在交付關鍵期,沒有這顆激光雷達,理想 L9 就無法交付。
" 我們需要一些人留在工廠繼續工作。我們會妥善安排吃住等生活問題,只是洗澡可能會有些麻煩,因為每層只有一個洗澡間。" 向少卿的動員演説并沒有強烈的情緒煽動,更沒有向同事施加壓力。實際效果是,項目組中 200 多位同事響應了召集。去年 8 月 18 日,理想 L9 如期在常州工廠下線,并實現了首月交付破萬的目标。
不過,當理想汽車提及 " 大量使用中國本土供應商 " 時,網絡上總會有質疑和嘲笑的聲音。而李想則選擇正面硬剛——
" 我們的 L 系列,芯片國產化率已經超過了 25%,大概率是芯片國產化率最高的車型。我們為大量使用中國本土供應商感到自豪,消費者敢買中國品牌的車,我們就敢大膽的使用中國本土的供應鏈企業。"
寫在最後
縱觀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能夠把供應鏈的控制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的,莫過于 " 垂直整合大王 " 比亞迪。在 8 月 1 日,比亞迪發布公告稱,7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 26.2 萬輛,上年同期銷量為 16.2 萬輛;本年累計銷量 151.7 萬輛,同比增長 88.81%。
訂單無法及時轉化的 " 眼前虧 ",比亞迪曾經就吃過一次。2020 年,比亞迪漢上市之後就收到超 3 萬台的訂單數,遠超出比亞迪 " 每月 3000 輛 " 的預期,所以對應產能并沒有準備好。尤其是刀片電池的產能問題,使得漢的交付量存在巨大的缺口。
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比亞迪都在解決產能問題,極力縮短訂單轉化為銷量的時間周期。所以,小到功率半導體,大到整車電池包,是比亞迪的垂直整合讓 " 叫好又叫座 " 成為了可能。
" 蔚小理 " 們想要笑到最後,那就只能把自己逼得像比亞迪一樣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