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剛扭虧就減持+分紅,茶花股份難解成長困局,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博望财經,作者 | 小魔丸
提到家居日化品牌,很多人會想到 " 茶花 "。作為中國馳名商标,茶花在低門檻、非标性強、品牌效應弱、規模效應弱的家居領網域占據了一席之地。
茶花的產品覆蓋面很廣,小到鋼絲球、棉籤、抹布,大到塑料凳、洗臉盆、收納箱……公司已形成 1000 多個單品的產品體系,幾乎涵蓋所有與居家相關的日用產品。事實上,茶花品牌背後的茶花股份(SH 603615)于 2017 年 2 月登陸 A 股市場,成為行業第一股。
尴尬的是,雖然茶花產品大家耳熟能詳,但公司的賺錢能力很差勁。在剛過去的 2021 年、2022 年連虧兩年。到了 2023 年上半年,茶花股份終于成功實現了扭虧。只是,公司突然開始了大手筆分紅、實控人家族也趁股價高點開始減持。
還沒站穩就開始分紅的茶花股份,在多年以來業績被 " 低估 " 的背景下,又該如何講好成長故事?
01 否極泰來?扭虧但仍低于預期
8 月 4 日晚間,茶花股份發布半年度業績報告。财報顯示,2023 年上半年,茶花股份實現營業收入 3.26 億元,與上年同期的 3.27 億元相比,基本持平;淨利潤為 426.03 萬元,與上年同期虧損 812.53 萬元相比,實現扭虧為盈,增長 152.43%。
請輸入圖説
扭虧信号之外,變動細節亦引發關注。事實上,公司營收并無太大起色,甚至低于 2021 年 H1、2022 年 H1 同期。相比之下,淨利潤變動較為激烈。有多少合理性呢?
至于賺錢能力增強,茶花股份解釋稱,原因有二:一是積極探索優化營銷渠道,加強企業内部管控,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二是受益于產能利用率提升及主要原材料價格下降。
換言之,一面降本增效,一面供應鏈寬松,這才使公司扭虧為盈。
茶花股份的主要原材料為塑膠原料,2023 年上半年的采購量為 9895.65 萬噸,采購價格整體下降 10.73%。公司解釋,是受聚丙烯等重要原材料價格下降影響,主要原材料采購價格相應下降。
與此同時,受困于供應鏈的尴尬位置,也從茶花股份應對上遊原材料價格的波動中的脆弱暴露無遺。
要知道,2021 年、2022 年,茶花股份連虧兩年。年報數據顯示,茶花股份2022 年營收 6.76 億元,同比減少 15.38%;歸屬淨利潤 -1878.13 萬元,2021 年的歸屬淨利潤為 -2045.55 萬元;扣非歸屬淨利潤為 -2014.04 萬元,2021 年同期為 -2522.31 萬元。
主營日化用品的龍頭企業,即便毛利低也可以理解,但為何會出現虧損情況呢?
2021 年,茶花股份業績轉虧、首次 " 變臉 ",與擴張發展策略相關,由于公司擴充營銷團隊支付銷售人員薪酬增加及電商收入增加電商費用相應增加所致。年報顯示,2021 年公司四項期間費用合計 1.87 億元,與上年同期合計數 1.3 億元相比上漲 43.5%。其中,銷售費用 1.15 億元同比增長 64.37%。
對于 2022 年的虧損,茶花股份在年報中表示,2022 年,外部環境對消費造成嚴重衝擊,線下渠道、商超衝擊更為明顯。面臨下遊渠道收縮、物流履約成本上漲及時效不暢、產能利用不足等多重壓力與挑戰。茶花股份2022 年的產能利用率較低,連江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僅有 37.18%,滁州工廠產能利用率 31.35%。
雖然 2023 年上半年實現了扭虧信号,一些現象仍然不容忽視。一個硬傷在于,公司 2023 年上半年盈利數均較小,低于市場預期。
渠道運作上,茶花股份主要扎根線下,在電商上的支出不多。2023 年上半年公司電商費用 987 萬元,占期内銷售費用比重在 22%。
而近年來,茶花線下的重頭戲在于開店。2022 年全年,公司開出 46 家茶花家居旗艦店。而最新财報顯示,截至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已經開出 61 家茶花家居旗艦店。
據悉," 茶花家居旗艦店 " 是公司為了加強對批發、團購、檔口分銷等渠道業務的開發與拓展,實現對批發渠道的下沉輻射新推出的渠道模式。2022 年年報中茶花股份表示,2023 年公司将深入全面推進茶花家成旗艦店建設,目标建成約 120 家的 " 茶花家居旗艦店 "。
問題是算下來,公司 2023 年上半年只開了 15 家店。想要衝刺 120 家的目标,下半年的任務顯然更重了。
02 大手筆分紅與實控人套現齊飛
表面上回歸到了 " 好日子 ",茶花股份就開始接着奏樂接着舞了,分紅也開始 " 狂野 " 起來。
8 月 4 日晚間,茶花股份披露半年度利潤分配預案。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公司期末實際可供股東分配的利潤約為 2.14 億元(未經審計)。經董事會決議,公司 2023 年半年度拟以實施權益分派股權登記日登記的總股本為基數分配利潤。
具體為,公司拟以實施權益分派股權登記日登記的總股本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 10 股派發現金紅利 1.00 元(含税),不實施送股和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總股本約為 2.42 億股,由此計算合計拟派發現金紅利為 2418.20 萬元(含税)。
期内公司盈利 426.03 萬元,分紅 2418.20 萬元,分紅金額占淨利潤的比重高達 567.61%。
企業分紅,與股東們共享成長紅利,本無可厚非。但如此遠超利潤水平的分紅,是否又在透支公司的成長力呢?
更何況,錢都流向了不缺錢的人手中。大手筆分紅的最大受益者,正是實控人家族。
聚焦管理層,茶花股份典型的家族企業,股權結構而言,陳冠宇家族 6 人合計持有公司 64% 股權。顯然,上述 3.39 億元分紅,陳氏家族分走了約 2.17 億元。
不僅是分紅獲利,實控人還抛出了減持計劃。
8 月 8 日晚間,茶花股份披露,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董事陳冠宇計劃在未來 3 個月協定轉讓所持公司 5% 股份,減持原因為 " 自身資金需求 "。
什麼概念呢?如果以 8 月 8 日茶花股份收盤價 9.24 元 / 股計算,陳冠宇本次将套現約 1.12 億元。
而這次減持,似乎也是醖釀于公司股價騰飛的區間。雪球數據顯示,在 2023 年 4 月 26 日至 2023 年 8 月 4 日的區間内,茶花股份的股價區間漲幅為 31.07%(前復權)。
03 多年原地踏步,成長性難題待解
無疑,實控人減持對公司信心面造成的影響非常大,顯然代表了對公司發展的底氣不足。
為什麼公司股價轉好的勢頭下,實控人卻急不可耐地選擇了減持呢?落袋為安真就這麼重要嗎?
從頻繁的分紅來看,家族企業的特征也更為明顯了。拉長時間維度,此前七個年度,茶花股份實現的淨利潤累計數為 3.24 億元,分紅卻達到了 3.39 億元。除了虧損的年份,茶花股份盈利必分紅。Wind 數據顯示,2016 年度至 2020 年度,茶花股份實現的淨利潤分别為 0.91 億元、0.94 億元、0.68 億元、0.69 億元、0.41 億元,對應年度派發的紅利分别為 0.48 億元、0.60 億元、0.48 億元、1.47 億元、0.37 億元,分紅率分别為 52.50%、64.09%、70.19%、213.25%、90.17%。
分紅這個優缺點兼具的矛盾點背後,是茶花股份令人着急的成長力。多年以來,公司的營收原地踏步并呈現輕微波動,盈利能力也難言提升。
從一些指标可以清晰看到這種痛苦。淨資產收益率,也就是 ROE,可以成為一個公司盈利能力與收益質量的評判維度。拉長時間,茶花股份的 ROE 從 2014 年的 14.50% 逐年下降,直至到達 2021 年 -1.63% 的低點。
2023 年上半年,即便是公司扭虧,淨資產收益率也僅為 0.35%。
要知道,ROE 是巴菲特選股的重要指标,他推崇要選擇 ROE 在 20% 以上的公司。如此看,茶花股份雖然在行業内營收規模穩定,但盈利成色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不僅如此,現金流也是關乎企業生存發展的 " 氧氣 "。聚焦茶花股份,2017-2021 年公司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别為 0.78 億元、0.98 億元、1.40 億元、0.02 億元和 -0.07 億元,逐年降低。2022 年恢復到 1.29 億元,2023 年上半年為 3893.25 萬元,仍然不算很健康的程度。
也因此,茶花股份" 上市即巅峰 "。2017 年上市以來,股價處于持續低迷狀态。6 年間的區間漲幅僅為 27% 左右。
家居日化并不是一門傳統意義上善于賺錢的好生意,但至少應該讓大家看到更多變化的可能、更大成長性的願景。除了 " 瘋狂 " 分紅之外,茶花股份又該如何完成價值層面的自我超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