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哪吒百億,就不只是簡單票房的事了,歡迎閲讀。
文 | 伊姐(周桂伊)杉姐
這幾天,我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吒兒"破紀錄。
50億、60億、80億、90億數字的背後,不是幹巴巴的票房,而是承載了行業創作者、市場、觀眾,甚至整個大時代,精準的、瘋狂的情感認同、共同發力。
截至寫稿,《哪吒之魔童鬧海》(後文皆以《哪吒2》代替)票房已經突破95億,"《哪吒2》的票房是升國旗"登上熱搜。
這标志着《哪吒2》,正式從一部電影變成一種社會現象。
(網友的原話)
它的意義,遠超票房本身。
哪吒是全球電影行業成本回報率的奇迹,舉例,全球榜被它超越的卡通片大哥《冰雪奇緣》,投資2億美元,《哪吒2》投資0.68億美元。
這是類似DeepSeek對英偉達的勝利,會振奮全球電影投資者,對中國電影的信心。
它輸出了時代形象,改寫了張藝謀、陳凱歌的"黃土地"壟斷。
哪吒注定作為傳統文化代表,成為新一代華人少年(包括海外華人)的精神圖騰。
它也會作為圖騰改變全球對中國影像的認知,最有影響力和代表的畫面終于不僅是農耕社會的黃土地、封建社會的大紅燈籠,也有衝破一切舊規則的洪荒之力——哪吒。
它是改頭換面的,也是有時代寓言感的。
建立了文化自信,信心是對經濟市場有巨大反饋的。
國人感受到《哪吒2》的震撼,估計有點像去年十月股市的信心。對于經濟市場,信心就是黃金,只有信心回歸市場活躍,經濟才有新的機會。
感謝哪吒。
在戲裏,哪吒要把玉虛宮砸個稀巴爛。
電影之外,那種重塑感和希望,要把很多舊觀念的門檻踢爛。
創作者試着變得"長期主義"
當日漫和美漫,已經攀上高峰時,中國動畫人,還撸着褲腿,沒從泥潭裏拔出來。
土地貧瘠,資金支持少,人員技術都跟不上,中國動畫的發展,充滿了艱難與不易。
《哪吒2》能被大眾認可,首先是質量。
《哪吒2》單幀渲染20個小時以上,平均一個鏡頭渲染200個小時以上。
為了把武戲做到極致,五分鍾的打鬥,畫了六個月。
一個鐵鏈鏡頭,做了整整一年。
為了設計出"水淹陳塘關"裏水浪滔天的真實質感,一群藝術生提前去學習了流體力學。
10秒的"穿心咒"畫面,600多塊碎肉,每一塊都要單獨制作動畫,一做又是一年……
餃子説:"每一部都當作最後一部去創作,不給自己留後路。"
團隊精心打磨作品的這些事,粉絲早已如數家珍。
更具體的操作,我們可以在《哪吒2》的幕後紀錄片,《不破不立》中窺見。
哪吒的穿心咒,嘗試了兩三個月,都失敗了。
(難度在于,穿心咒從心髒裏面逐漸往外生長延伸,密密麻麻地插着各種碎片,刺和刺之間需要光線的折射、反射,碎片還會閃閃發光。
哪吒要穿心咒撕裂,怎麼裂開,裂開的形态是怎樣的,節奏是怎樣的,那個裂口每一個都要有一定的造型感,不能看起來太過于血腥。)
玉虛寶庫的設計,餃子希望是飄逸的,分鏡總監就長時間研究魚群,鳥群,以及各種煙。
捕妖隊最後和哪吒對戰的場面,很震撼吧。
但更震撼的是,創作者的工程。
因為捕妖隊最後出動的,是整整2億人。
2億人站在樹上,遠看像一棵真正的樹,近看,每一個都又是鮮活的人。
《哪吒》是動作片,要标新立異,就要各有各的打法。
哪吒是火,鬼腳七,巴西戰舞的打法。
敖丙是冰,太極詠春。
申公豹是電,無量仙翁是木。
動作指導蘇沂,已經把動作融入生活,他的肢體表達,比語言還頻繁。
沒有參考,動作指導只能硬想,或者和同伴真的在院子裏打一架。
他説,他整個人沉迷到,洗澡吃飯通勤,晚上睡覺的時候,腦子裏也只有這些東西。
整個腦子都被掏空了。
配音人員,不單單是配音,而是真的在錄音室,演一遍。
餃子的要求是,配音就是表演,所有配音需要像演員一樣,拿到劇本,然後把角色演活。
動畫師們沒有經過專業表演的訓練,餃子就自己演。
不僅主角人物,小妖小怪,他都一一表演,全片百分之七十的内容他都演過。
配音追求極致,配樂也是同樣。
因為叙事更加宏大,《哪吒2》将西方樂團和民樂團一起加入。
每一個角色都有它的專屬音樂,甚至有些不是生物的也有,例如,鼎。
哪吒的蓮花座,則用到了最原生的少數民族音樂,侗族音樂。
不是走馬燈似的用上就行,是音樂總監特意跑到貴州去,請到了當地的樂團回來,進行多聲部演唱的排練和錄制。
餃子的死磕,在圈内是出了名的。
名場面鐵鏈海妖那場戲,因為難度太大,一度被工作人員勸下來:能不能砍了,或者換一種方式。
但餃子卻半點不肯讓步,他説:"鐵鏈和龍族妖族的整體塑造規則有關,緊密關聯着主題,後面有場重頭戲鎖鏈會被瞬間解開,如果前面就隐去了,那後面戲的效果就弱了。"
網上有個很有意思的内幕小故事。
片中有場申公豹變身的特效畫面,外包公司特效師,苦熬兩個月達不到效果,幾近崩潰,最終跳槽。
餃子無奈找了新的特效公司,沒想到這個新公司,就是特效師的新東家。
外包老板聽説後,和特效師説:"聽説你做這個鏡頭已經有心得了,那還是交給你來!"
無奈,這位特效師最終花了幾個月,終于完成了片中幾秒的鏡頭。
網友調侃,讓申公豹長毛,就是他的命。
當大家對自己都沒有信心的時候,是餃子的标尺,讓大家突破了自己的極限,摸到了天花板。
突破了國内所有動畫人的認知。
《不破不立》中,我對一位工作人員的話印象深刻,他説——
沒有做完的那一天,只有上映的那一天。
精益求精,每位工作人員,都在拼了命地,成就它。
以及,全體中國動畫人的齊心協力。
餃子也想過尋求國際團隊的支持,但文化差異擺在那裏。
執行制片人陳喆舉例:比如要畫金箍棒,中國團隊都知道是什麼,但外國團隊還得從頭解釋《西遊記》和孫悟空。
而且,國外團隊對中國動畫有偏見,在他們的認知裏,派一些三流的人員給我們就可以了。
導演最終決定由138家中國動畫公司,4000多位動畫人,拿出看家本領,分工合作。
《深海》團隊拿出"水墨粒子技術",原力動畫的仙俠功底......
1900個特效鏡頭,每一幀,都是中國動畫人的死磕一戰。
從外包者,到創造者,這場逆襲,背後的付出,足以翻筋動骨。
"若前方無路,我就踏出一條路",不僅是哪吒的台詞,也是整個中國動畫從業人的呐喊。
大家都在山底,沒有人知道山頂什麼樣子,要走多久。
想到這裏,真的淚目。
餃子在采訪裏説過,好多團隊心裏都憋着一股勁兒,想要證明國產動畫,想讓動畫人更有自豪感,所以寧願虧損也加入了我們的項目。
我看到的,是千千萬萬個,願意把青春和生命獻給中國動畫的餃子。
感謝他們的不服、不退,感謝他們守住了寂寞,做了最燃又最沉默的長期主義者。
創作者之外,還有更多人助它登頂
《哪吒2》是真正血脈一體的團隊,連後勤人員,都一直在燃。
後勤人員,不僅完成本職工作,還在公司裏養了很多只貓貓狗狗,用來給大家提供情緒價值,治愈工作中的小煩惱。
每周的下午茶時間,後勤人員不光精心準備食品,還會精心設計遊戲,他們堅信——
靈感的來源需要多方面,生活就是一大方面。
公司沒有"玉虛宮"的那套規章制度,等級倫理,大家中午到點關燈睡覺,以最舒服的方式去休息, 然後用充沛的精力,來面對下午的工作。
畢竟,後面就是加班到凌晨四五點。
此外,最近的影院工作人員,也在參與着《哪吒2》的歷史時刻。
影院工作人員説:
"今天晚班絕對要累趴下。"
"晚班經理在我旁邊癱倒。"
"我靠着牆喘口氣,嗓子根本説不出話了。"
"凌晨4點下班……不僅人累麻了,機器也快要頂不住,爆米花機一刻都沒停過,原材料都供應不足了。"
"我每天工作16、17個小時,真要加場就得24小時不關燈,難道我們要把IMAX影廳變成24小時影院。"
連保潔,也在連軸轉,影院阿姨硬核發言:我掃的不是垃圾,是哪吒的票房!
信陽市固始縣某電影院,商場未開,影院先火。
鄭州直接爆改人民大會堂,在人民大會堂排了《哪吒2》,整個大廳能容納超2000人。
上午人大會議開完,下午就無縫銜接看哪吒了!
哪吒在戲裏不按規則出牌,戲裏戲外,觀眾也任性了一回。
你説中國電影不行,我們抓到好片子,就要你一票我一票,甚至N刷,把它抬進影史。
百億補貼,觀眾先行啊!
短短十幾天,《哪吒2》一直在破紀錄,它推動了中國電影市場,從規模擴張到價值創造的質變。
它會直接加速中國動畫工業體系的完善。
這是在挽救一個行業。
不是中國電影不行,而是某些舊規則,老資格,自以為是太久了。
那些論資排輩,在實績面前,不值一提。
《哪吒》的創作者裏,有很多個人的部分。
團隊工作人員説,餃子是哪吒和敖丙的合體。
哪吒的故事感人,是因為餃子在講自己。
角色設計師申威,從小養很多動物。貓狗都是常規動作,還有滿滿一排的蛇、蜥蜴。
角色是從他經歷血肉裏長出的靈性,帶着他人生的基因。
這個社會會給,更多元的人才機會,而不是只有學校裏的優等生。
社會的眼光,會變得越來越多元。
我們所有熟知的規則,在這個時代,都注定是要被打破的。
哪吒走到現在,早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是一種狀态。
中國動畫人、傳媒公司、影院、觀眾......所有人都燃了,相信"新規則必将來到"。
很多觀眾看完《哪吒2》,最大的後勁兒不是像影評人一樣,找各種細節和隐喻,而是強烈地感覺到,有一股力量,哽住了他們。
"這股力量,讓我不得不停下來向内思考,我真正掌控了自己的人生嗎?我為什麼要這樣活?誰規定的?"
要改變當下的意願,從未如此強烈過。
哪吒大火,也暗含了整個社會的大趨勢。
冥王星進入水瓶座時代,是魔法爆發時代,會喚醒那些,埋藏起來的種子,快速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這種改變,對于社會,行業,個人,都會很痛,很不适應。
但這個時代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涅槃了,因為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撕掉"審判"的标籤,哪吒,只是一個先行者。
《哪吒2》上映到現在,我們每一位觀眾,都是助它登頂的海妖,都是見證中國電影裏程碑時刻的一員,無比榮幸。
《哪吒2》,請在全球電影史榜單上,走得更遠。
給我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