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大眾将中國智能電動汽車開發工作東移9000公裏!,歡迎閲讀。
· 汽車十三行 ID:wzhauto2023 ·
11 月 23 日,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大眾新能源產業區迎來第一批客人。從地圖上看,這片還沒來得及明确命名的廠區涵蓋測試跑道、規模宏大而且布局完整的研發和生產設施,甚至周邊已經早早建立起相應的零部件和電池配套企業。來到這裏的每一個外部人士都被要求禁止拍攝,這裏就是成立不到半年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也被人形象地稱為 " 東方狼堡 "。
盡管上任不到一年,但看着眼前自己操盤的傑作,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 CEO 貝瑞德對大眾科技充滿期望。2023 年 4 月,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在華成立新公司,整合中國研發體系。2023 年 5 月,大眾汽車集團與合肥籤署諒解備忘錄。2023 年 6 月,大眾中國宣布大眾科技正式成立,計劃 2024 年 1 月投入運營。
距離北京、深圳飛機需要 2 小時,到達上海高鐵也只需要 2 個小時。合肥這座城市經濟基礎、汽車軟硬體、智能配套以及人才的全方位優勢,讓大眾汽車決定将 " 東方狼堡 " 放在這裏,目的是整合大眾在華内外部本土合作商與技術,協調一汽 - 大眾、上汽大眾、大眾安徽和奧迪一汽新能源等整車企業,提升中國產品開發效率 30%,對中國出行消費需求本土化開發與驗證,将燃油車時代中國產品對接工作東移 9000 公裏,從而完成貝瑞德為大眾制定的新目标:讓大眾在中國繼續保持全球車企在華第一地位,新能源與智能汽車市場排名前三。
貝瑞德的 " 危機感 "
盡管大眾現在仍是在華銷量第一、高端品牌銷量第三、豪華品牌銷量第一的全球汽車集團,但貝瑞德從上任大眾中國 CEO 初期就充滿危機感。這位從底層售貨員做到大眾汽車集團全球董事會成員的德國人明白,中國的創新、消費需求不等任何人。從第一天到達中國開始,貝瑞德向所有人傳遞的信号就是速度和效率。
這位德國人不喜歡按部就班,更不喜歡被流程安排,他總是乘坐經濟艙飛機遊走于各個合作夥伴。一位中國車企董事長形容貝瑞德,這是一位更像中國人的德國人。在貝瑞德眼裏,中國到處是機會,但中國速度不等人。作為全球新能源和智能汽車市場滲透率最高的市場,中國新能源和智能化商業價值全球第一,大眾必須為占大眾汽車集團全球 39% 市場份額的中國做出改變。
在一系列走訪以及和中國上下遊新能源與智能化合作夥伴交流後,貝瑞德帶領大眾中國制定出未來計劃。圍繞燃油車市場,大眾汽車集團将推動可持續的混動技術,提升新能源汽車設計語言,開發先進的智能駕駛與座艙,從而穩固在燃油車市場全球車企在華第一的地位。面對新能源和智能化,貝瑞德不僅要求到 2030 年大眾向中國市場提供 30 款純電動汽車,而且必須投資專屬中國市場的新能源和智能化技術,實現全面本土研發,深化本土合作夥伴,形成圍繞中國的自主供應鏈,提升中國技術研發和產品制造效率,最終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賽道保持中國市場前三。
為了實現目标,大眾将中國商業體系劃分為四個脈絡:
1、推動新能源與智能化本土合作。在電池領網域,大眾汽車集團與寧德時代展開合作,投資國軒高科;智能駕駛領網域,大眾汽車與地平線籤署合作;圍繞智能座艙,大眾宣布與中科創達展開合作。
2、繼續聚焦在華兩大合資車企,強化雙合資戰略。大眾汽車與一汽 - 大眾 2023 年籤署合作備忘錄,奧迪一汽将于 2025 年推出 PPE 平台首款車型。大眾汽車與上汽大眾籤署合作協定,2025 年也将投產創新產品。
3、大眾品牌與小鵬汽車圍繞中國市場達成戰略合作,通過股權投資形式,計劃到 2026 年在中國推出兩款 B 級車產品。
4、成立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國實現早期產品開發職能,建設服務中國市場的本土化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中心,最終實現 " 在中國,為中國 " 的大眾新能源與智能化開發驗證體系。
大眾科技在華 " 承上啓下 "
和過去安徽大眾區網域生產功能相比,大眾科技将合肥提升為大眾在華技術研發全價值鏈中心,将新一代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從合肥推向中國市場。
大眾科技的使命是将中國智能與電動產品開發工作,從過去的德國總部狼堡搬到中國合肥,大大縮短信息溝通周期。作為大眾全球首個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技術中心,大眾科技重點解決單純硬體定制化落後模式,快速融入中國本土生态系統。圍繞數字化制造,大眾科技将利用自身造車經驗和中國效率,實現車輛數字化與客户直接關聯,理解中國消費者生活與出行需求,做到在華產品迭代快速反應。在這些基礎上,大眾科技将與中國創新速度接軌,實現快速的業務流程。
落實到具體業務,大眾科技重點在中國形成衣務合資企業的技術集群。大眾科技為一汽 - 大眾、上汽大眾、大眾安徽和奧迪一汽新能源提供未來產品早期概念 / 架構開發與設計,對車身、模塊和平台進行開發,并且負責在華所有產品的本土認可驗證管理工作,縮短整個開發周期。
大眾汽車(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
基于以上職能,大眾科技将實現 " 吸收整合 " 與 " 對外輸出 " 兩個具體業務模塊。在吸收整合方面,大眾科技将與國軒高科、CARIAD 合肥、大眾(安徽)零部件等大眾戰略投資或内部合作夥伴展開合作,與地平線、中科創達和小鵬汽車實現外部協同作戰,整合吸收形成新能源與智能化技術,實現承上啓下的大眾在華全價值鏈中心功能定位。
" 東方狼堡 " 使命:将中國研發周期縮短 30%
盡管在地圖上還沒有正式标注 " 大眾科技 ",但即将投入運營的大眾科技已經形成一套完備的軟硬體研發、生產、零部件體系。根據大眾科技官方信息顯示,大眾科技已經形成軟體開發、電池、整車、零部件、整車整備中心、平台及模塊測試中心、軟體集成測試及造型中心、電池及動力總成測試中心、研發測試場和研發大樓及展示中心。
據悉,大眾科技整體耗資 10 億歐元,是大眾德國總部外全球最大研發中心,也是大眾汽車集團全球唯一專注智能網聯汽車轉型的研發中心。按照大眾科技商業目标計劃,大眾科技未來将帶動大眾汽車整體在華研發效率提升 30%,在 36 個月内将新平台推向市場。通過與本土化供應鏈合作,提供快速解決方案,大眾在中國将優化供應鏈成本,部抽成本降低 20%-30%,這些效率和成本都是與大眾德國總部相比。
具體開發規劃上,大眾科技将圍繞整車開發、車輛集成和平台開發三部分工作展開。
整車開發規劃上,大眾科技計劃 2024 年推出首款產品 Tavascan,并且推出大眾品牌 A 級車型。到 2025 年後,大眾科技計劃推出 Addtional models 及其他車型。2026 年之後,大眾品牌将推出與小鵬汽車合作的 B 級車型。
大眾汽車(安徽)零部件公司首套高壓電池系統正式下線
車輛集成方面,大眾科技将與地平線圍繞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展開合作落地,并且與其他合作夥伴推動信息娛樂系統等智能網聯技術。圍繞新能源最重要的電池系統,11 月 21 日,大眾(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正式投產首套高壓電池系統。據悉,該工廠是大眾全資投資的第一家電池系統工廠,初始年產能 15-18 萬組高壓電池系統,供應大眾安徽生產的 MEB 平台電動產品。随着 2024 年開始供應方形标準電池,貝瑞德透露,未來大眾全新電芯成本相較 MEB 平台電池降低約 50%。到 2030 年,大眾全球 80% 純電動汽車将使用标準電芯。
E-4 Poster 技術全球首秀:電動汽車測試周期從三個月縮短至一個月
平台開發領網域,大眾計劃 2026 年後,針對中國市場推出專屬 A 級車平台。該平台衍生自 MEB 平台,與中國本土供應商一同開發的本土模塊,產品面向 A 級入門車市場,研發周期縮短 30%,為前輪驅動產品。
随着大眾科技 2024 年 1 月正式運營,大眾在合肥将以大眾科技、大眾安徽工廠和大眾安徽數字化銷售與服務有限公司為主體,形成大眾合肥智能網聯電動汽車中心。通過大眾科技采購、零部件和整車研發功能,幫助大眾在華產品研發周期減少 30% 時間,優化材料成本,最大程度本土化。
大眾安徽應用工業 CT 實現高效質量分析
基于大眾科技的研發成果,大眾安徽将承接生產與物流業務。目前,大眾安徽通過 18 個月建成 MEB 工廠,車身車間自動化率達到 96%,是大眾在華自動化率最高的工廠。大眾安徽還是首個在華使用 " 在線測量 2025" 車間,首次使用最高能量 X 射線管,縮短 60% 零部件分析時間;搭載大眾在華首台 ATOS ScanBox,節省 60% 車身測量時間。與此同時,大眾安徽工廠圍繞電動車整車底盤與懸挂展開耐久性測試,并對低速撞擊漆面進行無損實驗,在提升整車開發效率同時,大眾繼續保持安全和車輛使用耐久性的優點。
随着未來大眾安徽生產落地,籌建中的大眾安徽數字化銷售與服務有限公司将逐步承擔銷售業務,建設用户體驗與生态系統,承擔智能網聯汽車品牌與營銷,建設銷售與網絡,布局用户運營和服務。
研發、生產、銷售……一套閉環的大眾智能網聯電動汽車中心正在合肥誕生。快 30%,就意味着大眾汽車在中國增加 30% 的市場競争力。對大眾來説,36 個月 " 造車 ",是實現燃油車中國第一、新能源中國前三目标的方法論,也是大眾将中國開發對接工作東移 9000 公裏的使命。
—— ——
友情提示
關注并回復 " 大眾科技 "
可獲得清晰報告
—— END ——
目前已入駐平台
新浪财經|富途牛牛|同花順|東方财富|雪球
鳳凰|騰訊|搜狐|網易|易車|知乎|百家号
商務合作
郵箱 | [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汽車十三行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