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真正厲害的人,都是“U盤型”人才,歡迎閲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富書 ,作者富書
作者:白丁
來源:富書(ID:kolfrc)
前段時間,Chat Gpt 成為了網上熱議的話題。
雖然它只是一個聊天 AI,可實際上,它能寫文章、繪畫、編程寫代碼等等。
在過去幾年裏,人工智能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穩定的工作随之減少。
中國有句古話,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倘若我們不主動學習,依舊固步自封," 穩定 " 随時會在頃刻間崩塌。
而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順應時代,讓自己成為 "U 盤型 " 人才。
1
多少人,被生活的意外擊垮
多年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蒙特雷鎮發生過一場鹈鹕危機。
一直以來,蒙特雷鎮都是鹈鹕生活的天堂。然而,那一年鹈鹕的數量卻驟然減少。
經調查發現," 罪魁禍首 " 竟然是鎮上新建的釣餌加工廠。
在過去,鎮上的漁民在海邊收拾魚蝦時,往往會将魚的内髒扔給鹈鹕吃。
長此以往,鹈鹕們變得又肥又懶,完全依賴漁民的施舍過活。
而如今,加工廠需要魚的内髒作為生產釣餌。附近的漁民,便紛紛把魚内髒賣給加工廠。
鹈鹕們的免費午餐,也就沒有了。
可是,習慣了飯來張口的鹈鹕們,早已喪失了捕魚的本能。
它們日復一日地等在漁船附近,最終變得又瘦又弱,甚至很多都餓死了。
網上有這麼一句話:" 過度依賴别人,等于陷入被動,一旦對方離開,你将無所适從。"
生活總是瞬息萬變,人生難免風雨兼程。
一個不會居安思危的人,是沒有辦法面對人生的風雨。
之前,全球最大的企業級軟體公司甲骨文宣布裁員 900 人。
消息一出,令無數人唏噓。
與其他 IT 行業公司不同,甲骨文公司工程師的工作,向來以輕松聞名。
他們不僅不用加班、打卡,甚至還可以申請在家辦公。大家都羨慕地稱,這裏是 " 北京最大的養老院 "。
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批被裁掉的員工,大多是拿着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年薪,畢業于各大名校的社會精英。
他們被解雇後,卻無人能接住一些互聯網公司投來的橄榄枝。
西方有一條叫" 知識折舊定律 "。
它講的是,一年不學習,一個人所擁有的知識就會折舊 80%。
這是一個瘋狂發展的時代,知識、信息都迭代太快。這就意味着沒有一種優勢能長存,沒有一種競争力會永恒。
停下學習,我們所有的經驗和積累,都将會以最快的速度貶值,直至被時代淘汰。
用一成不變應對改變的人,結局注定是不堪一擊。
2
"U 盤化 " 生存,
才能無懼生活的格式化
羅振宇曾經提過一個概念叫:"U 盤化 " 生存。
大致意思是,當面對随時而來的變化時,你應該像U 盤一樣,随取随用,快速适應。
換言之,就是能靈活地運用自身的知識、技能、經驗等,去适應多樣化的生活,做自我驅動型的人才。
曾兩度 " 跳槽 " 的張泉靈,便是如此。
大學畢業後,張泉靈被分配到一家煤礦企業。這是家國企,很多人羨慕她,一畢業就端上了 " 鐵飯碗 "。
但她并不甘心在這個崗位上安穩度日,只因她的心中一直都有個主持夢。
在看到電視招聘啓事後,她毫不猶豫辭掉了待遇優厚的 " 鐵飯碗 ",迅速報名、考試。
最終,她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央視,成為了一名主持人。
在央視的這幾年,她當過戰地記者,上過嚴重缺氧的珠穆朗瑪峰,也到過高温 50 度的羅布泊。不管條件多麼惡劣,她總會衝在第一個。
憑借着多年的努力與積累,她一步步成為了央視的核心記者。
人到中年,功成名就,本可以端坐舒适區裏,安安穩穩度過餘生。
可張泉靈卻敏鋭地察覺到時代的微妙變化。
之後,她果斷辭掉央視主持人的工作,開始投入互聯網這個全新的領網域。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兒子的平板上發現了一款漫畫,瞬間被吸引。
一向敏鋭的她,立馬找到漫畫作者,拿出自己全部的資金為其進行投資。
最終,漫畫大獲成功。張泉靈憑此賺到了 1.2 億,實現了從主持人到投資人的華麗轉身。
邏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曾坦言,張泉靈無論置身哪個時代,都不怕被淘汰。
正如她自己從央視辭職時所説:" 如果你不去理解這種改變,就可能會淪落為上一個時代的人。"
時代瞬息萬變,一時的經驗和積累,随時會被颠覆、被清零。
所謂厲害的人,説到底不過是具有應對突發狀況能力的人。
他們經住了波折,扛住了變故,跟上了腳步,才留得下來面對未來。
對 "U 盤型 " 的人而言,就算生活被格式化清零,也只當是刷新自己的人生經歷而已。
置身于時代的洪流中,我們只有像 U 盤一樣,自帶核心價值,才能做到插拔自如。
3
如何成為 "U 盤型 " 人才?
很喜歡一句話:" 如果生活向你射來了一支箭,不妨抓住這支箭,試着用它制作自己的弓。"
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與其慌不擇路,不如擁抱這些不确定,塑造 "u 盤 " 形象。
那麼,如何才能成為 "U 盤型 " 人才?
1、跳出慣性思維限制
有一個邊陲小鎮,它處在交通要道上,每日車流量都很大。
一位商家發現這個商機,于是開了一家加油站,生意火爆。
很快,其他商家紛紛加入,競争變得愈來愈激烈。到最後,每家店的份額都被攤薄了。
而有個年輕人同樣發現了這個商機,但他卻沒像别人一樣,而是在小鎮上開了一家便利店和一家快餐店。
這無疑方便了很多途經此地的司乘人員,客人絡繹不絕。
随着人氣的不斷聚攏,他的生意做得越來越好。
聽過這樣一句話:" 有時候,把我們圈在原地的,不是外界的因素,而是我們的固有思維。"
生活中,我們總習慣用固定的模式和思路去解決問題。
長此以往,思維只能停留在有限的區網域内,無法前行。
要知道,世上只有沒想通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
唯有跳出慣性思維的限制,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才能打破枷鎖,走得更遠更長。
2、擁有自己擅長的技能
有一項調查數據顯示:
有 28%的人因為找到了自己擅長的領網域,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從而改寫了命運。
另外 72%的人,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沒有找到适合的領網域,最終一事無成。
楊瀾當初創辦陽光衞視,因不擅長商業運營模式,以失敗告終。最後她安心做回主持人,才重回事業高峰。
著名作家鄭淵潔,早期他投稿的詩歌幾乎都反響平平,後來他專注寫童話,才成為家喻户曉的童話大王 ......
同樣的時間,你花在不擅長的事情上,只會達到平庸的水平;可如果你花在擅長的事情上,或許早已經成為了領網域裏的佼佼者。
人生海海,若想脱穎而出,不被生活淘汰,就必須得擁有自己擅長的技能。
只有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才能實現不可替代。
説到底,一技之長,才是安身立命的根基。
3、不斷求新求變
董卿曾説:" 我認為生命的意義在于開拓而不是固守,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應該失去前行的勇氣。"
很多時候,限制我們人生發展的,不是當下的處境,而是對熟悉環境的依賴。
時刻保持空杯心态,從 " 新 " 出發,才能持續為自己賦能,為人生加持。
74 歲的奶奶徐秀珍,在桂林陽朔月亮山景區賣水,但她并沒有僅僅局限于賣水的工作。
每次遇到外國遊客,她總會熱情上去交流,細心記下别人口中的每一個單詞。如果遇到聽不懂的,就主動請教。
久而久之,徐奶奶的外語也越來越好,能張口説出 11 國語言,順利成為了月亮山景區的導遊。
生活從來不會遵從某個人的願望發展,改變才是永恒的。
求新需要勇氣,改變或許失敗,但勇于改變,人生才有更多可能。
真正有所成就的人,從來不會安于現狀,而是在主動求新求變中實現破局。
4
美國西部有一種叫 " 風滾草 " 的植物。
每當旱季來臨,它都會從土裏将根收起來,團成一團,随風滾動。
這是一種适應力極強的草,無論何時,它們總會找到适合自己生長的環境。
面對時代的浪潮,我們也應如 " 風滾草 " 一樣,調整好自己的姿态,直面環境。
正所謂," 唯适所變,适者生存 "。
努力把自己修煉成 "U 盤型 " 人才,為 "U 盤化 " 生存儲存能量,做好準備。
唯有如此,我們方能扛住命運的每一次 " 浪潮 ",披襟斬棘,萬丈光芒。 ( 本文完 )
點贊關注管理智慧視頻号,
第一時間獲取更多原創商業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