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講真,目前這一塊還真沒廠商打得過小米,歡迎閲讀。
果子第一次了解到 " 窄邊框 " 這一名詞。
還是在 2012 年 11 月 27 日發布魅族 MX2 的時候。
當時的魅族 MX2,3.15mm 毫米的超窄邊框。
搭配 4.4 英寸,接近黃金分割的 16:10 的螢幕比例,觀感無與倫比。
由于是 16:10,螢幕分辨率因此用上非主流的 1280*800。
橫向顯示面積要比當時其它手機更寬,更符合人眼的觀看習慣。
得益于窄邊螢幕 + 不鏽鋼邊框 + 魅族簡潔的設計。
手持 MX2 的果子走哪都覺得自己是最靓的仔。也是這個時候開始,果子對窄邊框手機有了孜孜不倦的追求。
到了 iPhone X 發布,全面屏時代正式來臨。
抛開感人的劉海不談,iPhone X 的四邊等寬(4.56 mm)看起來還是很舒适的。
雖然它邊框未必最窄,但四邊等寬帶來了極簡對稱的美感。
沒過幾年,三星 S20 又成為果子的心頭好。
它有當時獨樹一幟的居中挖孔。
它機身十分纖瘦。得益于 2.24mm 的側邊框,機身寬度也不過 69.1mm。
微弧曲面,讓螢幕兩側的彎曲弧度已經基本可以忽略了。
一句話總結,既有邊緣滑動的暢快,又保留視覺觀看的美感。
那唯一不那麼極致的是,下巴做不到四邊等窄,三星 S20 的上下邊框加起來有 8.09mm 了。
經常混迹數碼圈的朋友都知道,決定下巴寬度的關鍵因素是封裝工藝等級。
COG(Chip On Glass),COF(Chip On Film),COP(Chip On Pi)。
具體原理就不詳細贅述,總之就是 COP 最好。
COP 會利用柔性 OLED 本身的彎曲特性将排線和 IC 全部彎折至螢幕下方,因此能到下巴更窄,但同時良品率受限,成本也會較高。
三星 S20 和 iPhone X 都是采用該工藝的。
那有沒有一台手機,既能像 iPhone 一樣四邊等寬,同時又能做到三星 S20 這麼窄呢?
小米 13,是最接近果子心中這一形态的存在。
小米 13 的極窄邊全面屏設計,上、左、右邊框僅有 1.61 毫米,下邊框略寬 1.81 毫米,但你幾乎看不出區别。
屏占比高達到 93.3%,最重要的是,這是塊直屏。
直屏做到 1.61 毫米三邊等窄,可以説當下手機界找不出第二款了吧?
毫不留情地説,同時代的 13 Pro 和 Ultra 在标準版 13 面前都像個弟弟。
小米 13 Pro 和 Ultra 不僅螢幕是曲面,上下和左右的邊框還不一致,小米經典的大 R 角也沒完全得到改善(但相比小米 11 強很多)。
反正在果子心中,小米 13 才是系列最佳代言人。
可能是受了小米的刺激,iPhone15 系列也要搞超窄邊了。
根據最新爆料,蘋果在新 iPhone 上使用一種稱為 LIPO 的技術來實現極窄邊框,該技術曾在 Apple Watch 上使用過。
得益于該技術,蘋果把 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5 Pro Max 的邊框做到了 1.5mm。
如果消息屬實,那發布後将會是邊框最窄的 iPhone。
1.5mm,比小米 13 的 1.61mm 還窄,這波應該穩了?
但很可惜,iPhone15 系列最窄邊框的頭銜還沒捂熱。小米 14 系列的最新爆料出來了。
據悉,小米 14 系列的螢幕會由華星光電提供的螢幕,采用了最新的電路結構設計。
它将 Fanout 布線轉移至顯示區内部,規避了原本下邊框的布線占用大的問題,從而實現了極致的 " 窄下巴 "...
博主冰宇宙在社交平台上透露:" 小米 14 Pro 将會是 2023 年邊框最窄的機型。"
看到這個消息,果子已經是期待值拉滿了。
既然邊框現在已經能幾乎做到視覺不幹擾了。
那在把屏下攝像頭技術進化進化,分辨率拉高一下。
完美的全面屏手機,這不就快來了嗎?
最後,也不得不多提一句,國產廠商在螢幕這塊是真的進步很快啊。
可以説國產螢幕的崛起,已經是不可阻擋的大趨勢了。
參考資料:
快科技:小米 14 Pro 曝光:華星光電供屏 亮屏效果驚豔
圖源網絡
編輯:輝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