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周處除三害》的低成本和高票房,打了台灣電影自己的臉!,歡迎閲讀。
《周處除三害》票房突破 4 億,預測最終報收 5.6 億左右。
這個成績放在内地市場大數據中考量,實在并無太多亮眼之處。
但因為是被某些影迷膜拜的創作自由之地台灣省出品,再加上只有 1000 萬人民币的拍攝成本,而被狂熱的捧上神壇成為吊打本土電影的九節神鞭。
以此對标春節檔大片動辄三到四億的投資,得出内地電影都是 " 洗錢 " 全靠營銷的負面結論。
台灣電影審查在某些層面相對寬松,《周處除三害》自身品質确實不俗,這一點七叔并無異議。
只是片面強調制作成本,而無視市場工業大環境就顯得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
首先,《周處除三害》實際投資額度是 6000 萬台币,折合人民币 1200 萬左右。
在内地是板上釘釘的要劃歸到小成本電影行列,但是在台灣它卻實在不能算作小成本小制作。
因為 2023 年台灣電影市場總體量只有 76 億台币,合人民币 17 億。
打個直觀的比方,台灣地區一年上映的所有影片加到一起的票房,還沒有我們春節檔一部卡通片《熊出沒:逆轉時空》(19 億人民币 ) 的收入高。
換言之,一部《熊出沒》幹翻台灣一年電影票房。
而且,總量 17 億人民币的票房裏,好萊塢和日本電影又占據了絕對的大頭。
數據説話,2023 台灣最賣座電影前 10 名裏,只有一部本土制作的《關于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再往下看,前 20 名裏還是只有這一部台灣本土制作。
1/20 的懸殊比例。
就是這部最賣座華語電影的票房也才 3.6 億台币,折合人民币 8100 萬。
而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角《周處除三害》只排名華語片第四,票房 4700 萬台币,折合人民币 1000 萬左右。
還有,這 1000 萬人民币的票房并不是片方全能拿到的收入,還要經過跟院線發行的分賬,就按 45% 甚至 50% 的收入分賬比例,也只有最多 500 萬元的收入。
遠不足以覆蓋電影 1200 萬的制作成本。
即使那部票房冠軍電影,扣除院線分賬後也只是 4000 萬人民币落袋。
在一個 4000 萬人民币就是收益天花板的市場,用 1200 萬人民币成本來拍攝的電影,你能説它是小成本小制作?
當然,有人會説還有海外市場呢?
不同于審查嚴格的内地,《周處除三害》這種題材和尺度比起好萊塢那些 B 級邪典電影完全是小巫見大巫,甚至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巅峰時代警匪罪案片對照也毫無優勢可言。
事實也正如此,《周處除三害》香港地區未分帳票房只有 160 萬人民币,賣給奈飛的版權收益是 50 萬美金。
如果沒有内地市場的放映,勉強回本就是這部電影的最終結局。
是内地市場和内地觀眾,給了它一次重生騰飛的耀眼傳奇。
説回制作成本,台灣地區電影市場就那麼大點,本土作品又被好萊塢擠到牆角,收益定義成本,它倒是想多投也得有這個資本和條件啊?
内地去年的票房總量是 540 億人民币,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而且本土電影全面占據了票房榜前 10 位置。
反觀本地觀眾都不愛看本地電影的台灣市場,又能奢望它給本地作品多少投入與支持呢?
内地電影能夠出現眾多數億資金大制作,歸根結底還是有市場的支撐與工業的進步。
在一個單片票房能夠達到 50 億 + 的市場環境裏,才有可能允許 3 億或者 5 億制作費的電影生產拍攝,才有可能建立和發展相應成熟的工業生态。
當然不是説内地高成本電影都不存在控制和管理方面的問題,這一切都會有市場和法規來調節。
但要知道真的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完整的電影產業和獨立的電影工業,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制作和銷售電影,能通過本土市場發行放映收回成本并且盈利。
有一份資料顯示,全球 200 個國家中具備這個能力的也不超過十分之一。而能夠拍制作成本 1 億美金商業大片的電影市場,只有美國和中國。
所以,《周處除三害》的低成本只是市場主導的被動之舉,台灣電影的真正繁榮發展還是要融入祖國内地的無限蓬勃生機之中。
《周處除三害》在内地上映的最大價值和意義,其實就是可以提醒島上的人們:
" 當歸,勿遲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