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經緯領投固态成像探測器供應商,「善思微」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歡迎閲讀。
36 氪獲悉,固态成像探測器專業供應商成都善思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善思微 ")已完成數千萬元 A+ 輪融資,由經緯創投領投,重元納星、樂禮資本跟投,老股東惠每資本追加投資,百榕資本擔任獨家财務顧問。本次融資資金将用于 X 射線探測器及核心芯片的產品研發、產能拓充及市場推廣。
善思微成立于 2019 年 9 月,致力于固态成像芯片及探測器模組等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已認證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四川省專精特新企業。善思微的主營業務包括 CMOS 平板探測器、CT 探測器、光子計數探測器等高性能 X 射線成像探測器及相關信号鏈 ASIC 芯片,以及其它基于單晶硅技術的固态成像芯片及探測器等,可用于醫療、工業、安檢等成像領網域。
發展至今,善思微在晶圓級 CMOS 探測器領網域已有成熟產品和解決方案,并給牙科 CBCT 廠商、工業無損檢測廠商進行量產供貨;大尺寸 CMOS 探測器完成樣機研發,在國内是研發進度最快的廠商之一。
就醫療領網域的應用來看,作為曾經被 " 卡脖子 " 的行業之一,國内醫學影像設備一度嚴重依賴進口,最誇張的時候,在 MR 和 CT 等設備市場,進口產品曾占據國内 90% 以上的市場份額。為了改變這種境況,政策開始向該領網域 " 開刀 ",以利好國產設備——除了在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尤其是審批)提供支持外,更要求醫院優先購買國產設備;加上不穩定的國際形勢,國產影像設備以及產業鏈上遊也因此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階段。
善思微專攻的CMOS 平板探測器、CT 探測器及光子計數探測器正是幫助國内影像設備企業解決核心部件 " 卡脖子 " 問題的關鍵。一方面,善思微可為客户定制化開發探測器及核心芯片,保證產品性能;另一方面幫助企業提高核心部件供應鏈韌性,降低供應鏈風險。善思微方面表示,國内企業将有機會憑借定制化核心部件的創新產品,依托差異化優勢及穩定可靠的供應鏈打開國際市場;與此同時,在不确定的國際環境中,基于產品性能、穩定性及售後技術支持為國產設備廠商提供相應保障。
據了解,大型的醫學影像設備都依賴于多種 " 高精尖 " 零部件,譬如大型 X 射線影像設備核心組成部件有 X 射線發射系統、X 射線探測系統和核心影像算法;CT 設備除了這些,還會涉及高壓發生器等。而目前,X 射線發射系統和 X 射線探測系統都面臨着核心部件 " 卡脖子 " 的問題。
其中,X 射線發射系統最核心的是 X 射線球管,目前主流是旋轉陽極 X 線管,國内有麥默真空、昆山醫源等企業已拿證,但整體市場滲透率低。X 射線探測器則可分為 CT 探測器和平板探測器。CT 探測器目前國内沒有成熟解決方案,善思微正在積極研發中。平板探測器可根據材料分為 CMOS 探測器(單晶硅材料)和非晶硅探測器。在 CMOS 探測器方向上,善思微是目前國内更靠前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在非晶硅探測器方向上,國内奕瑞科技已發展非常成熟,在國内和海外都有一定的市占率,目前也在研發布局 CMOS 探測器。
據悉,探測器是影像設備中最具技術含量及價值的零部件之一。而X 射線探測器的質量直接決定了成像質量的高低,其價值占到影像設備成本的 1/3 左右,只有在探測器自主可控的條件下,才能做出獨立自主的整機設備,面對海外廠商才會有競争力。
而探測器的技術難度主要體現在底層芯片設計、探測器系統設計、封裝制造工藝三個層面。善思微目前已掌握探測器從研發到生產的關鍵技術和工藝。而這主要依賴善思微擁有芯片、輻射探測、醫學影像復合背景的技術團隊,以及豐富的芯片及探測器產品研發經驗。據了解,善思微創始人羅傑博士曾帶領團隊研發了納米維景的靜态 CT 探測器,帶領團隊開發了第一款國產 CMOS 探測器。
截至目前,善思微的大面陣 CMOS 探測器已完成樣機研發,芯片設計及拼接、閃爍體耦合等關鍵技術環節已驗證跑通;與此同時, 公司還牽頭承擔 " 十四五 " 國家科技部重點專項課題——研制 DSA 用低劑量、高分辨率、大面陣 CMOS 平板探測器, 推動高端 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實現真正國產化。
至于未來的市場前景,Yole D é veloppement 曾發布報告稱,全球 2024 年 X 射線探測器的市場規模将達到 28 億美金,CT 探測器和 CMOS 探測器市場規模達到 13~14 億美金,復合增長率超 10%。随時小尺寸 CMOS 市場的持續滲透、大尺寸 CMOS 的應用落地,以及 CT 探測器模組、芯片等的應用,未來出海業務的推進,善思微也将實現長期業務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