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百億粽子市場的“甜與鹹”,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深燃,作者 | 鄒帥,編輯 | 黎明
過了端午,還會有人吃粽子嗎?
答案也許又要像争論 " 粽子是甜的還是鹹的 " 一樣,兩派對立。在南方地區,粽子日常也能走上餐桌,生產各類口味手工粽子的工作室也數不勝數。而在北方,一般過了端午很少有人再想起粽子,就連 " 粽子第一股 " 五芳齋的經銷商數量,北方地區都是墊底的。
近幾年,粽子在口味上卷來卷去,肉粽、蛋黃粽已經不夠了,還要有更頂尖的食材,鮑魚、蝦仁、瑤柱、蟲草。食材頂尖不夠,還要有趣,螺蛳粉粽子、火鍋粽子、榴蓮粽子,你永遠不能低估中國人在糯米 + 萬物上的想象力。
熱鬧歸熱鬧,很難超越季節性、時令性的限制,這是粽子攜帶在基因裏的問題。再加上粽子相比其他傳統節日食品,更講究新鮮,保質期短,但凡是有一點不對,口味就會大打折扣。
變化就發生在今年。包裝 " 瘦身令 " 發布,廠家不能在包裝上獲得額外油水了;原材料價格每年都在上漲,粽子的價格也越來越貴,企業采購開始收斂;新消費品牌們也找不出花樣了,卷不動了。上市不到一年的五芳齋業績下滑,股價也下跌快一半,反倒是偏安一隅的手工鮮粽更受歡迎,也不必承擔較大的營收壓力。
能确定的是,中國人需要節日,更需要粽子。而真的靠它賺錢的人想問的卻是:怎麼才能讓人在不是端午的日子裏,也需要粽子?
粽子,今年不卷了
每到端午,關于粽子的話題往往會圍繞幾個重點展開。
先是口味之戰。南方地區偏愛的,以浙江嘉興出產的粽子為主,五芳齋等知名粽子品牌也都來自嘉興。江浙、廣東、閩南、西南的粽子風格各有千秋,但其共同點是,多為肉粽,蛋黃、豬肉最為常見,海鮮粽也在近幾年頗受歡迎。
北方粽子幾乎很難細分出流派,大多是黃米、白米包成,加一顆紅棗。餡料上,北方粽子頗為保守,豆沙已經是最獨樹一幟的存在了。
粽子應該是鹹的,還是甜的?這個争論從中文互聯網誕生之日起,就一直沒停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泾渭分明的觀點,給粽子市場帶來了極大的想象空間。品牌們紛紛在餡料創意上卷起來,松茸、黑松露、鮑魚都稍顯保守,膽子大的連螺蛳粉粽、麻辣火鍋粽、辣條粽、泡面粽都敢做,榴蓮、奶茶、紫薯、青梅這些甜口粽也逐漸在粽子市場擁有一席之地。
再是禮盒之戰,買椟還珠的故事常在粽子身上出現。在電商平台上搜索粽子,更抓人眼球的并非粽子本身,各家品牌都把自己體面奢華的包裝放在主圖上。最常見的,是硬紙殼材質的紙盒包裝,長寬各 30 厘米的大盒子,盒中還有分格。竹編籃、鐵盒、實木盒也不在少數,且以雙層居多,禮盒中除了粽子往往還有鹹鴨蛋、醬鴨、綠豆糕。
雖然也有網友表示,自己還是收到了帶有層層機關的禮盒,一打開就兩個粽子,但今年的情況已經有所收斂了。深燃在電商平台上看到,動辄四五百塊錢,裏三層外三層的粽子禮盒變少了。稻香村、知味觀、五芳齋、陶陶居這些知名品牌的禮盒,以 200-300 元價位的產品為主,禮盒裏有 4-8 款粽子,每個粽子只有簡潔的真空包裝。
今年端午關于粽子的讨論,似乎沒有往年熱烈。原因在于,以上兩個話題中心,今年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口味上,創意顯然已經快被用完了,很難出現讓消費者願意嘗鮮的新口味。有從業者表示,獵奇款的粽子只是廉價且無用的存在,往往只是衝一波熱度,被遺忘的速度非常快,反倒是高端食材如松茸、黑松露口味的粽子能逐漸被常态化,因為也正好滿足了消費者送禮的需求。
每年都在星冰粽上不遺餘力搞噱頭的星巴克,今年也沒拿出更新鮮的產品。
禮盒上的變化源于去年市場監管總局的包裝 " 瘦身令 "。該規定主要是限制月餅和粽子包裝的層數和材質,包裝層數由不超過四層改為不超過三層,銷售價格在 100 元以上的月餅和粽子,包裝成本占銷售價格的比例從 20% 調減為 15%,銷售價格 100 元以下的月餅和粽子,包裝成本占比保持 20%,且包裝不應使用貴金屬和紅木材料。
口味和禮盒上都不再能卷出新花樣,粽子退燒,回到本質,也是情理之中。
一年就爆一次,誰在賺錢?
和月餅一樣,粽子是極具時令性特點的品類。然而,看起來一年只能火爆一次的粽子,這個市場實際上并不小。五芳齋招股書中提到,2021 年中國粽子市場規模約為 84 億元,未來三年預計以 7% 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2024 年市場規模有望超百億元。
近百億的市場中,賺錢的都是誰?
在中國數據研究中心今年 6 月發布的《2023 中國粽子行業白皮書》中,粽子市場的販賣形式被分為新鮮粽子、速凍或真空包裝粽子兩種,其中速凍或真空包裝的粽子需求量持續高于新鮮粽子。
五芳齋、稻香村、陶陶居等知名粽子品牌,主打的都是真空包裝粽,工廠批量生產,經由實體店、電商、授權經銷商等渠道銷售。需求帶動收益,第一批在粽子市場淘到金的,就是此類品牌企業。百草味、良品鋪子、喜茶等新消費品牌也有粽子品類,但由于產品較少且非主流,很難和以上品牌相提并論。
五芳齋,也是這個賽道的第一個上市公司。參考五芳齋已披露的财務數據,我們可以找到粽子市場的兩點重要信息。
首先,粽子品類的毛利不算低。據五芳齋已披露的财務數據,2018 年至 2022 年,五芳齋綜合毛利率分别為 45.24%、45.43%、44.57%、43.24% 和 37.49%,保持在 40% 左右。五芳齋旗下以粽子品類為主,貢獻超一半的營收,其他甜點的類目較少,40% 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粽子的毛利水平。有業内人士向深燃證實,包裝類粽子的毛利确實不低,一般都能做到 40%-60%。近幾年,五芳齋的營收常有起伏,2022 年總營收下降 14%,粽子品類下降 13%,但如此高的毛利水平,至少能代表粽子這一行的賺錢能力。
其次,粽子這行最賺錢的可能是經銷商,而非上遊的品牌企業。某知名粽子品牌的經銷商元莉告訴深燃,這一行的經銷商 " 貧富差距 " 很明顯,經銷商和品牌之間的關系也比較微妙。她解釋,無論品牌賺不賺錢,一般來説經銷商都是賺錢的," 不同級别的經銷商,從品牌手裏拿貨的成本差得不少,銷量也不一樣,差距就是這樣拉開的。" 元莉今年才開始佛系做經銷,沒在渠道上太下功夫,自然也沒訂太多貨,而她能給消費者的折扣已經是市場價的 75 折了。她介紹,粽子這行,做大經銷是最賺的。
毛利率高,有自己成熟產業鏈的知名企業是賺錢的。經銷商也高興,包裝類粽子的品牌集中度較高,一個端午肯定能大賺一筆。
業内人士均表示,如今粽子市場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勢,即手工鮮粽越來越受歡迎,入局者越來越多,銷量和盈利狀況也很可觀。包裝類粽子品牌一般有自己的工廠,出貨速度和出貨量相對有保證。手工鮮粽正好相反,以工作室、手工作坊為主,一般是預定制,在南方地區尤為常見。元莉表示,除了端午節,南方人也經常吃粽子,生意不錯的中型粽子工作室數量不少,也很受認可。
" 農歷四月初,到五月初五之前,這一個月幾乎每天訂單都是滿的。" 湖南豔子肉粽店主英子告訴深燃,他們家做了十年手工粽子,價格從兩塊五一個,随着物價漲價到 7 塊錢一個,從只有幾個基礎款,到現在品類更多,甚至有内含 7 個蛋黃,重 1 斤,售價 30 元 / 個的 " 七龍珠粽子 ",她也是眼看着手工粽這一行越來越大。" 南方人做粽子的很多,但也是近幾年才慢慢做成生意的,我們小區靠近株洲本市最大的綜合批發市場,以前就我們一家做私房粽,現在有三四家在做,生意都很好。"
今年端午前後,豔子肉粽店裏賣出近千個粽子。" 訂單從早到晚排滿,早上 5 點起來買食材開始包,一直到晚上 11 點才能結束。"
深燃在各類社交平台上也看到,手工鮮粽的商家的商業模式幾乎一樣。先有一個自己的工作室或店面,提前一天接單,次日現做,當天發出。商家們發現,手工鮮粽的企業定制單很多,來自個人消費者的復購也遠比包裝類粽子可觀。
急需解開時令性的枷鎖
" 粽子現在還是以做實體為主,目前沒聽説誰在大搞月餅券那樣的東西。" 在元莉看來,粽子這行雖然毛利比較高,需求量大,但商業模式走的還是老一套," 月餅已經在玩虛拟的概念了。"
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是,曾經的吸金大法月餅券、大閘蟹券,總歸是玩資本遊戲,鑽市場空子,如果想長久地做 " 吃的生意 ",這一套行不通。不過,在從業者看來,這同時也能説明一個問題,就是粽子這行多年來始終固守傳統的銷售模式,會讓增量越來越難找。
元莉向深燃舉了個例子,在粽子經銷方面存在一個悖論。" 粽子屬于生鮮類的產品,不像月餅高油高糖,儲存時間相對長。粽子基本上是做一批賣一批,經銷商拿貨的話是一次性付了貨款,拿到貨去賣。" 元莉説,這個機制下,品牌和經銷商之間的感情很復雜," 又愛又恨。" 原因在于,經銷商一下拿到很多貨,品牌方面庫存壓力小了很多," 但是壓力轉移到經銷商身上之後,這就很考驗端午期間的銷量,因為過了這個節點,銷量的下滑是斷崖式的。那經銷商為了盡快出貨,端午節後的價格可能會異常便宜,這反過來會對品牌正常出貨構成困擾。"
説白了,粽子之所以會陷入 " 死循環 ",還是因為其時令性特點太突出。英子也説,端午前後月出萬餘個粽子,其他 11 個月,每個月也就出兩三百個。
參考五芳齋的财報數據,2022 年其營業收入為 24.62 億元,同比下降 14.87%,粽子品類總營收 17.48 億元,同比下降 12.97%。今年一季度,五芳齋營收 2.16 億元,同比下降 28.74%。
在 2022 年年報中,五芳齋對業績下滑的解釋是,端午前因為疫情大量門店關門,銷售不暢。可見,一個端午的銷量不理想,會直接帶來粽子品牌業績的乏力。上市還不到一年的粽子第一股,能否交出一份讓外界滿意的答卷,全要看今年端午的表現了。
今年,情況變好了嗎?元莉表示,她經銷的禮盒多達十餘種,從不到 100 塊錢的小禮盒,到包含瑤柱、鮑魚、蟲草等共計 14 種風味粽子的大禮盒," 我一周出了 2000 塊錢左右的貨,大多都是一百多塊錢的中等禮盒,用來自己吃或者送禮。" 參考以往同行的情況,元莉説,今年訂大禮盒的人少了很多。
手工粽也是一樣。今年在英子家訂禮盒的企業也變少了," 現在私企的節日福利預算在縮減,比起粽子,很多企業會選擇發購物卡這種更經濟實惠的禮品。"
粽子在漲價,企業在縮減開支,禮盒包裝遇到 " 瘦身令 ",商家從包裝上能拿到的利潤空間更小了,這都讓粽子陷入了更加尴尬的局面。
很多業内人士會為粽子鳴不平,明明是平時也可以上到餐桌,真材實料的傳統食品,又不像元宵、月餅那樣高油高糖,怎麼就是很難形成常态化,逾越時令性的影響呢?
做了多年粽子,英子表示,粽子身上一直存在鹹甜之争的對立,這不是空穴來風,粽子和元宵、月餅相比,地區性的口味差異實在太大了,眾口難調,品類細分太多。
英子舉例,就連同樣愛吃鹹粽子的南方人,都在粽子上有各種各樣的講究。" 比如五芳齋屬于江浙口味,湖南人就吃不慣。湖南人喜歡吃有嚼勁的,江浙的喜歡把糯米用水泡一晚上再包,肥肉放的也比較多。江浙的粽子還喜歡在米裏面拌花雕酒,湖南的口味就會換成胡椒。"
鹹和甜的對立,帶來了讨論,帶來了創新,同時也讓粽子很難穿越南北差異,一統全國人民口味。粽子能做的,就是像它現在正在做的一樣,腳踏實地,真材實料,在鹹與甜、南與北的拉扯中,找到平衡。
* 應受訪者要求,元莉、英子為化名。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