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紅頭檔案”上的“慈善項目”能投資返利?當心!這是詐騙,歡迎閲讀。
>如果有人告訴您,現在有一個“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開展的“公益活動”,名叫“共赴小康項目”,您只要注冊就能抽獎,只要創投就能有收益,而且這個項目還有一個印着财政部或者民政部三個大字的紅頭檔案,您會不會心動?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表示,一段時間以來,他們頻繁接到公眾來電,咨詢這個“共赴小康項目”,以及它“承諾”的投資回報的情況,由于咨詢人數眾多,基金會結合公眾提供的材料進行了排查。那麼,這種“紅頭檔案”上的“共赴小康項目”到底是啥來頭?一起揭開真相 ↓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從未設“共赴小康項目”
在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介紹了搜集的關于所謂“共赴小康項目”的相關資料。這個項目根本不是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開展的公益活動,而是打着基金會名義的詐騙活動。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秘書長 馬中勝:公益慈善活動的本質是自願無償的原則,任何以投資回報、高利等名義的慈善行為都是屬于詐騙行為。
打着慈善名義詐騙 老年人受騙案例增多
這種打着公益慈善的名義詐騙的行為不僅讓不明真相的群眾蒙受損失,也嚴重傷害了公益慈善的公信力。近年來,包括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在内的多個公益慈善組織都在其網站發布有關警示聲明,但還是有一些犯罪分子利用這種手段實施詐騙,而他們盯上的目标往往都是老年群體。
家住湖北襄陽的王先生最近發現他的母親在參與一個慈善返利的項目,據老人家介紹,這個項目是“中國中華慈善聯合會”的慈善項目,将錢存入一個名為“慈聯”的 App 中,不僅可以做慈善,還可以定期返利,一年就可以回本,回本之後還可以連續 15 年提現。
受騙者家屬 王先生:我媽媽被也是被社會上一個人引導的,説是慈善聯合會在做這樣的一個好事情。一步一步地就把“慈聯”的 App 推給她,然後手把手教她在這上面去支付,一步一步陷進去,整個花了大概有 50 多萬。
感覺不妙的王先生趕緊清查他母親的資金往來記錄,王先生母親投資 App 的記賬本上顯示,自今年 7 月以來,她先後在這個名為“慈聯”的 App 上多次投資“車補互助”“房補互助”“圓夢互助”“生态互助”“終身計劃”等名目繁多的投資項目,因為這些項目的介紹都帶着“紅頭檔案”,所以王先生的母親對所投資的項目一直深信不疑。
受騙者家屬 王先生:他們還有帶着紅章子的檔案,有假冒國務院的,有假冒慈善聯合會的。他們覺得有紅頭檔案的事兒都是真的,我母親一直認為是真的。
王先生打開這個名為“慈聯”的 App,發現裏面不僅有各種政府部門的紅頭檔案,還承諾有高額返利。App 顯示,他母親的賬户上共存入 50 多萬元,幾個月的時間返利已經超過 170 萬元,但是這個 170 萬其實只是一個數字,根本取不出來。
受騙者家屬 王先生:在 App 上确實是分紅,但是那個 App 上的錢,不是在銀行的錢,所以是騙他們的。
無奈的王先生向中國慈善聯合會進行舉報,中國慈善聯合會的工作人員介紹,近來幾乎每天都能接到類似上當受騙的投訴電話,其中多數都是老年人。
受騙者家屬 張女士:我媽就陸陸續續買了 4 萬多塊錢,受騙的全是老頭老太太,還有的老頭投了 100 多萬。他們可怕的是已經給這些老頭老太太洗腦,就假如公安派出所要找他們,怎麼應對的話術都教老頭老太太了。
“捐贈返現 配捐 投流 公益理财”等名目繁多
“車補互助”、“房補互助”、“圓夢互助”、“生态互助”,甚至還有“終身計劃”,僅這一個騙人的 App 裏,就有這麼多騙人的項目,而這些其實也只是冰山一角,此外,還有不法分子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以“捐贈返現”“捐贈返利”“配捐”“投流”“公益理财”等名義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侵害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嚴重損害了慈善組織的公信力和慈善事業的形象。
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馮亞平:中國慈善聯合會從來沒有開展過捐贈獲利的項目。在我們接到的舉報中,不法分子打着中國慈善聯合會的旗号,制作手機 App 應用程式,然後在這些平台上發布虛構的政策檔案,編造所謂的“扶貧”“房補互助”等慈善項目,承諾給予高額返現或者分紅作為回報,欺騙群眾申購。還有一種是冒用中慈聯的名義建立微信群,打着“捐贈返利”的幌子誘使大家捐款。
以慈善名義線下舉辦晚宴等形式欺騙公眾
中國慈善聯合會介紹,除了假冒政府部門的紅頭檔案、假冒慈善名義等形式,詐騙的行為也是五花八門,而且多數都是通過社交媒體等互聯網途徑進行,有些詐騙分子還會在線下以慈善的名義舉辦晚宴等形式欺騙公眾,迷惑性和隐秘性都很強。
在一個假冒慈善名義進行詐騙的微信群中,工作人員發現詐騙分子不僅假冒了中國慈善聯合會的名義,群裏還有多名假冒慈善組織的工作人員,詐騙分子會在群裏編造一些看似很正規的、吸引人的虛假項目或活動。
詐騙分子還假冒在中國慈善聯合會領獎的短視頻,他們通過把這些短視頻發在微信群或者 App 裏,以高回報來誘導他們投資,由于詐騙行為都是通過互聯網等渠道,使得追蹤和打擊變得更加困難。
中國慈善聯合會傳播部副主任 孫彥博:這些 App 不能通過正常的渠道訪問,它都是以通過安裝包的形式來獲得的,都是通過人傳人、通過群裏下載,它會繞過安卓或者蘋果的正常驗證手段,相當于通過後台來安裝。
“拉大旗 作虎皮” 所謂慈善項目有何套路
先巧立名目、再用所謂的“紅頭檔案”唬人,針對此類項目,不法分子到底用了哪些套路?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也對此進行了揭秘。
詐騙分子假冒了基金會的網站,在網站上還偽造了一些國家機關的政策檔案,誘導不明真相的公眾下載手機端“客服軟體”和“共赴小康” App,投資一些所謂的慈善項目。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秘書長 馬中勝:相當大的迷惑性,現在手段越來越高,像以前都是口口相傳的,那麼現在他們可以仿造出看似很真、很有欺騙性的假冒官方的、假冒中央部委的檔案,不容易去辨别這些檔案的真假。
工作人員進一步調查發現,詐騙分子通過偽造的基金會官方網站誘導公眾添加 App 後,便開始兜售所謂的與民生相關、鄉村振興相關的投資收益型產品,包括智能電網、南水北調、中西部產業大轉移等假慈善項目,并承諾遠遠高于市場價的收益率。
當不明真相的群眾将資金注入這些詐騙軟體後,“客服”便會以種種理由推脱、延遲資金與收益的兑付,直至完全失聯。
如何辨别假冒慈善名義的詐騙行為?
在生活中,見到“紅頭檔案”,我們通常都會認為這一定是政府部門發放的,這也成為很多人上當受騙的關鍵一環,那麼我們該如何識别這些假冒慈善行為呢?不久前,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司就聯合發布了風險提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規定,慈善捐贈的核心本質是公益性和非營利性,任何聲稱通過捐贈可以獲利的,承諾大額捐贈并要求預付費用的,社會公眾都要提高警惕,避免因“天上掉餡餅”的誘惑而上當受騙。
社會公眾在向某組織捐贈前,可以通過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台“慈善中國”(cszg.mca.gov.cn)查詢該組織是不是民政部門依法登記的慈善組織、是否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等信息。
面對一些“捐款”鏈接時,應當加強對相關銀行賬号等信息的核實,提高風險防範意識。
慈善組織在接受大額捐贈前,也應當核實捐贈人的身份、捐贈來源及資金的合法性。通過官方渠道驗證捐贈人的背景及資信情況,确保捐贈的真實性。
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馮亞平表示,這些騙局有共同特點:
不法分子利用公眾愛心和對慈善的熱情,假冒或偽造慈善組織的身份,來騙取公眾信任。
一旦取得信任,就會編造一些看似很正規的、吸引人的虛假項目或活動,來誘導公眾。
提示大家,遇到任何聲稱捐贈能獲利等假借慈善名義騙取财產的行為,一定要謹防上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總台央視記者 李玉梅 趙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