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西貝兒童餐背後的“陽謀”,三年同比增長415%,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在餐飲業,兒童餐正在成為一個新熱點。根據《2023 兒童餐線上消費洞察報告》數據顯示,2022 年兒童餐外賣訂單量年同比增長 300%。46% 的家庭在點餐時,會選擇大人、孩子分開點。
另據美團團購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4 月 30 日,全國 " 兒童餐 " 訂單量同比增長超 144%。其中,北京地區 " 兒童餐 " 團購累計銷量位列全國第一,其次是重慶、成都、武漢、天津、上海。
這背後,凸顯了中國兒童消費市場的巨大增長前景。盈石集團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中國兒童消費市場已接近 4.5 萬億元,預計在未來 5 年,兒童消費總額年增速将有望突破 20%。其中,若以 10% 的兒童餐飲滲透率來算,僅兒童餐飲的消費市場規模就接近 4500 億元。
這樣的市場環境,也讓發力 " 專業兒童餐 " 的西貝莜面村獲得了顯著增長。
在 2023 年新年致信中,西貝莜面村創始人賈國龍表示,兒童餐營收從 2019 年到 2022 年同比增長了 415%。2022 年 6 月兒童餐產品上新後,位居門店在售產品銷售排行第二名。在外賣業務中,兒童餐產品一度在去年 8 月登上了榜首位置。到了 2023 年上半年,西貝專業兒童餐累計銷售更是超過 880 萬份,同比 2022 上半年增長 155%。
實際上,從 2017 年開始,專業兒童餐就成為了西貝 " 家有寶貝,就吃西貝 " 口号中的重要一環。在連續多年在兒童餐細分品類發力的戰略背後,西貝究竟打着什麼樣的算盤?
專業兒童餐:一個鈎子產品
當下,受市場環境的影響,餐飲行業整體的客流下降明顯。企查查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餐飲相關企業吊銷、注銷量達到了 47.19 萬家,僅比 2022 年全年的餐飲相關企業吊銷、注銷量少了 13.9%。
而一個兒童餐的背後,帶動的是少則 1 人,多至 3 到 5 人的家庭消費,對于身處動蕩市場的餐飲品牌來説,是個十分有效的 " 鈎子產品 "。在巨大的需求之下,兒童餐逐漸成為眾多餐廳的标配。旺順閣、江邊城外、老鄉雞、九毛九、綠茶等知名餐飲企業都陸續推出了兒童套餐。
在西貝内部看來," 打造專業兒童餐 " 這一戰略是基于海量市場需求應運而生的。2022 年 1 月底,西貝莜面村成立兒童餐項目組,抽調精英團隊組建獨立的市場部和研發組。
據西貝專業兒童餐負責人介紹,這是以内部孵化的方式,推動兒童餐業務的發展。從餐廳場景出發,為家長外出帶娃就餐的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
同年 5 月,西貝莜面村與中國營養學會聯合發布的《2022 兒童在外就餐及其相關因素調查》顯示,兒童家庭在外就餐需求巨大,然而高糖、高熱量食物正在深刻影響兒童飲食,兒童家庭在家、在外就餐的食物環境均有提升空間,市場需要專業兒童餐的出現。
為了照顧尚未具備識字能力的小朋友,西貝将兒童餐菜單設計成了繪本的樣式。而家長更在意的是,食品是否安全——西貝通過自建 5 萬畝有機莜麥基地食材基地,實現了有機蔬菜的供應。而作為安全級别最高的蔬菜品類,也使得價格成本提高到普通食材的三四倍。
" 説實話,我們也沒有想到,兒童餐上市之後會收到這麼好的反響。" 據西貝專業兒童餐負責人介紹,兒童餐產品帶動了整個家庭的消費,也讓西貝莜面村的整體業績有了顯著的提升。特别是随着着暑假的來臨,家長帶小朋友到門店用餐的需求量明顯增多。
如何做好一份兒童餐
不過,如何在有限的價格帶中,保證供給并控制成本,是兒童餐業務部門面對的最大挑戰。
小朋友所需的食物往往需要更 " 輕 " 的烹饪——發糕、玉米、牛肋排、漢堡、雞翅,不同于市面上常見的 " 豬豬包套餐 ",通過獨立研發和自有供應鏈制作出來的產品,往往也意味着不低的成本。
但這還僅僅是兒童餐成本結構中的一個環節。因為,門店也需要對這一產品付出大量支持成本。
由于孩子的腸胃往往比成年人更嬌嫩,因此對于兒童餐的食品安全有着更高要求。在西貝莜面村的門店中,要求兒童餐出餐速度要優先于成人出餐速度,而為了應對這樣的要求,西貝莜面村的每個門店基本都開辟了一個獨立的兒童餐出餐檔口。在應對菜品結構調整的同時,還能夠兼顧效率和食品安全。
未來,西貝兒童餐發展目标将聚焦于外賣化、零售化、有機化、環保化。目前門店提供的兒童餐都是午餐、晚餐,早餐的零售化将以面點及奶制品為主,價位則控制在 10 元至 40 元不等。
在談到兒童餐業務的發展展望時,西貝兒童餐負責人表示," 目前,我們還處在一個自由生長的階段。"
在當下激烈的市場競争中,以及市場供給不充分的環境下,兒童餐策略不失為一種引流杠杆,撬動龐大的家庭消費市場。但無論是從成本、利潤、產品、品牌的角度考量,兒童餐都是一個門檻更高的品類。是對餐飲品牌綜合能力的進一步考驗。
這是一個 " 鈎子 ",更是一個考驗。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謝璇,編輯|房煜)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