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為什麼偶像演員的演技越來越差?,歡迎閲讀。
《長月燼明》播火了,但羅雲熙與白鹿兩個主角的演技問題,卻陷入了種種争議與負面中。
随後抬上來的《後浪》,又狠狠暴露了趙露思慣性演技的大缺陷,和新秀羅一舟的浮誇。
賺最多的錢,演最爛的劇,貢獻最拉胯的演技,已經是不少吃瓜群眾對這幾代偶像演員的共識了。
帶 " 偶像 " 二字,本身就已經代表着演技方面的低要求了,但這七八年來的幾代偶像演員,無論是與前輩比,還是跟自己的過往比,怎麼都能呈現出越來越糟糕的下滑趨勢呢?
1
與前輩比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吐槽必須有理有據,目前線上這幾代偶像演員的演技,比其前輩,有越來越差嗎?
首先要看我們如何定義 " 前輩 "。
與香港比,是 " 前 " 到劉德華梁朝偉那一代,還是謝霆鋒張衞健那一代?
與台灣比,是 " 前 " 到 " 二秦二林 " 那一代,還是瓊瑤電視女郎那一代?或者 2000 年後霍建華、陳喬恩、F4 等台偶那一代?
跟大陸自己比,是 " 前 " 到四旦雙冰四大小生那一代,還是至今仍在偶像劇裏混飯吃的 85 花一代?
當然,這種對比不能拿前輩轉型後的水準來欺負人,但哪怕是用偶像劇比偶像劇,我猜絕大多數觀眾也會承認,如今這些偶像演員的表演水平,從整體水準看, 體感下滑嚴重。
抛開童年濾鏡,抛開 " 記好不記壞 " 的記憶偏差,哪怕拉出各自代表作來橫向對比,水準差異依然存在,這是為什麼呢?
一大原因是,作品的整體水準在下滑。
演技的發揮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極大依賴于角色本身,而内娛近七八年來的作品與角色,可以説是大大的boring。
文藝作品的保守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這是全球性的。保守意味着題材的收縮、深度的倒退,角色的單一化,價值觀的穩妥。這幾年各社交平台對過往文藝作品挖墳刮起的 " 文藝復興風潮 ",也能讓大家感受到這種保守化趨勢的嚴重性。年輕觀眾驚詫于當年那些作品的多樣化與尺度,而經歷過豐富作品年代的觀眾看着眼下這些千篇一律的東西,只能一邊憶往昔一邊嘆氣。
在這樣的作品裏,在這樣的角色上,偶像演員們本就不富裕的演技就更加捉襟見肘。
如果説這是演技一代不如一代的外因,那内因就是:這一代偶像演員,太好混日子了。
時代不同了,流量稱王了,靠臉吃飯不丢人了,片酬幾何級數增長了,粉圈專業化運營了,口碑可以操控得明明白白了,鄙視鏈也基本崩塌了。
從資本的角度來説,既然捧誰都能達到一樣的效果,那當然是盡情捧自己喜歡的、聽話的,臉可能還會重視一些、do 修飾一下,演技是什麼?能當飯吃嗎?
從演員個人角度來説,我反正不是因為演技坐上了這個位置,那又有什麼動力去磨砺演技呢?
更要注意的是,演技的判斷标準也在這個分眾時代愈發模糊。
話語權不再掌握在專業人士與精英媒體手中,而是掌握在喊得最大聲、話語最聳動的群體手中,所以盡管觀眾體感上這一代偶像演員演技越來越差,但在各社交平台上,人人都演技炸裂、未來可期,那還有什麼可改進的呢?
2
與自己比
另一個明确的體感是,大多數偶像演員與自己比,也是越演越差了。
很多偶像演員剛出名時的表現,都會被吹靈氣、吹清新,幾部演下來,又都會被批評 " 靈氣 " 磨光了,眼神疲憊了,演技套路了。
是這樣的嗎?
首先,每個演員都有屬于自己的 " 新人紅利期 "。初來乍到,面孔新鮮,演法生澀但很可能帶着濃郁的個人特色,再加上能被大眾關注到的成名角色,多半帶着幾分難得的契合,這一切,構成了所謂的 " 靈氣 "。
當然,也有出道就一塊木頭或五官亂飛的,演技渣到新人紅利濾鏡都無法讓觀眾有半點好感,不在我們今天的探讨内,因為下降空間委實有限。
但這種靈氣,随着新人紅利期的消失,随着個人風格被大眾習以為常,随着角色挑選餘地越來越大而角色選擇更多看重投資規模和番位,也被消磨得越來越稀薄,直至徹底消失不見。
過去的楊幂,現在的趙露思,大概就是典型範例。
趙露思,《天雷一部之春花秋月》的清新,《陳芊芊》的驚喜,《我,喜歡你》的契合,到《長歌行》的可愛,成就了她 95 流量花的地位和路人緣,直到《長歌行》結束,她的演技都沒有被當成短板吐槽,甚至在《長歌行》主角 CP 的拉胯襯托下顯得格外可人。
分水嶺在她《陳芊芊》大紅後,選擇多了,人往高處走,選項目要麼盯着 S+,要麼置換 S+,契合不再是挑選角色的标準,鞏固大制作女主地位才是決定性因素。(《長歌行》是《陳芊芊》大火前籤的)
從極端不契合的《且試天下》端王妃,到《星漢燦爛》角色契合但完全依賴慣性表演的程少商,再到《胡同》的五官亂飛和《後浪》的角色與表演齊爛,她如願以償,成為了 S+ 渣演技的代表人物。
新人紅利期這件事在白鹿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長月》播出後,有些路人粉感慨她當年《招搖》裏的靈氣盡失,但讓那些從未看過《招搖》的觀眾現在打開它,會發現這位女士的演技本質上變化不大。只是當年是新人,臉和氣質都還新鮮,小網劇投資低,觀眾的要求也不高罷了。
再加上未成名時還有一股子勁兒想演好、想力争上遊,成名後這股勁兒很容易就松懈下來,這也是構成新人紅利期的内因。
其次,目前内娛偶像劇的大環境,基本不支持演技進步。片方重視的是話題,是 CP,是流量,是 IP,目标決定動作,整個片場當然圍繞這些目标使勁兒,演技要往後排。
在平台炮制流量劇的流程裏,片場趕工,導演打工,同組演員點卯上工,做演員最要緊是快速呈現喜怒哀樂,不耽誤工期,别説精雕細琢,有的片場連明顯錯誤或壓根不到位的情緒都懶得讓你來第二遍。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熟練才是演員的生存之道,略帶疲憊的模式化是大家演技共同的終點。
就算自己上進想好好揣摩人物塑造好角色,在絕大多數偶像劇環境裏,也是跟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
最後,流量挂帥下,偶像演員的雜念都太重了。
當下很多一線準一線的流量花與流量生都是網紅出身,趙露思、白鹿、張凌赫、劉宇寧、李宏毅 ……ta 們做明星的優勢是網感好,懂得怎樣獲取最大的話題度,懂得怎樣讓自己的閱聽人喜愛。但當需要 ta 們正正經經塑造角色時,優勢很可能就變成了劣勢。
野路子出身不一定演技差,但如果演員日常把 " 招人喜歡 " 刻煙吸肺,把粉絲根本不合理的要求奉為圭臬,日常營業追趕潮流迎合粉絲喜好,演戲就容易一味去追求 " 帥 "" 飒 "" 美強慘 "" 大男主大女主 ",除了正經演戲什麼都惦記,滿腦子雜念。
至于炒 CP 這等吸粉捷徑,就更不用多説了。
當演員『靠角色吸粉』的正途,被急功近利操作成『以吸粉為目的塑造角色』,演戲就不再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工作,而只是演員搔首弄姿 show 給粉絲舔屏的舞台,角色也不再是需要認真揣摩走入内心的人物,而只是方便演員時時開屏的 cosplay 工具。
3
怎麼辦?
轉型,當然。
為什麼偶像演員的事業粉天天呼籲偶像轉型,哪怕轉型之作她們自己也未必願意看?
因為有點理智的粉絲都知道,一味停留在偶像劇領網域,演技不進必退。
别説偶像出身的諸位渣演技,即使楊紫這樣在正劇領網域有過響當當代表作的演員,一頭扎進偶像劇後,批評演技退步明顯的聲音就沒斷過,模式化與疲憊感也如約而至。既然能力問題不是問題,問題就出在環境、作品和心态上。
正劇當然不是金手指,沒有 " 演了就必然獲得進步 " 這種 buff,多少渣流量在正劇中折戟,恐怕不需要我列舉。
但它起碼提供了相對更利于演技進步的土壤:演技水平更高甚至可以給出指導的同組演員——若你肯聽,要求更高、能力更強一點的導演——若你願意磨,不那麼制式化的有細節有復雜度的角色——若你願意認真鑽研揣摩。
這樣的土壤給你,你是随手撒把種子還是精心栽培,完全看自己。
" 狼來了 " 的大幂幂,希望這次是真的
演藝生涯的早期多受點挫折,也不是壞事。
大膽説一句,沒有《遇龍》的全網嘲 " 古裝醜男 ""AI 演技 ",王鶴棣未必能知恥而後勇,在《蒼蘭訣》上迸發出難得的爆發力,終于與角色產生了化學反應,收獲到出道以來最大的進步,和随之而來的流量與贊譽。
而周也目前也站在同樣的懸崖邊上。靠《少年的你》出道後,她在《山河令》《啊,搖籃》和《西南聯大》連續三部劇裏仿佛一夜間忘了如何演戲,無數可怕動圖流傳于世,讓渣演技的标籤牢牢貼在身上。
但因這樣的批評而構成的壓力和逆境,長遠來看,要比吸到粉後粉絲四處捂嘴颠倒黑白營造出的虛假贊譽聲,對演員的演技進步更有意義。
前提是她也能把壓力轉化為動力,靠自己從演技深坑裏爬出來,并從此生出危機感。
選靠譜而不是選地位,當然也很有用。
演員在靠譜的劇組裏是吸收是修煉是進補,在流水線劇組裏就只有純消耗的輸出和消磨。
正劇班底靠譜的比例相對高一點,但也不意味着偶像劇領網域就部部不靠譜。可惜關鍵在于演員團隊有沒有能力判斷靠譜——這要求演員團隊能真正讀懂劇本,能對合作班底的水平有客觀判斷,還需要一點好運氣讓一切不發生重大變故。
這是娛樂圈最好的時代:明星們只要擁有足夠量的粉絲和話題熱度,就可以在專業上為所欲為,躺着賺錢。
這是娛樂閱聽人最壞的時代:我們的不滿與罵聲仿佛都擲向一堵空牆,整個行業的糾錯機制徹底失效,資本自成閉環,消費者滿意與否,都不影響它飛速運轉。
作為觀眾的我們退無可退,也就只能堅定地表達拒絕——能讓渣演技們糊到只剩檔期了,也就有時間有動力磨砺專業了。
來,跟我一起説:
謝謝,但我們不吃垃圾。
哪些偶像演員退步最明顯,有進步明顯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