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为什么偶像演员的演技越来越差?,欢迎阅读。
《长月烬明》播火了,但罗云熙与白鹿两个主角的演技问题,却陷入了种种争议与负面中。
随后抬上来的《后浪》,又狠狠暴露了赵露思惯性演技的大缺陷,和新秀罗一舟的浮夸。
赚最多的钱,演最烂的剧,贡献最拉胯的演技,已经是不少吃瓜群众对这几代偶像演员的共识了。
带 " 偶像 " 二字,本身就已经代表着演技方面的低要求了,但这七八年来的几代偶像演员,无论是与前辈比,还是跟自己的过往比,怎么都能呈现出越来越糟糕的下滑趋势呢?
1
与前辈比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吐槽必须有理有据,目前线上这几代偶像演员的演技,比其前辈,有越来越差吗?
首先要看我们如何定义 " 前辈 "。
与香港比,是 " 前 " 到刘德华梁朝伟那一代,还是谢霆锋张卫健那一代?
与台湾比,是 " 前 " 到 " 二秦二林 " 那一代,还是琼瑶电视女郎那一代?或者 2000 年后霍建华、陈乔恩、F4 等台偶那一代?
跟大陆自己比,是 " 前 " 到四旦双冰四大小生那一代,还是至今仍在偶像剧里混饭吃的 85 花一代?
当然,这种对比不能拿前辈转型后的水准来欺负人,但哪怕是用偶像剧比偶像剧,我猜绝大多数观众也会承认,如今这些偶像演员的表演水平,从整体水准看, 体感下滑严重。
抛开童年滤镜,抛开 " 记好不记坏 " 的记忆偏差,哪怕拉出各自代表作来横向对比,水准差异依然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一大原因是,作品的整体水准在下滑。
演技的发挥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极大依赖于角色本身,而内娱近七八年来的作品与角色,可以说是大大的boring。
文艺作品的保守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是全球性的。保守意味着题材的收缩、深度的倒退,角色的单一化,价值观的稳妥。这几年各社交平台对过往文艺作品挖坟刮起的 " 文艺复兴风潮 ",也能让大家感受到这种保守化趋势的严重性。年轻观众惊诧于当年那些作品的多样化与尺度,而经历过丰富作品年代的观众看着眼下这些千篇一律的东西,只能一边忆往昔一边叹气。
在这样的作品里,在这样的角色上,偶像演员们本就不富裕的演技就更加捉襟见肘。
如果说这是演技一代不如一代的外因,那内因就是:这一代偶像演员,太好混日子了。
时代不同了,流量称王了,靠脸吃饭不丢人了,片酬几何级数增长了,粉圈专业化运营了,口碑可以操控得明明白白了,鄙视链也基本崩塌了。
从资本的角度来说,既然捧谁都能达到一样的效果,那当然是尽情捧自己喜欢的、听话的,脸可能还会重视一些、do 修饰一下,演技是什么?能当饭吃吗?
从演员个人角度来说,我反正不是因为演技坐上了这个位置,那又有什么动力去磨砺演技呢?
更要注意的是,演技的判断标准也在这个分众时代愈发模糊。
话语权不再掌握在专业人士与精英媒体手中,而是掌握在喊得最大声、话语最耸动的群体手中,所以尽管观众体感上这一代偶像演员演技越来越差,但在各社交平台上,人人都演技炸裂、未来可期,那还有什么可改进的呢?
2
与自己比
另一个明确的体感是,大多数偶像演员与自己比,也是越演越差了。
很多偶像演员刚出名时的表现,都会被吹灵气、吹清新,几部演下来,又都会被批评 " 灵气 " 磨光了,眼神疲惫了,演技套路了。
是这样的吗?
首先,每个演员都有属于自己的 " 新人红利期 "。初来乍到,面孔新鲜,演法生涩但很可能带着浓郁的个人特色,再加上能被大众关注到的成名角色,多半带着几分难得的契合,这一切,构成了所谓的 " 灵气 "。
当然,也有出道就一块木头或五官乱飞的,演技渣到新人红利滤镜都无法让观众有半点好感,不在我们今天的探讨内,因为下降空间委实有限。
但这种灵气,随着新人红利期的消失,随着个人风格被大众习以为常,随着角色挑选余地越来越大而角色选择更多看重投资规模和番位,也被消磨得越来越稀薄,直至彻底消失不见。
过去的杨幂,现在的赵露思,大概就是典型范例。
赵露思,《天雷一部之春花秋月》的清新,《陈芊芊》的惊喜,《我,喜欢你》的契合,到《长歌行》的可爱,成就了她 95 流量花的地位和路人缘,直到《长歌行》结束,她的演技都没有被当成短板吐槽,甚至在《长歌行》主角 CP 的拉胯衬托下显得格外可人。
分水岭在她《陈芊芊》大红后,选择多了,人往高处走,选项目要么盯着 S+,要么置换 S+,契合不再是挑选角色的标准,巩固大制作女主地位才是决定性因素。(《长歌行》是《陈芊芊》大火前签的)
从极端不契合的《且试天下》端王妃,到《星汉灿烂》角色契合但完全依赖惯性表演的程少商,再到《胡同》的五官乱飞和《后浪》的角色与表演齐烂,她如愿以偿,成为了 S+ 渣演技的代表人物。
新人红利期这件事在白鹿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长月》播出后,有些路人粉感慨她当年《招摇》里的灵气尽失,但让那些从未看过《招摇》的观众现在打开它,会发现这位女士的演技本质上变化不大。只是当年是新人,脸和气质都还新鲜,小网剧投资低,观众的要求也不高罢了。
再加上未成名时还有一股子劲儿想演好、想力争上游,成名后这股劲儿很容易就松懈下来,这也是构成新人红利期的内因。
其次,目前内娱偶像剧的大环境,基本不支持演技进步。片方重视的是话题,是 CP,是流量,是 IP,目标决定动作,整个片场当然围绕这些目标使劲儿,演技要往后排。
在平台炮制流量剧的流程里,片场赶工,导演打工,同组演员点卯上工,做演员最要紧是快速呈现喜怒哀乐,不耽误工期,别说精雕细琢,有的片场连明显错误或压根不到位的情绪都懒得让你来第二遍。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熟练才是演员的生存之道,略带疲惫的模式化是大家演技共同的终点。
就算自己上进想好好揣摩人物塑造好角色,在绝大多数偶像剧环境里,也是跟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
最后,流量挂帅下,偶像演员的杂念都太重了。
当下很多一线准一线的流量花与流量生都是网红出身,赵露思、白鹿、张凌赫、刘宇宁、李宏毅 ……ta 们做明星的优势是网感好,懂得怎样获取最大的话题度,懂得怎样让自己的閱聽人喜爱。但当需要 ta 们正正经经塑造角色时,优势很可能就变成了劣势。
野路子出身不一定演技差,但如果演员日常把 " 招人喜欢 " 刻烟吸肺,把粉丝根本不合理的要求奉为圭臬,日常营业追赶潮流迎合粉丝喜好,演戏就容易一味去追求 " 帅 "" 飒 "" 美强惨 "" 大男主大女主 ",除了正经演戏什么都惦记,满腦子杂念。
至于炒 CP 这等吸粉捷径,就更不用多说了。
当演员『靠角色吸粉』的正途,被急功近利操作成『以吸粉为目的塑造角色』,演戏就不再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工作,而只是演员搔首弄姿 show 给粉丝舔屏的舞台,角色也不再是需要认真揣摩走入内心的人物,而只是方便演员时时开屏的 cosplay 工具。
3
怎么办?
转型,当然。
为什么偶像演员的事业粉天天呼吁偶像转型,哪怕转型之作她们自己也未必愿意看?
因为有点理智的粉丝都知道,一味停留在偶像剧领網域,演技不进必退。
别说偶像出身的诸位渣演技,即使杨紫这样在正剧领網域有过响当当代表作的演员,一头扎进偶像剧后,批评演技退步明显的声音就没断过,模式化与疲惫感也如约而至。既然能力问题不是问题,问题就出在环境、作品和心态上。
正剧当然不是金手指,没有 " 演了就必然获得进步 " 这种 buff,多少渣流量在正剧中折戟,恐怕不需要我列举。
但它起码提供了相对更利于演技进步的土壤:演技水平更高甚至可以给出指导的同组演员——若你肯听,要求更高、能力更强一点的导演——若你愿意磨,不那么制式化的有细节有复杂度的角色——若你愿意认真钻研揣摩。
这样的土壤给你,你是随手撒把种子还是精心栽培,完全看自己。
" 狼来了 " 的大幂幂,希望这次是真的
演艺生涯的早期多受点挫折,也不是坏事。
大胆说一句,没有《遇龙》的全网嘲 " 古装丑男 ""AI 演技 ",王鹤棣未必能知耻而后勇,在《苍兰诀》上迸发出难得的爆发力,终于与角色产生了化学反应,收获到出道以来最大的进步,和随之而来的流量与赞誉。
而周也目前也站在同样的悬崖边上。靠《少年的你》出道后,她在《山河令》《啊,摇篮》和《西南联大》连续三部剧里仿佛一夜间忘了如何演戏,无数可怕动图流传于世,让渣演技的标签牢牢贴在身上。
但因这样的批评而构成的压力和逆境,长远来看,要比吸到粉后粉丝四处捂嘴颠倒黑白营造出的虚假赞誉声,对演员的演技进步更有意义。
前提是她也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靠自己从演技深坑里爬出来,并从此生出危机感。
选靠谱而不是选地位,当然也很有用。
演员在靠谱的剧组里是吸收是修炼是进补,在流水线剧组里就只有纯消耗的输出和消磨。
正剧班底靠谱的比例相对高一点,但也不意味着偶像剧领網域就部部不靠谱。可惜关键在于演员团队有没有能力判断靠谱——这要求演员团队能真正读懂剧本,能对合作班底的水平有客观判断,还需要一点好运气让一切不发生重大变故。
这是娱乐圈最好的时代:明星们只要拥有足够量的粉丝和话题热度,就可以在专业上为所欲为,躺着赚钱。
这是娱乐閱聽人最坏的时代:我们的不满与骂声仿佛都掷向一堵空墙,整个行业的纠错机制彻底失效,资本自成闭环,消费者满意与否,都不影响它飞速运转。
作为观众的我们退无可退,也就只能坚定地表达拒绝——能让渣演技们糊到只剩档期了,也就有时间有动力磨砺专业了。
来,跟我一起说:
谢谢,但我们不吃垃圾。
哪些偶像演员退步最明显,有进步明显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