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2023論文撤稿過萬篇,都是AI惹的禍?中國撤稿率未進Top3,歡迎閲讀。
圖源:Freepik
撰文丨周晨
● ● ●
每年年終都會有科學人物、臨床研究盤點,今天不妨讓我們看看 " 撤稿 " 盤點吧。
2023 年共撤稿超 10000 篇研究論文,創造歷史撤稿數量之最。
其中,Wiley 旗下子公司 Hindawi 占了撤稿的大頭,數量超過 8000 多篇。在過去的 20 年裏,沙特阿拉伯成為撤稿率最多的國家,緊随其後的巴基斯坦、俄羅斯,中國排第 4。
撤稿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除了傳統的 " 論文工廠 " 和數據造假外,AI 化論文創作也成為撤稿的一大誘因。
今年,眾多科學名人都在撤稿方面 " 翻車 " 了,被撤稿的學者中,不乏名校校長、諾貝爾獎得主等。
可以説,2023 年的 " 撤稿觀察 " 絕對值得一看。
01 論文撤稿創歷史之最
又到了一年的年末,今天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今年論文撤稿情況。
據 Nature 報道,今年研究論文的撤稿數量達 10000 篇之多,創下歷史最高記錄,幾乎是去年的兩倍。
今年有超 10000 篇研究論文被撤回(橙色為期刊,藍色為會議文章)
之所以有這麼誇張的數據,很大一部分原因要 " 甩鍋 " 到 Hindawi 頭上。
Hindawi 是出版商 Wiley 旗下子公司,位于英國倫敦。截至目前,Hindawi 期刊已經撤下了 8000 多篇文章,理由是 " 擔心同行評審過程受到損害 " 和 " 系統性地操縱出版和同行評審過程 " 等因素。
在過去十年裏,論文撤稿率增加了兩倍多。2020 年後,撤回論文與發表文章的比例便不斷上升,到了 2022 年後,這一比例更是超過 0.2%。
撤回論文與發表文章的比例(橙色為期刊,藍色為會議文章)
在過去 20 年裏,發表超過 10 萬篇文章的國家中,沙特阿拉伯的撤稿率最高,為每 10000 篇論文中有 30.6 篇論文撤稿(不包括基于會議論文的撤稿),排在之後的位巴基斯坦、俄羅斯和中國。中國的數據為每 10000 篇論文中有 23.5 篇論文撤稿(不包括基于會議論文的撤稿)。
每 10000 篇論文中被撤稿的論文數量排名
02 從 Hindawi 和 AI 看撤稿原因
之所以今年論文撤稿數量創下歷年之最,Hindawi 要包攬很大一部分責任。而今年,屬實是 Hindawi 的 " 黑暗之年 "。
Hindawi 是一家經同行評審、開放獲取科學期刊的出版商,2021 年被出版商 Wiley 收購,曾一度被認為是全球增長速率最快的 OA(open access,開放獲取)網站之一。
可到了今年 3 月,Web of Science 剔除了 19 本 Hindawi 期刊,主要理由在于 " 未能達到标準質量 ",這讓 Hindawi 學術誠信和質量經受了一波 " 拷打 "。
更雪上加霜的是,Hindawi 慘遭各大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 " 拉黑 ",不少機構或明或暗地表示,不會在 Hindawi 上投稿,以免降低自己的學術聲譽。
多輪打擊下,Hindawi 不得不做出些實際行動來挽回自己的名聲,撤稿 8000 篇論文也是它自糾自查的瘋狂舉措之一。但 Hindawi 的措施似乎沒怎麼奏效,12 月 6 日,Wiley 在财報電話會議上宣布将完全停止使用 Hindawi 品牌名稱。
Hindawi 或将成為歷史。
而從 Hindawi 的教訓上,我們能夠總結出一些撤稿的原因。12 月 12 日,Hindawi 官方發布了一份官方白皮書,探讨了學術出版操縱的世界以及 Hindawi 受到的影響。在這份白皮書中,Hindawi 提到了一些撤稿的原因:同行評審欺詐、論文工廠和出售論文作者身份 ,這些問題不僅扭曲了學術格局,還對學術出版誠信構成了挑戰。
要知道,Hindawi 撤下的 8000 多篇稿件裏,大多都來自特刊。2022 年 10 月之前,Hindawi 特刊項目會吸引一批自願擔任客座編輯的研究人員,并由他們提出特刊提案,發表的特刊稿件也通常由客座編輯來監督的。
這種開放性的審查模式很快被一些 " 論文工廠 " 或騙子利用起來,成為快速發表低質量或虛假論文的通道。法國圖盧茲大學(University of Toulouse)的計算機科學家紀堯姆 · 卡巴納克(Guillaume Cabanac)提到,Hindawi 被撤回的論文可能大多是假文章,但它們仍然被集體引用了超過 35000 次。
也因此,Hindawi 名聲一落千丈。自此,不少人對于開放式學術圈的質量和聲譽開始產生質疑。
除了上述提到的 " 同行評審欺詐、論文工廠和出售作者身份 " 等常見撤稿原因外," 使用 AI" 正在成為撤稿的一大主因。
自從去年 ChatGPT 爆火以來,不少學者将 ChatGPT 試做寫論文的重要工具。今年 1 月,《衞報》(The Guardian)提出," 數以千計的科學期刊出版商已禁止或限制作者使用先進的 AI 聊天機器人提交論文 ",理由是,擔心會導致 " 學術文獻中出現有缺陷甚至捏造的研究 "。
在這些 AI 禁令中,不乏有一些頂級刊物的身影,比如《科學》(Science)主編霍爾頓 · 索普(Holden Thorp)在 1 月更新了一項編輯政策,禁止使用 ChatGPT 編輯過的文本,并澄清該程式不能被列為作者。
就在今年 9 月,就出現了第一例因為 ChatGPT 而撤稿的 SCI 論文案例。
在學術期刊 Physica Scripta 的一篇論文中,出現了 "Regenerate response"(重新生成回復)的字樣,而這一字樣的出現意味着這篇論文可能殘存着使用 ChatGPT 的痕迹,也因此這篇論文最終慘遭撤稿
不過這兩個月,一些期刊對于 AI 的态度似乎有些 " 松口 " 了:11 月 16 日,《Science》雜志再一次更新了編輯政策,提到只要方法部分出現适當的披露,那麼使用 AI 工具也不是不能接受。
未來因 AI 工具對撤稿造成多大影響呢?我們可以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03 中國的論文撤稿情況
那麼,中國學者的撤稿情況如何?
在了解撤稿前,我們可以先談一下中國的科研論文背景。據日本文部省報告顯示,科學論文在數量、質量上都開始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從論文數量來看,目前中國遙遙領先占據榜首,占全球論文數量的 24.6%,比美國高出 8.5%;從引用次數來看,在全球前 10% 和 1% 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中,中國分别占近 30% 和 1%,超越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盡管高質量論文也不少,但事實上目前中國科研論文屬于 " 泥沙俱下 " 的态勢,撤稿的論文不在少數。
今年 3 月,有媒體對 2023 年 3 月的全網撤稿名單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在被撤稿的 157 篇論文中,有 62% 的文章來自國内學者。
今年 6 月,Hindawi 旗下雜志撤回了 894 篇論文,中國學者占比 96.6%:6 月 21 日,撤回 498 篇,其中有 487 篇論文主要由中國學者參與,6 月 28 日,撤回 396 篇,其中有 377 篇論文主要由中國學者參與。
而撤稿的一大主因在于 " 同行評議過程受到了損害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和 " 論文工廠 " 的統一包裝脱不了幹系。
目前,國内許多學者都會與 " 論文工廠 " 聯系來輔助自己發表論文,國外媒體 Financial Times 就大膽抨擊了國内 " 論文工廠 " 的現象,直指這種做法會 "threaten progress"(妨礙進步)。
上述中國學者在論文中的兩張熒光顯微鏡影像,論文團隊旨在顯示研究結果的不同,但實際上,這個研究的對比只是使用了鏡像功能。
今年 6 月,4 篇論文因出現同一劃痕鋼尺而遭撤稿的消息引起了國内的廣泛關注,4 篇不同署名、不同期刊的論文數據疑似同一來源,這不禁讓人質疑," 論文工廠 " 在中國科研界到底扎根有多深?
04 諾獎得主、知名學者在撤稿處 " 翻車 "
説完國内情況,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聊聊大師的撤稿 " 翻車 " 情況。今年,不少科研界的明星人物都有被撤稿的醜聞。
比較轟動的事件莫過于前斯坦福大學校長涉嫌學術不端。去年 11 月,The Stanford Daily 驚現頭條:斯坦福大學校長 Marc Tessier-Lavigne 涉嫌學術不端,共有 11 篇論文被懷疑有不同程度的造假,這一消息一出瞬間引起了外界輿論的譁然。在經過長達半年的據理力争後,最終得出一個有些自相矛盾的調查結論:論文無法重復,但未涉嫌造假。
很顯然,這樣一個調查結論顯然是無法服眾的。出于學校利益考慮,Marc Tessier-Lavigne 于今年 8 月 31 日辭職,而在他卸任的前一天,《Science》雜志正式撤回了他的 2 篇重要論文。
今年 6 月,2019 年諾獎得主格雷格 · 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又遭 Oncogene 雜志撤稿。Oncogene 雜志本就是國内公認的水刊之一,這次慘遭 " 水刊 " 撤稿,可以説讓塞門扎有些尴尬了。
除卻去年被撤的 4 篇論文,目前還有 55 篇論文存疑,我們也非常期待,塞門扎能否刷新 " 諾獎得主中被撤稿最多 " 的記錄。
今年 11 月,南加州大學著名神經科學家貝裏斯拉夫 · 茲洛科維奇(Berislav Zlokovic)涉嫌學術造假。本身學術造假就很可怕了,更可怕的是,根據茲洛科維奇涉嫌造假論文原理而制作出的試驗性藥物 3K3A-APC 已完成臨床 II 試驗階段,正着手 III 期試驗。
貝裏斯拉夫 · 茲洛科維奇(Berislav Zlokovic)
這則消息一出相當于 " 釜底抽薪 ",打了患者和醫藥公司一個措手不及,未來該藥物将何去何從,我們只能祝它好運。
今年 " 十大科學人物 " 評選中,康奈爾大學的超導專家詹姆斯 · 哈姆林(James Hamlin)憑借 " 打假 " 羅切斯特大學物理學家朗加 · 迪亞斯(Ranga Dias)的温室超導理論成功跻身榜單。可以説,科學界對于研究的準确性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
而論文的 " 撤稿 ",實際上也是反應一個學者、一個研究機構、一個國家對于科學嚴謹性的态度,希望在新的 2024 年,撤稿能夠迎來下滑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