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尋找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支前群眾!一面旗幟見證235名昆山百姓的拳拳愛國情,歡迎閲讀。
" 這是我父親的籤名!"84 歲的江蘇昆山居民姜鑫生指着紅色旗幟上的名字 " 姜銀根 " 激動地説。這是一面 " 蘇南區昆山縣東塘街東門街全體居民 " 敬獻給 " 志願軍同志們 " 的旗幟,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 235 個名字,見證着 70 多年前的軍民魚水情。
據悉,這面旗幟去年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争博物館。2023 年 7 月 27 日将迎來抗美援朝戰争勝利 70 周年紀念日。南京民間抗日戰争博物館聯合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昆山市檔案館共同開展 " 尋找 70 年前的籤名記憶 " 活動,找尋曾在旗幟上籤名的抗美援朝支前群眾。目前,已經尋找到 4 名群眾或其後人。7 月 12 日,現代快報記者跟随南京民間抗日戰争博物館館長吳先斌前往昆山,尋訪當年的支前群眾後人,聽他們講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多家部門聯合尋找,目前已與 4 名支前群眾或家屬取得聯系
當天,現代快報記者見到了這面珍貴的旗幟。整面旗幟由大紅色的老式被面布料制成,上面有許多象征着吉祥寓意的暗紋,破損的殘洞透露着它已歷經 70 多年的風霜。旗幟的右側寫着 " 獻給志願軍同志們 "" 你們是世界和平的保衞者,是中國人民的保護者,我們堅決支援你們 ",左側的落款則是 " 蘇南區昆山縣東塘街東門街全體居民敬獻 ",旗幟的中間位置是支前群眾的籤名。
△姜銀泉籤名
" 經過我們初步統計,上面有 235 名群眾籤名,但是旗幟中間還有兩處破損,面積較大,實際上的名字應該更多。" 吳先斌告訴現代快報記者," 像這種專屬性的革命文物很罕見,我相信這些名字背後一定有很多故事,我希望能找到他們每一個人,還原這段歷史。"
△徐全福籤名
帶着這份期盼,吳先斌聯系了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希望給予支持。省地方志辦公室高度重視,部署昆山市檔案館(地方志辦公室)開展具體找尋工作。昆山市檔案館征集編研科副科長王昀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們通過 " 昆山檔案 "" 昆山發布 " 等微信公眾号發布了尋人啓事,也請當地派出所協助尋找,目前,已經與 4 名支前群眾或家屬取得聯系,其中,有兩名籤名者本人尚健在。
△姜銀根
後人回憶父親的支前義舉:孩子的 " 長命百歲 " 銀鎖都被捐了
帶着這面旗幟,現代快報記者跟随吳先斌來到了姜鑫生位于昆山的家中。" 姜銀根是我的父親,姜銀泉是我的叔叔,他們倆的名字都在旗幟上。" 姜鑫生回憶,這面旗幟制于 1951 年,當時他 12 歲,因為那時東塘街、東門街歸一個居委會管,所以共同制作了一面旗幟," 那一年,一支志願軍部隊接到命令,從太倉北上入朝,途經我們昆山,在這裏借宿了幾天。當時東門街 42 号院子和一個木匠店裏住的志願軍最多,42 号院子裏住了有 100 多人。"
姜鑫生記得,當時,父親是東塘街居委會治保主任,白天做着郵差送報的工作,到了晚上,就會去各個弄堂義務巡邏。居民們自願發起了為志願軍募捐的活動,熱心的父親自然也參與了," 父親當時説,這些小夥子是為了保障我們解放後的安定日子,我必須要支持他們。" 姜鑫生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家中當時把銅勺、銅鍋、銅菜刀、銅水壺等銅制品全捐了,甚至連他的 " 長命百歲 " 銀鎖也被父親捐了," 父親還捐了一大盒銀元,那是他為了免于被抓壯丁而攢下的‘保護費’,解放以後不抓壯丁了,這個錢用不到了,所以他也捐了。"
△姜銀根的兒子姜鑫生
在轟轟烈烈的支前運動中,也有人以實際行動加入志願軍,姜鑫生的同學陶國民就是其中一位," 陶國民當時 18 歲,加入了志願軍,我們當時也給他捐了東西。"
△姜銀根的兒子姜鑫生(左)與南京民間抗日戰争博物館館長吳先斌(右)
昆山群眾的熱情,讓東塘街、東門街一帶成為這些志願軍戰士心中温暖的地方。姜鑫生記得,戰争勝利後,一位太倉籍志願軍戰士回鄉途中路過昆山,又在東門街 42 号院子借宿了一晚。" 他和我們講,抗美援朝戰争打得很慘烈,他們排只剩下他一個人了。" 姜鑫生説,第二天,這位戰士就匆匆趕往太倉去了。
△徐全福
當天,現代快報記者還見到了另一位支前居民徐全福的後人。" 我爺爺以前就住在東門街,而且他的字迹我認得,旗幟上的這個名字就是他。" 看到這面旗幟,徐全福的孫女徐佳心情十分激動。
△徐全福的孫女徐佳(左)與南京民間抗日戰争博物館館長吳先斌(右)
盡管爺爺很少跟她説起過戰争年代的故事,但在徐佳心目中,爺爺是一個熱心人,他曾是昆山縣第二中學的老師,也參與過昆山的修志工作," 盡管爺爺不是軍人,但他對軍人有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影響下,我們家有四個軍人,我的父親、大伯、堂哥、表哥都是。"
将為旗幟申報國家級革命文物,尋找籤名者仍持續進行
密密麻麻的籤名、振奮人心的标語口号、精美的紅色布料 …… 這面封存 70 多年的旗幟,見證着昆山百姓與志願軍之間魚水交融的深厚情誼。據昆山檔案館館藏檔案記載,昆山是一片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熱土,抗美援朝期間,昆山人民積極響應祖國号召,先後有 8 萬多人接受祖國挑選,2665 人光榮應征入伍,近百人次立功,犧牲了 36 人,用鮮血捍衞了新生的共和國政權。
" 通過這些籤名者後人的回憶,能夠還原那場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支前運動。抗美援朝戰争的勝利,不僅勝在前方的軍事鬥争,也勝在後方群眾積極參軍、參戰、支前的抗美援朝運動,這面旗幟就是最好的證明。這 235 個籤名,正是‘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最好寫照。" 吳先斌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未來他将為這面旗幟申報國家等級革命文物,同時,他也将繼續尋找在旗幟上留下籤名的支前群眾或者後人,還原那段歷史。
旗幟上現有的籤名如下,如果您有籤名者的線索,可以撥打 025-96060 與我們取得聯系,現代快報将持續關注尋人進展。
現代快報 + 記者 張然 / 文 儲希豪 / 攝
(校對 張靜超 編輯 李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