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這片背着我們,票房殺瘋了,歡迎閲讀。
有多少人對《小醜 2》失望了。
沒有 DC 的冷峻感,歌舞幹擾劇情,内心戲毫無克制。
深度表達?
很抱歉,竟然輸給簡單的血漿——
比起弱雞亞瑟 · 弗萊克。
這才是小醜真神!
很高興認識你,亞特——
斷魂小醜 3
Terrifier 3
p.s. 本篇血漿濃度過高,請謹慎觀看。
評分超越《小醜 2》。
票房也更傲人。
國際大牌、頂級制作的《小醜 2》,預算嚴重超支,2 億美元的成本恐難以收回。
而《斷魂小醜 3》,成本僅 200 萬美元,就已經拿下了超過 4000 萬美元的全球票房。
以小博大,而且不玩虛的。
它沒有故弄玄虛的劇情,也不糾結主角的心理,像一條計算機指令一樣簡潔有效——
虐;
殺。
和《小醜》或《小醜回魂》等小醜題材的作品完全不一樣。
《斷魂小醜》走的是砍殺片血漿片以及剝削電影的路數。
嗜血入門。
嗯,字面意義上的——
電影的設定賊簡單。
某個美國小城鎮,突然出現了一個叫做亞特(ART)的小醜。
就算在小醜裏,他也算是醜的。
一身黑白撞色的連體服,戴着一個誇張的小禮帽,背着一個不知道裝着什麼的大垃圾袋。
眼睛和嘴唇都畫着濃妝,張開嘴牙齒都是紅色的,惡心又詭異。
而且他出現的時間還特别趕巧。
前兩部都是萬聖節。
這一部,聖誕節。
在這兩個節日,都會有人穿着 cos 走在街上,所以小醜亞特很方便混入其中。
就在所有人最快樂的時候。
亞特就衝出來突突突。
血飙得滿臉都是。
比如第一部。
前腳還在披薩店裏弄髒人家後廚被趕出去。
後腳就把披薩店的員工弄死點了天燈。
第二部裏。
萬聖節小孩會串門要糖。
他也要,别人不給,就刀别人。
到了第三部。
更是扮成聖誕老人闖入商場的活動現場。
給孩子們發糖,發禮物。
一打開就——
砰!
小孩不能殺?
抱歉,《斷魂小醜》可沒好萊塢的那些禁忌,小孩,女性,有色人種 ……
亞特做到了眾生平等。
虐殺不僅在血漿層面上。
也是對觀眾習以為常的倫理進行踐踏。
比如,把孩子血肉模糊的屍體,送到母親面前 ……
你感受到了,《斷魂小醜》是一部純血的剝削片。
所謂剝削片,就是對某個獵奇的賣點,如色情、暴力、變态等,無以復加地利用。
類似的電影拍多了,也越來越卷。
光是殺人,就得花樣翻新,藝術創造。
最著名的像《電鋸驚魂》,各種機械刑具,各種誅心挑戰,獵奇而又充滿痛感。
不僅在死法上創新。
還在為什麼死這件事上反復誅心。
比如做惡,違背良心,背棄信仰之類 …… 按照豎鋸老爺子的話就是不珍惜生命的人不配活着。
在這條路上也出現了如《死神來了》之類的靈異類驚悚。
在為什麼死這件事上,探讨死亡預兆與内心博弈。
當然死法上也同樣花樣百出。
死神随地大小個意外就能輕松奪人性命。
同樣玩驚悚和獵奇,在放大普通人内心的不安全感。
但《斷魂小醜》又不一樣。
它沒有花哨的概念包裝,簡直是恐怖片界的某雪冰城——
就靠着量大實惠的殺殺殺衝銷量。
在電影裏,小醜亞特殺人方式并不算豐富,但是無一例外都很惡心。
圖片肯定是沒法放。
Sir 還是用文字描述吧。
第一部裏他會把人頭砍下,然後做成燈——把雙眼和鼻子全部剜去插上蠟燭,擺在櫃台上代替招财貓迎賓。
還有,他會把女性脱光綁住腳倒挂起來,然後拿鋸子從下體開始,直接把人拆成兩扇,像屠宰場切割豬肉一樣。
比如他會把死者的皮膚剝下,貼在自己身上,假裝成傷者,引誘善良的人上前施救,然後突然襲擊 ……
亞特為什麼要殺人?
對不起。
電影的設定裏幾乎沒有這方面的讨論。
而且從導演前作《萬聖節前夜》第一次出場,到《斷魂小醜》三部,小醜亞特的設定是不斷完善的。
如果説第一部裏出現了帶頭套的場景,還能理解成一種人類扮相,很多人還在吐槽主角為什麼不補刀。
但第二部被槍打中,被刀刺中,依然可以活蹦亂跳,甚至頭被砍下來都還可以咬人,就已經脱離了人類生物了。
更别説第三步直接穢土轉生,非常惡心地再生,以及結尾頗有宗教意味的處刑,帶上耶稣的荊棘頭冠。
在導演的設定裏。
小醜亞特更像是一個 " 恐怖 " 符号,它肯定不是生物,對于觀眾來説,就是恐怖本身。
聽起來很離譜吧。
但這确實就是《斷魂小醜》最大的賣點。
用最血腥露骨的方式,給觀眾直觀呈現殺戮的恐怖和血漿的刺激。
過往的恐怖片,血漿,是對(殺人)情節的修辭手法。
但在這裏。
血漿成為了主語。
比起角色形象,更奪目的,是幾乎所有的殺戮,必會出現剝皮和斷肢。
至于打碎頭顱,剖開腹部,露出人體内的器官,皮下組織,骨骼,尤其帶着大量鮮血迸濺的惡心場景。
更是創作者的傾情奉獻。
他們要的就是讓人反胃的這種直觀衝擊。
以至于哪怕在見多識廣的歐美地區上院線的時候,《斷魂小醜》能夠把觀眾吓到昏厥,嘔吐。
而且不止一例。
但你要説這部電影,或者這個系列就是純粹的惡心人的麼?
當然不是。
它更像是某種屬于特定小圈子的宣泄,也是 Sir 前邊反復強調的觀看這個系列一定要是出于 " 感興趣 "。
比如抛開那些容易讓大家反胃的 " 血漿 " 之外,《斷魂小醜》其實是一種特效化妝和道具的勝利。
剝開的人皮,迸濺的内髒,以及被擠破,打碎,搗亂的頭顱,怎樣才能做得吓人,逼真。
電影其實是在這一層上做了大量的工夫。
但還不止如此,還有很多迷影元素。
舉個例子。
亞特出場是《萬聖節前夜》——一部八十多分鍾的低成本恐怖片裏,裏面有個設定是,一家人看完恐怖小醜的錄像帶,然後小醜從電視機裏爬出來。
妥妥致敬《午夜兇鈴》裏的貞子。
在《斷魂小醜 3》裏,亞特的好幾個場景,一眼就可以看出類似的元素。
比如斧頭追逐砍門的設計,與《閃靈》如出一轍。
比如亞特拿電鋸去襲擊浴室。
就是希區柯克名作《驚魂記》的 plus、pro、max 版本。
同樣是驚悚恐怖。
《午夜兇鈴》和《驚魂記》主打也是對觀眾的刺激。
甚至在它們上映的時代,一樣把觀眾吓個半死。
《斷魂小醜》某種程度上是更極致地一種輸出。
導演在采訪中着重提到了這一點。
比如為什麼要這樣拍?
致敬的當然是過去的砍殺片,血漿片類型。
但他的回答有一句話對于當下的大環境是有想法。
甚至超過了《斷魂小醜》這個系列本身——
在庸俗娛樂,讨好觀眾的設計,臣服于商業邏輯的創作,充斥大銀幕的年代。
小醜亞特更像是一種清涼油。
是芥末。
它沒有什麼深刻的表達,但每一部都提神醒腦。
它帶來強刺激,但更重要的,從始至終是去 " 道德 " 與去 " 情緒 " 的。
甚至任何人對于這類創作的口誅筆伐。
都可以用另一個小醜口頭禅來回復——
可能正是對于嚴肅壓抑的背棄和逃離。
撐起了《斷魂小醜》萬聖節檔期的票房冠軍。
或許,這種血肉模糊的發癫發瘋。
并不是什麼敗壞風氣。
也不會導人暴力。
反而在一個越來越無趣讨厭的大環境裏。
一種比較另類的精神療愈。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吉爾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