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20萬買小米汽車沒戲?,歡迎閲讀。
作者 | 周智宇
編輯 | 張曉玲
一條致敬新能源汽車公司的微博反復編輯了六遍,發布會上少見地穿起了筆挺的西裝。
12 月 28 日技術發布會上诙諧幽默風格不改,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也展現出了少有的鄭重。
列出風阻系數公式、逐個講解小米汽車的機械素質。雷軍希望通過自己的講解,讓觀眾理解小米如何造車,同時又表現出一位曾經的 " 圈外人 " 對汽車工業的敬畏,以及過去三年躬身造車後,他不再是汽車圈的外行。
終于,在官宣小米造車 1003 天後,雷軍帶着小米首款汽車 SU7 正式登台亮相。雷軍稱,小米汽車設立的目标就是要媲美保時捷和特斯拉。
當然,雷軍也留給外界懸念。首款車型售價多少,能讓小米首款車能夠吃飽產能,成為爆款,又不至于讓用户們等太久,這極其考驗着雷軍的定價智慧。
随着小米等玩家的入場,格局固化已久的汽車市場将迎來一次徹底重塑。這也會是中國汽車市場的終局之戰。
在正式發布小米 SU7 後,雷軍表示,他會繼續用 15 到 20 年的努力,繼續造好車。未來,小米汽車會成為中國汽車工業走向全球的代表之一,成為屹立在世界之巅的汽車巨頭之一。
這趟夢想之旅,已然開始。
超越
把發布會的主題定為 " 跨越 ",雷軍的野心十足。
他的底氣在于,攜手頂尖的供應商夥伴,小米在制造新能源汽車的幾個關鍵技術上已經處于行業前列。
發布會上,雷軍介紹了小米汽車在電驅、電池、大壓鑄、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上的進展。在不違反廣告法的情況下,雷軍幾乎用盡了形容詞。
他的目标很明确,小米在汽車的核心技術上态度非常堅決,不管花多少時間,不管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在關鍵的核心技術領網域裏,一定要做到行業領先水平。
SU7 首批車型上将搭載轉速達到 2.1 萬轉的超級電機 V6/V6s,完全由小米自主研發、生產的第三款電機 V8s,轉速能夠達到 27200 轉,預計在 2025 年量產上車。這也将刷新了全球電機轉速的天花板,是全球最頂尖的電機。并且預研的下一代電機,實現了 3.5 萬轉的最高轉速。
目前,已上車量產的車型裏,僅有特斯拉、智己少數車型的電機轉速能夠超過 2 萬轉。前段時間售價 76.9 萬元起的極氪 001 FR 純電超跑,最高轉速也不過 20620 轉。
電池方面,則是小米自研全新超級 800V 碳化硅高壓平台,最高電壓達 871V。平台上限電量為 150kWh,續航超 1200 公裏。
作為土生土長的北方車廠,小米也懂得在北方地區寒冷天氣中使用電動車的痛點。通過推出了兩項針對熱管理的技術,雷軍稱,小米要電動車冬季續航之王。
在一體壓鑄技術方面,小米全棧自研了 9100 噸大壓鑄集群,這一舉超過特斯拉上海工廠的 6000 噸,也超過特斯拉美國工廠的 9000 噸。
百公裏加速最高 2.78s,超越百萬豪車保時捷 Tycan Turbo;風阻系數 0.195,為全球量產車型裏最低。這一系列的機械素質,都彰顯出小米 SU7 是一款高性能轎跑車型,擁有不俗的性能。
随着這一系列硬體參數出爐,業内對于小米首款車型的定位也能夠有一個初步判斷。售價,也是小米汽車自亮相工信部網站以來,留給外界最大的懸念。
首款車型的定價,會決定小米汽車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品牌調性。" 性價比 "、中低端市場的标籤一旦烙上,想要衝擊高端,會是個難事。對此,好不容易通過小米 13 站穩手機高端市場的雷軍,深有體悟。
多位汽車分析師、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小米汽車應該會憑借自身供應鏈上的能力,讓低配版擁有性價比,售價在 20 萬元以下,同時通過智駕版本作為主力,提升單車售價。
汽車行業分析師朱玉龍直言,配置上,SU7 給了消費者價值 30 萬的感覺,定價則還需要些時間。也有接近小米汽車的人士表示,定價還在探讨,這不是個輕松的決定。
有熟悉小米集團的人士表示,包括預售價等在内等更詳細的信息,則有待產品發布會披露,預計會在明年一季度。
發布會現場,雷軍直言,SU7 的價格就不要再講 9.9 萬了,不可能的,也不要再講 14.9 萬,我們還是要尊重科技。不過,現場還是有觀眾高喊 "19.9 萬!"
這個懸念,還待一段時日才能揭曉。
颠覆
小米的造車之路并不舒坦。
手機廠商能造好車麼?這是否會對小米的資金鏈造成拖累?從小米宣布造車起,投資者們對此一直不是很樂觀。
從宣布造車的時機來説,彼時小米剛經歷過一輪外資抛售。原本手機單價提升、品牌高端化給投資者帶來期望,小米股價進入上升空間,一年大漲四倍的勢頭被打散。加上小米 11 的 "WIFI 門 "、疫情對小米新零售模式的衝擊等等。2021 年初對雷軍來説,是個艱難的時刻。
要在這個時間節點投身到燒錢的造車業務,甚至可能最後顆粒無收。雷軍要説服的不只是高管,還有一眾投資人、供應鏈夥伴,以及找到願意與雷軍一起投身造車事業的同路人。
技術發布會上,雷軍回憶起官宣造車當晚的心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造車實在太難了,一眼望過去,全是太多太多的未知與不确定。"
不過雷軍的個人魅力,和打造一款年輕人 Dream Car 的預期,吸引了汽車行業的工程師們前赴後繼。雷軍説,很短時間裏,小米收到了 2 萬多份簡歷,匯聚了很多汽車行業的精英。
甚至有汽車獵頭表示,不少工程師願意降薪 5% 以上,與小米汽車共成長,與雷軍共造夢。
雷軍也在過去 1000 多天裏,對造車進度不松懈的同時,讓小米在手機業務、IoT 業務上持續提升。
無論是小米 " 十三香 ",高端化轉型取得重要成果;還是小米現金儲備從 2021 年初的 1080 億元,增長至 2023 年三季度末的 1276 億元。這都是雷軍交出的 " 投名狀 "。投資者也從最初的質疑,開始信任雷軍,并開始計算起小米未來預期的銷量,對小米股價進行重估。
數據顯示,截至 12 月 28 日,小米集團在港股股價累計上漲 48.81%。在恒生科技指數成分股中,也是少有全年股價上漲的公司,漲幅僅次于理想汽車、聯想集團。
不過從發布會當天的股價表現來看,小米當天股價微跌 0.25%,成交量小幅放量。有機構投資者分析稱,這意味着投資者對當下的小米存在分歧,發布會還未能給出讓投資者認為超預期的内容。
的确,這場發布會的核心,圍繞着小米造車本身,算是雷軍對小米汽車的一次階段性總結,回顧小米汽車造車路上的技術攻堅。對于市場期待的智駕、智艙表現反倒講得不多。
對消費者來説,汽車參數配置上的這部分提升,在日常使用的體驗感上卻很難拉開差距,但在智駕、智艙和小米構建起的龐大 IoT 生态帶來的體驗感上,市場期待很高。這塊缺失的内容,也是部分投資者買單離開的因素之一。
根據國金證券的統計,小鵬 G6、問界 M5 自年中落地以來,超 7 成銷量來自智駕版本,消費者願意為此支付差價(較無智駕版高至少 2 萬元)。
小米也要在接下來的一系列發布會上,對智駕、智艙和車機互聯有更多的講解。在接下來幾個月的空檔期中,小米還要進一步完善這部分的體驗。
唯有如此,小米汽車才能如他所願,成為新能源汽車智能化下半場的那條鲶魚。
曾經,特斯拉讓激活了波瀾不驚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加速全球汽車工業的電動化變革;小米的願景,則是在汽車工業與消費電子工業、智能生态融合發展的當下,以一個科技公司之姿,加速汽車行業智能化變革。
在一眾科技公司當中,小米汽車是極少躬身下場,以自身品牌來造車的一家。軟體生态、Tier1 硬體、廣泛的營銷渠道和閱聽人,也讓市場未敢輕視這家 " 新勢力 "。但激烈競争的汽車市場中,智駕能力能否如期落地,產能上的磨練能否平穩度過?在造車的路上,小米依舊還是個新人。
雷軍對比亞迪、理想和華為等公司的致敬,也被看作是向他們拜碼頭。在此之前,友商們是師傅,接下來則是對手,也是接下來一齊壯大中國汽車工業實力的同路人。
小米汽車未上市便引來潑天流量,每一個小進展都讓人注目。這也讓雷軍異常小心,想要踏實地走好每一步。如今箭已在弦上,雷軍能否在攪動手機市場風雲後,在汽車市場再次創造神話,這注定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