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如何讀,孩子才會寫?讀和寫之間真的隔着萬水千山嗎?,歡迎閲讀。
我經常聽到很多家長説:不都説讀書多,寫作就能好嗎?自己的孩子讀的書也不少了,咋還是不會寫作文呢?問題出在哪裏呢?
其實,讀書多是對的,好處多多。但讀書多,不代表會讀,從讀到寫還要有一些必須要做的努力,會讀不等于必然會寫。
那到底要怎麼做,孩子才能讀會寫?
◀
首先,選真正好的文本給孩子讀
閲讀就成功了20%
▶
我們總是把目光側重在孩子如何讀,有沒有收獲到很多閲讀方法、閲讀策略,其實這個是後置一些的事情,我們要先把前面的事情做好。選好書給孩子讀,閲讀這件事就成功了20%。
為啥呢?
第一,選了好書讓孩子讀,孩子會有興趣讀下去,而且越讀越喜歡。
做任何事,還是興趣第一,沒有興趣,填塞再多的東西,收效都不會好。
第二,孩子時間太寶貴了,要花在刀刃上。
現在的孩子時間真是太寶貴了,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學習,課外閲讀的時間都是掰着算的。那這麼有限的時間,當然要花在最值得讀的書上。這裏説的其實是閲讀的成本。這個成本并不是指金錢成本,更多是説精力投入的成本。
我還是那句話,人生很貴,請别浪費。讀不好的書,就是在浪費孩子寶貴的精力。
第三,好書"熏"出來的孩子不會差。
大量地讀,讀好書,日復一日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能看到孩子的蜕變。就像"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同樣的道理,讀多了好文本,也許不能立馬寫出一篇一鳴驚人的好文章,但孩子的語言表達、看問題的角度、思考的方式和深度等等,會有不同。腹有詩書氣自華,被好書"熏"出來的孩子,形象氣質都會不一般。
那什麼樣的文本是好的?
流傳久的、語言好、故事内容好、思想好、名家名作名譯……判斷一本書好不好的維度很多,其實我們家長不需要懂得那麼多,我們在給孩子挑書時,注意這幾點就可以了:
1
家長自己翻翻書,找部分内容讀一讀,甚至可以大聲讀個一兩段,感受一下好不好。好的文本一定很适合大聲讀出來。
2
文本孩子會不會喜歡,是不是寫的和孩子的生活相關,能不能引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思考。
3
文本的品味夠不夠,是改寫的還是作家原汁原味的?有沒有名家名作?
在此,給家長朋友推薦一套好書,《明亮的文學課》。
這是親近母語研發的一套給小學生的文學教育讀物。我翻了翻1-3年級的6本,發現這确實是一套好書。
新書上市,有福利
1.6.2折的價格優惠,49.8元到手一個年級2冊,1-3年級6冊才139元。
2.只有在親近母語下單,可贈送每個年級上冊書配套的學習單,讀完之後讓孩子完成學習單,閲讀效果更佳。
5.班級整體在親近母語下單即贈送:每個年級上冊的配套教學設計+每個年級上冊書的配套學習單。方便教師教學使用。歡迎掃碼聯系客服,整班團購。
(本次團購的是1-3年級,4-6年級的家長朋友不要着急,敬請期待。)
*購書後,可加下方任一老師微信,憑購書訂單截圖領取學習單。
凌凌老師
圓圓老師
【温馨提醒】凡是已經進群領取了學習單的用户,圖書不退哦~
打開1-3年級的目錄:
一個響亮的名字、我上學了、我就是我、不一樣的我、不不不、孩子們自己的話、我是誰、我的第一次、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小孩和大人交朋友、我不是膽小鬼、我們都是好朋友……
這些主題寫的不就是孩子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成長嗎?有親情、友情,認識自我,學會和他人相處。
遊戲歌、謎語歌、數數歌、問答歌、連鎖調、趣味對聯……
這些主題,特别适合孩子做母語的遊戲。
原來如此的故事、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世界為誰存在、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大海的盡頭在哪裏……
這些主題一下子能挑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連我這個大人都在想,這些問題好有意思啊,想打開書一探究竟。
翻開一年級的内容,我自己讀讀看,發現每一篇都特别有意思。
《小熊的名字》是兒童文學作家陳夢敏的一篇童話。
一只小熊叫毛毛,他覺得自己的名字很普通,想換名字。那換什麼好呢?媽媽讓他自己去找一個名字。他找呀找,陽光、青草、花香、嘀哩哩,還有很多很多的名字,但是哪個才是毛毛最滿意的名字呢?
當媽媽説:"親愛的毛毛,該回家吃飯了!"毛毛趕緊跑回家,才意識到,原來還是叫毛毛最好,為什麼呢?因為媽媽叫"親愛的毛毛",這個名字裏有媽媽的味道!
特别美好的、有想象力的、温馨的小童話,特别适合在家和孩子一起讀,如果能大聲讀出來,這個故事一定會走進孩子的心裏。讀完還可以和娃聊聊你想有個什麼名字,名字背後有什麼故事呢?
《丁一小寫字》是著名兒童文學翻譯家、作家任溶溶的作品。
丁一小寫字總是寫不好,他把原因歸于紙不好、筆不好、坐的位子不好,他換姐姐的紙寫字、用姐姐的筆寫字、坐在姐姐的位置上寫字,還是寫不好。那還有什麼東西不好呢?
姐姐拿起丁一小的紙、用丁一小的筆,坐在他的位置上,認真地寫字,寫得多好呀。這下丁一小明白了,是自己的原因,字才寫不好。那他後來寫的字變好了嗎?
我就不"劇透"了,你帶着孩子一起讀讀看吧。這樣有趣的作品,只有你和孩子親自體驗了,才會真的有感受,有收獲,也才能走進你們的心裏。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入學,一開始是不是也不能總是把字寫好?是什麼原因呢?讀讀這個小故事,帶孩子找找原因,試着把字寫好吧。多麼貼合這個階段的小朋友的生活呀!
翻開二年級看,《為什麼我是我》《做大狗好還是小狗好》,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我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那到底應該是怎樣的呢?我想讀下去,我拿給兒子看,他也來了興趣。
小狗索尼娅蹲在兒童廣場上,它想:我是大些好還是小些好……
"有時候是大些好……當然是大些好。"索尼娅想,"我長得大大的,連貓也得怕我,所有小狗都得怕我,連過路人我看見一個個都提心吊膽的……"
"有時候又是小些好。"索尼娅想,"因為你小,誰都不用怕你,誰看着你都不用提心吊膽的,這樣誰都會跟你玩兒。要是你是條個兒大大的狗,那就一定得給你拴上鐵鏈子,還把你的嘴給套起來……"
到底是大些好,還是小些好?你怎麼看?如果你是索尼娅,你怎麼選擇?為什麼呢?
讀完和娃做一些簡單的交流,甚至可以辯一辯,會特别有意思。這樣的文本,我和娃讀了一遍,真的走心了,會一直記得的。
瘦瘦小小的老提,稀裏糊塗地混進了一年級,卻意外受到表揚并因此變得自信起來。他可真是一名"特别"的小學生呀!
你們班有這樣的小學生嗎?他是怎樣的?你想回到一年級嗎?為什麼?和娃讀完做一些簡單的交流,可以知道娃上小學的真實的感受,一下子拉近了和孩子的距離。二年級的小孩子看到這樣寫校園寫小同學的故事,天然會產生親近感。
這樣好的文本還有很多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劇透"了,想看的買回家,自己帶娃細讀細品。
説到品味,這套書的品味那是杠杠的。收錄了很多名家名作名譯,哪怕是短篇,也忠實于原作,品質一流。
從一年級到三年級,有國内的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任溶溶、張秋生、肖定麗、豐子恺、廖小琴、梅子涵、郭風、王一梅、班馬、吳然、陳詩哥、桂文亞、任大霖、金波、葛翠琳、冰波、呂麗娜、湯素蘭、洪汛濤,等等。
娃驚訝地説,他發現了很多語文教材中的作家。
舒比格、瑪格麗特·懷茲·布朗、羅大裏、諾索夫、新美南吉、洛貝爾、椋鸠十、黎達、托爾斯泰、托比揚·埃格納、安徒生、格林兄弟、金子美鈴、比安基,等等。國外的作品,也都是響當當的名家名作。
其次,陪孩子讀,讓孩子把書讀完
閲讀就成功了50%
如果你告訴孩子閲讀只是他自己的事情,想讓他堅持下來就太難了,這得孩子多自律啊。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大人一定要每天有一定時間的陪伴。
那你可能會説沒時間怎麼辦?
時間都是擠出來的。每天不多,擠出個20-30分鍾還是可以的吧?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其中一個人坐下來,不刷手機,帶着娃沉浸式地讀讀書,就很好呀。
從短小的單篇開始讀。大長篇讀不了讀不完,那就選一小篇的,每篇讀完也就花個10-15分鍾,讀完再和娃交流交流,每天堅持,這樣不就把一本書讀完了嗎?
《明亮的文學課》,每個年級兩本,一本有16課,每課有2-3篇小文,每周帶着孩子讀一課,每篇花個10-15分鍾足夠了,讀完了,書後有現成的閲讀交流話題,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加深理解,不至于讀了沒印象。一周才讀這麼2-3個小短篇,不至于還堅持不下來吧?
(本次團購的是1-3年級,4-6年級的家長朋友不要着急,敬請期待。)
最後,學會一些方法,用抓手
讓孩子讀的有結果,能讀會寫
讀完書後,怎麼把書讀好,讓娃會讀,還最終會寫?
1
讀之前給孩子一些"鈎子"
有目的的讀和無目的的讀,效果差别很大。讀之前,我們家長可以抛出一些小"鈎子",引發孩子的興趣和初步思考。這樣孩子會通過"鈎子"把自己快速帶入到一段閲讀中。
有什麼樣的"鈎子"?
提出有趣的問題,引發孩子的好奇心,進入關聯到要讀的文本中。
比如《明亮的文學課》一年級上冊,我想帶娃讀"一個響亮的名字"這一課,那我可以抛出以下問題,勾起他的興趣:
拿生活中的現象舉例,帶孩子進行聯想,然後再進入要讀的文本。
比如一年級上冊,我帶娃讀"我就是我"這一課,我可以這麼來引入:
從一個互動遊戲開始,讓孩子立馬參與進來,最後再進入到要讀的文本。
一年級下冊的第一課,"謎語歌"單元,我是這樣設"鈎子"的:
講述一個梗概,引發孩子的期待和猜測,關聯到接下來要讀的文本。
二年級上冊的"大禹治水"這一課,我可以這樣來設"鈎子":
這樣的"鈎子"還有很多種,除了以上的幾種,還可以是結論式的、情節概要式的、介紹背景式的,等等,不管哪一種,都能把孩子快速拉到閲讀中,并期待接下來的文本閲讀。
當然,這樣的"鈎子"不是我自己發明的,是這套書的編者已經編好了,我們直接拿來用就行了。每一課都有這樣的"鈎子"。
2
心無旁骛,沉浸式地讀
每天花個15-20分鍾和孩子一起大聲讀、默讀、換角色讀,總之,對于好的文本,不着急一上來做各種分析和互動,先就是幹幹淨淨地讀。至少完整地讀一遍。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建議可以大聲朗讀;可以再讀第二遍第三遍。一篇文本,我自己是建議至少要讀兩遍甚至三遍的,不然根本不可能讀懂。
直接拿《明亮的文學課》來用就行了,很簡單方便,每篇小文文質兼美,值得一讀再讀。今天帶孩子讀了一篇,明天可以回顧式地再讀讀,後天還可以挑選喜歡的片段,再讀讀看。
3
讀完借助一些問題,帶孩子思考,
檢驗有沒有讀懂。
比如在和孩子讀《明亮的文學課》一年級上冊的《丁一小寫字》這篇時,可以用這樣的幾個話題和孩子交流:
第一個問題,答案很明顯,讓孩子從文本中直接提取信息;
第二個問題沒有第一個問題那麼直接,但在文本中也能找到答案,孩子可以用文本中的話説,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式地回答;
第三個問題,既有結合文本的理解,又有結合現實生活的思考,讓孩子來教丁一小寫字,要怎麼教呢?
比如帶孩子讀一年級上冊的《後羿射日》這個神話故事。讀完整個故事後,可以帶孩子這樣交流:
第一個問題,讓孩子結合文本,説説自己覺得神奇的内容。孩子可以用自己的話進行概述,鍛煉了孩子語言表達、復述故事的能力;
第二個問題,説説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裏給出了關鍵句的提示,方便孩子抓取核心信息來講述;
第三個問題,讓孩子對故事中的人物進行分析和評價,有自己的判斷和思考。
孩子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鞏固自己讀到的故事,還能将故事講述或者演繹出來,還能有自己的思考,就很好了。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講,能開口復述故事,哪怕講得磕磕巴巴,都沒關系,這個其實已經是寫作的開始了。
《明亮的文學課》中每一篇文本後面都配有"閲讀交流話題",都是2-3個問題,檢驗孩子有沒有讀懂文本中的基本内容,對人物、事件等有沒有自己的判斷和評價,同時還能結合現實生活,有自己進一步的思考和發現。
這個過程,是孩子從最初的閲讀輸入到最終輸出的過程,是很有價值的。有這樣的碰撞,孩子的語言得以發展,思維得到鍛煉,思考的方式和角度得到啓發,想象力得到激發,進而有自己的產出。
沒有這樣的過程,其實僅僅是把文本讀完,還談不上讀懂,更談不上真的會讀。
4
讀懂文本後,進一步給些支架
幫孩子順利通往寫作之路
一年級的孩子,還不認識很多字,會寫的字也不多,這個階段可以激發孩子進行口語表達。這個就是寫作的開始。
比如《明亮的文學課》第二課"一個響亮的名字",帶孩子讀完兩篇文本後,可以帶孩子做這樣的講述和表達:
第一,讓孩子説説自己名字裏面的美好的寓意。
第二,讓孩子講述關于自己名字的故事。
這裏并不只是給孩子兩個任務,而是有舉例子,有方法的引導,告訴孩子可以采訪自己的爸爸媽媽,聽聽他們名字的來歷,然後還可以借助網絡工具看看名字的得分等等。這樣家長就不用絞盡腦汁自己出題了。
這套書每一課一個讀寫的話題,給出明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驟,家長和孩子跟着這個一步步來,就能學會表達和寫作。每周完成一課的寫作小任務,可以放在周末的時間,帶孩子完成。
低年級的孩子,可以口頭表述,大人幫記錄;還可以畫一畫,做些塗鴉。其實還是很好完成的,不會給孩子造成額外的負擔。
讀完前面的兩篇人物小故事,可以引導孩子觀察和説説身邊的人。那寫誰呢?從什麼角度來説呢?
比如二年級上冊,孩子讀了很多問答歌,腦袋裏是不是有很多小問号?可以來創編一首屬于自己的問答歌。那從何編起呢?
書裏直接給出了提示。這樣的小創編,就是寫作的一種。從讀到寫,這樣孩子有個過渡,再加上書裏提供方法指導,孩子寫起來就容易多了。
讀了幾篇愛的故事,發現故事中有很多"重復"的寫法,可以讓孩子也試着用"重復"的方法來講一個愛的故事。是語言的重復,還是情節的重復,都可以,講述完後,孩子也學會了重復的寫作方法。
比如二年級上冊,孩子讀了第六課"走在森林裏"這三篇自然散文後,我們可以帶孩子周末到户外,做真實的自然觀察。到底該怎麼觀察呢?請打開你的五官吧。
讀完大禹的傳説,給他設計一個人物名片,具體要怎麼做呢?先畫一幅人物肖像圖;然後,寫上人物的一些關鍵信息,比如姓名、年齡、做過的了不起的事、性格、愛好、武器,等等,當然,孩子還可以寫上自己的評價。
通過這樣的寫作的設計,讓孩子順利地從讀過渡到寫,孩子不會感到特别難,而產生抗拒心理。而且書裏給出的指導都是接地氣,實際好用,直接拿來就能用,家長少操心。裏面涉及到的寫作類型多種多樣,講述故事、續編結局、做自然觀察、做人物名片、寫想象童話、寫身邊的人和事,做一次跨學科的活動,等等。
這樣孩子一課一寫,一課一得。堅持下來,一年完成32個話題的讀寫,真的堅持下來了,孩子的閲讀和寫作絕對不會差。
最後,我總結一下這個書的基本用法:
每天20分鍾沉浸式讀文本+10分鍾親子話題交流+周末1個小時親子完成一個寫作小任務。
是不是很簡單?大人無顧慮,孩子無壓力,還能有實實在在的收獲。
説了這麼多,還是做起來吧,從現在開始,一切都不晚。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家人的陪伴下喜歡上閲讀,并會讀會寫。
點亮小星标 ★ 精彩不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