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如何读,孩子才会写?读和写之间真的隔着万水千山吗?,欢迎阅读。
我经常听到很多家长说:不都说读书多,写作就能好吗?自己的孩子读的书也不少了,咋还是不会写作文呢?问题出在哪里呢?
其实,读书多是对的,好处多多。但读书多,不代表会读,从读到写还要有一些必须要做的努力,会读不等于必然会写。
那到底要怎么做,孩子才能读会写?
◀
首先,选真正好的文本给孩子读
阅读就成功了20%
▶
我们总是把目光侧重在孩子如何读,有没有收获到很多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其实这个是后置一些的事情,我们要先把前面的事情做好。选好书给孩子读,阅读这件事就成功了20%。
为啥呢?
第一,选了好书让孩子读,孩子会有兴趣读下去,而且越读越喜欢。
做任何事,还是兴趣第一,没有兴趣,填塞再多的东西,收效都不会好。
第二,孩子时间太宝贵了,要花在刀刃上。
现在的孩子时间真是太宝贵了,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课外阅读的时间都是掰着算的。那这么有限的时间,当然要花在最值得读的书上。这里说的其实是阅读的成本。这个成本并不是指金钱成本,更多是说精力投入的成本。
我还是那句话,人生很贵,请别浪费。读不好的书,就是在浪费孩子宝贵的精力。
第三,好书"熏"出来的孩子不会差。
大量地读,读好书,日复一日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能看到孩子的蜕变。就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样的道理,读多了好文本,也许不能立马写出一篇一鸣惊人的好文章,但孩子的语言表达、看问题的角度、思考的方式和深度等等,会有不同。腹有诗书气自华,被好书"熏"出来的孩子,形象气质都会不一般。
那什么样的文本是好的?
流传久的、语言好、故事内容好、思想好、名家名作名译……判断一本书好不好的维度很多,其实我们家长不需要懂得那么多,我们在给孩子挑书时,注意这几点就可以了:
1
家长自己翻翻书,找部分内容读一读,甚至可以大声读个一两段,感受一下好不好。好的文本一定很适合大声读出来。
2
文本孩子会不会喜欢,是不是写的和孩子的生活相关,能不能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思考。
3
文本的品味够不够,是改写的还是作家原汁原味的?有没有名家名作?
在此,给家长朋友推荐一套好书,《明亮的文学课》。
这是亲近母语研发的一套给小学生的文学教育读物。我翻了翻1-3年级的6本,发现这确实是一套好书。
新书上市,有福利
1.6.2折的价格优惠,49.8元到手一个年级2册,1-3年级6册才139元。
2.只有在亲近母语下单,可赠送每个年级上册书配套的学习单,读完之后让孩子完成学习单,阅读效果更佳。
5.班级整体在亲近母语下单即赠送:每个年级上册的配套教学设计+每个年级上册书的配套学习单。方便教师教学使用。欢迎扫码联系客服,整班团购。
(本次团购的是1-3年级,4-6年级的家长朋友不要着急,敬请期待。)
*购书后,可加下方任一老师微信,凭购书订单截图领取学习单。
凌凌老师
圆圆老师
【温馨提醒】凡是已经进群领取了学习单的用户,图书不退哦~
打开1-3年级的目录:
一个响亮的名字、我上学了、我就是我、不一样的我、不不不、孩子们自己的话、我是谁、我的第一次、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孩和大人交朋友、我不是胆小鬼、我们都是好朋友……
这些主题写的不就是孩子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成长吗?有亲情、友情,认识自我,学会和他人相处。
游戏歌、谜语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趣味对联……
这些主题,特别适合孩子做母语的游戏。
原来如此的故事、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世界为谁存在、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大海的尽头在哪里……
这些主题一下子能挑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连我这个大人都在想,这些问题好有意思啊,想打开书一探究竟。
翻开一年级的内容,我自己读读看,发现每一篇都特别有意思。
《小熊的名字》是儿童文学作家陈梦敏的一篇童话。
一只小熊叫毛毛,他觉得自己的名字很普通,想换名字。那换什么好呢?妈妈让他自己去找一个名字。他找呀找,阳光、青草、花香、嘀哩哩,还有很多很多的名字,但是哪个才是毛毛最满意的名字呢?
当妈妈说:"亲爱的毛毛,该回家吃饭了!"毛毛赶紧跑回家,才意识到,原来还是叫毛毛最好,为什么呢?因为妈妈叫"亲爱的毛毛",这个名字里有妈妈的味道!
特别美好的、有想象力的、温馨的小童话,特别适合在家和孩子一起读,如果能大声读出来,这个故事一定会走进孩子的心里。读完还可以和娃聊聊你想有个什么名字,名字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丁一小写字》是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任溶溶的作品。
丁一小写字总是写不好,他把原因归于纸不好、笔不好、坐的位子不好,他换姐姐的纸写字、用姐姐的笔写字、坐在姐姐的位置上写字,还是写不好。那还有什么东西不好呢?
姐姐拿起丁一小的纸、用丁一小的笔,坐在他的位置上,认真地写字,写得多好呀。这下丁一小明白了,是自己的原因,字才写不好。那他后来写的字变好了吗?
我就不"剧透"了,你带着孩子一起读读看吧。这样有趣的作品,只有你和孩子亲自体验了,才会真的有感受,有收获,也才能走进你们的心里。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一开始是不是也不能总是把字写好?是什么原因呢?读读这个小故事,带孩子找找原因,试着把字写好吧。多么贴合这个阶段的小朋友的生活呀!
翻开二年级看,《为什么我是我》《做大狗好还是小狗好》,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那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呢?我想读下去,我拿给儿子看,他也来了兴趣。
小狗索尼娅蹲在儿童广场上,它想:我是大些好还是小些好……
"有时候是大些好……当然是大些好。"索尼娅想,"我长得大大的,连猫也得怕我,所有小狗都得怕我,连过路人我看见一个个都提心吊胆的……"
"有时候又是小些好。"索尼娅想,"因为你小,谁都不用怕你,谁看着你都不用提心吊胆的,这样谁都会跟你玩儿。要是你是条个儿大大的狗,那就一定得给你拴上铁链子,还把你的嘴给套起来……"
到底是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你怎么看?如果你是索尼娅,你怎么选择?为什么呢?
读完和娃做一些简单的交流,甚至可以辩一辩,会特别有意思。这样的文本,我和娃读了一遍,真的走心了,会一直记得的。
瘦瘦小小的老提,稀里糊涂地混进了一年级,却意外受到表扬并因此变得自信起来。他可真是一名"特别"的小学生呀!
你们班有这样的小学生吗?他是怎样的?你想回到一年级吗?为什么?和娃读完做一些简单的交流,可以知道娃上小学的真实的感受,一下子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二年级的小孩子看到这样写校园写小同学的故事,天然会产生亲近感。
这样好的文本还有很多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剧透"了,想看的买回家,自己带娃细读细品。
说到品味,这套书的品味那是杠杠的。收录了很多名家名作名译,哪怕是短篇,也忠实于原作,品质一流。
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有国内的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张秋生、肖定丽、丰子恺、廖小琴、梅子涵、郭风、王一梅、班马、吴然、陈诗哥、桂文亚、任大霖、金波、葛翠琳、冰波、吕丽娜、汤素兰、洪汛涛,等等。
娃惊讶地说,他发现了很多语文教材中的作家。
舒比格、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罗大里、诺索夫、新美南吉、洛贝尔、椋鸠十、黎达、托尔斯泰、托比扬·埃格纳、安徒生、格林兄弟、金子美铃、比安基,等等。国外的作品,也都是响当当的名家名作。
其次,陪孩子读,让孩子把书读完
阅读就成功了50%
如果你告诉孩子阅读只是他自己的事情,想让他坚持下来就太难了,这得孩子多自律啊。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大人一定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陪伴。
那你可能会说没时间怎么办?
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每天不多,挤出个20-30分钟还是可以的吧?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其中一个人坐下来,不刷手机,带着娃沉浸式地读读书,就很好呀。
从短小的单篇开始读。大长篇读不了读不完,那就选一小篇的,每篇读完也就花个10-15分钟,读完再和娃交流交流,每天坚持,这样不就把一本书读完了吗?
《明亮的文学课》,每个年级两本,一本有16课,每课有2-3篇小文,每周带着孩子读一课,每篇花个10-15分钟足够了,读完了,书后有现成的阅读交流话题,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加深理解,不至于读了没印象。一周才读这么2-3个小短篇,不至于还坚持不下来吧?
(本次团购的是1-3年级,4-6年级的家长朋友不要着急,敬请期待。)
最后,学会一些方法,用抓手
让孩子读的有结果,能读会写
读完书后,怎么把书读好,让娃会读,还最终会写?
1
读之前给孩子一些"钩子"
有目的的读和无目的的读,效果差别很大。读之前,我们家长可以抛出一些小"钩子",引发孩子的兴趣和初步思考。这样孩子会通过"钩子"把自己快速带入到一段阅读中。
有什么样的"钩子"?
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发孩子的好奇心,进入关联到要读的文本中。
比如《明亮的文学课》一年级上册,我想带娃读"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一课,那我可以抛出以下问题,勾起他的兴趣:
拿生活中的现象举例,带孩子进行联想,然后再进入要读的文本。
比如一年级上册,我带娃读"我就是我"这一课,我可以这么来引入:
从一个互动游戏开始,让孩子立马参与进来,最后再进入到要读的文本。
一年级下册的第一课,"谜语歌"单元,我是这样设"钩子"的:
讲述一个梗概,引发孩子的期待和猜测,关联到接下来要读的文本。
二年级上册的"大禹治水"这一课,我可以这样来设"钩子":
这样的"钩子"还有很多种,除了以上的几种,还可以是结论式的、情节概要式的、介绍背景式的,等等,不管哪一种,都能把孩子快速拉到阅读中,并期待接下来的文本阅读。
当然,这样的"钩子"不是我自己发明的,是这套书的编者已经编好了,我们直接拿来用就行了。每一课都有这样的"钩子"。
2
心无旁骛,沉浸式地读
每天花个15-20分钟和孩子一起大声读、默读、换角色读,总之,对于好的文本,不着急一上来做各种分析和互动,先就是干干净净地读。至少完整地读一遍。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建议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再读第二遍第三遍。一篇文本,我自己是建议至少要读两遍甚至三遍的,不然根本不可能读懂。
直接拿《明亮的文学课》来用就行了,很简单方便,每篇小文文质兼美,值得一读再读。今天带孩子读了一篇,明天可以回顾式地再读读,后天还可以挑选喜欢的片段,再读读看。
3
读完借助一些问题,带孩子思考,
检验有没有读懂。
比如在和孩子读《明亮的文学课》一年级上册的《丁一小写字》这篇时,可以用这样的几个话题和孩子交流:
第一个问题,答案很明显,让孩子从文本中直接提取信息;
第二个问题没有第一个问题那么直接,但在文本中也能找到答案,孩子可以用文本中的话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式地回答;
第三个问题,既有结合文本的理解,又有结合现实生活的思考,让孩子来教丁一小写字,要怎么教呢?
比如带孩子读一年级上册的《后羿射日》这个神话故事。读完整个故事后,可以带孩子这样交流:
第一个问题,让孩子结合文本,说说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孩子可以用自己的话进行概述,锻炼了孩子语言表达、复述故事的能力;
第二个问题,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里给出了关键句的提示,方便孩子抓取核心信息来讲述;
第三个问题,让孩子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孩子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巩固自己读到的故事,还能将故事讲述或者演绎出来,还能有自己的思考,就很好了。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能开口复述故事,哪怕讲得磕磕巴巴,都没关系,这个其实已经是写作的开始了。
《明亮的文学课》中每一篇文本后面都配有"阅读交流话题",都是2-3个问题,检验孩子有没有读懂文本中的基本内容,对人物、事件等有没有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同时还能结合现实生活,有自己进一步的思考和发现。
这个过程,是孩子从最初的阅读输入到最终输出的过程,是很有价值的。有这样的碰撞,孩子的语言得以发展,思维得到锻炼,思考的方式和角度得到启发,想象力得到激发,进而有自己的产出。
没有这样的过程,其实仅仅是把文本读完,还谈不上读懂,更谈不上真的会读。
4
读懂文本后,进一步给些支架
帮孩子顺利通往写作之路
一年级的孩子,还不认识很多字,会写的字也不多,这个阶段可以激发孩子进行口语表达。这个就是写作的开始。
比如《明亮的文学课》第二课"一个响亮的名字",带孩子读完两篇文本后,可以带孩子做这样的讲述和表达:
第一,让孩子说说自己名字里面的美好的寓意。
第二,让孩子讲述关于自己名字的故事。
这里并不只是给孩子两个任务,而是有举例子,有方法的引导,告诉孩子可以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听他们名字的来历,然后还可以借助网络工具看看名字的得分等等。这样家长就不用绞尽腦汁自己出题了。
这套书每一课一个读写的话题,给出明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家长和孩子跟着这个一步步来,就能学会表达和写作。每周完成一课的写作小任务,可以放在周末的时间,带孩子完成。
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口头表述,大人帮记录;还可以画一画,做些涂鸦。其实还是很好完成的,不会给孩子造成额外的负担。
读完前面的两篇人物小故事,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和说说身边的人。那写谁呢?从什么角度来说呢?
比如二年级上册,孩子读了很多问答歌,腦袋里是不是有很多小问号?可以来创编一首属于自己的问答歌。那从何编起呢?
书里直接给出了提示。这样的小创编,就是写作的一种。从读到写,这样孩子有个过渡,再加上书里提供方法指导,孩子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读了几篇爱的故事,发现故事中有很多"重复"的写法,可以让孩子也试着用"重复"的方法来讲一个爱的故事。是语言的重复,还是情节的重复,都可以,讲述完后,孩子也学会了重复的写作方法。
比如二年级上册,孩子读了第六课"走在森林里"这三篇自然散文后,我们可以带孩子周末到户外,做真实的自然观察。到底该怎么观察呢?请打开你的五官吧。
读完大禹的传说,给他设计一个人物名片,具体要怎么做呢?先画一幅人物肖像图;然后,写上人物的一些关键信息,比如姓名、年龄、做过的了不起的事、性格、爱好、武器,等等,当然,孩子还可以写上自己的评价。
通过这样的写作的设计,让孩子顺利地从读过渡到写,孩子不会感到特别难,而产生抗拒心理。而且书里给出的指导都是接地气,实际好用,直接拿来就能用,家长少操心。里面涉及到的写作类型多种多样,讲述故事、续编结局、做自然观察、做人物名片、写想象童话、写身边的人和事,做一次跨学科的活动,等等。
这样孩子一课一写,一课一得。坚持下来,一年完成32个话题的读写,真的坚持下来了,孩子的阅读和写作绝对不会差。
最后,我总结一下这个书的基本用法:
每天20分钟沉浸式读文本+10分钟亲子话题交流+周末1个小时亲子完成一个写作小任务。
是不是很简单?大人无顾虑,孩子无压力,还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说了这么多,还是做起来吧,从现在开始,一切都不晚。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家人的陪伴下喜欢上阅读,并会读会写。
点亮小星标 ★ 精彩不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