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直播倒閉這條賽道,算是讓極越闖出來了,歡迎閲讀。
你就説極越這名字留沒留下來吧!
這兩天,極越汽車 CEO 夏一平被員工圍堵的視頻,在網上都傳遍了,遠景近景大特寫都有,素材極其豐富。
視頻裏員工們七嘴八舌,義憤填膺,可能很多人沒想到,自己第一次跟公司老大面談:
居然是指着鼻子罵他。
上次看到這麼圍堵負責人的,還是什麼金融理财暴雷,不過性質都差不多,媒體説極越不僅拖欠了員工的社保,之後還打算讓大夥兒:
自費上班。
平時打工人調侃自己一句牛馬也就算了,你這是真不打算把員工當人啊,别的不説,你的員工自費上班:
多少是不是涉嫌不正當競争了?
所以咱們企業家們還是承平日久,早忘了工人兄弟的鐵拳有多硬了。
平時喊你一聲夏總大家一團和氣,現在出了事,大家只是堵着你擺事實、講道理、談邏輯,而不是飽以老拳,已經是員工們最大的善意了。
在現場一片憤怒的質問中,斯基聽到還有人喊了兩聲 " 把護照交出來 "。
不得不説," 下周回國 " 的含金量還在上升,造車界前輩賈會計别的東西沒留下,但一手 " 遁地 " 的功夫算是名聲大噪了。
不過夏總畢竟是老江湖了,甭管員工們如何質問,他翻來覆去就一句片兒湯話:
正在解決、會努力解決。
過去都説大廠口頭禅是 " 關鍵的問題,是抓住問題的關鍵 ",這不就當場演示給你看了。
不少人注意到,夏總背靠的背景牆上還寫了一行大字:
中國智能汽車史上,必将擁有每個極越人的名字。
你看連這标語也跟賈會計呼應了,文學氣質像極了他那句 " 為夢想窒息 "。
所以企業還是應該搞點文化牆,這不能算務虛,指不定什麼時候就凸顯這些話的意義了:
你就説極越這名字留沒留下來吧!
斯基覺得,極越多少還是創造了點歷史的,他可能是造車史上第一家:
直播拔管、圍觀斷氣的大公司。
戲劇效果拉滿的同時,還兼具現實主義教育,直播倒閉這條賽道上,極越不説後無來者吧,至少也前無古人。
在員工圍堵夏總之前,短視頻平台上各大城市的極越汽車銷售主播,已經表演了一波:
在線失業、直播訴苦。
有的主播直播間正放着《好運來》呢,那邊已經通知她明天用不着來了。
有美女主播一邊憂心工資,一邊還要硬拗節目效果,臉上能同時集齊懊喪、憂愁、忐忑、強顏歡笑各種表情,屬于奧斯卡級别的表演。
有倆主播正當着直播間的面,讨論後續的裁員賠償問題,扭頭發現直播間粉絲:
前所未有的突破 200 人了!
有些身段靈活的主播,已經用着極越的官方賬号,昨天直播極越倒閉,今天給自己找工作了。
那邊總部集團坐崗的員工也沒歇着,有員工在辦公室支起了自拍杆現場直播,不斷給看熱鬧的網友發來現場最新消息。
所以説人和人之間的格局亦有差别,公司散夥了,有人想的是怎麼把辦公室的微波爐抱回家。
有的人想的是,公司都要沒了,起碼借熱度把自己的号養起來:
這何嘗不是公司給的賠償?
所以極越的員工也給大廠的打工人上了一課,今後遇到類似情況不要慌,思路一定要清晰。
家人們,給主播點點關注,帶你轉一圈看看大廠暴雷前一晚公司都在幹嘛?
寶子們,把你想罵我們老板的話刷在公屏上,我現場直播幫罵,當你的賽博嘴替。
鐵汁們來刷個大遊艇,主播今天拼了也要衝進黑心老板辦公室:
往他頭上澆一杯水!
斯基覺得,極越這場風波之所以成了全網圍觀的鬧劇,主要還是變數來得太快,快到各方都反應不及。
一般來説這樣一家有頭有臉的大廠,出險之前多多少少是要有點迹象的,經歷一番拉拉扯扯的。
要麼員工發帖揭黑,要麼供應商追債,要麼高管開撕,要麼創始人灑淚 ……
落水的人多少是要象征性地掙扎一下的,給自己一個交代,也表演給岸上的人看看。
畢竟極越背後的兩大股東是吉利和百度,理論上兩家任誰都應該有個兜底的能力。
結果極越就完全不按這個流程走,全程無尿點,絲毫沒有緩衝期。
12 月還在哐哐開新店,扭頭已經發不出工資了;上午剛有供應商網上喊還錢,下午 CEO 就開會宣布病危了。
準确地説,不是病危,夏總原話叫:
進入創業 2.0 階段。
火速崩塌也就算了,關鍵事情捂不住了之後,管理層當場休克,任由事态迅速變亂,直至演變成了牆倒眾人推。
公司這個牌子掉在地上了,沒人去扶也就罷了,眼看着一堆人踩上去,甚至還跳着撒起歡兒來了。
所以那些驚慌錯愕的主播、一頭霧水的員工、盡情發癫的看客,都被記錄在鏡頭裏了。
那種 " 盛世繁華,轉眼荒蕪 " 的戲劇落差一下就溢出螢幕了。
這種戲,比真人秀還要刺激,比電影有教育意義,請名導來他也拍不出來:
因為劇本要講邏輯,現實一般不需要。
圍堵極越 CEO 的員工裏,也有人怒而發問,為什麼形勢一片大好,突然就成了這樣?
斯基看了下,今年前 11 個月,極越汽車交付了超 1.4 萬輛新能源車,好消息是下半年呈現增長态勢,壞消息是:
總量不及頭部新勢力的月銷成績。
所以現實總是很骨感,就像這熱搜上的周黑鴨:
創始人被炸傷了,大家才想起周黑鴨;公司都要倒閉了,大家才第一次聽到極越的名字。
有報道説,極越汽車的突然崩盤是股東百度突然斷奶,發現了 70 億虧損的窟窿,打算及時止損。
也有新聞説吉利不僅是股東還是供應商,反而被極越倒欠了幾十億的貨款沒結清。
蔚來的李斌曾經説過,一家電動車企業走到量產至少需要 200 億元,按理説極越這 70 億的窟窿看着也不算大。
背後的股東,當年也都是各自行業卷出來的佼佼者,按理説也該懂創業維艱,筚路藍縷。
可他們要麼是身家大了,沒有砸碎瓶瓶罐罐的勇氣;要麼是鋭氣沒了,下不了壯士斷腕的決心。
個個文韬武略,硬是放任事态陷入死局,看着員工和車主這些普通人掉進水裏。
在社交媒體上,還有人在追問極越之前承諾的終生免費充電權益,下面有人回答他:
是極越的一生,不是車主的一生。
斯基想起,有老領導之前就曾在公開場合講過:
100 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在競争當中一定會優勝劣汰,最後集中到幾家頭部企業。
但願在一次次的大洗牌中,各方勢力算賬的時候,多少也想着一點員工和普通車主的權益。
别總是一錘子買賣,讓他們也有體面退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