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2024頻頻翻車,富豪們集體上演“大敗退”?,歡迎閲讀。
歷史總是在重復上演
24 年年初,泛海控股發布了一則公告,徹底宣布了 " 泛海系 " 這一龐大金融帝國在風光退去之後走向分崩離析的結局,圍繞在這個 " 帝國 " 創造者盧志強身上的傳奇故事也落下帷幕。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
今年," 樓 " 塌的有點多。2000 億市值巨頭信威集團宣告破產,其背後号稱 " 中國最神秘的商人 ",在 " 操盤 " 尼加拉瓜修建運河、大型港口、輸油管線以及在烏克蘭建設深水港等驚世之舉後沒了蹤影;四川前首富掌控曾經的 A 股影娛巨頭印紀傳媒,公司被宣告破產後,銀行賬户餘額僅剩了 371 元;美尚生态 9 月 20 日摘牌退市,女富豪王迎燕被爆連續 9 年财務造假 …
被立案調查、被留置的富豪今年也尤其多。據不完全統計,截至 8 月,已有 30 家 A 股公司披露了高管被留置公告。 名單還在增 多:維生素大佬許江南、電動兩輪車龍頭愛瑪科技的張劍、中國輪胎行業的 " 勞斯萊斯 " 森麒麟的創始人秦龍 …
市場有人戲稱,今年是富豪們的 " 翻車年 ",而富豪翻車,也讓其背後的公司們更加風雨飄搖。
金融使富豪 " 瘋魔 "
如果説從風光無限的巅峰和高位,跌落到難以翻身的谷底,許家印完美 " 演繹 " 了這一令外界矚目的 " 戲碼 ",那商業圈中另一位能夠與之相提并論且稱得上 " 同是天涯淪落人 " 的大佬,恐怕唯有盧志強了。
2016 年,泛海控股和盧志強迎來了高光時刻。這一年,公司實現了 246.71 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79.4%;歸母淨利潤約為 31.09 億元,同比增長 37.96%;公司總資產約為 1678.36 億元,同比增長 37.15%。也是這一年,泛海對外投資可稱得上 " 癫狂 ",全年投資高達 468 億元。
這其中包括王健林的萬達影視,盧志強直接擲出 25 個 " 小目标 ",支持萬達影視的上市工作。另外,他還大手一揮,花了 36.81 億元增持民生銀行。
盧志強的财富也得以水漲船高,2015 年、2016 年,盧志強連續兩年财富大增,在胡潤百富榜上擠入前十名。然而從 2016 年到 2020 年泛海系 " 雷 " 聲陣陣,僅僅四年時間,他的财富便像絢麗的泡沫一樣終究沒逃過破裂消失的命運,以前在房地產市場上摸爬滾打積累下的優質資產也沒能保住。
嘗到了金融的甜頭,使得盧志強的野心得到了最大的膨脹,而後其沉迷于金融所帶來的龐大利益,小看了大廈将傾的外在風險,這是泛海系 " 覆滅 " 的根本緣由。
從地產轉型金融,遭遇 " 雙殺 " 的,不單單是盧志強。
" 新湖集團一直在變賣(旗下公司)股權,還經常有新增的凍結,看得我們很心慌,我們的錢還能拿回來嗎?" 一位新湖員工止不住的擔憂。" 新湖系 " 以房地產起家,業務範圍涉及金融、科技等多個領網域,其創始人是連續三年蟬聯温州首富的黃偉、李萍夫婦。
1994 年,黃偉以新湖集團為主體,涉足房地產市場。兩年後,他在温州拿下瑞安外灘項目,成為進擊房地產市場的開山之作。地產業務是黃偉旗下重要地產上市平台新湖中寶的主營業務,但從 2004 年起,他已不滿足于地產,開始做期貨、做保險,并參股了中信銀行、温州銀行等金融機構。
歷史總是在重復上演。地產加金融的組合,讓黃偉、李萍夫婦的财富迅速增長,也埋下了爆發的隐患。今年 6 月,新湖的信托產品暴雷,随後多筆股權被凍結,新湖中寶也已 " 易主 " 衢州國資企業,黃偉迎來至暗時刻。
前貴州首富羅玉平近兩年也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2014 年,羅玉平掌握了貴陽眾多房地產項目,商業足迹遍布大半個貴州,人送外号 " 羅半城 "。但和盧志強、黃偉一樣,他也将商業版圖向金融業擴張,甚至将上市公司的名字改成了 " 中天金融 "。
收購華夏人壽,可以説是羅玉平轉型金融的一場豪賭,可是運氣終究沒站在他這邊,中天金融被深度 " 套牢 ",70 億的定金打了水漂。
地產和金融,這兩個同為資金密集型的行業,既閃耀着巨大利益的光芒誘惑富豪們的野心,也早已在深處埋藏着看不見的陷阱。
成也房地產,敗也房地產
房地產行業,曾是一場頂級的财富盛宴,眾多的富豪從這裏誕生,又把 " 觸角 " 延伸到各行各業,構建起一個個 " 商業帝國 "。然而,動蕩來臨時,人們才發現這些建立在地產造富上的商業帝國有多麼脆弱。
今年,不少房企加速敗落,原來的财富神話消失不見。
10 月 29 日,佳源國際控股、大發地產、大唐集團控股三家上市房企集體在這一天正式退市。鳳凰網風财訊根據人民法院公告網信 息粗略統計發 現,2024 年内全國申請破產房企數量已超過 152 家,累計 2019 年至今全國範圍内發布了破產文書的房企數量則突破 1663 家。
十年前,房地產大亨占據胡潤百富榜榜單的 20%,五年前降到 15%,今年更是跌到了 9%。
房地產的低迷和頹喪,不只是對房企的一次巨大衝擊,原來那些跟着地產大佬 " 吃肉 " 的富豪們,有不少也消失在往日的榮光中,盡顯狼狽。
何巧女,曾經的 " 園林女皇 ",2017 年,東方園林市值高達 606 億元,何巧女也以 265 億身家位居胡潤女富豪榜第 11 名。當初,東方園林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了中國園林景觀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發行價 58.60 元。開盤當天,公司股價一飛衝天,達到 116.5 元。
東方園林的鼎盛時期正好搭上了我國房地產的黃金時代,2014 年至 2017 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别為 46.8 億元、53.81 億元、85.64 億元、152.26 億元。但是伴随着一飛衝天的業績提升,和房企一樣,高負債的風險如影随形,就在何巧女成為女富豪的第二年,東方園林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從近 30 億驟降到 0.51 億元。
何巧女四處找錢無果,最後只能轉讓股權,連控股權都沒有了。
同為女富豪、也是同行的王迎燕,今年眼看着自己創立的公司被強制退市,心中也是五味雜陳。作為房地產城建領網域園林景觀界的頭部公司,美尚生态吃到了房地產行業突飛猛進的時代紅利,資本市場對其一路追捧,王迎燕的身價迅速提升,跻身胡潤百富榜。
不過,這位女富豪不是被房地產市場的動蕩牽連的。自上市後,王迎燕進行了一系列騷操作,操縱股價、連續财務造假、再 " 金蟬脱殼 " 減持套現,直接成就了這家史上最強财務造假公司的威名。而今,美尚生态退市,徒留一地雞毛,股民嘆息。
房地產動蕩,影響最深的還要屬家居行業,而家居行業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車建新。
傳聞中,車建新出生于江蘇一個農家,最早是一名小木匠,靠着借來的 600 塊錢啓動創業,最終打造出一個家居連鎖帝國。這個本來被外界津津樂道的小人物逆襲 " 傳奇 ",誰也不曾想到來了個急轉直下。這三年,車建新接連變賣紅星地產的股份、美凱龍物業股權,甚至連紅星美凱龍的實控權也旁落,但終究沒能阻擋紅星美凱龍在今年破產重整。
車建新誤判了房地產市場的形勢。
2017 年,被房地產繁榮景象誘惑的他,嘆息自己走了二十年的冤枉路,非要追趕地產行業的 " 晚班車 ",這個時候," 首富 " 王健林已經開始瘋狂拋售資產;2019 年,車建新又大張旗鼓地創辦房地產中介經紀平台美凱龍愛家,他似乎也沒有看見連大佬盧志強都着急退出。
結局可想而知,房地產行業遇冷,家居行業同樣遇冷,車建新遭受到了最猛烈的衝擊。同樣地,過去連續四年位居家居建材首富的歐派家居董事長姚良松,直接退居第三,财富縮水超 30%,其他不少昔日霸榜選手更是悄然出局。
跨界造車成為 " 夢魇 "
新能源汽車市場一派生機,如火如荼,但對于紛至沓來的跨界者似乎有 " 毒 "。
前段時間,合創汽車裁撤上海分公司所有員工,銷售、生產、資金鏈全線崩塌,還被讨薪、訴訟糾紛纏身。緊接着,極越汽車 " 閃電式 " 崩盤,主播前腳還在直播間吆喝,後腳就被通知公司倒閉了。這兩個品牌的 " 死亡 " 在汽車圈掀起了一陣波動,但實際上更多的品牌還沒來得及在市場上嶄露頭角,就已無聲消失,而這背後站着一個個做着造車夢的富豪。
遠航,這一品牌可能很多人沒有聽過,但它的創造者大運集團或許不少人知道," 風馳天下,大運摩托 ",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就是大運集團的 " 代表作 "。而它的創始人遠勤山,可以説是當之無愧的 " 摩托車大王 "。
11 月 25 日,大運集團旗下的大運汽車對外發布重整聲明,稱當前,在整個市場周期性環境影響下,大運汽車持續優化經營管理方式,資產負債率依然保持在同行業正常水平,但流動資金遭遇階段性周轉困難,給企業發展帶來一定影響。簡單説,就是沒錢了。大運汽車始于 2004 年,起先主要是做卡車,而新能源汽車的風口來臨時,遠勤山将目光轉移到乘用車。
這一選擇,徹底将大運汽車拉入了 " 燒錢 " 的深坑。大運汽車既未打通資本市場的融資渠道,背後也沒有大金主,這似乎已經預示了遠勤山造車的結局。
與遠勤山直接下場造整車不同,來自寧波的首富熊續強看中的是汽車零部件制造這一同樣龐大的市場。當年,銀億集團一口氣花了 120 億元收購三家行業領先地位的國外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美國 ARC、日本艾禮富和比利時邦奇,轟轟烈烈地開始了從地產向汽車制造的轉型。
起初,轉型初見成效,汽車業務營收一度超過了地產的老本行。而且,熊續強趕在樓市降温前極速調頭,把公司未來押注在現在風光無限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如若成功," 房地產 + 高端制造 " 的故事在地產低迷的當下無疑非常新穎,也有可能把公司帶入新的增長階段。可惜,這場豪賭還是失敗了。
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後,銀億股份實控人之位易主葉骥,而後于 2023 年更名為 " 山子股份 "。熊續強也失去了銀億股份的掌舵權,寧波首富的地位早已在 2019 年被合盛集團的羅立國取代。
不到三年的時間,造車就把一個存續了 20 多年的地方房地產龍頭拖垮了。
恒大、寶能、創維 … 在這張跨界造車的名單中,成功者寥寥無幾,而因為造車導致資金鏈斷裂的,比比皆是。原來那些吃到時代紅利、從各個領網域走出并發家致富的富豪們,這次沒能如此幸運。
縱觀今年,富豪的 " 消失 ",不單單呈現出數量增多的特征," 下沉 " 看似成為一種趨勢,從原來全國首屈一指的首富 " 下沉 " 到某省某市的首富或頭部富豪們。如果前者的過錯是樹大招風,而後者則是過于樂觀,也許是過去财富的積累相對輕松,使他們在大步向前時輕視了外部環境的變化及變化中潛藏的巨大風險。
更令他們擔憂的是,這種 " 下沉 " 還會繼續嗎?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道總有理 ",作者:道總,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