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千億巨頭合并,有無套利機會?,歡迎閲讀。
作者|Eastland
頭圖|視覺中國
2024 年 9 月 3 日,中國船舶(SH:600150)、中國重工(SH:601989)同時發布《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重組完成後,存續上市公司穩居世界造船業第一,資產規模、營收、手持訂單數均領跑全球。# 造船航母 #
9 月 6 日,國泰君安(SH:601211)宣布将吸收合并海通證券(SH:600837)。重組後,存續上市公司總資產、淨資產分别為 1.68 萬億、3302 億,均處行業首位。# 證券航母 #
9 月 7 日,鹽湖股份(SZ:000792)公告稱:實控人将由青海省國資委變更為中國五礦。組建後成立的中國鹽湖将成為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 鹽湖航母 #
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央國企勢必調整布局。2023 年底,國資委副主任王宏志提出四個脈絡:橫向合并、縱向聯合、創新攻堅、内部協同。
2024 年是國資委 " 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 "(2023~2025)的攻堅之年。資本市場将出現合并、重組、高峰," 中國神船 "、" 中國神湖 " 們将紛至沓來。
新能源是本輪重組的重點。中國電建(SH:601669.SH)、中國能建(SH:601868)同為該賽道重量級選手,主業涵蓋火電、水電、新能源、抽水蓄能。
背景高度相似
兩家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均位列 98 家實業類央企,均于 2011 年 9 月成立。前者偏重水利 / 水電、特長是 " 懂水懂電 ";後者在火電、水電、核電領網域都有超強實力。
根據 9 月 11 日發布的《2024 中國企業 500 強》榜單,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營收 6869 億、列第 32 位,中國能源建設集團營收 4085 億、列第 63 位。
2011 年,中國電建在上交所上市,代碼 601669。#資本運營一步到位#
中國能建資本運營相對曲折:
2015 年 12 月,能建股份在港交所上市,代碼 3996;
2021 年,葛洲壩(SH:600068)與母公司能建股份實施 " 吸收合并 "。9 月 13 日,葛洲壩股票終止上市,存續上市公司更名為中國能建,代碼 601868。
能建規模大致相當于電建的 60%:
2021 年(完成吸收合并當年),能建營收 3223 億、相當于電建的 57.3%;
2022 年,能建營收 3664 億、相當于電建的 64.3%;
2023 年,能建營收 4060 億、相當于電建的 67%;
2024 年 H1,能建營收 1943 億、相當于電建的 68.4%;
中國電建、中國能建最終實控人都是國資委,核心業務重疊,近年都向 " 投、建、營 " 一體化方向發力,這是合并的基礎。
核心業務比拼
1)電建規模略勝一籌
兩家公司的核心業務都是水利 / 電力 / 基礎設施的勘探設計和施工。
2023 年,電建該板塊毛利潤 597 億、毛利潤率 10.8%;能建該板塊毛利潤 345 億、毛利潤率 9.5%;
2024 年 H1,電建該板塊毛利潤 253 億、毛利潤率 9.8%;能建該板塊毛利潤 150 億、毛利潤率 8.7%;
論核心業務的規模、盈利能力,電建優勢明顯。
2)能建拿項目更激進
2021 年成功登陸 A 股後,能建新籤合同額同比增長 51%、達 8726 億,一舉超過電建;
2022 年,電建、能建新籤合同額雙雙突破 1 萬億;電建新能源合同額比能建高 333 億;
2023 年,能建新籤合同金額達 1.28 萬億、比電建高 12.3%;電建新能源合同額比能建高 876 億;
2024 年 H1,能建新籤合同額達 7386 億,比電建高 13.8%;
更值得注意的是:能建新籤抽水蓄能合同額連續高于電建:2022 年,電建、能建分别為 243 億、664 億;2023 年,能建籤下 1249 億,比電建多 468 億!
3)合同執行進程——電建小幅領先
合同負債是在履行(合同)義務前收到的款項,合同資產是履行義務後暫時沒有收到的款項。房地產公司交房前收到的購房款是合同負債。飯館上齊菜後,結賬之前,擁有的收款權是合同資產。
觀察上面兩個指标,可以窺見兩家公司合同執行進程。
截至 2021 年末,電建合同負債高達 1361 億,比合同資產(797 億)高 564 億。預收大于履約後未收。2023 年局勢反轉,合同資產為 1243 億、比合同負債(1134 億)高 109 億。
2024 年 6 月末,合同資產比合同負債高 407 億。意味着資金壓力越來越大。
能建新籤合同雖多,但執行進度明顯落後:截至 2024 年 6 月末,合同資產 1274 億、比電建少 2792 億;能建合同資產比合同負債高 464 億(高于電建)。
4)" 腦力勞動 "
如果説勘探設計是 " 腦力勞動 ",工程建設則是 " 體力勞動 ",本質上天差地遠。
能建分别披露了勘探設計和工程建設和收入、成本:
2023 年,勘探設計收入 192 億、成本 116 億;毛利潤 75.6 億、毛利潤率 39.4%;
工程建設收入 3435 億、成本 3165 億;毛利潤 270 億、毛利潤率 7.8%;
能建核心業務,腦力勞動收入占比 5.2%,獲得毛利潤占該板塊的 22%。
電建披露不夠詳實,估計該板塊的格局與能建大差不差:
5% 收入來自勘探設計,毛利潤率約 40%。如此推算,2023 年中國電建勘探設計收入約為 275 億、成本 165 億、毛利潤 110 億。
5)資質、研發能力
水利 / 電力項目規模宏大、技術復雜,從設計到施工,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将給人民生命财產造成巨大損失。因此,所有國家對大型水利 / 電力項目承包部門的資質、經驗都有極高要求。
我國擁有水利水電工程總承包特級資質的企業共有 33 家,電建、能建分别為 18 家、6 家,合計 24 家;
擁有電力工程總承包特級資質的企業共 8 家,電建、通建分别有 3 家、4 家!
截至 2023 年末,電建、能建合共擁有 13 個院士工作站、25 個博士後工作站、16 個國家級研發機構、183 個省部級研發平台。研發人員共計 4.7 萬,研發投入 360 億(接近比亞迪),在 5300 家 A 股中名列前茅。
比較兩家公司核心業務的五個方面,電建僅在規模方面有明顯優勢。而且,有可能是暫時的。
電建加分項——第二增長曲線
1)第二增長曲線
" 電力投資與運營 " 是中國電建設計施工業務的自然延伸,毛利潤率遠高于勘探設計:
2020 年電力投資收入 189 億,毛利潤 90 億、毛利潤率 47.9%;
2021 年電力投資收入 213 億、毛利潤 89 億、毛利潤率 41.5%;
2022 年電力投資收入 238 億,毛利潤 96 億、毛利潤率 40.1%;
2023 年電力投資收入 240 億,毛利潤 106 億、毛利潤率 44.4%;
2024 年 H1 電力投資收入 122 億,毛利潤 58 億,毛利潤率 47.1%。
電建的 " 電力投資運營 " 業務進展緩慢,根本原因是資金不足。" 投、建、營 " 這個口号本身説明電建是不谙資本運營的實業企業——應當是 " 融、投、建、營、退 ",前面加 " 融 "、後面加 " 退 " 方能閉環。這方面要向三峽能源學習。
2)踏着三峽能源的足迹
電建此項業務與三峽能源(SH:600905)同質(注:三峽能源脱胎于三峽集團 " 新能源開發與運營管理 " 板塊;2018 年 2 月 9 日,三峽集團批準 " 三峽新能源有限公司 " 引進戰略投資者。2019 年 6 月," 三峽新能源 " 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2021 年 6 月 IPO、募集資金 227 億)
2018 年引進戰略投資者前,三峽能源裝機容量不到 7.5GW;2020 年末達 15.6GW;
2022 年末,風電、光伏并網裝機容量達 26.2GW,其中風電 15.9GW、光伏 10.3GW。
2023 年末,風電、光伏并網裝機容量約 40GW,其中風電 19.4GW、光伏 19.8GW。
三峽集團資本運營意識強、動手早,通過引進戰投、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數百億,控股裝機容量實現跨越式增長。相比之下,電建進展比較緩慢:
2020 年,電建控股裝機容量為 16.1GW、相當于三峽能源的 103%;
2021 年,電建投股裝機容量 17.4GW,僅為三峽能源的 76%;
截至 2024 年 6 月末,電建投股裝機容量 28.1GW,相當于能建的 68.7%。剔除 3.6GW 火電,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僅為三峽能源的 60.6%。
2023 年 6 月,電建新能源引入 10 家戰略投資人,募集資金 76.25 億;按正常進度,将于 2025 年 IPO。# 踏三峽能源的足迹前進 #
能建減分項——業務尚未整合完畢
中國能建以 " 創新、綠色、數智、融合 " 為核心理念,打造新格局,重點是新能源業務。但目前距離 " 聚焦主業 " 差得很遠:
工業制造(見下圖左部)
2023 年,工業制造業務營收 337 億。其中,民煤收入 84 億、建材(水泥、熟料、商品混凝土)收入 74 億;2024 年 H1,該板塊收入 146 億(其中建材 35.2 億)。
投資運營(見下圖右部)
2023 年,投資運營業務營收 294 億。其中,房地產 134 億(同比下降 33%)、綜合交通 23.4 億(同比上升 16.5%),新能源類僅 37.2 億(同比下降 0.4%)。
自力更生是優良傳統,大而全是央國企 " 遺風 " ——開山放炮不求人、水泥建材都生產、職工住房自己建 ……
民爆、建材、房地產等業務,質地不差、毛利潤率不低,因此被能建保留至今。
但與 " 創新、綠色、數智 " 關系不大,市場地位也配不上央企。2023 年,中國水泥總產量超過 20 億噸,能建份額不到 1%;能建 134 億房地產收入,只相當于大開發商的一個樓盤。
電建的 " 彩蛋 " ——抽水蓄能
中國電建電力投資板塊的亮點在抽水蓄能。2022 年,新增核準抽水蓄能項目 48 個,裝機容量 68.9GW,超過 " 十三五 " 總核準規模。2022 年投入 8.8GW,創歷史新高。
2022 年末,中國電建 " 雅江混合抽水蓄能項目 " 開工,總裝機容量達 4.2GW,是 " 全球最大充電寶 "。
與常規抽水蓄能電站相比,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利用現有水庫,投資小、建設周期短、經濟效益好。中國數萬座已建成水電站,符合條件者改為混合式抽蓄,将大大加快新型電網系統建設。
盡管新籤抽水蓄能合同金額被能建超越,電建畢竟是 "抽水蓄能建設領網域的絕對主力"、"承擔了我國抽水蓄能電站 90% 的勘探設計和 78% 的建設任務"、"占有全球 50% 以上大中型水利水電建設市場"(摘自電建财報)。
能建、電建合并方案(如有)變數很大,連誰吸收合并誰都沒有定論。
可以确定的是,制度方案的宗旨之一是不給二級市場留下套利空間,股價大漲或大跌都是敗筆,設計者會盡量避免。
*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