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26萬股東又要失望了!“芯片一哥”中芯國際營收首破500億,上市4年未曾分紅,歡迎閲讀。
本文來源:時代财經 作者:龐宇
圖源:視覺中國
" 芯片一哥 " 中芯國際(688981.SH,00981.HK)3 月 27 日晚間披露年報,2024 年實現營業收入 577.96 億元,同比增長 27.7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簡稱 " 淨利潤 ")36.99 億元,同比下降 23.31%。
這是中芯國際營收首次突破 500 億元,創歷史新高。但與此同時,公司淨利潤已經連續兩年下滑。2023 年,受到半導體行業庫存高企、宏觀經濟低迷等影響,公司淨利潤跌幅超 60%,2024 年跌幅有所收窄。
晶圓量增價減是中芯國際當下的核心矛盾。2024 年,中芯國際晶圓銷量增長近 37%,突破 800 萬片,但平均售價從 2023 年的 6967 元下滑至 6639 元,跌了 328 元。
年報發布後,3 月 28 日,中芯國際 A 股、H 股早盤分别下跌 1.43%、3.38%。将時間線拉長來看,近一年來,中芯國際 H 股表現強勁,累計漲幅超 220%,僅今年年内漲幅已超 52%,目前港股總市值 3883 億港元。A 股近一年股價累計漲幅約 110%,不過自去年 9 月下旬開啓近一個多月的強勢行情之後,便持續震蕩回調,今年以來股價累計跌幅 3.67%,目前總市值 7275 億元。
營收刷新紀錄
中芯國際主營業務為晶圓代工業務,收入來自五大業務方向(智能手機、電腦與平板、消費電子、互聯與可穿戴、工業與汽車)。2024 年,除電腦與平板外,其餘行業收入均實現增長。
Wind 數據顯示,消費電子是營收增幅最大的板塊,當期實現收入 203.38 億元,同比增長 99.51%;其次是智能手機板塊實現收入 149.53 億元,同比增長 36.92%;智能可穿戴、工業與汽車增幅較小,分别同比增長 9.05%、8.08%;電腦與平板收入則同比下滑 17.77%。
圖源:Wind
半導體行業整體回暖,是中芯國際營收增長的主要原因。"2024 年,全球半導體產業整體顯現復蘇迹象,產業鏈回暖趨勢基本确立。" 公司在财報中介紹。
但產業鏈内各細分市場情況呈現一定的差異。其中,在全球的先導產業領網域,對智能化和高速運算性能的需求推動相關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是半導體整體市場規模增量的主要驅動力。智能手機、個人電腦、穿戴類設備、消費電子等產品的換機潮,令終端需求已呈現緩慢增長态勢。而在汽車電子領網域," 伴随電動汽車市場競争日益激烈,車用芯片的庫存消化逐漸出現減緩,該領網域的半導體需求進入周期性調整階段。"
作為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龍頭,中芯國際收入增長也受益于本土客户。
2024 年财報顯示,中芯國際中國區的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升至 84.6%,2021 年 -2023 年這一占比分别為 69.9%、74.2%、80.1%。
產能利用率也有所提升,2023 年中芯國際產能利用率約 75%,2024 年全年產能利用率到達了 85.6%,同比提升約 11 個百分點。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分析指出,當前,IC 國產替代趨勢明顯,本土客户為降低供應鏈風險,增加了對中芯國際的訂單需求。地緣政治因素促使本土化需求加速提升,公司 12 英寸產能緊俏,且新擴產能得到充分利用,產品組合得到優化。
晶圓量增價減
需要注意的是,中芯國際營收刷新紀錄的同時,淨利潤卻承壓,陷入 " 增收不增利 " 難題。
一方面,資金收益下降是導致中芯國際利潤下滑的一大因素。年報顯示,公司利息收入從 2023 年的 51.99 億元減少至 2024 年的 38.84 億元,利息收入主要來自于活期存款及定期存款收益。2023 年其利息收入較高,主要由于美元存款利率上升。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在于,2024 年,中芯國際營業成本為 470.51 億元,同比增長 33.12%,超過營收 27.7% 的增幅。據中芯國際解釋,營業成本增加主要 " 由于產品組合變動和折舊增加所致 "。
相應地,公司 2024 年毛利率為 18.59%,同比下滑 3.3 個百分點,跌至近 8 年最低,而 2021 年至 2023 年的毛利率分别為 29.30%、38.30%、21.89%。
" 當前,半導體價格戰尚未完全成為過去式。雖然行業在復蘇,但成熟制程仍面臨價格競争壓力。" 郭濤向時代财經分析表示。中芯國際代工的晶圓以 8 英寸、12 英寸為主。2024 年年報顯示,公司晶圓銷量(折合 8 英寸标準邏輯)由上年的 586.7 萬片增加至本年的 802.1 萬片,同比增長 36.7%;但晶圓平均售價從 2023 年的 6967 元下滑至 6639 元,同比下滑 328 元。
在 2024 年第四季度業績説明會上,中芯國際聯席 CEO 趙海軍談及 2025 年展望時表示,在地化生產帶來了更多的市場需求,但同質化競争使得結構性過剩的產能即使在市場回暖的情況下,依然面臨激烈競争。
他指出,公司通過打造領先技術來提升核心競争力、綁定客户,通過增加新產品來對抗價格壓力。公司保持一貫的定價策略,随行就市,不主動降價,但在必要時也會和戰略客户一起直面價格競争,以保持住公司在各個領網域的市場份額和競争優勢。
對于 2025 年的經營計劃,中芯國際在财報中介紹," 年初,根據與產業鏈夥伴的廣泛溝通,大家普遍認為除了人工智能繼續高速成長外,市場各應用領網域需求持平或温和增長。外部環境給下半年帶來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業競争也愈演愈烈。"
在外部環境無重大變化的前提下,公司給出的 2025 年指引為:銷售收入增幅高于可比同業的平均值,資本開支與上一年持平(即約為 73.3 億美元)。
同日中芯國際公告,鑑于 2025 年仍将維持較大規模的資本支出,為保障公司正常生產經營和未來發展需要,公司 2024 年度不進行利潤分配。該方案已經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尚需提交公司 2025 年股東周年大會審議。自 2020 年 7 月在科創板上市以來,該公司尚未進行過分紅。截至 2024 年年末,公司注冊股東户數 26.34 萬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