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4小時後交答卷!小米汽車除了有點貴,還有?,歡迎閲讀。
2021 年 3 月 30 日,雷軍官宣将開啓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創業。
"這是我人生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我深知做出決定意味着什麼,我願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在當時的發布會現場,雷軍難掩自身的激動之情。
2023 年 12 月 28 日 14 點,也就是正式官宣造車的千餘天後,這位年過半百的創業者将在交出了他的階段性答卷。
" 沒什麼可説的,對小米造車非常看好。" 盡管小米當前一車未賣,但一位在合資車企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行業人士張強(化名)向芯師爺稱。近期,知名經濟學家任澤平也點評道,"小米很有機會成汽車產業第二個百年進化的新一代推動者。"
此外,據汽車大 V 吳佩稱,有不少人自願降薪降職加入小米汽車。他還透露,有一位小米獵頭曾聲稱小米汽車團隊中,90% 是降薪來的,5% 是平薪來的,還有 5% 是高薪聘請的。
問題來了,為何那麼多從業者和張強們對小米汽車的未來如此笃定?
圖源:@雷軍微博
1
守正出奇 整裝待發
汽車被譽為 " 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是現代工業技術集大成者。
造車的復雜度之高、投入之大、周期之長、容錯率之低,不容小觑。任澤平也曾説,在新能源汽車這個領網域燒錢,幾十億連入場券都拿不到,幾百億才剛剛拿到入場資格,還生死未卜。
尤其今年以來,國内汽車行業格局突變,價格戰一發不止,諸多一線合資車企出現銷量暴跌情況。二線新勢力車企方面,天際汽車、威馬汽車、愛馳汽車等數年前的優質新能源汽車标的,接連陷入融資和市場困境中,一度爆出被員工維權的信息。
在此行業形勢下,作為一個跨界造車的新人,雷軍所面臨的挑戰和壓力可想而知。
此局何解?《孫子兵法》有雲:"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結合自己此前成功創業經驗和汽車行業現狀,雷軍給小米造車定了兩個策略," 守正出奇 " 和十倍投入。
翻譯一下,就是先踏踏實實造車,造好車,再想創新出奇的事。一般車企造一輛車,總計投入 300 人至 400 人以及 10 億至 20 億元的經費,而小米汽車的第一輛車整體投入了 3400 名工程師,研發費用超 100 億元,是 " 十倍以上的投入 "。
事實上,在小米官宣造車之初,便有不少質疑聲,其中就包括入局時間太晚,一步晚步步晚。
小米造車确實略晚,但并不致命。張強認為,入局雖晚,但小米也可以吸收各品牌前幾年的成功與失敗經驗,少交學費,發揮後發優勢。
小米若是想搶時間,快速推出車型,其實借助供應商和第三方的力量,大可一路抄抄抄、逆向工程。快的話,在 2022 年便可亮相新車,讓成熟車企閒置產能代工,在 2022 年底或可實現小批量交付。
但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只會平白無故消耗小米和雷軍個人的信譽,毫無價值可言。參見某些攢局造車企業的結果,便知一二。
圖源:@雷軍微博
雷軍選擇守正出奇,踏踏實實造車。
因為有時候,快是機械的、沒有思考的,但有選擇的慢卻是精确的、復雜的。在這個過程中,節奏的掌控非常重要。
作為創業圈的傳奇大佬,雷軍當然知道節奏的重要性。據汽車大 V 吳佩透露," 小米造車的流程和節點,這都是按照汽車行業的規律來的。節點方面都是在軌的,都在雷軍的 roadmap 裏,甚至有節點略微提前。"
根據小米汽車在工信部的申報信息,SU7 的生產資質為北汽越野車公司,軸距為 3000 毫米,長寬高分别為 4997/1963/1455 毫米,提供兩個版本,主要區别在于電池包容量和續航裏程上。
其中,單電機後驅版本搭載 73.6kWh 的弗迪磷酸鐵锂電池,續航為 628km(20 寸輪毂)或 668km(19 寸輪毂);雙電機四驅版本則搭載 101kWh 的寧德時代三元锂電池,續航為 800km(19 寸輪毂)或 750km(20 寸輪毂)。
小米汽車投資生态圖部分公司 | 圖源華安證券研報
在硬體之外的智能駕駛方面,小米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着。
根據公開信息,雷軍早在 2021 年就開始組建以 L4 為目标的自動駕駛研發團隊。
2021 年 8 月,5 億元全資收購了智駕公司 Deep Motion(深動科技)。
2022 年 8 月,小米汽車公布了一則視頻,搭載了小米自動駕駛軟體系統的試驗車,可以實現一鍵召喚車輛、自動駛入匝道、主動變道超車、無保護轉向 / 掉頭、自動繞行臨停車輛 / 事故車輛 / 環島、自主代客泊車等功能。
在車輛完成泊入、駐車後,還可以通過機械臂自動充電。經歷了一年多的研發迭代之後,其最新智駕軟體技術有望在 28 日的技術會上展現。
圖源:工信部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小米汽車正在組建面向終端的銷售團隊。多個招聘軟體上,小米汽車正在招聘工人、汽車銷售、汽車零售店長等職務,其中,小米汽車為店長開出底薪 2 萬的月薪。
另據報道,今年 9 月 ~12 月期間,小米已在全國北上廣深等城市成立超過 20 家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下稱 " 小米景明 "),業務均包含 " 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 ",法人代表大多是雷軍當初宣布造車時的 " 十七羅漢 "。
據悉,小米汽車計劃明年上半年量產發布,其上市前的整體籌備工作已越發完整。
2
降薪降職湧入小米造車?
從當前公開的賬面信息看,即便放在當前已經卷到瘋狂的中國智能車市場上,小米 SU7 的產品力依舊有着不錯的競争力。
近期,雷軍在社交平台發帖回應網友部分疑問,其中提到他對 SU7 的期待," 在駕駛性等機械素質上,我們希望能媲美保時捷 Taycan Turbo;在智能化上,我們希望能媲美 Tesla Model S;同時還有最領先的科技和最豐富的生态。"
據新浪科技報道,小米汽車高管稱,小米汽車的目标是造出一台可以比肩保時捷和特斯拉的 Dream Car 。他還提到,在一些特定的復雜路況中,小米自動駕駛測試實現成功通過,而目前特斯拉還通過不了。雖然這并不是一個自動駕駛的典型工況,但能反映自動駕駛的能力。
圖源 | 華安證券研報
不到三年時間,能捯饬出一輛不錯的車,離不開小米汽車團隊眾位人才的貢獻。
不同于行業中諸多車企先搭框架,再逐漸優化的路子。小米汽車在一開始的人才準入上,便有着較高的門檻。
圖源:@吳佩微博
早在 2021 年 11 月份,招聘圈便爆料出,小米汽車狂攬 2 萬份簡歷,卻只有 300 餘名成功入職者。近期,汽車大 V 吳佩稱,不少人自願降薪降職加入小米汽車。其表示,有一位小米獵頭曾聲稱小米汽車團隊中,90% 是降薪來的,5% 是平薪來的,還有 5% 是高薪聘請的。此前還有消息稱,小米汽車簡歷 100 進 1,确實是選優。
1% 左右的招錄比,考公也不過如此。
為何小米汽車的吸引力這麼強,汽車行業的打工人擠破腦袋也要進去?
有多位專注于汽車領網域的資深獵頭向芯師爺稱,小米之所以能吸引諸多汽車人才踴躍加入,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
其一是小米創始人雷軍的魅力加成,其一路以來的個人信譽和成功經驗背書,号召力相當強;
其二是利益驅使,不少工程師及高管比較看重創業成功後的長期利益,若是小米汽車發展得不錯甚至成功上市,那個人的收益将實現杠杆放大;
其三是對創業的向往,造一款好車的夢想。
另有業内人士稱,2023 年,汽車行業格局變動較大,不少傳統車企和新勢力都曾裁員,降本增效,2024 年的形勢不一定會好轉。在此背景下,相對于前景不明還動蕩的新勢力車企,小米汽車還在發育前期,較為穩定,也有機會和空間,是不錯的選擇。
根據華安證券梳理,小米汽車子公司在 21 年 9 月完成工商登記後,次月便有超 450 研發人員到崗, 21 年底研發人員突破 1000 人,22 年底研發人員超 2300 人。23 年,小米亦莊工廠逐漸 補充操作工種,招募技師、技工人才。目前,小米汽車人才仍在持續招募中,包括底盤 工程師、網域架構工程師、内外飾設計師等。
圖源:華安證券研報
除了普通的工程師外,加入小米汽車的高級行業人才同樣不少。在業務條線高管中,便包括前極狐汽車總裁、前吉利研究院院長、前麥格納中國區副總裁、前寶馬 iX 車型外觀設計師等業内大咖。
此外,據媒體報道,原長城哈弗總經理李曉鋭已經低調加入小米汽車。另外,今年 5 月,歐拉沙龍總經理文飛因個人原因離職。随後于 6 月,有消息傳出文飛已加入小米汽車,并被拍到與雷軍一起走訪蔚來交付中心。不過,兩則消息都未得到當事人及當事企業的正面回應。
有行業獵頭向芯師爺稱,一般而言,高級行業人才加盟的話,企業方面會給解決競業問題。
3
價格,價格,還是價格
至此,小米汽車有靠譜的創始人、給力的人才團隊,捯饬出了不錯的產品,營銷方面也遙遙領先。但想一戰成名,還缺乏最後一個元素,那便是有吸引力的價格。
對剛出道的 SU7 而言,定價是困難的。
小米在最初走的便是性價比路線,但随着國内手機廠商越來越多,該策略難走得通。後來,應對市場變化,雷軍喊出了高端化口号,并在 2022 年将 " 高端化 " 定為集團戰略。
作為集團掌舵手,雷軍深知小米的高端之路中有多少諸多挫折與磨難,從低維向高維的突破之戰有多難打。
盡管此前有消息曝出,雷軍已經説服董事會,将小米汽車的硬體整體利潤率定在 1% 以下,後期靠軟體和生态體系掙錢。但有了小米手機的案例作參考,并不意味着剛出道的小米汽車會走低價路線,其首款車型起售價極有可能會在 20 萬上下浮動。
圖源:工信部官網
據《豹變》此前報道,明年上市的小米轎跑分為高低配兩個車型,高配版預期定價在 30 萬元附近,低配版暫定售價為 19.9 萬元。
不過,小米内部人士也曾表示,小米可能會根據市場情況作出相應的價格調整,該價格未必是最終定價。
上述接近小米的人士補充道," 眼下小米汽車最拿不準的就是定價問題,一方面怕定價太高,銷量上不去;另一方面小米品牌正在衝刺高端市場,擔心定價低了影響品牌形象。
其次,小米汽車的造價成本并不低,即便保持 1% 的整車利潤率,定價也得在 20 萬上下。現在小米汽車的定價是在虧本多少程度的考量下,徘徊不定。"
對于 SU7 的定價,廣大網友和眾多米粉十分關心。對此,雷軍也在社交平台上回應稱," 關于定價,還沒有最終決定。但小米 SU7 确實有點貴。但請相信,我們做的是‘有理由的貴’,在體驗上一定會超過大家預期。"
有業内人士認為,網上關于 SU7 定價的信息持續不斷,這或是小米在進行售價預期管理,到時候公布定價時超越預期,即便比競品貴一些,買的人依舊不會少。
值得一提的是,雷軍曾表示," 小米汽車成功的唯一途徑,是成為行業前五,每年出貨超過 1000 萬輛汽車。"。
近三年,完成或接近年銷千萬輛目标的車企,只有大眾和豐田兩家。想成為行業 Top 的小米汽車,首先得有個不錯的開局,有能夠走量的爆款車型幫助自己打開市場。也正因此,小米 SU7 的售價不會太離譜。考慮到明年将會更卷的汽車市場,20 萬上下的起售價或是小米汽車的最優解。
畢竟,依賴米粉為愛發電,總是不可持續的,售價動辄數十萬的汽車可不比只賣數千塊的手機。
此前,國金證券發布研報稱,預計起售價 20 萬以下總體 20-30 萬之間,符合小米一貫定價風格。測算 20-30 萬區間轎車市場年銷量約 150 萬輛,對小米市場廣闊,預計新車年銷達 7-8 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