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告别分類、擁抱自由,讓時間記錄回歸記錄本身,歡迎閲讀。
時間記錄和記賬、記筆記頗有相似之處,它們都被期待成為增強自我覺察的人生復盤之錨,同時也都隐含着對自覺自律的嚴格要求。
簡單來説就是,使用之前壯志躊躇、滿懷美好想象,使用之後發現都堅持不下來。
因為記錄太難了
試想一個這樣的場景,我們按照柳比歇夫計時法對時間進行記錄,并使用一個類似于 aTimeLogger 的應用進行輔助:早上睡醒,摸到手機點擊「睡眠」的結束計時,打開「晨間」的開始計時;出門前,點擊「晨間」的結束計時,打開「通勤」的開始計時;下車後,關掉「通勤」計時,打開「工作」計時——如果到這裏還是普通的繁瑣,那麼接下來到公司之後,短短幾個小時的時間,我們開會、見客户、處理檔案、和同事社交、摸魚。
想盡量精确地統計自己的時間,那麼每一項日程都意味着一次「結束計時」和一次「開始計時」挑戰,三五天後,我就會因為經常忘記點擊應用而放棄記錄時間。
繁瑣是時間記錄的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只要做一些妥協就很好解決。例如妥協精确性——從長遠視角來看,一兩分鍾乃至十幾分鍾的記錄誤差并不會對分析結果造成巨大影響;妥協全面性——只記錄最需要被追蹤的事項,把其餘瑣碎的事情都丢入「歸檔」;或者更進一步,妥協開始和結束——放棄掉記錄開始和結束時間,只記錄「這件事消耗了幾個小時」。
Timing、Tasker 類應用更是從自動化記錄的方向提供了解決方案,只要在使用電腦,它就會在後台忠實記錄每一次點擊和切換。
有這麼多解決方案,為什麼我們還是記不好時間?
因為統計太難了
記筆記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是「記錄」嗎?不是,是「整理」。
從印象筆記的檔案夾年代,筆記愛好者就在研究如何整理筆記,進化到(或者説復古到)卡片筆記之後,整理手段更是從檔案夾一路進化到 tag、雙鏈、思維導圖、白板、腦圖、ChatGPT ——而在時間記錄上,「整理」這個詞幾乎就等于「分類」。
再進一步思考,如果「整理」是為了更便捷快速地調用筆記,那麼「分類」就是為了更準确地進行統計。
對,在時間記錄上分類和統計是強綁定的,在記錄前事先創建的時間分類(如工作、學習、興趣愛好等)決定了日後我們将用哪些維度來統計時間使用。很少有使用者會告訴你這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我對「健身環大冒險」進行計時後,究竟是要把它放在「遊戲」分類下,還是進一步細化到「遊戲、Switch、體感遊戲」?或者它同時也滿足「運動」分類的要求,甚至也可以被放進「不減 20 斤不改名」的年度任務中——一部分使用者搭建起了自己的記錄分類體系,但體系本身就是一種難以轉圜:當積累了幾百上千條記錄之後,它就很難再被修改。
在過去的我,如何能決定未來的我要如何看待這一段時間?
像「究極手」一樣思考問題
2023 年的年度遊戲當之無愧是「王國之淚」,在王國之淚這款遊戲中,「究極手」幾乎是所有問題的解法,利用遊戲中提供的少量素材,林克可以制造一切:MK2、高達、煙花、在海拉魯開個演奏會……在這一切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粘合」。
如果記錄只是記錄、統計只是統計,在需要的時候再将它們粘合在一起呢?
要知道,使用某款應用,本質上是接受開發者的思維方法,找尋下一款應用,本質上是在期待出現一個開發思路符合自己使用習慣,同時審美在線、功能過關、價格合适的開發者。而如果能将功能進行拆分聯動,選擇餘地就會變得更為廣闊:專注于應用最讨人喜歡的那個功能,并通過更自由的方式達到目的。
那麼,我的解決方案
在研究「解決方案」之前,首先先來看我們需要這個方案達到什麼效果:
需要一個足夠方便快捷的時間記錄入口,在漫長的嘗試過程中,我已經養成了點擊」開始「和」結束「的習慣,但如果存在更簡便的記錄方式,何樂而不為?
作為一名國譽自我愛好者,我喜歡時間軸作為表現形式,可以直觀對比一周時間使用,一個時間段内能疊加多項記錄,每一段時間都可以進行備注
聯動簡單的 TO-DO LIST
全平台同步,數據可以自由導出為通用格式
統計方面,能便利統計某項任務的總用時
盡可能美觀,我有一套自己喜歡的配色方案,希望允許用户自己配色
買斷
作為一個體驗過絕大多數時間記錄應用的人,我很清楚同時滿足這幾個條件的應用可謂鳳毛麟角,只「一個時間段内能疊加多項記錄」就可以刷掉 90% 的備選者。
但如果不用單一應用來應對以上所有需求,選擇就會立刻多起來。
其次,無論用什麼記錄,我希望最終我們都能将數據匯入系統日歷。
時間軸視圖的時間應用很多,但同時提供周視圖的應用很少,允許與其他應用同步數據的應用就更少,原生系統日歷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它在 iOS 系統内全平台同步,Windows 平台通過網頁可以使用,擁有多種視圖;單項日程本身就是一張多維表,包含從日程地點、受邀人、附件、提醒、備注(包括 URL)的多種信息,支持日程重疊;通過分類不同的日歷,可以實現對日程配色……
同時,它具有其他同類應用難以企及的優點:首先,大量效率類應用都支持同步系統日歷,這讓就系統日歷擁有不止一個數據來源入口(例如騰訊會議支持一鍵添加會議日程到日歷);其次,通過同步其他應用的方式間接地實現了日歷數據的導出備份;使用不同的第三方日歷,我們還可以自由挑選自己喜歡的日歷數據呈現樣式;最後,原生應用天然擁有極佳的快捷指令支持,為創建自動化打好了基礎。
最重要的是:原生系統日歷幾乎沒有跑路的可能,可以不用擔心有一天作者忽然棄坑。
Timeview,自由組織分析維度
只要能将時間記錄的數據導出,切分「記錄」和「統計」就變成了一件簡單的事,在這個基礎上,Timeview 讓事情變得更輕松了:它讀取系統日歷的數據,支持使用者自由設定統計規則,并通過時間卡片來直觀展現。
舉個例子,如果我想統計「近半年内看電影的總時長」,在常規時間記錄應用上,首先需要我們事先擁有「電影」分類,其次需要應用支持近半年的時間維度統計(當然也可以逐個加總每月時間消耗),最後需要我之前對每次看電影都認真做好分類,否則它不會出現在統計之中。
但如果使用 Timeview,我只需要新設定一張時間卡片,定義它的規則是:時間為最近半年,标題或者備注包含「電影」(還可以疊加其他關鍵詞),它就能夠統計出我需要的時長數據,并畫出相應的直方圖。
還記得我説「分類很難」嗎?這個特性還意味着,我們在記錄時,不需要再考慮分類、tag 是否合适了,我們完全可以專注于記錄本身,像寫日記一樣記錄日程。自然語言中的詞匯即是「統計之錨」。
EVminders:架起待辦與日歷的橋梁
再考慮一下待辦吧,如果要使用日歷作為一切記錄數據的終點,那麼我也希望日歷能夠成為我的日程終端:查看預定日程,記錄今日時間,規劃未來待辦。
這個時候,原生日歷很容易讓人想起另一個原生待辦應用:提醒事項。iOS 17 的更新介紹中,提及過提醒事項的一項更新:當創建購物清單時,提醒事項可以自動對物品進行分類。我很喜歡這個功能,況且提醒事項是一個非常簡潔好用的待辦應用,尤其在設定重復事項規則方面,比大部分第三方應用都要更完善。
民間有許多打通提醒事項和日歷雙向解決方案,其中最流行的是采用通過快捷指令來打通雙向同步,但在實際體驗過程中這個方案還比較粗糙,不僅會在日程備注欄中留下一長串用于對應待辦和日程的代碼,而且無法編輯日程,否則快捷指令會再同步一次待辦,始終顯示的「已推遲 xx 天」提示也十分惱人。
EVminders 解決了上述問題,這是一個同步提醒事項與日歷的應用,不但解決了快捷指令存在的所有問題,還能夠通過自動化使同步過程完全無感。
最終達到如下效果:當在提醒事項中加入待辦時,待辦同步到日歷對應的時間軸上,并顯示未完成的 emoji,完成後在提醒事項上勾選,日歷中對應的待辦也顯示完成。
我們可以有很多種記錄時間的方式
只要能最終匯總數據到系統日歷,以什麼方式來記錄時間,就成了一件不重要的事情。
手寫可以嗎?可以,復盤時錄入日歷即可。不用應用可以嗎?可以,日歷本身就支持快捷指令錄入,也可以設定對應的自動化。還是習慣用 Toggl 這樣的記錄應用可以嗎?當然可以——選擇最習慣的, 最舒适的,永遠是最能堅持下去的。在這方面我們擁有極大的自由度。
我自己最終選擇的記錄入口是「時光似金」,時光似金擁有非常獨特的「不間斷」「合并」記時邏輯,「不間斷」是指,時光似金不需要點擊「開始記錄」,計時器永遠在轉動,上一個事項的結束,即為下一個事項的開始,「合并」是指,在進行某個事項時,可以多次點擊記錄,最終确認「轉換」後,應用會自動将連續的計時進行合并。
同時,時光似金對同步到日歷的支持也很不錯,不僅支持時間記錄自動同步至系統日歷,自動整合連續的多個相同日程,還支持将同步細化到每個任務分别對應相應的系統日歷:「睡眠」任務自動輸出至「生活」日歷,「王國之淚」任務自動輸出至「遊戲」日歷。
如果需要給記錄添加備注,備注也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自動添加到标題:用久了覺得這個設定很妙,每次記錄時随手寫兩句,查看日歷和統計時,就會發現它形成了一連串進度記錄,提供了很多記錄細節。
工具齊備,現在開工
設定系統日歷,進行分類,如:學習、書影遊、工作等等,這一步設定粗略的分類即可,宜少不宜多,目的是利用日歷顏色,染色不同日程,在視覺上進行區分
設定時光似金,列出常用任務,并設定它們對應的輸出日歷,這一步也是設定粗略的即可,例如:電影、讀書,目的是固定一些統計關鍵詞,細節可以通過備注來補足
打開 EVminders,設定提醒事項到日歷的單向同步(也可以設定雙向,看個人喜好),并根據教程設定相應的自動化
需要的時候,利用 Timeview 進行統計回顧
在日常記錄中,主要通過時光似金,配合其他入口記錄時間,日程與待辦數據均同步到日歷進行展示,利用 Timeview 設定規則進行統計,需要更詳細的時間對比時,導出 CSV 表。
結語
堅持時間記錄近三年,實踐這套方案近一個月,我最強烈的體驗是:自由。
記錄回歸到記錄本身,只是單純地,用什麼工具順手就用什麼工具記下來,有些用應用記,有些随手寫在紙上,我知道它們最後都會匯聚到哪裏,我可以在哪裏找到它們。
統計充滿了探索感,閒下來的時候會往 Timeview 裏随手輸入一些關鍵詞,看它能給出什麼樣的結果,重新找回了「大吃一驚」的感覺。
功能可以進一步擴展:在日歷中插入一個全天事件,可以用備注來寫日記、記賬、實現日歷的 all in one;加入接入 ChatGPT 的快捷指令,自動分析自然語言,添加對應日程;創建一個「預定日程」日歷,再勾選實際日程,就可以實現雙欄時間軸對比;URL 中加入備忘錄鏈接,實現和備忘錄聯動……
希望這篇文章也能為你帶來一些啓發,那樣我就會非常快樂!
> 下載 少數派 2.0 客户端、關注 少數派公眾号,解鎖全新閲讀體驗
> 實用、好用的 正版軟體,少數派為你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