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走漏風聲的全新SUV,才是小米汽車的頂梁柱?,歡迎閲讀。
4 分鍾大定突破 10000 台、27 分鍾大定突破 5 萬台,如今小米汽車擔憂的不再是車能否賣得出去,而是該怎麼交付給消費者。按照之前的爆料,小米汽車目前月產能也就 4000 台車左右,預計到今年 10 月左右才能實現月產能破萬,現在的訂單恐怕已經排到了年底。
更關鍵的是,小米汽車下半年產能很可能無法全部分給 SU7,還要留一部分給即将到來的新車。沒錯,小米 SU7 剛發布,藍鲸财經就報道稱,已從 " 可靠信息源 " 獲悉,小米汽車将于今年底發布首款 SUV 車型(目前該消息已被删除)。
其實很早之前就有人疑惑,為什麼小米首款車不是 SUV,問界、理想兩大造車新勢力領頭羊,主要銷量都來自 SUV 車型。面對這個問題,在此前的 " 答網友 100 問 " 中,小米公司已經給出了答案。
面對網友的詢問,小米給出的答案是," 汽車是工業之王,轎車是時代精神的代表。"
1886 年,德國人卡爾 · 本茨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車,随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内,車企對于外觀設計沒有那麼上心。傳入中國後,因其與古代馬車有所相似,而馬車在古代有 " 轎車 " 之稱,所以汽車最早在國内也被稱為 " 轎車 "。SUV 的概念,則要到 1935 年 ~1940 年才逐漸清晰。
中國第一輛國產乘用車,是 1958 年由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的轎車 " 東風 ",同年 8 月,該工廠又生產了第二輛轎車 " 紅旗 ",拉開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序幕。可以説,轎車在整個汽車行業歷史中,地位獨一無二。
小米汽車正處于披荊斬棘的創業初期,所面對的千難萬險,亦如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初期。小米首次公開進軍汽車時,雷軍曾表示,這将是他今生最後一次重大創業。的确,汽車屬于重工業、重資產,所投入的成本何其之高。
早在 2016 年前後,蔚來汽車 CEO 李斌就曾表示,沒有 200 億資金不要造車。到了 2021 年底,李斌又表示,市場已經發生變化,沒有 400 億别想造車了。
背靠小米集團的小米汽車,擁有不菲的财力,可正如雷軍在發布會所言,連他都沒想到,強大如蘋果,在投入 100 億美元研發汽車後,最終卻決定放棄汽車項目。小米造車,絕對是一場豪賭。
小米所認為的 " 時代精神 ",或許是想表達自己擁有直面困難、開拓創新的精神。不過造車不能意氣用事,尤其是對于計劃定位高端市場的小米汽車來説,SUV 的重要性遠高于轎車。
2023 年國内 1~8 月汽車銷量統計數據顯示,10 萬元以内市場,轎車份額約占 66.3%,SUV 份額約占 25.2%,10 萬元 ~20 萬元價位,轎車的份額約為 51.3%,SUV 的份額則為 47.1%,逐漸持平,到了 20 萬元以上市場,SUV 的份額則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反超,而且在 30 萬元 ~40 萬元市場,MPV 車型的份額也上漲到了 22%。
一般來説,SUV 因體型較大,物料成本高于轎車,同樣級别 SUV 的價格也會高于轎車。20 萬元以内價位,物料成本的差異相對較為明顯,考慮到經濟适用性,普通家庭更願意選擇轎車。而到了 20 萬元以上價位,物料成本不再明顯,空間更大的 SUV 自然更受消費者青睐。
正因如此,問界、理想入場便是 SUV,小鵬去年下半年也是依靠 G6 車型,才實現了銷量爆發。20 萬元以上價位,轎車份額本就不如 SUV,更何況小米 SU7 還是更極端的轎跑車型,雖然操控性和動力表現出色,但不如傳統轎車适合家用。推出 SUV 與友商競争,對于小米汽車而言,已迫在眉睫。
今年 1 月,網上就曝光了一些關于小米首款 SUV 效果圖。如今小米 SU7 發布後,又有内部人士透露相關消息,看來小米 SUV 車型存在的消息基本坐實,只是能否今年底順利發布猶未可知。從 0 到 1 難,從 1 到 2 簡單許多,小米 SU7 進度神速,SUV 車型大概率能夠如期而至。
從圖片來看,該車酷似保時捷 Macan,雖為 SUV 車型,但整體設計依然偏向運動與年輕化。小米 SU7 外觀設計與保時捷 Taycan 較為相似,如今 SUV 又與 Macan 雷同,看得出來保時捷的汽車設計領跑汽車行業。
關于這款車的具體配置,目前并無太多消息,但依據效果圖來看,外觀設計偏運動型,動力自然是主要優勢,其次則是小米的智能座艙、智駕,以及軟硬體生态。相較于小米 SU7,這款 SUV 尺寸大不少,更适合日常家用。
一年之内推出兩款車,看似進度很快,實際上對于小米而言遠遠不夠,畢竟雷軍的目标可不只是成為造車新勢力的領頭羊。
發布會上雷軍表示,小米汽車的目标是 15 年到 20 年時間,成為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但這豈止是難,簡直是難如登天。
小米汽車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在于底藴薄弱,雖然依靠手機、互聯網行業的名氣,初期訂單量極高,但後續訂單量能否跟上還不好説。小米汽車需要時間經營品牌價值。
第二,則在于新能源汽車市場可能沒有小米想象中那麼大。全球三大主要汽車市場中,只有中國堅定支持新能源汽車,歐洲和美國都有車企宣布推遲停產燃油車。2040 年之前,全球大多數國家不會停產停售燃油車,甚至説燃油車的份額可能維持在 40% 以上,小米需要在 60% 的市場上搶占足夠多的份額,才能進入全球前五。
第三個問題則是車型太少且沒有低端車型。強如特斯拉,已确定将在明年推出 20 萬元以内的中低端車型,蔚來新品牌樂道已就緒,還有更便宜的螢火蟲蓄勢待發。小鵬汽車更是官宣,一個月内就要推出 10 萬元 ~15 萬元的子品牌。
中低端車型利潤空間雖然小一些,但龐大的銷量之下,總利潤相當可觀。小米新款 SUV 的出現,覆蓋了更多閱聽人,但其價格偏高,對于銷量提升幅度影響有限。
當然,小米也有其獨特的優勢,首先便是遠超傳統車企的智能座艙。手機與互聯網行業出身的小米,智能座艙領網域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并且可以結合手機、智能音箱,以及其他智能家居設備,實現萬物互聯。
其次,小米的營銷方案獨步行業,過去在手機領網域就曾通過各種噱頭吸引消費者,并鑄就了全球銷量前三的神話。
第三則是針對用户需求的調研,小米經常針對用户需求再微博發起投票調研,極為高管也素以接地氣聞名,會回復普通網友,產品也會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改編。
嚴格來説,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對于新勢力而言,是壞事也是好事。壞處在于,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過于成熟,小米這種新勢力面臨的競争壓力太大,車企需要向海外發展。好處則在于,海外各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轉型相對緩慢,給新勢力留出了足夠的發展空間。
小米有機會實現目标,成為全球前五的車企,但是 15 年到 20 年可能有些短。或許小米可以一邊進軍海外市場,另一邊籌備定位和價格更低的新車型,下沉體量更龐大的中低端市場。小米汽車已經上市,紅米汽車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