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走漏风声的全新SUV,才是小米汽车的顶梁柱?,欢迎阅读。
4 分钟大定突破 10000 台、27 分钟大定突破 5 万台,如今小米汽车担忧的不再是车能否卖得出去,而是该怎么交付给消费者。按照之前的爆料,小米汽车目前月产能也就 4000 台车左右,预计到今年 10 月左右才能实现月产能破万,现在的订单恐怕已经排到了年底。
更关键的是,小米汽车下半年产能很可能无法全部分给 SU7,还要留一部分给即将到来的新车。没错,小米 SU7 刚发布,蓝鲸财经就报道称,已从 " 可靠信息源 " 获悉,小米汽车将于今年底发布首款 SUV 车型(目前该消息已被删除)。
其实很早之前就有人疑惑,为什么小米首款车不是 SUV,问界、理想两大造车新势力领头羊,主要销量都来自 SUV 车型。面对这个问题,在此前的 " 答网友 100 问 " 中,小米公司已经给出了答案。
面对网友的询问,小米给出的答案是," 汽车是工业之王,轿车是时代精神的代表。"
1886 年,德国人卡尔 · 本茨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车,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车企对于外观设计没有那么上心。传入中国后,因其与古代马车有所相似,而马车在古代有 " 轿车 " 之称,所以汽车最早在国内也被称为 " 轿车 "。SUV 的概念,则要到 1935 年 ~1940 年才逐渐清晰。
中国第一辆国产乘用车,是 1958 年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轿车 " 东风 ",同年 8 月,该工厂又生产了第二辆轿车 " 红旗 ",拉开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序幕。可以说,轿车在整个汽车行业历史中,地位独一无二。
小米汽车正处于披荆斩棘的创业初期,所面对的千难万险,亦如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初期。小米首次公开进军汽车时,雷军曾表示,这将是他今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的确,汽车属于重工业、重资产,所投入的成本何其之高。
早在 2016 年前后,蔚来汽车 CEO 李斌就曾表示,没有 200 亿资金不要造车。到了 2021 年底,李斌又表示,市场已经发生变化,没有 400 亿别想造车了。
背靠小米集团的小米汽车,拥有不菲的财力,可正如雷军在发布会所言,连他都没想到,强大如苹果,在投入 100 亿美元研发汽车后,最终却决定放弃汽车项目。小米造车,绝对是一场豪赌。
小米所认为的 " 时代精神 ",或许是想表达自己拥有直面困难、开拓创新的精神。不过造车不能意气用事,尤其是对于计划定位高端市场的小米汽车来说,SUV 的重要性远高于轿车。
2023 年国内 1~8 月汽车销量统计数据显示,10 万元以内市场,轿车份额约占 66.3%,SUV 份额约占 25.2%,10 万元 ~20 万元价位,轿车的份额约为 51.3%,SUV 的份额则为 47.1%,逐渐持平,到了 20 万元以上市场,SUV 的份额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反超,而且在 30 万元 ~40 万元市场,MPV 车型的份额也上涨到了 22%。
一般来说,SUV 因体型较大,物料成本高于轿车,同样级别 SUV 的价格也会高于轿车。20 万元以内价位,物料成本的差异相对较为明显,考虑到经济适用性,普通家庭更愿意选择轿车。而到了 20 万元以上价位,物料成本不再明显,空间更大的 SUV 自然更受消费者青睐。
正因如此,问界、理想入场便是 SUV,小鹏去年下半年也是依靠 G6 车型,才实现了销量爆发。20 万元以上价位,轿车份额本就不如 SUV,更何况小米 SU7 还是更极端的轿跑车型,虽然操控性和动力表现出色,但不如传统轿车适合家用。推出 SUV 与友商竞争,对于小米汽车而言,已迫在眉睫。
今年 1 月,网上就曝光了一些关于小米首款 SUV 效果图。如今小米 SU7 发布后,又有内部人士透露相关消息,看来小米 SUV 车型存在的消息基本坐实,只是能否今年底顺利发布犹未可知。从 0 到 1 难,从 1 到 2 简单许多,小米 SU7 进度神速,SUV 车型大概率能够如期而至。
从图片来看,该车酷似保时捷 Macan,虽为 SUV 车型,但整体设计依然偏向运动与年轻化。小米 SU7 外观设计与保时捷 Taycan 较为相似,如今 SUV 又与 Macan 雷同,看得出来保时捷的汽车设计领跑汽车行业。
关于这款车的具体配置,目前并无太多消息,但依据效果图来看,外观设计偏运动型,动力自然是主要优势,其次则是小米的智能座舱、智驾,以及软硬體生态。相较于小米 SU7,这款 SUV 尺寸大不少,更适合日常家用。
一年之内推出两款车,看似进度很快,实际上对于小米而言远远不够,毕竟雷军的目标可不只是成为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
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小米汽车的目标是 15 年到 20 年时间,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但这岂止是难,简直是难如登天。
小米汽车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在于底蕴薄弱,虽然依靠手机、互联网行业的名气,初期订单量极高,但后续订单量能否跟上还不好说。小米汽车需要时间经营品牌价值。
第二,则在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能没有小米想象中那么大。全球三大主要汽车市场中,只有中国坚定支持新能源汽车,欧洲和美国都有车企宣布推迟停产燃油车。2040 年之前,全球大多数国家不会停产停售燃油车,甚至说燃油车的份额可能维持在 40% 以上,小米需要在 60% 的市场上抢占足够多的份额,才能进入全球前五。
第三个问题则是车型太少且没有低端车型。强如特斯拉,已确定将在明年推出 20 万元以内的中低端车型,蔚来新品牌乐道已就绪,还有更便宜的萤火虫蓄势待发。小鹏汽车更是官宣,一个月内就要推出 10 万元 ~15 万元的子品牌。
中低端车型利润空间虽然小一些,但庞大的销量之下,总利润相当可观。小米新款 SUV 的出现,覆盖了更多閱聽人,但其价格偏高,对于销量提升幅度影响有限。
当然,小米也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便是远超传统车企的智能座舱。手机与互联网行业出身的小米,智能座舱领網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可以结合手机、智能音箱,以及其他智能家居设备,实现万物互联。
其次,小米的营销方案独步行业,过去在手机领網域就曾通过各种噱头吸引消费者,并铸就了全球销量前三的神话。
第三则是针对用户需求的调研,小米经常针对用户需求再微博发起投票调研,极为高管也素以接地气闻名,会回复普通网友,产品也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改编。
严格来说,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对于新势力而言,是坏事也是好事。坏处在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过于成熟,小米这种新势力面临的竞争压力太大,车企需要向海外发展。好处则在于,海外各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转型相对缓慢,给新势力留出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小米有机会实现目标,成为全球前五的车企,但是 15 年到 20 年可能有些短。或许小米可以一边进军海外市场,另一边筹备定位和价格更低的新车型,下沉体量更庞大的中低端市场。小米汽车已经上市,红米汽车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