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就連擁抱蘋果這件事,現在都能卷了起來,歡迎閲讀。
出品 | 虎嗅科技組
作者 | 丸都山
編輯 | 苗正卿
頭圖 | 電影《蜂鳥計劃》
" 大家看,在這個遊戲場景中,左邊的 iPhone 機身温度是 45 度,而我們這次發布的新品把温度控制在了 42 度。"
以上這段發言,對于任何一個看過國内手機廠商發布會的觀眾來説,都不會陌生。在少則五六頁,多則十幾頁 PPT 的比較後,總感覺下一秒台上的人嘴裏會蹦出一句 " 聽懂掌聲 "。
不過,這種田忌賽馬式的對比法,已經算是上個版本的叙事手段了,現在各家的最新版本是 " 擁抱蘋果 "。
比如 4 月 21 日晚間,vivo 發布的旗艦機型 X200 Ultra、X200s。簡單來説,這兩款手機依舊保持着 X 系列在影像上的高水準,至于其他方面的更新則略顯中規中矩。
但值得重點説下的是,vivo 這次在 X200s 上推出了 " 雙機流轉 " 功能。
用一句話概括這項功能:如果你同時擁有 vivo 和 iPhone,那麼你可以在 vivo 上看到 iPhone 的來電通知、短信,或者用 vivo 去查找 iPhone。而在後續的 OTA 更新中,甚至可以直接用 vivo 的手機去接聽 iPhone 的電話。
不僅僅是手機,vivo X200s 還兼容 AirPods ——不是簡單地連接或者觸控操作,而是可以在 vivo X200s 使用蘋果引以為傲的 " 空間音頻 " 功能。
這玩法,當年的喬布斯可能都想不出來。
實際上,在擁抱蘋果這件事,國内安卓廠商自去年開始便逐漸達成共識,vivo 甚至算做得晚的。
那麼過去手機廠商心心念念的 " 生态閉環 ",怎麼突然就完成轉向了呢?
你的下一台 iPhone,何必是蘋果?
其實要説擁抱 iPhone,最激進的廠商當屬 OPPO。
在去年 9 月,OPPO 在蘋果 App Store 上架了一款名為 "0+ 互聯 " 的 APP,最早的官方标注是 " 跨系統的免流量傳輸工具 ",聽起來有點像是方便用户換機、進行數據遷移時的工具。
但随着 ColorOS 15 作業系統的推出,用户才發現 OPPO 還在這項應用裏加入了 " 一碰傳 " 的功能,可以實現與 iPhone 在檔案、視頻、圖片的互傳。
一個比較有趣的點是,OPPO 不僅支持 iPhone 的 Live Photo,而且還可以在 iPhone 上對 OPPO 拍攝的 Live Photo 進行二次編輯。
另一邊,小米也沒有閒着。
在 "O+ 互聯 " 上線的一個月後,2024 年 10 月,小米在新品發布會上宣布,在澎湃 OS 2.0 系統上,小米手機可通過 " 小米互聯服務 " 與 iPhone、iPad、Mac 之間實現檔案互傳,同時支持在小米的設備上查看 Keynote、Pages 等蘋果專屬格式的文檔。
更誇張的是,Mac 端上 " 小米互聯 " 還有一項名為 " 妙享桌面 " 的功能,也就是将小米手機在 Mac 上進行鏡像投屏與操控。
可以説,在融合 iOS/MacOS 的路上,國内手機廠商各自都摸索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路徑。
那麼問題來了,安卓和 iOS 陣營割裂了十餘年,這些應用為什麼以前沒有出現?是技術所限嗎?
先説結論,上述提到的各項功能在原理上都不算難。
比如在 Mac 上操作手機聽起來不可思議,但通過 Scrcpy(一個開源的命令行工具)來進行設備的遠程操控,這在行業内早已被廣泛運用,真正有技術含量的是在 " 螢幕内容獲取——螢幕内容顯示——輸入事件處理 " 這條線路上的網絡延遲問題。
當然,對于在通信行業内摸爬滾打多年的安卓廠商來説,也算不上多大挑戰。
因此,與 iOS/MacOS 之間的互聯,不是難與不難的問題,而是手機廠商想不想做的問題。
如果兼容蘋果生态,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是能夠快速吸引那些 " 安卓 / 蘋果 " 雙持的用户。
但與此同時,自身的叙事邏輯又可能陷入前後矛盾的局面。
就像過去安卓廠商非常重視開發 OS/UI 的原因在于,它能夠在手機和 IoT 設備之間,建立一條 " 保障用户體驗一致性 " 的話術,可如果兼容蘋果生态,用户體驗一致性好像又不重要了,怎麼看都有些擰巴。
即便如此,當下的安卓陣營,還是不得不去兼容蘋果。
" 温水煮青蛙 " 戰法
回顧過去一年的智能手機行業,會發現中國大陸市場呈現出了一種非常詭異的競争格局。
根據市調機構 IDC 的統計數據,2024 年,國内市場手機出貨量前五的廠商分别是:
vivo:市場份額為 17.2%,出貨量同比增長 10.3%。
華為:市場份額為 16.6%,同比增長 50.1%
蘋果:市場份額為 15.6%,同比下降 5.4%
榮耀:市場份額為 14.9,同比下降 8.1%
OPPO:市場份額為 14.8%,同比下降 6.4%
可以看到,頭部廠商之間在市場占有率上完全沒有拉開身位,這在過去的手機行業中從未出現過。
能直接反映出的兩個問題是,國内的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完全進入存量競争階段;與此同時,廠商之間已經很難再完成大範圍的 " 用户心智搶占 "。
那有沒有比較特殊的用户群體呢?對于安卓廠商來説," 安卓 / 蘋果雙持 " 的用户絕對算一個,這部分群體的用户畫像有幾個共性特征:
智能手機的重度用户,對功能互補有一定需求
對于智能手機的使用場景有兩個或多個
對封閉系統不存在,或較少存在路徑依賴
對于這部分人群的數量,目前并沒有較為權威的機構做出過統計,但《什麼值得買》APP 曾做過調研,結果顯示在 2023 年有 18% 的智能手機用户選擇 " 雙持 "。
盡管這一數據并沒有明确區分是安卓與蘋果的雙持,還是安卓陣營内不同品牌的雙持,但還是能夠粗略地推斷出在國内市場 " 雙持 " 用户群體的規模仍并不小。
因此,在智能手機這個存量市場中,這部分群體的歸屬,很可能就是未來競争的勝負手。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説,在實現對蘋果生态的兼容後,也不是沒有可能去占領蘋果用户的心智。
實際上,自去年安卓陣營陸續 " 兼容蘋果 " 以來,各廠商都采取了一種非常温和的策略,比如摒棄了過去對 iPhone 的拉踩,轉而突出自家系統對蘋果生态的互聯互通。
在執行層面,也沒有想着一股腦地完成适配工作,而是先實現檔案互傳,然後再逐步開發跨平台的功能性操作,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減少用户的抵觸心理。
這種 " 温水煮青蛙 " 式的戰法,或許會在存量市場中挖出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