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資治通鑑:你要成大事,缺的不是資源、人脈、能力,而是思維和格局!,歡迎閲讀。
一個人成就大事,底層邏輯到底是什麼?
是資源、人脈、地利,還是自身的能力?
其實都不對!
《資治通鑑》中有一段話,揭示了成大事的底層邏輯。
在《資治通鑑 · 漢紀五十六》中,袁紹和曹操共同起兵讨伐董卓。
兩人曾讨論過,萬一兵敗後該怎麼辦,對話大意如下。
袁紹問曹操:" 如果大事不成,咱哥倆何去何從?"
曹操反問:" 你覺得應該去哪兒?"(城府深的人不會輕易説出自己的想法,而是習慣性反問)
袁紹回答:" 我向南據守黃河,向北依靠燕代地區,同時兼并北方少數民族,然後一統天下,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曹操卻説:" 我任用天下才智勇武之士,用統御之道來管理他們,我覺得沒有什麼地方不行,天下之大,哥們哪兒都能去。"
仔細琢磨一下,他們讨論的正是如何成就大業。
袁紹説的是戰略思考,強調需要什麼資源、成本、資金、廠房,看重的是地利和優勢。
而曹操則認為,縱橫天下需要的不是資源、人脈或地理優勢,而是用人之術。曹操相信,只要善于運用人才,無論在哪裏都能成就霸業。
從兩人的對話中,曹操告訴我們:成就大事的關鍵在于用人,而非依賴外在條件。
曹操對事物的認知和見解,在思維格局上明顯高于袁紹。而且,曹操這一番話可以説充滿了睥睨天下的霸氣和自信。
一個人要成就大事,絕對不是完全依靠外在條件,比如資源、人脈等,而是依靠自身的思維、格局。
仔細琢磨那些最終稱霸一方,乃至一統天下的帝王,我們會發現,他們的思維、胸懷、格局和氣度都有不凡之處。
讓他們成就大事的,往往都不是那些基本條件,比如資源、人脈、背景關系,而是用人的智慧、格局和思維,這才是成大事的底層邏輯。
所以,你要成就大事,需要的絕不是搞什麼資源,搞什麼人脈,而是需要搞定一些重要的人才。
只要你有了這些人才,你成就大事所需要的那些條件,都會一一滿足。甚至有的人才會攜帶着資源加入到你的團隊中,為你的事業增磚添瓦,這才是成大事的底層邏輯。
你覺得是這樣嗎?
更多《資治通鑑》的解讀内容,歡迎訂閲我的專欄,為你解讀《資治通鑑》中的領導智慧和成事之道。
煮酒論英雄,讀史通謀略。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讀史感悟。
作者:李子霄 《資治通鑑》實踐導師,暢銷書作者,自媒體專欄作家。長期解讀《資治通鑑》,深耕職場管理領網域多年。
著有圖書《門道:讀一頁就有用的資治通鑑》。
線上專欄《資治通鑑:領導智慧與成事之道》《制勝謀略:資治通鑑中的成事智慧》《劉邦的啓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