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它悄悄涼掉,《甄嬛傳》也救不了,歡迎閲讀。
" 再見大觀園,這個來了不如沒來的地方。"
" 打卡大觀園,中國人有自己的嬛球影城!"
整個國慶假期,可能都很難找出第二個景區,評價像北京大觀園一樣兩極。
《紅樓夢》《甄嬛傳》的觀眾,覺得它是打卡聖地,一遍遍去拍 " 人生照片 "、劇中同款;
普通遊客,則往往覺得它不值一看、門票性價比低,吐槽它又新又舊:沒有古建築,卻又年久失修。
圖源:小紅書
北京大觀園,建于 1983 年,因 87 版《紅樓夢》而誕生。
從這裏走出的爆劇不少,《還珠格格》《甄嬛傳》《上錯花轎嫁對郎》《鐵齒銅牙紀曉岚》等都曾在這取景;
屬于這裏的榮譽也很多,北京 20 世紀 80 年代十大建築、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 ……
但多年過去,它的命運卻如《紅樓夢》的故事一般,經歷夏日般激揚卻短暫的大紅大紫後,悄悄轉入秋的蕭瑟與冬的寂寥: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多年後登上熱搜是因為 " 水太髒 "
" 大觀園 " 是《紅樓夢》中為元妃省親專門建造的别墅,元春省親後,寶玉和諸钗入園居住。
潇湘館、沁芳橋、栊翠庵 …… 紅樓書迷影迷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在這裏都能找到。
作為整個故事中的重要場景,它關乎賈家的命運,同時也是 " 寶玉和金陵十二钗的女兒國,太虛幻境的凡世化身,天地間至情至性、至美至聖的所在。"
國博館藏《大觀園圖》橫披 / 圖源:央視網
大觀園,這座為 87 版《紅樓夢》拍攝所建、占地面積達到 13 萬平方米的主題園林區,多年前一經建成,就有人稱贊:
" 如果説北京皇家園林、蘇州園林代表了古代實體園林的最高成就;
那麼《紅樓夢》中大觀園,則代表了文學作品中虛拟園林的最高成就。"
大觀園詩會
這并非誇張。
為了保證拍攝效果,87 版電視劇《紅樓夢》的操作堪稱站在" 中國美學鄙視鏈頂端 "。
專門依照書中描述,結合紅學家們的考證,在現實中復刻了這處書中的重要場景。
園子選址在北京南隅護城河畔,40 餘處亭台樓閣、佛庵庭院配以山形水系、亭台樓閣、繁花名木、鶴鳴鹿啼 ……
劉姥姥進大觀園
這樣的拍戲規模,即便在今天也頗為罕見,現實版大觀園的興建,一度引起轟動。
紅學界認為它實現了《紅樓夢》的夢外夢;
建築學認為它把紅學學術、古建技術、傳統造園藝術之精華融于一體;
園林界認為它給中國園林界增加了 " 名著園 " 的新内容,文物界認為它造就了潛在的文化遺產 ……
而在《紅樓夢》拍攝之後,大觀園也成了國家級 AAA 景區,園區成人門票為 40 元一張。
但很可惜,這一 " 遺產 " 在此後多年間,卻逐漸失去了本來的模樣。
前兩年,随着打卡熱的興起和《甄嬛傳》的熱播,有人想起了這一 " 滄海遺珠 ",慕名前來,卻發現早已物是人非。
圖源:京報網
作為公園的大觀園,已是這幅景象:園區的管理與維護,處處透露着寒酸與蕭條。
多年未刷漆的欄杆随處可見,一進園區,荒蕪的氛圍便 " 拔山倒樹而來 "。
圖源:小妹專門探訪大觀園,下同
怎麼看都看不出大觀園的富麗繁華。
" 被髒東西浸潤的湖水,讓人立刻就有想離開的衝動。"
陳舊的展板,配上這句宣傳語,則直接給人一種穿越回上世紀的恍惚之感。
年久失修的建築,寥寥無幾的遊人,無不在告訴人們這裏早已不復昔日光景。
比肩故宮的門票價是吐槽重災區
社交平台上,一些因" 嬛球影城 "慕名前來打卡的網友也難免失落感嘆:
是真的坑。
除去在這裏鍛煉、唱戲、跳廣場舞的老年人,這裏還多舉辦一些有關戲曲的活動圖源:微博
事實上,大觀園的 " 破敗 " 由來已久。
盡管沒什麼熱度,但翻看相關消息,大觀園出現在報紙中的關鍵詞,除了維護問題,還與裏面的蠟像相關。
彼時為了呼應《紅樓夢》的爆火,大觀園的不同亭台樓宇,都被安置了相應的人物蠟像。
根據賈寶玉的扮演者歐陽奮強的描述,這些蠟像是按照演員的臉型進行的一比一復刻。
但看結果,復刻的不是很成功。
2019 年,中國青年報報道" 裏面蠟像能吓哭小孩 ";北京青年報稱這些塑像的" 樣貌遭到質疑 "。
到了 2022 年,法制晚報又以 " 大觀園蠟像手指斷裂滿身是灰被吐槽 " 為标題,痛斥" 紅樓夢實景拍攝地破爛不堪 "。
猜猜這個是誰?
有網友評價,黛玉的定制蠟像,符合 " 倒拔垂楊柳 " 的氣質;
配上烏黑的嘴唇," 不像生病,像中毒 "。
估計黛玉自己看了,當場得陰陽怪氣一句 " 我就知道,别人不剩下的也輪不到我 / 圖源:中新網,下同
還有不能錯過的寶玉、晴雯、襲人三人組——
" 很有氛圍感,但其實也不用這麼有氛圍感。"
遊客:終究是錯付了
發展到後來,甚至" 大觀園 "三個字變成了一種标杆,代表蠟像醜的程度。
至于周瑞家的,則是 " 油光滿面的着實令人害怕 "。
圖源:微博
盡管後來再多方吐槽下,園方撤掉了這些蠟像,但影響已經造成。
長此以往,人們甚至已經忘記了大觀園曾經真實的模樣。
昔日美景不復 / 圖源:微博 @北京衞視
盡管在新近的消息中,有些園區在改造的消息,但最新的評價中,依舊是差評不斷。
毫無疑問,無論是維護程度、營銷策略,還是開發力度,相比起頤和園、恭王府、雍和宮 ……
這裏都很難吸引到中青年遊客,尤其是作為旅遊主力的年輕人。
圖源:大眾點評評論區
手握紅樓 IP,如今卻是這般光景,難免讓人唏噓感慨。
大觀園,實在不該至此。
為了一部劇,建造一座園。
上世紀 80 年代與 90 年代初期,由于經濟發展水平、電視機普及程度以及一周單休等多種原因,娛樂產業并不發達。
電視劇數量雖不多,卻往往在質量上精益求精;特别是央視重點工程四大名著,也就更為用心。
在選角與服化道上,彼時的劇組一般力求還原人物神韻。
如《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扮相,仍舊是人們至今腦海中的标準 " 猴王 " 形象;
當時的演員化妝力求精益求精,如孫悟空的妝造需要 7 個小時
而在場面調度上,當時電視劇的拍攝,可以用 " 瘋狂 " 形容。
《西遊記》拍攝,跑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真可謂做到了 " 敢問路在何方 "。
《三國演義》的諸多軍事戰役,都是請來部隊士兵實景實拍,情境真實、場面恢弘。
圖源《三國演義》
盡管沒有宏大戰争場面,也沒有降妖除魔,《紅樓夢》卻也毫不遜色。
1979 年,在導演王扶林的建議下,電視劇《紅樓夢》的拍攝,開始逐漸提上日程。
1981 年到 1984 年三年間,中央電視台召開了各種會議,研究小説改編事宜,敲定劇本,還專門在北京圓明園舉辦了兩期演員學習班:
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學習琴棋書畫,并最終确定演員人選。
選定演員後還要集體接受訓練
不僅如此,《紅樓夢》的拍攝,背後還有着諸多紅學家和學者的參與。
這份長長的顧問名單,随便舉幾個人物,都是如雷貫耳:
曹禺、沈從文、啓功、周汝昌、吳祖光 ……
《紅樓夢》片尾一瞥
當時面臨的問題是,不同于《西遊記》的遊記性質,可以祖國各地取景拍攝;
也不同于《三國演義》的户外基調,能夠以自然場景、軍帳為主要依托。
《紅樓夢》的場景,大多發生在室内與庭院中,确切説來,是榮國府、寧國府和大觀園中。
現實生活中,并沒有與之匹配的場景。
怎麼辦呢?那就幹脆建一個。
由梁思成的學生、古建築學家楊乃濟規劃設計,1984 年河北正定縣,寧國府、榮國府和寧榮街等景址開始動工;同年北京宣武區(現西城區),大觀園開始動工。
大觀園中展示的 大觀園工地 舊照片 / 小妹拍攝
為了電視劇的拍攝,大觀園的建設不僅要像,建設還要快。
在當時,著名紅學家鄧雲鄉在《北京有了大觀園》一文中就説:
" 北京大觀園現在已經是天下名聞了,而且是真的 …… 説‘真’的,因為它是實實在在的園子 …… 工程分三期進行,為了配合〈紅樓夢〉的拍攝,第一期工程十分快速:一九八四年七月開工,到一九八五年六月底已全部竣工了。"
圖源:北京大觀園
園内的亭台樓閣、湖泊河流,除少數與原著有出入外,其他全部還原。
建成後的北京大觀園,建築面積 8 千多平方米,開辟水系 24000 平方米,堆山疊石 6 萬土石方。
這才有了 87 版《紅樓夢》中蔚為大觀的敕造别墅,精致的園林美景,豪奢的室内布置。
《紅樓夢》之怡紅宴會
元妃省親進大觀園時,原著中是這樣描述的:
園中香煙缭繞,花彩缤紛;處處燈光相映,時時細樂聲喧,説不盡這太平氣象,富貴風流。
北京大觀園确實做到了。
電視劇中相關拍攝鏡頭
《紅樓夢》播出後,全國各地的繁華之地,紛紛效仿,改名 " 大觀園 "。
對于這一舉動,許多媒體以 " 開創歷史先河 " 形容
轉眼近 40 年過去,這片富貴之地,卻不見了當年的風光。
"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用在大觀園身上,或許再恰當不過。
事實上,人們懷念大觀園,并非只懷念其中的 " 富貴風流,人間盛景 ",更懷念其背後那些人努力帶來的美感體驗。
2001 年《上錯花轎嫁對郎》在這裏取景拍攝,後成了一代人心中的經典古裝劇。
劇中的美景、美人,還有再現的服化道後來被提了又提。
網友評價:" 眉目流轉,顧盼生輝,碾壓各種影樓風 "/ 圖源:《上錯花轎嫁對郎》
2011 年,現象級爆劇《甄嬛傳》又來到了大觀園,在這裏取景拍攝。
" 講真的,裏面的美景都不用説,只她們身上的光影效果,就已太難得了。"
《甄嬛傳》中相關情節在大觀園取景
彼時的大觀園,因 " 美 " 吸引着人們的到來。
孫俪曾在采訪中提到,拍攝時大觀園十分火爆,遊客多到一度影響入戲。
" 我剛感覺我是甄嬛,在那翹着蘭花指,就有人(激動發言):那是孫俪!"
後來孫俪也因此練就了 " 邊放電視邊背台詞 " 适應嘈雜環境的技能
這一片段後來成為笑談,卻也證明着大觀園曾經的人氣。
也正是如此,今昔對比,才往往更叫人惋惜:
爆劇頻出,并沒給大觀園帶來什麼加成。
大觀園微博冷冷清清 / 微博 @北京大觀園
相比起各類影視城與仿古建築的旅遊熱潮,這個當年北京的" 十六園 "之一,正在慢慢被人遺忘。
2023 年,各地旅遊樂園不斷翻紅,也有人給大觀園出謀劃策。
但修繕維護等問題擺在眼前,仍是難解的問題。
對于這處因《紅樓夢》而生的建築,也并非所有人覺得,熱鬧、有流量才稱得上好。
" 赤條條來去無牽挂。"
未必不是适宜大觀園的歸宿。
圖源:小紅書評論區
缺乏後期維護,設施陳舊老化,跟不上轉型步伐,又沒有太多互聯網宣傳。
總結大觀園的沒落,似乎還有許多原因。
作為一處影視基地改造的公園,既少了真實歷史樣貌,也缺些自帶流量的話題效應 ……
當影視劇的熱度散去,逐漸凋零的命運似乎不可避免。
圖源:《紅樓夢》
只是,無論最後的經營方向,是作為熱門旅遊景點,還是幽僻市郊公園,大觀園内的設施與環境,總難免讓人惋惜——
它可以不 " 受寵 ",它背後投注的心血與創意卻仍需要尊重。
畢竟一定程度上,它代表着一種或許很難再現的神話:
為了一部文藝作品,出動諸多人力物力資源,努力做到妙之毫巅。
這當然可以只被理解為一種陽春白雪的雅興,但文藝作品摳圖橫行、愈發 " 速成 " 的年代,我們似乎很難再用這樣的匠心,去完成一門工作,生產一部作品,創造一份藝術。
每當提起影視劇對古典美人的塑造,《紅樓夢》都會被拿出來當正面例子,而新劇則往往成為被批評的對象。
當人們感嘆國產古裝劇再也找不到一個美麗的 " 她 " 時,大觀園的衰敗像極了一個服化道匠心流失的注腳。
建築或許可以成為絕響,匠心卻不應成為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