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警方夜入小區拉車門:兩個多月306輛車沒鎖,歡迎閲讀。
" 車裏沒什麼東西,但想起來還挺吓人的!" 揚州江都某小區住户汪先生(化名)晚飯後接到了警方的電話,通知他下樓鎖汽車。原來,江都分局巡特警大隊在巡邏中發現,汪先生的車沒有落鎖,于是第一時間電話通知了他。
這是江都警方的 " 補籬笆 " 行動。為了預防 " 拉車門 " 盜竊案件發生,巡特警大隊從 4 月 26 日以來,每天晚上派出十餘名警力,随機在江都各小區内檢查停靠的車輛是否鎖門。截至 7 月 6 日,已經檢查出 306 輛汽車未鎖門。這一舉措,有效地遏制了 " 拉車門 " 盜竊案件的發生。近日,現代快報記者跟随巡特警對江都某小區進行了檢查。僅僅一個小時、一個小區,就發現 7 輛未落鎖的汽車。
△ 藍色轎車車門一拉就開
一小時内,巡邏人員拉開了 7 輛汽車的門
" 大隊大隊,這裏發現一輛沒鎖門的車。"7 月 3 日晚 9 點多,江都某小區内,巡特警在巡邏中發現一輛停在小區内部道路邊的藍色轎車,車門一拉就開,随即通知後方人員聯系車主。
△ 藍色轎車車主在巡特警的陪同下檢查了車内财物
沒多久,一名男子匆匆來到車前,在巡特警的陪同下檢查了車内财物,并未發現丢失。" 太謝謝你們了!" 男子緊緊握着巡特警副大隊長冷勝兵的手,表示着感謝。
正在這時,前方的巡邏人員又傳來了消息:小區地下車庫内一輛黑色轎車也沒有鎖門。叮囑了藍色車車主後,冷勝兵帶隊來到了地下車庫。此時後方已經通知了車主。很快,車主汪先生就趕了過來。
△ 汪先生對車内和備份廂箱進行了檢查
看見自己的車門一拉就開,汪先生百思不得其解:" 我的車只要鑰匙離開有效範圍 60 分鍾後,就會自動鎖車,怎麼會這樣?" 事實擺在面前,汪先生也不得不承認,可能是車輛的鎖車系統 " 短路 " 了。對車内和備份廂箱進行了檢查後,他确定車内财物沒有丢失," 我車子裏沒什麼東西,但是回想起來還是挺吓人的。"
當晚,巡特警兵分多路進行巡查,通常是這邊還在等待車主,那邊就通報發現了其他未落鎖的車。這樣的場景,在 3 日晚僅僅一個小時、一個小區内,就發生了 7 次。
" 防 " 在前面," 堵 " 掉嫌疑人可乘之機
江都巡特警為何會在夜晚進小區拉車門?原來,幾個月來,警方已經接到了好幾起 " 拉車門 " 盜竊案件的報警。
4 月 28 日凌晨,巡特警大隊發現 4 名可疑男子在多個小區進出,有盜竊車内财物作案嫌疑。遂指揮路面巡邏警力向 4 人活動區網域方向集結。4 名男子發現巡邏民警後棄車逃竄,後被追擊抓獲。經盤查,4 人當日流竄至江都,夜間采用 " 拉車門 " 的手段,對住宅小區及街面停泊的車輛實施盜竊。
6 月 1 日,大隊巡邏民警在路面巡邏時,見有兩名 20 歲左右的年輕人在某停車集中路段遊蕩,遂對其進行盤問,發現兩人身上有不少與其身份和收入不符的高級香煙以及現金。原來,兩人凌晨夥同另外兩人,在江都某小區内采用 " 拉車門 " 手段盜竊作案,竊得 6 萬多元現金和 3 條高級香煙等錢物,其身上攜帶的香煙和現金正是盜竊所得。民警根據線索,迅速将另外兩名嫌疑人抓獲,破獲了這起發案不到 24 小時的盜竊現金案件。
在辦理案件的同時,巡特警也在深入思考:" 拉車門 " 盜竊案的嫌疑人能夠得手,正是鑽了部分車主離車未落鎖、車内放置貴重物品的 " 空子 "。如果能 " 防 " 在前面,不給嫌疑人可乘之機,此類案件的發案率必然會下降。
△ 巡特警隊員在小區内檢查車輛關窗、落鎖情況
補好 " 籬笆 "," 五字 " 技戰法防好源頭
" 盜竊車内财物案件存在着作案嫌疑人流竄性大、銷贓速度快的特點,為減少受害人的财產損失。我們樹立以防為主、打防結合的工作理念,從防範源頭抓起。" 冷勝兵介紹,為了放好提前量,大隊實施了 " 五字 " 技戰法,其中一環便是通過創新路面巡防工作,先犯罪嫌疑人一步開展 " 補籬笆行動 ",查找、發現未鎖車門、車窗的汽車,聯系車主鎖好車門車窗,堵塞犯罪的漏洞。
對此,大隊根據近期發案情況,劃分出發案高風險地區,每日晚間組織路面所有巡邏力量,對該類地區進行全面排查,采用 " 拉車門 "" 補籬笆行動 ",排查發現未鎖車門或未關車窗車輛,及時與車主聯系,到現場清點車内财物并将車輛鎖好。同時,要求參與行動的巡邏隊員打開肩燈,亮燈巡邏,提高夜間見警率,對預謀作案人員形成震懾。
從 4 月 26 日開始 " 補籬笆 " 至今,兩個多月時間内,巡特警已經在工作中發現了 306 輛未落鎖的汽車。這一舉措,有效地壓降了 " 拉車門 " 盜竊案件的發案率。截至 7 月 6 日,江都此類案件發案率下降了 23.6% 。
接下來,巡特警大隊将把 " 補籬笆 " 常态化,通過 " 堵 " 和 " 勸 ",讓 " 下車關好車窗鎖好車門 " 成為市民的 " 習慣動作 "。
通訊員 蕈漩 現代快報 + 記者 韓秋 顧潇 莊劍翔 文 / 攝
(校對 張紅霞 編輯 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