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碧桂園2024:復牌、減虧與自救,歡迎閲讀。
政策面利好,站在關口的 " 出險房企 " 碧桂園會怎樣規劃它的未來?
近期國内房地產市場出現回暖信号,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各大主要城市的新房銷售情況有所恢復。
來自國家統計局 2 月發布的數據,從 70 城新建商品住宅房價指數觀察,2025 年首月新房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增至 24 個。到 2 月份,該數據雖然下滑至 18 個,但市場氛圍還算活躍,整體樓市延續止跌企穩态勢。
在這背後,主要是得益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增量政策組合拳,有效釋放了潛在需求。
在不久前的 " 兩會 ",政府工作報告就明确提出 " 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同時,報告還強調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和 " 保交房 " 工作,以及 " 好房子 "、推動房地產發展模式轉型等内容。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 3 月 27 日在博鳌亞洲論壇表示:" 中國實施适度寬松貨币政策的立場是明确的,貨币政策有足夠空間 …… 将擇機降準降息。"
政策面利好,站在關口的 " 出險房企 " 碧桂園會怎樣規劃它的未來?
01财報基本面
首先來看看該公司過去一年的表現。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碧桂園 2024 年業績情況不會太好,錄得總收入約 2528 億元,同比減少約 37%,由于銷售成本高企,同期毛利仍為虧損,錄得毛虧約 16.87 億元。
但由于碧桂園持續進行了組織與效率優化,例如進行了區網域合并,而且業務規模也變小了,因此營銷及市場推廣成本、行政費用等均出現大幅度壓降,前者同比下降 57.8% 至 58.92 億元,後者下降 27.4% 至 48.91 億元;研發費用也降至 3.01 億元。
與此同時,碧桂園截至 2024 年末雇員總數已從 2023 年末的 43146 人降至 22794 人。
最新消息,碧桂園似乎在 2025 年 3 月份進行了新一輪總部職能合并和區網域整合。據報道,該公司控股集團與地產集團進行了合并,形成資產管理中心、項目管理中心、招采管理中心、财務資金中心、法務監察中心和綜合管理中心六大職能中心垂直管理體系。
同時,15 個區網域公司合并為 13 個,東北區網域與華北區網域合并為北方區網域,川滇區網域與渝貴區網域合并為西南區網域。另外,據悉機器人、農業等非核心業務也進行了一定的收縮。
上述這些節流措施對财報表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總而言之,期内碧桂園錄得淨虧損 351 億元,較 2023 年的 2009.62 億元大幅收窄;歸母淨虧損同樣自 1784 億元收窄 81.6% 至 328.35 億元。
資產負債表方面,碧桂園總資產仍高達 10358 億元,算上少數股東權益,淨資產仍有 513 億元。但公司股東應占權益已變為負數,為 -71.85 億元。
債務與現金流方面,碧桂園截至期末擁有總借貸 2535 億元,其中流動負債 2268 億元。總借貸中又有 1881.93 億元已發生違約或交叉違約。
接下來一年,碧桂園償債壓力依舊不小。據公告顯示,該公司有 1374.13 億元債務需要在一年内償還。
與之對比,碧桂園截至期末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63.62 億元,受限制現金為 235.35 億元,令資本負債率從 67.7% 升至 81.4%。
碧桂園在财報中提出:" 集團相信,中國房地產市場經過調整,将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因此将堅持‘一盤一策’的精細化管控,結合當地市場以及各項目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銷售價格和供貨計劃,以實現預算銷售額以及銷售回款。"
同時,碧桂園表示将積極響應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各類扶持政策,通過各類收儲政策盤活資源,并在需要時考慮處置資產,以產生更多現金流入。
此前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拟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 4.4 萬億元,重點用于投資建設、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等。
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園融資渠道并沒有想象中差,在去年成功發行了 3 筆公司債券,分别是 Risland ( Thailand ) CompanyLimited 2024 年發行可贖回及有擔保公司債券第一、二、三期,總金額 4.66 億元人民币,利率和期限第一期是 7.5% 和 1.75 年,其餘是 7% 和 1 年。
另外的好消息是,碧桂園總借貸加權平均借貸成本為 5.17%,對比 2023 年 12 月末下降 56 個基點。
02謀篇 2025
2024 年已經翻篇,2025 年碧桂園會怎樣規劃它的未來?
過去一年,對碧桂園而言是充滿挑戰與轉折的關鍵一年。面對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債務壓力加劇及市場信心不足等多重困境,通過推進 " 保交樓 "、債務重組談判、資產盤活等措施,努力穩定經營基本面。
在财報中,碧桂園運用了罕見的詞匯:" 集團已千方百計、砸鍋賣鐵開展自救。"
就目前來説,努力有一定的成果,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松懈。
碧桂園距離 " 軟着陸 " 還有一段距離,最明顯的特征是,一方面最重要的任務 " 保交樓 " 尚未完結。另一方面,通過債務重組修復資產負債表,仍存在不确定性。
其中,碧桂園在 2024 全年交付房屋超 38 萬套,近三年已累計交付約 170 萬套房屋。
碧桂園表示,2025 年保交房仍是公司發展的第一要務,而且顯然保交樓的壓力正在逐步消減。就目前來説,2025 年要完成的保交房目标為 20 萬套。
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惠妍在 2025 年度工作會議上,透露該公司 2025 年的重點工作:上半年以保交房為主;下半年保交房和保主體并重,為 2026 年進入正常經營狀态做好準備。
換句話説,保交樓任務預計在 2025 年内完成,或者説在 2025 年上半年就能基本完結。交付任務的減少,無疑對碧桂園現金流有利。
碧桂園旗下一些較優質項目也越來越多被各地納入 " 白名單 ",推進的壓力就更小了。
根據去年 10 月份,住建部 " 四取消、四降低、兩增加 " 組合拳的描述,2024 年底前," 白名單 " 項目的信貸規模相信已增加到 4 萬億。同時,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将所有房地產合格項目都争取納入 " 白名單 ",應進盡進、應貸盡貸,滿足項目合理融資需求。
債務重組方面,碧桂園暫時在境内債方面取得進展,2024 年 9 月宣布對 9 筆境内債延期 6 個月,這 9 筆境内債規模合計近 150 億元。
這次展期即将在 2025 年第一季度末屆滿,目前碧桂園正采取措施尋求再次展期。不久前 3 月 14 日,碧桂園旗下 8 只境内債券,合計本金 98.64 億元,自 3 月 17 日起停牌。
3 月 19 日消息,談判初步成功,原定于 3 月支付的兩只分期款項計劃将展期至 9 月支付,以争取 6 個月的談判期,為公開債券重組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時間。
境外方面,2024 年 2 月 27 日,碧桂園收到建滔集團旗下永恒信貸有限公司 Ever Credit Limited 的清盤呈請,事關雙方一筆本金約 16 億港元的未支付定期貸款及應計利息。
這項清盤呈請聆訊經過多次延遲之後,此前被延期至 2025 年 1 月 20 日。
而碧桂園成功趕在 1 月 20 日清盤呈請于香港高等法院正式提訊之前,于 1 月 9 日公布了境外債重組正式方案。據悉,若該方案能夠落實,最高可為碧桂園削去 116 億美元債務,實現大幅去杠杆化。
同時,碧桂園又适時補發了延期很久的 2023 年年度業績報告與遲到半年的 2024 半度業績報告。于是,香港高等法院同意将聆訊時間再押後至 5 月 26 日。聆訊延後翌日,碧桂園于港交所實現復牌。
不久前,碧桂園已重新委任華利安和中金公司為财務顧問,加快推進債務重組。而在财報中,碧桂園表示目前 " 正積極與主要債權人就重組方案進行磋商,以盡快就重組方案達成一致 "。
" 從公司自身來看,我們仍然有大量的資產,有優秀的團隊、凝心聚力的文化以及家族的持續支持,這些都為我們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楊惠妍在去年表示。
就 " 為 2026 年進入正常經營狀态做好準備 " 的表述來説,碧桂園有希望走出困境。但這些都是後話,保交樓和債務重組依舊是擺在眼前的首要任務。
本文來自 " 觀點網 ",作者:劉子棟,36 氪經授權發布。